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赵佗不是客家人的祖先

文/万物君著名学者王立群曾在百家讲坛上称,赵佗为客家人的祖先,其率领的五十万秦军为第一批客家人,河源市龙川县为客家第一站。与他一样有类似观点的学者有不少,然而真相并非如此:客家民系与秦始皇时代南下的赵佗和秦军没有直接关系,赵佗不是客家人的祖

赵佗不是客家人的祖先文/万物君著名学者王立群曾在百家讲坛上称,赵佗为客家人的祖先,其率领的五十万秦军为第一批客家人,河源市龙川县为客家第一站。与他一样有类似观点的学者有不少,然而真相并非如此:客家民系与秦始皇时代南下的赵佗和秦军没有直接关系,赵佗不是客家人的祖先,龙川也不是客家人的第一站。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原。

然后为统一南方作准备。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大将屠睢率50万大军,兵分五路,南征百越。

据《淮南子》记载:“秦始皇派遣国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湖南靖县)之岭,一军守九嶷(湖南宁远)之塞,一军处番禺(广东广州)之都,一军杀南野(江西南康)之境,一军结余干(江西余干)之水。

赵佗不是客家人的祖先屠睢对当地抵抗的人大开杀戒,“三年不解甲驰弩”,“杀西瓯君译吁宋”。

于是越人纷纷躲入深山丛林,“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

公元前216年,屠睢率军深入西江畔,越人在桀骏的带领下“夜攻秦人,大破之。

杀尉屠睢,伏尸流血数十万。

”这一巨挫,没有让秦始皇放弃。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任命任嚣和赵佗再次进攻百越。

这次进攻,与四五年前不同,秦军吸取屠睢的教训,“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随大军行进,每占领一地便将部分移民留驻此处,于是大军所到之处,兵锋凌厉,势如破竹,未费多大力气就击溃了西瓯部落的反抗力量。

赵佗不是客家人的祖先图片来自“吴语资料馆”同年,秦军彻底征服百越,接着秦始皇在岭南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郡。

任嚣被委任为南海郡尉。

南海郡下设博罗、龙川、番禺、四会四县。

龙川地理位置和军事价值都极其重要,故赵佗被委任为龙川县令。

赵佗到龙川(今龙川县佗城镇)上任后,采取“和辑百越”的民族政策,加强了汉越的民族融合。

赵佗不是客家人的祖先秦亡后,赵佗在南越割据称帝,继续实行“和辑百越” 的政策,提倡中原人与岭南人通婚,尊重岭南人的风俗,促进融合和社会和睦发展。

2虽然赵佗时代,南下移民很多,但我们认为,有三个理由,可以证明这批移民不是客家人的祖先。

首先,迁徙到岭南的中原人都是“亡人、赘婿、贾人”,赵佗采取“和辑百越”的民族政策,如鼓励汉人和越人通婚等,必然使得这些中原人很难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其次,当时的中原刚刚统一,还未形成统一的心理共同体,所以南下移民,必然是成分复杂、语言复杂。

没有共同的心理和语言,是很难统一称之为客家人的。

最后,任何民族或民系的形成,都有主导族群。

如果赵佗时代的移民是客家人的主导者,他们在地广人稀时移居之,虽不是最早的土著,但几百年后,也算是土著了,何必自称“客家”?不能否认,他们中的一些人的后代,在后来成为客家人,但在真正的客家人到来之前,他们是当地的土著,是客家人的竞争者。

3所谓客家人,根据罗香林的研究,其源流如下:东晋至隋唐时,由中原移居江西鄱阳湖一带;黄巢之乱后,由鄱阳湖一带移居闽赣粤交界处;宋室南渡,元人入侵时,由闽赣粤交界处流入粤东、粤北;清初,粤赣客家随“湖广填四川”移民浪潮入川,同时,惠、韶、嘉(梅州)及赣州诸属之客民向粤省广肇诸属迁移,以及嘉应(梅州)各属客家向台湾迁移;咸丰六年至同治六年之土客大械斗,客家南入高、雷、钦、廉诸州,远至海南岛崖县、定安等地。

赵佗不是客家人的祖先根据上述源流,以及龙川所在的粤东北的地理位置,可推知龙川的客家人,是在宋室南渡后,由闽赣粤交界处流入的。

客家有四州之说,江西赣州为客家的摇篮、福建汀州为客家首府、广东梅州为世界客都、广东惠州为客家侨都。

处于梅州和惠州之间的龙川(河源市),虽然也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但重要性不如惠州和梅州。

综上,龙川既不是客家人第一落脚处,也不是最重要的客家聚居地。

4王立群在百家讲坛上说,“赵佗在担任龙川县令的时候,曾经跟秦始皇打了个报告,要求秦始皇把中原女子,给他派去三万,不要男的,光要女的!”“秦始皇拦腰一刀,给了他一万五,这一万五千中原女子,到了这个广东去以后,到今天,被广东的客家人,尊称为客娘,我们叫她客娘,就是客家人的老祖奶奶。

”“现在你到广东省,河源市,它有一个龙川县,佗城镇,那个地方,到今天,还有将近五十个姓氏的祠堂。

这反过来恰恰证明:这一个镇,有两百多个姓,只能证明是当时,南征的秦军,沉淀下来,造成的现象!”据2005年底统计,佗城镇汇聚姓氏179个,仍存48间古祠堂。

与此对比的是南雄珠玑巷,作为广府人的祖居之地,有姓氏183个,仅古巷两侧就有二十几个姓的宗祠。

赵佗不是客家人的祖先珠玑巷只有1000多年的历史,就有这么多的姓氏和宗祠,这意味着龙川县的姓氏与祠堂未必就与2000多年前的秦军有关,很可能与宋室南渡时客家人流入有关。

卢建平曾发文称,“只要深入调查,便可以发现,这个作为主体的客家人,几乎都是明代从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大本营’之后扩展而至的,这有不少当地的族谱及田野调查为证。

”根据罗香林的《南宋客家各氏迁移表》,略举几例如下:

魏氏,由江西石城经福建、广东平远、兴宁五华迁入龙川;刘氏,由福建宁化经梅县、兴宁迁入龙川;何氏,由福建宁化经平远、蕉岭、梅县、兴宁迁入龙川;陈氏,由安徽阜阳经江西、福建,入广东经梅县、兴宁迁入龙川。

恰好在网上看到这么一段话,可以作为外地人迁入龙川的具体例证:广东钟氏有相当一部分源自南宋“五龄公”由闽入粤。

宋淳祐八年(1248年),钟氏提龄、遐龄、祯龄、祥龄、瑞龄五兄弟由福建汀州南安迁至广东长乐齐昌十二都,后长兄提龄迁兴宁岗背;次弟遐龄迁东莞,后又迁紫金南岭;三弟祯龄迁惠州;四弟祥龄迁龙川;五弟瑞龄留居五华。

今河源龙川钟一带的钟姓即多称为钟祥龄一脉后裔。

(这个家族的单倍群为Q-F1626 )赵佗不是客家人的祖先而真正在龙川留居2000多年的家族、谱系,几乎没有。

即便有,作为少量的原住民,在客家人大规模迁入后,也早已融入这个群体中。

其实,当地先民融入客家人的群体中的案例很多,例如梅州就有不少百越居民,在客家人迁入后,渐渐变成客家人了。

总之,客家人是形成较晚的民系,一味地将其历史往前推,是毫无意义的,容易迷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