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古代闹蝗灾,老百姓为什么宁可饿死也不吃蝗虫

古代闹蝗灾,老百姓为什么宁可饿死也不吃蝗虫?在古代,蝗灾是一种与干旱、洪水和瘟疫一样著名的自然灾害。在陈寿的《三国志》中,他记载了几次蝗虫大爆发,甚至之后常常在没有食物的时候把人吃掉。有一次,曹操和吕布打仗,蝗灾造成粮草短缺。他们不得不停战

古代闹蝗灾时,为啥百姓宁可饿死也不吃蝗虫 专家 不吃就对了

古代闹蝗灾,老百姓为什么宁可饿死也不吃蝗虫?

在古代,蝗灾是一种与干旱、洪水和瘟疫一样著名的自然灾害。在陈寿的《三国志》中,他记载了几次蝗虫大爆发,甚至之后常常在没有食物的时候把人吃掉。有一次,曹操和吕布打仗,蝗灾造成粮草短缺。他们不得不停战一年,等到第二年。古代人们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在许多方面仍被视为天意。

他们认为这些自然灾害,是对地球上太多邪恶的惩罚。例如,在旱灾期间,他们会祭祀龙王求雨; 在瘟疫期间,他们会祭祀瘟疫。这是蝗灾,人们祈祷上帝会原谅他们的所作所为,上帝会派他们回来惩罚他们。所以当时的人们宁愿饿死也不愿意吃蝗虫,因为他们害怕。蝗灾危害极其严重,据记载,在明清时期,每1.6年发生一次蝗灾。即使是现在,蝗灾仍然困扰着非洲,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产和人们的生计。就在今年,蝗灾肆虐欧洲和其他地方,给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到了唐朝,蝗灾频发,唐太宗见到蝗灾,便捡起一只活的来咀嚼,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治蝗的人。黄河灾害的形成主要与干旱有关。在古代的书中,有一句谚语说?旱极而蝗?。在干旱年份,当河流和湖泊萎缩,低洼地区变得光秃秃的时候,它们也为蝗虫提供了更适合产卵的地方。它们迁徙到低洼地区觅食,造成蝗灾。

古代闹蝗灾,为啥百姓宁愿挨饿也不吃蝗虫 专家 他们不能也不想

现在,随着食虫热的普及,昆虫的生长周期相对较短,而且富含高质量的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可以为人类提供充足的营养,或者保健食品和低碳食品。

炸蚱蜢,成了一道独特的美酒佳肴。蚱蜢,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钙、磷、铁、锌、锰等元素,还可以治疗破伤风、儿童风、发热哮喘等良药。此外,蚱蜢含有丰富的甲壳素。根据营养专家的研究,甲壳素被认为是人体继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之后的第六大重要元素。甲壳素可以提高体液的 ph 值,改善身体的酸性环境,可以清除人体自由基,抑制过氧化物对人体组织细胞的损伤,激活细胞,延缓衰老,使身体能够排除毒素,解毒美容(甲壳素在日本用作污水处理)。因此,甲壳素被营养专家推荐为21世纪人类最后的财富。蚱蜢的脂肪含量和胆固醇含量也相对较低,是三高人群理想的食品配料,也能达到减肥减病的效果。然而这些知识是当前医学研究的成果。

古代发生蝗灾时,为何灾民宁愿挨饿,也不吃蝗虫?

古诗中提到:草晴跳蚱蜢,花暖困狸狌。草地里肯定会有蚂蚱这一类虫子,但是害虫不能多,一多就容易闹灾荒。而蝗灾也是很多农民们害怕的一种灾害,现代人民经常会在短视频中分享如何烹饪炸猛,或者是蝗虫来做成一道美食。

但是这也仅仅只是现代人的创作乐趣罢了,中国历史上灾荒频繁发生。但是古代人不会大量捕捉蝗虫,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2011年,邓云特先生推出了一本书,叫做《中国救荒史》。这本书中就详细的记载了我国蝗虫爆发的记录。

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是我国的秦汉时期。而秦汉时期也有多次蝗灾,平均下来是9年就得闹一次蝗灾。然后到了公元960年到公元1279年,是我国宋朝时期,宋朝时期爆发的蝗灾为三年半就得闹一次。

元朝时期一年半就得闹一次,明清时代三年左右就得闹一次蝗灾。从这些数据当中,大家可以得知中国被蝗灾光顾的频率相对而言还是比较高的。而中国人自古以来传统观念就偏向务实性,既然有蝗灾而且还逃不掉。那么中国人应该会在生活中,积累起经验来才对。

可是为什么古代的灾民们却宁愿吃树皮也不愿意抓蝗虫吃呢?其实这一些原因和传统观念也有关系。第1个原因,是因为发生了蝗灾之后,人们第一想法是赶紧把蝗虫赶走,同时又吃不饱,长期处于一个疲惫的状态,这时候人们根本就不想去抓蝗虫当食物了。

第2种原因,是因为在古代时期,人们认为蝗虫是上天惩罚百姓的一种措施。人们不敢和神明对抗,所以也就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不敢食用蝗虫。

第3种原因,是因为蝗虫看起来很恶心,与人们常规主食不一样。蝗虫说到底是一类害虫,很多人对于蝗虫有一种恐惧心理,不愿意食用,而这种心理在古代时期尤为严重。

第4个原因,是因为蝗虫其实也不够吃。按道理说,人们在走投无路之下,很多事情都会突破自己的极限。即便不愿意吃,但到了山穷水尽时,也会想要吃蝗虫来饱腹。蝗虫的迁移速度很快,能够被捕到的蝗虫数量有限,这时候人们吃不饱蝗虫也是一个困难。

现在人们在短视频中,总是分享烹饪一些害虫的美食做法,这对于古代人来说完全是行不通的。因为古代人的思想相对而言比较闭塞,和现代人开放的思想并不在一个层次上。

对于所有的农民朋友来说,最不愿意看到的救赎蝗灾了,这些害虫不仅会啃噬庄稼农作物,而且蝗虫一般都是成群结队的行动,一般一次行动就是一窝,往往就能将农民们辛辛苦苦种植了一年的农作物全部都啃噬干净。

现代人都非常害怕蝗虫,更何况是古代人了,他们并没有现代这样的应急措施,在蝗灾发生的时候,往往都是束手无策,而且随之而来的就是饥荒了,根据中国的历史记载,在公元前221年开始的秦朝的时候,蝗灾差不多8.8年就会发生一次。

但是到了两宋的时候,更是缩短到了3.5年就会发生一次蝗灾,等到了1271年的元朝开始,几乎两年就会发生一次蝗灾,这种受灾范围在全世界都找不到第二个国家了。可是在蝗虫到来的时候,为什么那些灾民们看到这么多高蛋白的食物的时候,却不愿意在饿着肚子的时候抓这些蝗虫来充饥吃了,反倒是宁愿饿死也不吃,或者是宁愿去吃那些树根树皮都不愿意吃它们呢?

其实在古代的时候,灾民们并不是不愿意吃蝗虫,更有甚者在唐朝的时候,公元628年,李世民登基的第二年,京城闹蝗灾,当时李世民亲自抓了几只蝗虫,并当众吃下去。皇上都开始带头吃蝗虫了,百姓却还是有的不愿意吃蝗虫,这究竟是为什么?

其实在古代时候的蝗虫和现在大家吃到的饲养的蝗虫完全不一样,古代的蝗虫因为没有被驯化,它们野性非常的强,飞行速度也是非常的快,很难捕捉。要知道这些蝗虫如果你想抓个一两只的话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如果你想要抓到一家五口人吃的,那就比较困难了,也就是说,有些人并不是不愿意吃,而是因为吃不到。

而且在古代的时候,捕捉的工具也比较的落后,可能现代抓蝗虫一分钟搞定一顿,但是在古代就非常的艰难了。如果要那些灾民去抓大量的蝗虫来吃的话,他们所消耗的体力要比吃蝗虫得到的能量更大,简直就是得不偿失。

而且蝗虫不仅难抓,还非常的难吃,并且蝗虫虽然很多,但是也并不是无限量的,因为蝗虫们吃完一个地方的庄稼之后,它们只会立马迁徙到另外一个地方,根本就来不及抓。除了这两个原因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古代的时候,大家的思想还比较的封建。

古人都觉得蝗虫其实是老天爷派来惩罚凡人的,不仅不能抓来吃,而且还要好好地供奉着,甚至还有的人还会建立专门的蝗虫苗,以此来祈求老天的宽恕,你们觉得,在这种情况下,谁又会去捕捉蝗虫?大家都只好乖乖的挨饿不可了。

古代经常发生蝗灾,为何灾民宁可挨饿,也不去抓蝗虫吃?

飞蝗蔽空日无色,野老田中泪垂血。——郭登《飞蝗》

中国古代流行着一种思想,那就是重农抑商。农业对于我们国家来讲至关重要,农业关系到大家命根子,不过让很多人感到诧异的是,当时人们对于蝗虫灾害基本上没什么应对措施。这种虫子对于农业破坏程度可想而知,甚至会导致农民颗粒无收。

在古代如果发生自然灾害,对于百姓影响可以说相当大,很多人会吃不饱肚子,甚至还会影响一个国家衰败。过去匈奴、突厥等国家如果发生蝗虫灾害时,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只能入侵中原。采用的是以战养战的方法,哪怕损失颇大,但以当时那种情况,似乎别无他法。古代经常发生蝗灾,为何灾民宁可挨饿,也不去抓蝗虫吃?

至于古代人为什么不吃蝗虫,这个其实是他们的一种误解,他们并不知道这个是害虫,觉得是老天爷的意思。现在很多地方会举办“蝗虫宴”,人们吃的很开心,但是在古代的时候,很多人认为蝗虫是有剧毒的,所以很少有人敢吃蝗虫。当初唐太宗为打消人们疑虑,在众目睽睽之下吃掉一个蝗虫,这时大家才知道蝗虫没有毒,可以吃。另外还有一点,那个时候人们没有灾害预警机制,哪怕蝗虫到达,人们也并不清楚。而且蝗虫的飞行速度很快,行动非常迅速。等到人们反应过来的时候蝗虫已经吃饱飞走了,开始前往另一片区域啃食,防也防不住。

最让人们头疼的是蝗虫繁殖速度很快,几天的时间说不定就会有成千上万只。古代人对蝗灾无能为力,只能把希望寄托于上天,祈祷老天爷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古代发生蝗虫灾害,不能像根据天气预报来判断,无法预测蝗虫未来,人们面对灾害时只能眼睁睁看着它将粮食吃完,陷入无粮可吃境地。

古代经常发生蝗灾,为何灾民宁可挨饿,也不去抓蝗虫吃?蝗虫的出现也意味着旱灾到来,对于农民来讲无疑是致命的。通常干旱季节也是虫子繁衍最厉害时期,古代人更认为是神灵的力量,更不敢靠近蝗虫。朝廷面对这种情况没有很好解决之道,只能通过分发粮食这种方式来帮助老百姓渡过难关。每次蝗虫灾害过去后,对当地农业几乎是毁灭性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人们能够利用高科技仪器预测到蝗虫来临,哪怕是境外的,同样能够在我们掌控之下。就算蝗虫真的来到也不会很害怕,可以通过喷洒农药,放鸭子等方法来应对这种局面。尤其是现在人们知道蝗虫可以吃之后,还会举办蝗虫宴。现在借助于高科技技术,能够保障我们农业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不过吃虫子的话也要掂量好,千万不要什么都吃,否则有可能会带来无穷麻烦。

古代闹蝗灾,老百姓为什么宁可饿死也不吃蝗虫呢 一起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