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万物简史五谷篇:民以食为天

上古的粮食有所谓五谷、六谷和百谷。按照一般的说法,五谷是稷、黍(shǔ)、麦、菽(shū)、麻;六谷是稻、稷、黍、麦、菽、麻。六谷比起五谷来只多了一种稻,这显然是因为水稻本是南方作物,后来才传到北方来的。五谷还有别的说法,例如《孟子》:“树

万物简史五谷篇:民以食为天上古的粮食有所谓五谷、六谷和百谷。按照一般的说法,五谷是稷、黍(shǔ)、麦、菽(shū)、麻;六谷是稻、稷、黍、麦、菽、麻。六谷比起五谷来只多了一种稻,这显然是因为水稻本是南方作物,后来才传到北方来的。

万物简史五谷篇:民以食为天五谷还有别的说法,例如《孟子》:“树艺五谷”,赵岐注:“五谷为稻黍稷麦菽。

”六谷也有别的说法,这里不列举。

至于百谷,不是说上古真有那么多的粮食品种,而是多种谷物的意思。

万物简史五谷篇:民以食为天稷,粟也,又叫谷子。

稷在古代很长一段时期内是最重要的粮食。

万物简史五谷篇:民以食为天也有人认为稷带壳时,称为谷子,除壳后称为粟米,其精细品种则被称为“粱”因其色黄故称“黄粱”。

万物简史五谷篇:民以食为天成语“黄粱一梦”就与粟米有关。

据《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客店遇道士吕翁,自叹穷困。

吕翁取青瓷枕让卢生睡觉,这时店主正在煮小米饭。

卢生在梦中享尽荣华富贵,一觉醒来,店家的小米饭还没熟。

万物简史五谷篇:民以食为天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的栽培小米出自北京门头沟的东胡林遗址,年代在距今9000到10000年间,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小米籽粒。

(粟和黍都可以被称之为小米)▼万物简史五谷篇:民以食为天粟在新石器早期零星出现,到了新石器中期则明显增多,相关遗址覆盖了黄河中下游至西辽河流域之间的广阔范围。

万物简史五谷篇:民以食为天古人以稷代表谷神,和社神(土神)合称为社稷,并以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由此可见稷在上古的重要性。

周始祖后稷,被尊为稷王、稷神、农神、耕神、谷神。

万物简史五谷篇:民以食为天黍是现代北方所说的黍子,又叫黄米。

诗经》里常见黍稷连称,可见黍在上古也很重要。

上古时,黍被认为是比较好吃的粮食,所以《论语·微子》说:“杀鸡为黍而食之。

”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也说:“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万物简史五谷篇:民以食为天关于粟和黍的区别,植物考古学家赵志军曾在赤峰地区拍摄过一张照片,大家可以看出,二者长相完全不一样:长得像狗尾巴一样的是粟,长得像水稻一样散穗的是黍子。

万物简史五谷篇:民以食为天麦有大麦小麦之分。

甲骨文中关于“麦”字有两个字,一个是“麦”字,指大麦;还有一个是“来”字,一般被诠释成为小麦。

万物简史五谷篇:民以食为天诗经·周颂》曰:“贻我麳麰”。

其中“麳(lái)” 被考证为小麦,而“麰(móu)”则为大麦。

后人亦用“麳麰”入诗,如:塞马春深无苜蓿,田家雪足望麳麰。

——宋代范纯仁《酬程定塞提刑》▼万物简史五谷篇:民以食为天关于麦的产量,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我国大麦产量超过200万吨,不如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的1%,它们产量在4000亿斤左右。

万物简史五谷篇:民以食为天关于麦的用途,大麦主要用于啤酒酿造和饲料,2018/2019年度我国大麦酿酒和饲料使用比例为51.3%和44.9%。

万物简史五谷篇:民以食为天小麦主要用于食用,是世界上四大主食之一,这是毋庸赘言的。

万物简史五谷篇:民以食为天作为五谷之一,小麦是唯一一种不是起源于中国的谷物品种。

小麦起源于西亚,在距今9600到9000年间被西亚地区古代先民驯化出来。

(西亚新月沃地为最早栽培小麦的区域,是公认的许多作物物种如豆类、豌豆、大麦、小麦和亚麻的起源中心。

)▼万物简史五谷篇:民以食为天当时驯化出的小麦,是一粒小麦和二粒小麦,并不是我们现在食用的普通小麦。

被驯化的二粒小麦随后传到了现在的伊朗高原北部,与当地的粗山羊草杂交产生了一种新的小麦品种,即六倍体小麦。

六倍体小麦才是我们现在食用的小麦,也被称作普通小麦或面包小麦。

所以小麦的起源过程很特殊,属于二次栽培型的农作物品种。

万物简史五谷篇:民以食为天小麦大概是在距今4000年前后传入中国的。

关于其传入路线,有如下几种可能:一是欧亚草原通道,二是传统丝绸之路,三是海上丝绸之路,四是西南丝绸之路。

(下图没画出传统丝绸之路)▼万物简史五谷篇:民以食为天那么小麦最有可能从哪条路线传入中国呢?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小麦遗存都出土自最东部的山东半岛。

测年数据超过距今4000年。

其次是西部新疆、青海和河西走廊,最后才是中部地区。

有鉴于此,植物考古学家赵志军认为,小麦传入中国的路径,最有可能是欧亚草原通道,即下图的红色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