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请教一下侵华日军中关东军的资料

请教一下侵华日军中关东军的资料关东军,英文名guandong army,是驻扎在辽东半岛南部关东州的陆军,名字关东军名字来源于来源于驻扎地名,因为辽东半岛南部大连、旅顺、金州曾被称为关东州,驻扎在那里得名关东军。俄国将关东州及长春至旅顺口的

遭日军屠城的中国城市,最后只剩36人,至今仍禁止日本人踏足

请教一下侵华日军中关东军的资料

关东军,英文名guandong army,是驻扎在辽东半岛南部关东州的陆军,名字关东军名字来源于来源于驻扎地名,因为辽东半岛南部大连、旅顺、金州曾被称为关东州,驻扎在那里得名关东军。俄国将关东州及长春至旅顺口的铁路(后改名为南满铁路)以及相应的一切特权转交给了日本。日本随后便成立了相应的殖民机构,并派军队驻守,这支军队就叫关东军。所以,简单地说,“9.18事变”之前,关东州,即旅顺口、大连湾一带3200多平方公里土地,南满铁路及铁路两侧数公里之内的区域,是日本的租界地。关东军就是驻扎在关东州及南满铁路的日军部队。关东军司令部设在旅顺。原本用于保护日本在辽东半岛权益。后来演变为日本驻外重要陆军力量,是日本的陆军主力。1928年,关东军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东北的统治者张作霖,意图制造混乱。1931年9月18日,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炮击东北军大营,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拉开了长达十四年的侵华战争的序幕。“9.18事变”不是日本政府策划的。当时日本军队中的军国主义势力还没有控制日本政府。“9.18事变”是日本关东军中以石原莞尔、坂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为代表的军国主义分子在日本军部和关东军上层的默许、纵容和支持下,一手策划并实施的,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日本驻朝鲜军司令官等军国主义分子的协助。所以说侵华战争的罪魁祸首是关东军。

建立满洲国。其间和其后关东军屡次扩大规模。被众人所误解的是,关东军人数虽多,但素质并不相同。从1943年开始,随着太平洋战事发展,关东军主力逐渐被抽调至太平洋战线。真正关东军的精锐几乎全死于太平洋战争。至于俄罗斯发动的八月风暴所打败的只是挂着关东军头衔的冒牌货。关东军主力几乎不与中国军队交战,主要目的是为了南进占领东南亚保存实力。后期关东军兵力的增加只是一种表面的膨胀,武器装备和战斗素养仅仅相当于以前的8个半师团。根据很多资料记载,此时的关东军仅仅只有130多辆坦克,大炮和战机几乎都是历史的最低点。新动员起来的二十五万人几乎无法做到足额的武器分配,只好靠关东军老部队之间调整、挪用。同时,把伪满军尽量改为槁后勤,将他们手中的枪枝弹药收归关东军新扩部队。割肉补疮,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关东军司令官只得下令削竹枪装备新编部队。 由于缺乏兵源,日本不得不将各殖民地的附庸军,编入关东军的作战序列。在短时间内聚集了大量的有生力量,似乎恢复了关东军强盛时期的军事编制数额! 新扩编部队的军官、战斗骨干都等于零。统帅部一个军官也抽调不出来,仍然全靠关东军就地取材。这样的军队能否进行现代化的大兵团作战,不言而喻。 关东军在后期实际上是一群由满洲地区的日本侨民和公职人员临时凑合起来的乌合之众。严格他说,这是一支不能作战的军队,它的存在和被消灭,事实上与日本无条件投降毫无关系。

侵华日军私人相册里老照片 图2的女人厚颜无耻,图4令国人心碎

1943年底,关东军的主力师团:第1师团、第8师团、第9师团、第10师团、第11师团、第12师团、第14师团、第23师团、第24师团、第25师团、第27师团、第28师团、第29师团、第57师团、第71师团。1945年1月,日军大本营再次抽调关东军13个师团赴太平洋战场。4月美军占领冲绳并开始空袭日本本土,日军为集中兵力进行本土决战,又从关东军抽调7个师团和所储备的近1/3战略物资回日本本土备战。

中国古代皇陵里奇珍异宝数不胜数,日军侵华时为何没有靠盗墓来获取财富?

清光绪二十五年至二十六年(1899~1900),在中国北方爆发了大规模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波及全国,西方列强见清政府镇压无效,极其恐慌,从光绪二十六年(1900)三月开始,用各种手段不断恐吓清政府,一步步加紧对中国的侵略。

各国外交使团先是警告清政府,必须明令禁止义和团的活动,否则各国政府将采取“必要手段”保护外侨生命财产。随后,英、美、德、法四国公使又照会总署,要求清政府两月内“剿灭”义和团,否则将出兵“代剿”。

随后,英、美、德、意、法、俄军舰在大沽口外举行联合示威。五月二十一日,外交团照会总署,勒令清廷将参加习拳,传布揭贴恐吓外人者,一律查办;将拳众聚会之住处屋主,一并收监;将查办拳众不利之员一律惩办;将为首焚杀之拳众,一并正法;将纵拳助拳之人尽行诛戮;直隶与邻省有拳团之处,地方官出示严禁。

否则各国将自行调兵办理。二十八日,公使团议定调兵来京,武装干涉义和团运动。三十一日,美、英、法、意、日、俄六国公使借口“保卫使馆”,调兵三百多人侵入北京。

随后,德、奥又派军队八十名侵入北京,进驻东交民巷各使馆,建筑工事,枪击义和团民。俄、英、德、日、美、法、意兵船二十四艘停在渤海湾和大沽口外示威,并派一部分军队在大沽口强行登陆,并且进驻天津租界。

六月十日,英、美、德、法、俄、日、意、奥等组成八国联军2100多人,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乘火车由天津向北京进犯。

为阻挡八国联军进犯,义和团和清军拆毁了通往北京的铁轨,沿途阻击敌人,使联军三天才走了130里。在落垡和廊坊,义和团在董福祥的甘军配合下给八国联军以重创,联军“进京之路,水陆俱穷”。迫使联军逃往杨村,又向天津方向节节败退。

沿途又遭到团民袭击,在西沽武库又被清军和义和团层层包围。直到二十六日,才在大队援兵解围之下回到天津租界。在西摩尔联军进犯期间,北京的联军经常开枪射杀义和团民和普通群众。六月十四日下午,德国公使克林德带领一排德国兵外出,命令士兵开枪,打死正在练武的团民约20人。

当西摩尔联军在廊坊车站受阻时,沙俄海军中将基利杰勃兰特与各国海军头目合谋夺取大沽炮台,作为大举进攻中国的滩头阵地。

十六日下午八时,联军向大沽炮台守将提督罗荣光发出最后通牒,限于十七日午夜二时前交出炮台,被罗荣光断然拒绝。于是,联军先于通牒限定时间轰击大沽炮台,正式挑起了八国联军大举入侵中国的战争。

罗荣光率领将士与敌激战六小时,毙伤敌军130余人,击伤敌舰六艘。但是罗荣光孤军无援、腹背受敌,导致大沽口三个炮台失守。随后,联军从大沽登陆,强占了塘沽等地。经过三天的烧杀,塘沽变成一片废墟。清政府于六月二十一日颁布谕旨向联军宣战。

大沽失守后,义和团和清军开始了天津保卫战,在老龙头火车站、紫竹林租界地等处与联军展开浴血奋战。六月三十日从大沽登陆的联军增至18000多人,其中日、俄军队最多。七月九日,联军在天津城南发起总攻。

直隶提督聂士成率部4000多人,在城南八里台与敌遭遇。聂士成冒着枪林弹雨一马当先迎战来犯之敌,聂士成中炮,腹裂肠出,壮烈牺牲。

七月十四日天津失陷。八国联军在天津城内抢劫、纵火与屠杀,致使天津“积尸数里,高数丈”,河上浮尸“阻塞河流”。官署、钱庄、商店、工厂、仓库、民宅均被抢劫一空。七月二十二日,由列强主持的天津都统衙门成立,对天津、静海、宁河等地实行殖民统治。

沙俄率先在占领区成立俄租界,各国纷起效仿,已占有租界的英、法、日、德则扩大地盘;未占有租界的意、比、奥也各占一块,形成列强分割天津的局面。

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兵力增至2万人,八月四日自天津沿运河两岸分兵两路向北京大举进攻。两天后,直隶提督裕禄在杨村兵败自杀。清政府不但不全力抵抗,反而于七日任命李鸿章为议和大臣,乞求停战,但联军对此置之不理。

八日李东衡率领的“勤王军”,在京津之间的河西务一触即溃,退走通州张家湾,李服毒自杀。十三日,八国联军攻占通州。次日,英国攻破广渠门,北京陷落了。慈禧太后携带光绪帝和皇室成员仓皇出京,逃往西安。途中派奕劻和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向联军乞和。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部分爱国清军和义和团同联军展开了激烈巷战。在北京保卫战中毙伤侵略军400余人,清军也有640多人战死。八国联军在北京进行疯狂的烧杀抢掠,繁华的街市成为废墟,成群的居民被集体射杀。

北京“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地遂尽”,所失“已数十万万不止”。联军占领北京后,将全城分为英、日、俄、美、法、意等几个占领区。

为镇压当地居民反抗,美占区成立了“协巡公所”;日占区设立“安民公所”;英占区设立“保卫公所”;德占区设立“华捕局”等等。八月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率两万名德军来华,九月瓦德西任联军统帅,十月二十五日瓦德西到京,八国联军增至10万人。

十二月十日,联军设立“北京管理委员会”,对北京实行殖民统治。联军还四处攻掠,北犯张家口、东占山海关,南侵保定、正定,俄国在参加八国联军侵略京、津的同时,还单独出兵,占领了东北三省。

在八国联军的一再逼迫下,清政府不得不派全权代表奕劻、李鸿章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等十一国在北京签订了《辛丑条约》,以屈辱、赔款等条件与联军议和。

扩展资料: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清政府在民众的压力下,表面上向列强各国“宣战”,暗地里却破坏义和团运动,向侵略军妥协投降。1900年7月14日天津失陷后,清政府8月7日任命庆亲王奕劻为全权大臣,李鸿章为协办大臣正式向外国列强求和。

1900年12月,列强各国(除出兵八国外,另外又加上三个国家——比利时王国、荷兰王国、西班牙帝国)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大纲》,后又订立详细条款,于1901年9月7日在北京正式签字。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辛丑条约》的内容包括:

1、清政府向各国共赔款4.5亿两,以关税、盐税和常关税作担保,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9.8亿两;

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3、拆除大沽炮台和北京至海通道的各炮台;在天津周围20里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列强可以在北京驻扎防守使馆的卫队,并在京榆铁路沿线包括山海关在内的12个要地驻扎军队;至少两年内禁止中国进口军火和制造军火的材料;

4、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吏必须保护外国人的安全,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惩办赞助过义和团运动的\"首祸诸臣\",在外国人\"遇害被虐\"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

5、对德、日“谢罪”。清政府分派亲王、大臣赴德、日两国表示“惋惜之意”,在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之处建立石牌坊。

6中国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并指定皇族亲贵担任外务大臣。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首先不是日军的道德品质高,而是因为除了他们还有汪伪政权也在盯着,双方僵持不下,所以都无法先动手。

距离日军侵华时间最近的陵墓就是明朝的和清朝的了,而且具体的位置也都十分的清晰。面对唾手可得的财富,日军是不可能不愿意去挖的。只是这个时候还有另外的势力,对这些埋葬在地下的财宝虎视眈眈。所以没办法,为了维持平衡,大家都不去挖,明清陵墓就幸运地保存了下来。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其实日军当年侵华的时候打的旗号是拯救。自然不可能明目张胆的干挖国人祖坟的事情。也算是为了自己的名誉,才没有主动的去挖掘。

最后一个原因是因为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日军也没有多余的力量去进行挖掘。虽然不可能是抢救性挖掘,但是也必须保持出土文物的完整才可以卖高价,可是日军没有这个力量了,没办法,只能选择放弃挖掘。

其实日军绝对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有道德的,只不过就是因为以上的原因才没有挖掘。这就是因为利益虽然巨大,但是比不过他们当时摆在面前的既得利益,所以他们才放弃挖掘。

不过幸运的是,幸好他们没有盗墓,要不然我们的国宝文物会流失很多,也会给我们的历史带来毁灭性的破坏。希望以后再也没有战争,每一座陵墓都可以保持它最初的样子,不要被破坏。

侵华战争时,日军军部下令严禁破坏这三人的陵墓,他们分别是谁?

凡是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日本对中国曾经发动了多次战争,后来甚至全面侵华。在日军侵华时期,他们在中国烧杀抢掠,劫掠财物,可以说无恶不作。尤其在占领南京之后,一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手上沾染了30多万中国人的鲜血。而南京城也被毁坏过半,城里是一片火海。

但是,哪怕是凶残暴虐成这样的日本军队,当时中国的三个地方他们也是不允许破坏的,一旦发现违反命令的,甚至会被处罚。在侵华战争时,能让日本军部下令严禁破坏这三人的陵墓,他们分别是谁呢?

中山陵就是一个。这也是整个南京城中基本没遭受过破坏的地方,甚至当时有不少人靠躲在中山陵里逃避日军的大屠杀。至于日军为什么不破坏中山陵,民间一直众说纷纭。而最可信的是当年在日留学的孙中山结交过不少人,是这些人发动自己的力量要求日军不许破坏中山陵。

当然,除了这一说法之外也有别的观点,他们觉得这是当年日本想要建立伪政府,所以不破坏中山陵,目的就是为了笼络人心。不管是哪种理由,中山陵最后还是得以完好保存了下来,没有遭到破坏。

第二个日军严禁破坏的地方是孔庙。孔庙之所以不允许被破坏,主要还是因为孔子。孔子的名气很大,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儒家思想其实不光是对中国影响深远,在整个亚洲范围内影响力都十分大,而日本,作为曾经学习中国文化,追崇中国文化的国家来说,尊敬孔子就一点都不奇怪了,在日本,孔子同样是有着圣人的称呼和地位的。因此,在日本占领山东曲阜后,下令不许毁坏孔子墓,甚至还派了日军前去警卫,而到了这里的日本将领,也都会参拜一下。

第三个就是岳飞墓,作为精忠报国的经典形象,岳飞不光在中国很受欢迎,在日本也非常有名,几乎每个日本民众都知道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日本人认为这和当时日本誓死效忠天皇和大日本帝国的思想不谋而合,所以很是尊敬这位英雄。尽管不少人认为日本在这一时期的残暴屠杀实在是不配和这位英雄相提并论,但是日本确实是把这位英雄看得很重。当时的日本第18师团占领杭州后,同样发动了大屠杀,将城中百姓杀得不剩下多少,唯独不敢毁坏岳飞墓,甚至还去祭拜保护,实在是一种讽刺。

师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