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从昏君到明主——齐威王是如何一鸣惊人的

从昏君到明主——齐威王是如何一鸣惊人的他,曾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身为一国之主却不理朝政、不思进取,通宵达旦的纵情于酒色,一度把国家乱搞得乌烟瘴气、黑暗腐败;他,曾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败家子,麻木不仁、醉生梦死,几年时间就把一个国富民强的泱

三年不飞一鸣惊人的齐威王

从昏君到明主——齐威王是如何一鸣惊人的

他,曾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身为一国之主却不理朝政、不思进取,通宵达旦的纵情于酒色,一度把国家乱搞得乌烟瘴气、黑暗腐败;他,曾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败家子,麻木不仁、醉生梦死,几年时间就把一个国富民强的泱泱大国折腾得内外交困、濒临灭亡;他,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有作为的明君,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力行改革,使危如累卵的齐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冠。他就是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齐威王。

不想昏聩亡国,就要奋发图强。受到妻子虞姬的多次教导后,决心走出醉生梦死阴影,决心悬崖勒马浪子回头,决心干一番轰轰烈烈大事业的齐威王,信誓旦旦的向全国人民发誓,要扬皇考昭统,高祖黄帝,尔嗣桓文,朝问诸侯,这充分表现了他要继承和发扬父亲桓公田午的业绩,远则学习远祖黄帝,近则效法齐桓公和晋文公建立霸业、号令诸侯的态度,和准备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决心。不过,因为积习难改,齐威王励精图治的雷声大,雨点小,一直磨磨蹭蹭的没有付诸行动。这时,淳于髡不失时机的走上前来。

你知道 一鸣惊人 说的是谁吗 齐威王,更准确 楚庄王

史书记载,淳于髡相貌丑陋,但博闻强记,滑稽善辩,寓救国大计于诙谐的谈吐中,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为了让齐威王的宏图大业付诸实施,让国君的梦想照进现实,淳于髡巧妙的用隐语劝谏齐威王说:大王,我给你出一个谜语。我们齐国有一只大鸟,在宫廷里已经住了三年了,可是它既不飞翔,也不鸣叫,只是毫无目的的蜷伏着,大王你猜这是一只什么鸟?齐威王是个聪明人,一听就知道这是淳于髡用心良苦的借此劝谏自己,心中忽然有所触动。一番沉思后,他对淳于髡说:我就是这只大鸟。不过,这只大鸟不飞则已,一飞就会直冲云霄,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意思是说,你们就等着瞧好吧。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齐威王这话不仅说得好,做得更好。齐威王把实行改革的开端,放在了严罚重赏,整顿吏治方面。他一改过去任免干部时看材料、听汇报的习惯,而是派亲信明查暗访,了解各地官员的为政情况。谁恪尽职守,政绩突出,他心中有数;谁欺上瞒下,欺世盗名,他心知肚明。即墨大夫虽然多次遭到诽谤,但他治理有方,为政清廉,百姓丰衣足食,齐威王知道后予以褒奖;阿大夫在朝中时常得到称颂,但为官无道,欺压百姓,弄得民不聊生,齐威王了解后将其煮了,就连那些平日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官员都被他一起煮了。齐威王这种惩奸除恶、奖良褒善的做法,大快人心,令齐国朝野震动。此后,群臣耸惧,莫敢饰非,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得士者昌,失士者亡。

当魏国国君以夜明珠为宝的时候,齐威王却以人才为宝。正是由于齐威王把人才看作是国家的真正财富,才使齐国很快发展壮大起来。尊重人才,选贤任能,是齐威王力行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他打破了官员升迁看资历、背景、声望等诸多限制,更加重视人才的实际才能和治国韬略,因此在选拔干部上也不拘一格。通过观摩邹忌弹琴,他认识到邹忌深谙治国之道,便让他做了齐国的相国。他认为淳于髡诚恳忠谏,使自己勇于改过、奋发有为,便对其格外赏识和重用。此外,齐威王还选用宗室中有作为的人为官,如任命田忌为将军,选用受过刑法的孙膑为军师,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大败魏军,为其在战国称雄道路上扫清了障碍。

为了能听到真话、实话,防止被人蒙蔽,齐威王在接受了邹忌的劝谏后,果断下令:不论朝廷大臣、地方官吏或老百姓,能当面提出君主过失的,得上赏;用书面指出君主过失的,得中赏;在广众中议论君王过失的,得下赏。

齐威王的这道命令,使全国一片哗然。群臣纷纷前来进谏,一时间门庭若市,成排的史官也记录不过来;几个月下来,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通过这个办法,齐威王获得了大量真实情况,许多事情得到了及时公正的处理,齐国上下正气蔚然,百官尽职,国内安定,政治清明。燕、赵、韩、魏等国得知这一情况后,为之震动,纷纷来齐国朝见祝贺,愿与齐国结成联盟。人们都说这是齐威王在朝堂上打的大胜仗。

此外,齐威王还在改革军事、发展学术、发展经济等诸多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革新。他撰写司马穰苴兵法,改善军队装备,既增强了将士的理论修养,也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他重视稷下学宫的建设,在政治上、经济上给士人以优厚待遇,培养和吸引了大批能为他出谋划策的各种人才;他实行均地分力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保护农业劳动力,合理征赋,奖勤罚懒,促成了人民安居乐业和国家长治久安;他实行关市几而不征,质律禁止而不偏的政策,创造良好的交易场所,大力发展对外贸易,达到了聚天下之财的目的。到了齐威王执政中后期,齐国要兵有兵,要人有人,要钱有钱,最强于诸侯,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公元前334年,齐威王在徐州会盟时正式称王,也是战国七雄中最早称王的诸侯国君,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真正霸主。

昏君一旦昏开了头,百分之九十九的都会借着昏聩的惯性,破罐子破摔,一昏到底的。齐威王却能从最初的好为*乐、长夜之饮和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的昏君,摇身质变为一代雄才大略的明君,其幡然醒悟的态度,悔过自新的勇气,改邪归正的决心,以及力行改革的毅力,着实让人敬佩。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一个人难免有不清醒甚至犯错误的时候,关键在于他能否幡然醒悟,能否知错就改。齐威王的悬崖勒马,浪子回头,励精图治,锐意进取,不仅开创了他一代战国霸主的千秋大业,同时也成就了他一鸣惊人的万世佳话。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齐国大臣邹忌竟是心胸狭窄之人

学生时期学过一篇文章——《邹忌讽齐王纳谏》,此文中,邹忌询问自己身边之人,比较自己与有"美人"之称的徐公谁更美,得到的答案都是说他比徐公美,在与徐公见面后,邹忌觉得自己还是无法与徐公相比,并由此悟出了一个道理

:夫人说自己更美,是因为她爱自己,小妾说自己更美,处于惧怕,客人说自己更美,是因为有求与自己。然后,他将这道理运用到君王身上,发现也十分的贴合,便上奏齐王,告诉他犹豫他身份所在,无人实话,因此也无法听见人们真实的意见和想法,当时的齐威王听后,觉得十分有理,广开言路,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使得国家走向富强。

邹忌讽齐王纳谏图

在这篇文章中,邹忌看起来是一位正直果敢,心系国家之人,也是齐威王难得的能臣助手,但是通过对历史的考察,邹忌并不完全如文中一般,是一位正直之人,相反,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是一位心胸狭窄的小人。一个国家能够强大,并不是只依靠某一个人就行,而是多数人的团结配合。作为齐国的肱股之臣,邹忌本应该更加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他真正的做法却让人感到失望。

邹忌

战国时期,

齐威王重振齐国,凭借马陵之战,使齐国称霸于诸侯中。

马陵之战的胜利,离不开孙膑与田忌。此战中,由于对敌军军师庞涓足够了解,再加上孙膑本人的聪明才智,利用减灶之法,迷惑敌人,将敌人引诱到马陵,早早在此地设下埋伏,逼得庞涓自杀身亡,魏军惨败,太子申也成为齐国的俘虏。

魏国失去10万魏军,元气大伤,再无力与齐国对抗,值得表示臣服。不久,齐威王在徐州接受魏惠王以及韩国和其他几个小国的朝拜,被尊称为王。不过为了避免成为其他诸侯国联合进攻的对象,齐威王还是谦虚地承认魏惠王的王位,史上称此次事件为徐州相王。

齐威王

马陵之战后,指挥作战的田忌与出谋划策的孙膑,水涨船高,受到齐威王的宠信与赏识。邹忌见此场景,心中很不是滋味。邹忌作为一个文人,道理上是不会与武将产生冲突的,文人主内,管理国家的行政事务,武将驻外,进行对外战争。明明可以彼此合作,共同将齐国带往更高的位置,但是他却因为田忌等人获得齐威王宠信而心生嫉妒,设计陷害他们。

马陵之战

事实上,马

陵之战的背后,也有邹忌的运作

。在田忌与孙膑还未获得马陵之战的胜利时,在田忌赛马中,孙膑为田忌出谋划策,使得田忌取得胜利。

不久,赵国受到魏国的攻击,向齐国求救,孙膑采取围魏救赵的方法,轻松达到目的,田忌与孙膑的威望也日益提高,这引起了邹忌的忌惮

。于是便上奏齐威王,建议他派遣孙膑与田忌去攻打魏国,当时魏国实力还十分强大,再加上孙膑的同门庞涓为魏国军师,打赢魏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按照邹忌的想法,若是战争胜利了,就会证明自己有独到的眼光;若是战争失败,田忌与孙膑战死沙场,就少了两个与自己"争宠"之人,无论结果如何,对他来说都是好的。

田忌

不过没想到的是,田忌与孙膑大获全胜,完全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而自己被人遗忘,与他最初的设想大相径庭。这一次没能达成所向,反倒使孙膑等人受益,邹忌不想就此罢休,便又心生一计。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君王的心思也是让人无法捉摸的,像田忌这种功高之人,受到君王重用之时,往往也会因为过高的功绩而受到君王的忌惮。

邹忌便利用这一点,找人冒充田忌的管家,到闹市去找人给田忌算命,并且毫不掩饰的说:我家将军带兵打仗,百战百胜,现欲成大事,你看能不能成?并让人将此言语传到齐威王耳中,引起齐威王的愤怒,让田忌到朝廷上去对质。田忌自己也知道,由于功劳过高,已经引起了齐威王的忌惮,这次遭人陷害,不一定能得到洗刷冤屈,很可能被齐威王趁势除掉,所以便逃到楚国。孙膑见邹忌心胸如此狭窄,感到失望至极,便也离去。

邹忌的狭小心胸,使得齐国失去了孙膑与田忌两位能臣,导致齐国的霸业走到尽头,之后便停滞不前。人家所宰相肚里能撑船,邹忌的肚里恐怕连水都没有吧,还如何撑船呢?

参考资料

《中国通史》

一鸣惊人的齐威王是如何重新振兴齐国,然后打垮魏国成为霸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