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入选2022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郧县人

3月28日,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入选项目按年代早晚排列分别为: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山西兴县碧村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河南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陕西旬邑西头遗址、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

3月28日,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入选项目按年代早晚排列分别为: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山西兴县碧村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河南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陕西旬邑西头遗址、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吉林珲春古城村寺庙址、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年代最早的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曾因发现两具约100万前的直立人头骨化石(俗称“郧县人”)而闻名。

2021年起,考古研究单位对该遗址开展新一轮考古发掘与研究,发现了“郧县人”3号头骨。

入选2022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郧县人入选2022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郧县人“郧县人”3号头骨出土照3号头骨顶骨、眉弓前额凸起,鼻骨显露,左侧面部的骨骼基本完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欧亚内陆100万年前最完整的头骨。

关于“郧县人”3号头骨的价值,可作如下总结:直立人诞生于200万年前,“郧县人”距今100万年,正好处于直立人约170万年演化历程的中间和关键环节上,为探讨东亚古人类演化模式、东亚直立人来源、东亚直立人与智人演化关系等重大课题提供了翔实而关键的化石及文化证据。

正因为这类化石年代久远、重要且稀少,但凡有所发现,基本上都会入选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事实上,今年2月发布的2022年“六大考古新发现”也把“郧县人”遗址列为入选项目。

1学堂梁子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青曲镇弥陀寺村。

入选2022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郧县人遗址位置及地貌1989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文物工作者在学堂梁子调查时发现了一具头骨化石,将之命名为“郧县人”1号;次年,在学堂梁子遗址的第一次正式发掘中又出土了“郧县人”2号头骨化石。

本次发现相比前两次,有如下不同:首先,1号、2号头骨,已挤压变形,而“郧县人”3号头骨保存得更加完好,直立人形态特点更加明确。

其次,3号头骨是用现代科技考古手段发掘出来的,所以相比前两具头骨,它得到的地层学、埋藏学、年代学信息,以及其他遗物遗迹之间的共生关系非常清楚。

入选2022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郧县人学堂梁子遗址发掘位置最后,3号头骨的发掘面积更大,截至目前是200平方米。

对考古来说,大面积整体揭露,可以揭示更多的遗物、遗迹现象,得到关于人类生存演化的更多信息。

入选2022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郧县人挖掘区内景简而言之,这是一次人类化石、石器、动物化石“三位一体”的发现。

出土的石制品大多为搬入砾石,有少部分经过简单打制加工,多为利用自然台面单面单向剥片,以锤击法为主要剥片方式。

石片尺寸普遍较小,未见大石片。

工具的修理加工方法以锤击法简单加工为主。

大量石器证明,百万年前的郧县人已会狩猎,并制作和使用砍砸器、刮削器。

入选2022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郧县人石制品出土的动物化石呈杂乱块状或条带状聚集分布,部分骨骼化石保留了原始连接状态,可能表明化石被原地埋藏或未经过长距离搬动。

入选2022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郧县人动物化石经初步观察,动物种类有猴、虎、鬣狗、剑齿象、犀牛、野猪、小猪、貘、鹿、牛等,总体上属于早更新世晚期森林型动物群。

入选2022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郧县人出土虎下颌等动物化石接下来,研究人员将对“郧县人”3号头骨的形态、结构、年龄、性别与埋藏情况做精细研究,对伴生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做系统观测,分析郧县人的体质特征、演化地位及其文化与技术特点和适应生存方式,进一步破译远古人类起源与演化的谜团。

2大约200万年前,直立人诞生于非洲,然后四处迁徙。

入选2022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郧县人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直立人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出土的人类化石仅有两颗门齿。

研究发现,牙齿很粗壮,呈铲形,唇面比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复杂,具有明显的原始性质。

入选2022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郧县人伴随元谋人牙齿出土的,还有17件石制品,其类型包括尖状器、刮削器和砍砸器。

在同一地层中还发现了大量的炭屑和一些烧焦的骨头,并且在有炭屑的地方都伴有动物化石,属共生哺乳动物化石,有40余种。

这就说明,元谋人不仅会使用自己制造的工具从事狩猎及采集活动,而且还学会用火,烤食他们所获取的猎物,摆脱了茹毛饮血的时代。

“郧县人”距今约100万年,比元谋人晚很多,正处于直立人时代的中间阶段。

入选2022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郧县人到目前为止,出土“郧县人”的学堂梁子遗址,是我国继北京周口店之后发现的又一处材料最丰富的重要古人类遗址。

在遗址周边还坐落着梅铺、白龙洞和黄龙洞等古人类遗址,在汉江流域还分布着众多旧石器时代遗址。

这些遗存表明郧阳地区和汉江流域是远古人类生存繁衍的优选地和活动中心,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

比“郧县人”稍晚的是“蓝田人”。

蓝田人是1963年和1964年分别在陕西蓝田县的陈家窝和公王岭发现的。

入选2022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郧县人左为陈家窝“蓝田人”下颌骨化石;右为公王岭“蓝田人”头骨化石。

公王岭“蓝田人”,为一中年女性头骨化石,距今约100万至75万年。

在公王岭,与人类化石同层,还出土了以三棱大尖状器为特色的石器,并发现了用火遗迹。

公王岭化石是亚洲北部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

入选2022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郧县人陈家窝“蓝田人”,为一老年女性下颌骨化石,距今约65万到50万年,大致和“北京人”相当。

公王岭动物群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它具有强烈的南方色彩,如其中的大熊猫、东方剑齿象、华南巨貘、中国貘、毛冠鹿和秦岭苏门羚等,都是华南及南亚更新世动物群的主要成员。

陈家窝与公王岭不同,缺少带有强烈南方色彩的哺乳动物。

软体动物也基本上都是现代生活于华北的种类。

有的学者认为,两个地点的直线距离只有22公里,动物群却存在如此大的差别,这一事实也反映了时代的不一致。

“北京人”生活在远古的北京周口店,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