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夏朝灭亡主因:夏桀暴政

文/殷伟仁一、问题的提出关于导致夏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自古以来议论颇多。举其要者,盖有如下四说:第一种意见把夏亡主因归于“天命”,如《尚书·汤誓》云:“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第二种意见认为夏朝灭亡,主要是自然灾害所致,如《国语·周语》云:“

夏朝灭亡主因:夏桀暴政文/殷伟仁问题的提出关于导致夏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自古以来议论颇多。举其要者,盖有如下四说:第一种意见把夏亡主因归于“天命”,如《尚书·汤誓》云:“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第二种意见认为夏朝灭亡,主要是自然灾害所致,如《国语·周语》云:“源塞,国必灭。……昔伊洛竭而夏亡”;第三种意见则认为,“桀克有缗,以丧其国”(《左传·昭公十一年》载叔向语)。

在这三种观点中,第一说无需一驳,其余二说显然是把次要原因当作主因了。

持第四种意见的人最多,他们把夏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归于某些重要人物的活动:或谓夏桀暴政(如《左传·宣公十三年》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或谓妹喜作崇(如《史记·外戚列传》云:“而桀之放也末喜。

”即是说,夏桀被流放是由于妹喜的缘故);或谓伊尹辅佐成汤(如叔夷钟铭文云:“伊少臣(伊尹)惟辅,咸有九有,处禹之绪”。

这类观点看似有殊,实际上都是英雄史观的变相反映。

在英雄史观的支配下,古代史官不仅认为开国立业是英雄人物的功业,而且亡国败事也是由于君臣要人的活动所致。

因此,他们不可能认识到社会下层的平民众庶的历史作用,更不可能自觉地予以实录。

该课题近人尚无专文论及,仅在先秦史专著及中国通史诸书中得睹一笔带过之辞。

近人在侧重叙述夏桀暴政的同时,有的也点到了夏末众人的作用,惜乎仅将《尚书·汤暂》中众人说的“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译为“群众愤怒地指着太阳说:‘夏桀,你为何不完蛋呵?我们宁愿与你同归于尽!’”竟未见有关夏众反抗的实际行动的叙述和分析。

夏代刚从氏族社会过渡而来,民众的原始民主意识尚未完全消声匿迹。

在夏桀之前,后羿曾“因夏民以代夏政”(《左传·襄公四年》);处夏桀之后,商末众人有牧野倒戈之举。

从散见古书的一些零星记载看,夏末众人在夏亡过程中起了异乎寻常的作用,可惜我们狃于故见,未予重视。

此外,《尚书·汤誓》“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的旧释也不尽妥贴,值得商榷。

总之,对夏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有必要作重新探讨。

“弗协”及其他《尚书》中的《汤誓》篇,是商众将与夏桀战于鸣条之野时成汤向商众发出的战斗动员令。

在这篇著名的誓师辞中,成汤扼要陈述了夏朝众人反抗夏桀暴政的情形,其中有“有众率怠弗协”一语。

关于这句话的意思,《伪孔传》曰:“众下相率为怠惰,不与上(指夏桀)和合”。

此后的孔颖达《疏》及有关著述多从其说。

笔者认为,此说值得商榷。

“有众”的“有”,是语气助词,此说详王引之《经传释词》;“有众”即《伪孔传》之“众下”,是夏代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

“率”,《史记·集解》引汉代经师马融说,以“率”为“相率”,《伪孔传》从之,无误。

但《伪孔传》释“怠”为“怠惰”,则于义未妥。

细审上下文,“怠”以解作“怠工”为宜,这是夏代农人反抗夏桀暴政的形式之一。

“弗协”,《史记·殷本纪》译为“不和”,《尚书·伪孔传》解为“不和合”,义虽勉强可通,然终非佳释。

笔者认为,“弗协”应解“不耕作”,这里的“协”字是取其“众未合力而耕”的本义。

“协”,或作“劦”,《说文》云:“劦,同也,从三力”。

此徒就篆形说义,不能无误也。

其实协或劦所从之力,是单刺耒(甲骨文写作(乂))之形变。

殷墟卜辞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一语,其中的协字作O,所从的(乂)并非力形(力实不可具象),而是曲臂单刺来的形状。

《说文》云:“耒,手耕曲木也。

”未的原始形状正象甲骨字形人那样是单刺的,近代有的少数民族仍使用单刺耒耕地(见中国历史博物馆编《中国古代简明图册》第一册中的图录),后来才演变为双刺的耒(甲骨文写作O)。

因此,“协田”或“劦田”意即以众耒来共耕田地,《汤誓》中的“弗协”也就是“不耕作”的意思。

要之,“有众率怠弗协”是说夏朝农人相率怠工,拒绝耕作。

如果这一解释不误的话,那么它是中国古代农人罢耕斗争的最早记载了。

我们还可以在一些典籍中找到一些旁证。

据说对于商汤伐夏,“夏民大说(悦)”,以致“农不去畴”(《吕氏春秋·慎大览》),“耕者不变”(《孟子·梁惠王下》。

又《孟子·滕文公下》作“芸者不变”)。

夏朝将亡而夏民大悦,留而不迁,说明在夏桀统治下的那些众庶早已离畴罢耕了。

由于夏末众庶的怠工罢耕,以及夏桀君臣的挥霍浪费,使得国家财政入不敷出,最后导致了夏王朝经济的崩溃。

从史料看,夏末经济凋敝,民生涂炭,连王公贵族手头也拮据起来。

以夏的属国葛为例:远古时代,“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祭祀上帝和祖先是国家的头等大事之一。

但是,葛国的国君葛伯却“放而不祀”,为什么呢?据《孟子》说,原因是“无以供牺牲也”,“无以供粢盛也”,也就是说葛伯没有牛羊和谷米祭天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