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考古发现,最初用来端午竞渡的不是龙舟

文/万物君所谓“端午”,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时间点,二是指节日名。当指时间点时,特指五月初五。当指节日名时,即端午节。“端午”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如唐玄宗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在“端午”之名出现前,一般称五月五日、五月初五日、

考古发现,最初用来端午竞渡的不是龙舟文/万物君所谓“端午”,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时间点,二是指节日名。当指时间点时,特指五月初五。当指节日名时,即端午节。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如唐玄宗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在“端午”之名出现前,一般称五月五日、五月初五日、五月初五或仲夏端五月端五。

故此可知,“端午”源自“端五”。

1“端五”是初五的意思,每个月都有“端五”,而“端午”特指五月初五。

那么五月初五是怎么被称之为“端午”的?首先,五月初五要成为一个节日,否则就没必要给其取名了。

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的时间多为阳数重叠组成,如一月一日为元旦,三月三日为上巳节,五月五日为端午节,七月七日为七夕节,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就此不难理解,为何五月五日能成为节日。

据西晋周处《风土记》记载,至迟在汉代“五月五日”已有节俗之意。

其次,汉武帝之后,历代都使用夏历,而夏历建寅,即寅月为正月,于是五月便为午月。

如此一来,五月初五,就是午月端五。

取“午”“端”二字,即为“端午”。

最后,还有一种说法是,“端”字本义为“正”,“午”为“中”,所以“端午”即“正中”。

五月五日这天,龙星处在正南中天,故为“正中”,亦称“端午”。

很明显,在这种说法里,端午之名与天上的龙星有关。

换句话说,端午之名得自龙星。

考古发现,最初用来端午竞渡的不是龙舟事实上,端午节的内涵非常丰富,故有多个名称:历法方面的名称有:端阳节、端五节、重五节、天中节、夏节、午日节、五月节、正阳节。

习俗方面的名称有:艾节、上日、菖蒲节、天医节、草药节、浴兰节、地腊节、龙日节、粽子节、五黄节、诗人节、躲午节、解粽节、端礼节。

2“端午”之名虽始于唐代,但“端午”的习俗或者禁忌起源很早。

“端午日”首先是作为一个恶月恶日而出现的。

最著名的事例是,战国孟尝君田文五月五日出生差点丢命的故事:

初,田婴有子四十余人。

其贱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

婴告其母曰:“勿举也。

及长,其母因兄弟而见其子文于田婴。

田婴怒其母曰:“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文顿首,因曰:“君所以不举五月子者,何故?”婴曰:“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

”文曰:“人生受命于天乎?将受命于户邪?”婴默然。

文曰:“必受命于天,君何忧焉。

必受命于户,则可高其户耳,谁能至者!”婴曰:“子休矣。

在唐代,官员不宜五月上任:顾炎武《日知录》“正、九月”条说:“唐朝新格以正、九月为忌月,今人相沿以为不宜上任。

”仔细细究,我们会发现,所谓五月五日生的人不利于父母,是父母的忌讳;而官员不宜五月上任,是皇家的忌讳。

就此而言,五月对父母和上位者来说是忌月,对生者来说,则是好月了。

五月生的孩子很厉害,会影响父母和上位者,那么,五月怀上的孩子,是不是也很厉害?自然如此!所以,君王一般在五月就不临幸宫妃了。

当然,这是基于怀孕十二月生子的想法。

后世有躲端午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是说出嫁女要在端午节回娘家过节。

为何要这么做呢?没有具体的说法。

真正的原因,也许是躲怀胎,但不好明说,于是就称之为躲端午。

3以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不是习俗,而是禁忌。

五月五日的第一个习俗,是浴兰。

《大戴礼》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

《楚辞》曰:浴兰汤兮沐芳华。

这说明,用兰花沐浴在屈原时代就已成为习俗,并成为屈原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