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资讯

五台山最早是大海吗 五台山在哪

当地球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的时候,五台山是最早露出地面的陆地之一,其孕育之初可以追溯到公元26亿年前的太古纪(恐龙最早出现在约2亿3500万年的三叠纪晚期,灭亡于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发生的末白垩纪生物大灭绝事件)。到震旦纪(距今约8亿年

问题描述

五台山最早是大海吗

推荐答案

当地球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的时候,五台山是最早露出地面的陆地之一,其孕育之初可以追溯到公元26亿年前的太古纪(恐龙最早出现在约2亿3500万年的三叠纪晚期,灭亡于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发生的末白垩纪生物大灭绝事件)。到震旦纪(距今约8亿年~距今约5.7亿年)时期又经历了著名的“五台隆起”运动,是它一举成为华北地区雄浑壮伟的“屋脊”,最高处海拔达到3061.1米!第四纪时期,冰川覆盖了五台山,留下了神奇瑰丽的冰原地貌。准确的说内力作用占多。

五台山最早是大海吗 五台山在哪

其他回答

五台山在哪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

介于北纬38°55\'—39°66\'、东经113°29\'—113°39\'之间,景区规划面积607平方千米,行政管辖面积436平方千米。《名山志》载: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五台山是中国青庙黄庙共处的佛教道场,有宗教活动场所86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

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金阁寺、万佛阁、碧山寺等,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2009年6月,五台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地质地貌

地层完整丰富,特别是前寒武系地层典型奇特,是中国地质科考的重点地区,五台山境内的绝大部分地层组段,都是以该地区的山、水、村、镇命名的,它们在地质学领域具有重要的位置和作用,五台山由古老结晶岩构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耸立,峰顶平坦如台: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

五峰之外称台外,五峰之内称台内,台内以台怀镇为中心,五台山最低处海拔仅624米,最高处北台顶海拔3061.1米,有华北屋脊之称,山中气候寒冷,台顶终年有冰,盛夏天气凉爽,故又称清凉山,为避暑胜地,五台山自然植被以草地为主,由草甸、草原、灌丛构成,是优良的夏季牧场。

五台山的来历?

很多与五台山有关的古籍和志史中都有记载,五台山原来是修炼道教的人居住之地。
  如《仙经》云:“五台山,名为紫府,常有紫气,仙人居之。”
  《六贴》云:“银宫金阙,紫府青都,皆是神仙所居。”
  《大唐神州感通录》云:“代州东南,有五台山者,古称神仙之宅也。山方五百里,势极崇峻。上有五台,其顶不生草木。松柏茂林,森于谷底。其山极寒,南号清凉山,山下有清凉府。经中明说,文殊将五百仙人住清凉雪山,即斯地也。所以,古来求道之士,多游此山。灵踪遗窟,奄然在目,不徒设也。”
  《括地志》云:“其山层盘秀峙,曲径萦纡,灵岳神溪,非薄俗可栖。止者,悉是栖禅之士,思玄之流。”等等。
  直至西晋末年,五台山仍被人们看成仙都。如唐释慧祥《古清凉传》卷上云:“晋永嘉三年,雁门郡葰人县百余家避乱入此山,见山人为之步驱而不返,遂宁居岩野。往还之士时有望其居者,至诣寻访,莫知所在,故人以是山为仙者之都矣。”
  作为清凉圣地、紫府名山的五台山,异花芬馥,幽石莹洁,苍岩碧洞,瑞气萦绕,时令高人远访,贵族亲临,并且流传着不少与道教有关的传说。
  据明代释镇澄著《清凉山志》卷四载《五髻仙人传》云:“汉明以前,声教未至,台山圣境,闻者尚希,况造者乎!当是时,五百里内,林木茂密,虎豹纵横,五峰无路,人迹罕通。其川原之处,皆黄冠所居。每望五峰之间,祥光焕发,神灯夜流,皆以为神人之都。自古相传,有仙人者,发结五髻,衣挂三铢。或独一无侣,或群儿相逐,游行五顶间,望之俨然,近之则失。或出或入,人莫追寻。或云周时即在此山,或云莫穷其始。后来人迹渐繁,其出渐少。当时黄冠,目为素衣仙。及腾兰开山后,遂不复现。《三晋异记》云:‘无恤登常山,西瞻紫云之瑞,疑雁代间有王气。因猎于五台之阿,倏而云淡若水,见神人焉。衣素,容若金,俨若熙若。占之,蔬祭吉,遂罢猎而返。’后《宝藏经》至,乃知五髻童子,文殊化身也。”
  又《清凉山志》卷二载,元魏永安二年,恒州刺史延庆因狩猎至东台之东北,仆夫四人追逐一只白鹿时,偶然看见一大宅高门,白鹿即窜进大门里。有一长者,须发皓然,柱杖而立,说白鹿是我家所有,你们为何随意乱追逐它。仆夫们说我们追不到鹿,又饥又困可怎么办。老翁于是指点他们去东边的枣林,那时枣子刚熟。仆夫四人在枣林里吃饱后,用行囊装了一包枣子给延庆吃。延庆觉此事颇奇怪,于是又循原路寻找,却再也找不到了。卷七载,唐朝孝子李思逊,山东人,他曾背负八十岁的老母亲游五台山。第二年,他母亲去世了,李思逊因非常思念自己的母亲,为报母恩一步一礼至五台山北台麓结庵修道。不久,有异人授灵药。他服食灵药后,辞别好友僧人道一,羽化而去。后人称其居室为仙人庵。又载唐景龙年间,代州人谢平,在五台山东台麓遇见一老叟,招他进入深谷之中。只见川原清畅,花木秀茂,茆茨石室,诸仙所居。谢平采薇而食,其味冲澹,了无茹退,血气优柔,不思嗜欲。谢平住了一段时间,开始想念亲人,于是采薇装了一包回家给母亲吃。当时他母亲快病死了,吃了之后不久病就好了。谢平在家住了三个月又回到仙人所居之处,人们从此再也没有见过他。等等。
  五台山仍存留着一些与道教传说有关的遗迹,这些遗迹让古往今来的游客们留下了不少感怀诗文。如大白塔南1公里处,有座高约百余米的梵仙山,山顶上坐落着一座现主要供奉胡仙的大仙庙。梵仙山上青松成林,鲜花烂漫,据《清凉山志》载,昔有五百仙人,在此饵菊成道。觉玄有诗怀之曰:“山头紫气日长浮,上有仙人汗漫游。饵菊换教风骨异,白云影里去悠悠。”五台中的南台,亦名仙花山,唐代禅师普明曾于南台之北凿龛修行,著有诗《南台歌》曰:“南台之麓,仙人之居。春云霭霭,暮雨霏霏。卧于石罅,而坐神龟,杳然飞去,仙花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