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红山文化和崧泽文化玉器的传入

文/袁广阔、崔宗亮玉器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人爱玉,以玉饰物,以玉崇礼,以玉比德。远在8000多年前,中国人就开启了使用玉器的传统,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凌家滩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都发现了大量玉器的存在。因此,有很多学者直言,

红山文化和崧泽文化玉器的传入文/袁广阔、崔宗亮玉器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人爱玉,以玉饰物,以玉崇礼,以玉比德。远在8000多年前,中国人就开启了使用玉器的传统,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凌家滩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都发现了大量玉器的存在。因此,有很多学者直言,中国史前存在着一个“玉器时代”。

目前,中国地区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大多发现于东部地区的考古学文化中,中原地区发现的玉器不仅年代晚,数量和种类也不甚丰富,而且大多来源于周边地区。

但是,这些玉器却极大推动了中原地区的文明化进程,并深刻影响了夏商周三代文明的发展。

鉴于此,有必要对新石器时代中原地区的玉器进行深入的研究。

中原玉礼器的发现情况从目前中原地区出土的玉器来看,中原地区的先民在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并没有使用玉器的传统。

当8000年前人们开始对美石有所认识后,北方地区率先走上了使用玉器的道路,而中原地区裴李岗文化的人们则主要使用一些绿松石类的小型饰物。

直到仰韶文化中晚期,玉器才初现于汉水、伊洛及灵宝西坡等地的遗址中。

从这些遗址发现的玉器来看,此时的制作工艺已经比较进步,西峡老坟岗和灵宝西坡遗址的钺都采用了线切割、管钻的技术和方法,运用了琢磨和抛光等手法;大部分器表都不见使用痕迹,说明玉器已初步完成了向礼器的转化,由“以玉饰物”迈向“以玉崇礼”阶段。

可以说,玉器在中原地区一出现就扮演了礼器的角色。

因此,将新石器时代中原地区的玉器称之为玉礼器则更为恰当。

(图一)红山文化和崧泽文化玉器的传入图一:陶寺文化墓葬平面图。

1.M3015;2.M1364中原玉礼器来源分析从已有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来看,中原地区的玉器并不是本地产生的,而主要来源于周边地区。

在仰韶时代中晚期,红山文化和崧泽文化分处中原南北。

这两支考古学文化十分强势,且都较早地进入了文明阶段,出现了很多文明的因素。

中原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在与这两支考古学文化的交流中,吸收了它们的玉礼器等文明因素,由此开启了文明化的进程。

到了庙底沟二期文化时期,大汶口文化经过长期的酝酿,加快了对外扩张的步伐,它的西进在豫东地区形成了“尉迟寺类型”,有学者甚至将豫中颍水一带也归为大汶口文化的范畴,称之为“颍水类型”。

大汶口文化的西进,使得中原地区的文化经历了有史以来最深刻、最彻底的变革。

大汶口文化将自身的玉器传播到中原的晋南盆地一带。

(图二,图三)进入龙山时代后,一方面,山东龙山文化循着大汶口文化的踪迹,继续对中原地区施加影响,将一部分玉器传播到中原地区。

另一方面,蛰居南方的石家河文化也开始大规模北扩,并将自身的玉器传播到郑州一带,且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红山文化和崧泽文化玉器的传入图二:大汶口文化与庙底沟二期文化牙璧对比。

1.芮城清凉寺M100:7;2.丘莲丹土采集;4.临朐西朱封采集红山文化和崧泽文化玉器的传入图三:大汶口文化与庙底沟二期文化方璧对比。

1.芮城清凉寺M150:3;2.牛河梁ⅡM11:2;3.莒县杭头M8:16玉礼器向中原的传播之路长期以来,学界普遍认为我国古代由于交通闭塞,人们之间的联系十分有限。

但是,多年的考古发现却呈现了另外一番景象,新石器时代各地文化间的交流和互动极为频繁。

有学者认为在当时社会上层之间存在着一个远距离的交流网,在这一交流网中流通的不是一般的日用品和生活必需品,而是涉及宇宙观、天文历法、沟通天地的手段、各种礼仪、巫术和特殊物品制作技术等当时最高级也最神秘的知识,是标志身份和权力的奢侈品,是象牙和玉料等珍稀原料。

实际上,这个交流网是由多个交流路线编织而成的。

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玉礼器向中原地区的传播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

仰韶文化中晚期太行山西麓“S”的传播路线仰韶文化中晚期沿淮河支流汴水、睢水等的传播路线大汶口文化晚期沿淮河支流颍水的传播路线大汶口文化晚期至龙山时期沿济水的传播路线龙山晚期沿淮河支流汝河、颍水的传播路线结语中原地区玉器出现晚,在仰韶文化中期之前,玉器随葬并不流行,几乎不见玉器的存在。

到了仰韶文化中晚期,玉器才开始在中原地区出现,虽然种类和数量较少,但却作为礼器而存在,并由此开启了中原地区的文明化进程。

庙底沟二期文化时期,玉器较多地出现在墓葬中,种类也由简到繁。

到了龙山文化时期,中原地区的玉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通过与周边地区玉器的比较可以发现,中原地区玉器的出现大多是异地传播的结果,且不同时段不同器物的来源并不一样。

仰韶文化时期的玉器主要来源于北方的红山文化以及东南地区的崧泽文化。

庙底沟二期文化时期,中原地区的玉器几乎全部来自大汶口文化。

龙山时代,山东龙山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的玉器都向中原地区传播,但以前者为主。

由此看来,在玉器传播上,海岱地区对中原地区影响最大。

玉器向中原地区传播的路线有很多条,一般都是沿着河流进行。

仰韶文化时期,红山文化玉器沿着太行山西麓的黄河河道远播到豫西地区,崧泽文化的玉器沿着淮河支流汴水、睢水等传播到豫中和豫西地区。

庙底沟二期文化时期,大汶口文化的玉器北向沿着济水传播到豫北地区,然后穿过太行陉径到达晋南地区;南向沿着淮河支流颍水传播到豫中一带,然后继续西进北扩至豫西晋南地区。

龙山时代,山东龙山文化的玉器沿着济水传播到豫北地区,然后穿过太行陉径到达晋南一带;石家河文化的玉器主要沿着淮河支流汝河、颍水传播到豫中地区。

夏商周三代礼制发达,礼乐制度是维系当时社会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证明,三代的礼制载体大多可在新石器时代觅得踪迹,玉器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