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成语“狼狈为奸”中的“狈”

成语“狼狈为奸”中的“狈”,是什么生物?成语“狼狈为奸”是一个贬义词,出自唐朝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比喻坏人相互勾结,一起做坏事。世人都知道狼长什么样子,那么狈又是什么?在古代传说中,狈是一种兽,狼属,它的前腿非常短。虽然狈属于狼系,但它

成语 狼狈为奸 中的 狈 ,是什么生物 真实存在吗

成语“狼狈为奸”中的“狈”,是什么生物?

成语“狼狈为奸”是一个贬义词,出自唐朝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比喻坏人相互勾结,一起做坏事。世人都知道狼长什么样子,那么狈又是什么?

在古代传说中,狈是一种兽,狼属,它的前腿非常短。虽然狈属于狼系,但它跟狼有区别。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狈是前腿短,而狼是后腿短的,包括毛色等方面,则跟狼很像。虽然狼的行动速度非常敏捷,但嗅觉不太好,寻找猎物不是很方便。恰好狈嗅觉十分灵敏,视力也好,不过因为前腿短,跑不起来,没有办法追到猎物。于是,狼和狈合作,狈趴在狼的背上,指挥方向,让狼带着自己追捕猎物,然后平分食物。

成语 狼狈为奸 中的 狈 ,是什么生物 真实存在吗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与狈合作的狼,不是我们现在所见到的狼,而是后腿非常短的犬类。两者都没有独自生活的能力,它们谁也离不开谁,一旦不合作,它们就无法行动,最终都被饿死。若狼和狈合作,则达到了共赢的目的。

很多地区都有关于狈的传说,据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有人亲眼看见过狈。一天,数辆卡车正在山西地区的公路上行驶着。突然,卡车抛锚了,无奈之下卡车司机只好停车,去附近找人帮忙,留下一人看守车子以及车上的货物。没过多久,一群狼包围了卡车。司机被吓住了,立即锁住车门,打开车灯,想用车灯吓走狼。

没过一会儿,卡车前又来了一群狼,司机看见走在最前面的狼身上趴着一个像狼但又有点儿不像狼的奇怪生物。它似乎是这群狼的指挥官,指挥它们攻击卡车。幸运的是,狼群的目的没有达成,其他人及时赶回来了,那位卡车司机得救了,狼群离开了。

无独有偶,据说在吉林省长白山,不仅有人看见过狈,还杀死了它。由于长白山的环境很好,这里有很多珍稀动物出没。很早以前,长白山下住着一户猎人,靠打猎为生。一次偶然的机会,猎人捕杀了一匹狼,而它背上的狈逃走了。几年后,猎人因病去世了,留下老母亲一人。没想到狈来报仇了,发现猎户死了之后,它把矛头对准了老太太。虽然老人是一个女子,年纪也大了,但她嫁人后一直跟着丈夫打猎,所以很淡定。她知道狈十分狡猾,便设计杀死了狈。至于故事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

不过,有专家认狈很可能是畸形的狼,不是新物种。如果狈真的存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专家会发现它们的身影,人们也会知道狈到底长什么样子。

俗话说:狼狈为奸,狼大家都知道,可狈又是啥动物?

狈也是一种动物,不过究竟是种什么动物,流传的说法是有好几种。具体如下:1、是狼群中基因突变的产物。2、有人说狈是一种残疾狼,也就是说,它们不同于其他狼是因为它们天生的遗传问题,导致的身体缺陷。

它们因受伤而无法奔跑,但狼是群居动物。它们没有选择抛弃它们的同伴,反而是将它们背在自己的背上背着它们跑,所以后来就有了?狼狈为奸?这个成语。

第二种就是我们说的第一点:基因突变。意思就是当一只狼生下一只狼崽时,它很可能会生下一只畸形的狼崽,这个狼崽没有腿,或者腿不健全,以至于它跑不快,那日后就只能由其它小伙伴儿背着它们在草原上飞奔了。

想必大家对?狼狈为奸?这个成语都是再熟悉不过了,当我们看到两个坏人互相勾结着干坏事的时候,就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他们。

当然了,流传的故事中肯定会有些夸大的成分在。据说狈这种生物在狼群中属是属于较为聪明的,但是它们的奔跑速度和耐力在各方面都不如狼。于是它们之间就形成了一种互补的关系,这使得它们联合起来在草原上才会更加强大。

但其实在现实中,狈这个动物究竟是否真实存在,尚且还是一个谜。现在人们所遇到的以为是狈的,其实都是患有残疾的狼。也有人曾经猜想过,可能狈早年间就已经灭绝了。甚至有人认为狈并不是狼的一种,而是豺和狼的杂交物种。虽然?狼狈为奸?这个成语是个贬义词,但我没有想到它背后的故事居然还有如此感人的一面。

苏轼提到:“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场大雨来得非常突然,同行的这个人都被雨淋得像个落汤鸡一样,显得很狼狈,但是自己却不觉得”。大家会发现,“狼狈这”两个字放在一起,那么就会衬托出一个人的处境比较难看。

但是如果是“狼狈为奸”4个字放在一起就会发现这是一个贬义词,形容对方的行为不轨,有狡猾奸诈的嫌疑。大家都知道狼为何物,现在社会中也很推崇“狼性文化”。但是相对比狼的知名度好像“狈”被提到的概率要少得多,那么“狈”到底为何物呢?

根据2018年百度百科“狈”这个动物时,大家会发现“狈”这个动物它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一种实在性动物。而是生活与传说中也就是大家所想象出来的一种形象,在中国古代时期“狈”出现的概率很高。

而人们一提到“狈”的时候必定要提到狼,因为在传说中“狈”的前肢不发达并且很短,需要将前半部分身体搭载另一个同伴的身上,而这个同伴不是“狈”,而是狼。可是在百度百科中明确指出,这个帮助“狈”行动的动物并不是狼,而是犬。

因为犬比较听话,狼的独立自主性比较强,不需要“狈”的指挥,所以“狈”和狗搭配在一起,才能够相得益彰。我国即便是在现代生活中也依然不缺乏“狈”的故事,相传在1953年我国地质勘探队,当年在长白山等地就发现了一只长相很像“狈”的动物。

这只“狈”出行时,身边也会有一大批狼,并且这只“狈”给人留下的印象,就像是整个狼群中的指挥者,所有狼群的行动和目的都由这只“狈”来做主。无独有偶,在1953年山西等地人们也在村庄里发现了一只“狈”。

这只“狈”的体型非常庞大,但是前肢却很短小。由于当时人们开了汽车并且鸣笛吓走了很多狼,只是身形比较庞大的“狈”,就被留在了原地。而当时人们也将这只“狈”捕获,并且剥了皮,拿到市场中去卖了。

所以按照百度百科的说法来看后面两个传闻,要么就是人们凭空捏造,油添加醋的不实传闻,要么就是人们空想出来的虚构桥段。

人们常说“狼狈为奸”,狼都认识,那么“狈”又是什么动物?

《博物典汇》:狼前二足长,后二足短;狈前二足短,后二足长;狼无狈不立,狈无狼不行。

古代的人们,只有少数人能够启蒙,学习汉字,这也使得人们对于学习的机会更加珍惜,对于所能够习得的知识钻研得更加深刻。

当时的人们,随便问一个读书人常用的词语,他们都能够解释出来,甚至有人能够说得头头是道。现在的情形不是这样了,可以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还记得前几年十分流行的写字节目吗?不仅是为了展示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为了呼吁人们重视我们的汉字,重视日常的书写。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进步,现在的人们在离开校园以后很少会坚持手写,大部分人都选择使用键盘敲击,

这里面有便捷的原因,也有方便传播、推广的缘故。总之,

种种原因导致了现在的人们对汉字越来越陌生,更不要说懂得词语背后的含义了。

教育资源逐渐地覆盖到所有的人群,大部分人们都能够接触到汉字,并且掌握汉字。日常生活中,人们也习惯用成语表达的习惯。有很多方便的成语经常被人们使用,其中,就包括

“狼狈为奸”

这一个词。

这个词经常用来表示不好的人结伴而行,一起做坏事。

单纯从字面意思来看,狼和狈应该是两种不同的动物,他们经常一起行事,互相帮助和配合,也因为彼此非常的默契,在做坏事的时候,他们往往能够做得很成

。因为在人们看来,这种对人们的生活没有益处的动物,便属于坏的动物。两个坏的动物组合在一起,可能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很不好的结果,它们就被人们认为是奸邪的。

其实,

如果忽略人们的主观判断,单纯从狼和狈的角度出发,它们两者之间的感情和互助十分的令人们羡慕

。毕竟,

可能分开时各自并不怎么厉害,但是合在一起就能够拥有极大的威力

,甚至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威胁。可以说,这样的组合,如果它们的行为能够有益于人们的话,绝对被人们称赞。

人们常说“狼狈为奸”,狼都认识,那么“狈”又是什么动物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个词语的使用突然间变得广泛和日常起来,并且其中的贬义成分有所下降,更多的是表示一种调侃。狼,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虽然说现在的野外几乎已经见不到狼了,但它还是存在的。

无论是在电视节目中,还是在动物园,亦或者是书本中,我们都能够看到鲜明的、真实的狼的形象

。古今中外,关于狼的传说和故事也数不胜数。因为它确实是真实存在且广泛分布的动物,人们对它没有什么好奇心

。那么,“狼狈为奸”中的“狈”又是什么动物?

对这个有过疑问的人,肯定会第一时间在网络上查询。

但是现在明确的动物种类中并没有狈这一项,从古代的著作和史实中查找,也不能得出明确记载。

没有视频和照片的留存,关于狈的具体模样我们也不得而知。

不过在一些历史记载中,曾经用三言两语简单介绍过这种动物。

通常来说,狈并不会单独出现,往往和狼结伴而行。而狈不会自己行走,它趴在狼的背部,紧紧地彼此相连

。也正是因为这样模糊的记载,让人们对狈的真实性产生了质疑。现在,

学术界对于狈的认知有了两种广泛认可的猜测。

一种便是,狼和狈确实是不一样的两种动物。因为狈的前肢较短,但头脑十分的灵活,善于智慧,它经常被狼驮着进行捕

猎。这个时候,狼迅猛的身体和狈机敏的大脑组合起来,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威力,捕食大量的猎物。

而另一种猜测也有些依据,人们认为狈也是狼,只不过出生的时候身体有一些问题,较为虚弱,身形不会正常长大

。因为

狼是一种有情有义的动物,不会抛弃自己的伙伴,便会带着自己较为虚弱的兄弟一起生活

,这便造成了“狼狈为奸”的现象。

结语

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没有什么具体的依据,均是人们的猜测。毕竟关于狈的记载确实十分少,人们只有尽力对这个成语做出合理的解释。究竟是否存在“狈”,还需要挖掘出更多的史料来进行研究。其实我们日常所使用到的成语中,有很多这样的词汇。希望人们能够在使用的过程中,多一些好奇心,多一些疑问,这样才能更了解我们的汉字。

狼狈为奸,你知道狈是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