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王播与惠照寺:一段不寻常的缘分和一段改变命运的人生

王播与惠照寺:一段不寻常的缘分和一段改变命运的人生

从前,扬州有个少年人,叫王播,八岁丧父,十五岁亡母,独自一人,孤苦伶仃,靠卖菜和邻人的接济过日子。他喜欢读书,整天哼着之乎者也,肚子再饿,他还是要读书。这件事,传到了惠照寺长老耳朵里,长老心地慈善,就把他接到寺内,安顿在木兰院住下。

长老告诉他:“木兰院很清静,你好好读书。到吃饭时,寺里会敲钟。你听到钟声,就到前面堂上吃饭。”王播听了,十分感激,送走了长老,便回屋里看书。

看着,看着,也不知看了多长时间,寺里果然响起了“当当”的钟声,他才想起吃饭的时间到了,便高高兴兴来到前堂上吃饭。一看,全是和尚,有老有少,大约有三十多人,围在桌边喝粥。旁边一只大缸盛着稀粥,有人用铜勺舀着分配。王播这才明白,长老说的吃饭,只不过是一人两碗稀粥,一碟咸菜炒干子。他也坐下来,捧起粥碗,呼噜呼噜地喝起来,填饱了肚子,心满意足地回到木兰院去了。就这样,一日两,两日三,天长日久,王播除了到前堂吃饭出来走一走,成天一心一意读书。长老见他如此勤奋,心中更加喜爱他。不知不觉,王播在寺内已度过了三年。

谁知,寺里的和尚不高兴了,这寺里有个管事的和尚,叫圆通,带了一些和尚来找长老:本来僧多粥少,再加上香火不旺,怎好收留王播,还养活他?和尚们一次次来叽咕,都被长老劝住了,众人没有办法,只有摇头。

有一次,长老出外有事去了。圆通想了个主意,立刻串通全寺的和尚,要把王播气走。这一天傍晚,王播听到开饭的钟声,照例踱到堂上。进去一看,怪事,饭堂里已没有人了,只有几个和尚在打扫,再一看缸里,粥也已经舀光。

“怪呀!今天怎么吃得这样快?”

王播正在寻思,圆通走来了,没好气地说:“大家既要参禅,又要浇水种菜,哪能像你先生光吃饭没事做!要吃,下趟来早些。”

王播只好点点头,饿着肚子,回房睡觉去。第二天,王播早上读完书,刚听到饭钟一响,就急忙赶到饭堂。咳,又没赶上!众人已吃完了,正在洗碗。这下他明白了,不是他迟到,是和尚们提前吃了,想去找长老,圆通板着面孔告诉他:“长老出远门去了。寺里很快要断粮了!不要说你,大家都在发愁要饿肚子呢!”王播见圆通的脸上,像盖上了一层霜,只好叹一口气,忍饥挨饿,又回木兰院去念他的书了。

这回他学乖了,一边念书,一边留心看太阳。见木兰院内石塔的影子快正了,太阳已正中了,却还听不见饭钟响。二顿没吃,实在饿得难爱,只好先到堂前去等饭吃,他走出院门,穿过大殿,就碰见两个和尚从饭堂里出来,像是吃过了的样子。王播从月牙窗朝里一看,不看不知,只见圆通正催着几个和尚收拾饭桌,一边喊着:“快些!快些!”,一边走去敲钟。

王播气啊,好哇,你嫌弃我,不明里赶我走,却用鬼主意来怄我!罢,罢,罢!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王播怒气冲冲回到木兰院,立刻收拾行李,准备一走了之。回头一想,长老待我不错,不辞而别太不礼貌,可又不知道长老什么时候回来,总不能饿着肚皮等他回来呀!想来想去,还是留首诗吧!他拿起笔,捧着砚台,走到饭堂上,站在凳上,便在墙上写起来:

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

正写到“钟”字,忽然有人把他抱了下来。回身一看,原来是长老。他只好放下笔,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告诉长老。长老听了,马上把圆通叫来,责骂了一顿。

长老把王播拉到方丈室,让他饱吃了一顿,又告诉王播,京城就要大考了。又资助了一些银两给王播作盘缠,才把他送出寺门。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播先中了进士,以后又放了外官。二十年后,王播被任命为淮南节度使,又来到扬州,就要去惠照寺拜访长老。

当地官吏赶紧派人通知寺里和尚,准备迎接,哪晓得,长老已经圆寂,寺里已由圆通主持当家。他听说节度使是当年的王播,吓得要死,连忙派人打扫寺院,又把王播当年在墙上题的诗,用绿纱蒙了起来,表示珍重,好替自己赎罪。

王播到了寺里,听说长老已经西去,叹息不已。问起现在是哪个当家?小和尚答是圆通。可找来找去,却没见圆通。王播去看过当年住过的木兰院,又来到饭堂上,只见当年题的两句诗,已用碧纱遮起来。王播微微一笑,命从人拿来笔墨,又续了两句,成为下面一首诗:

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

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王播在堂上坐定后,又叫和尚去找圆通。没多大时间,圆通就颤颤抖抖的来了,一见王播,“扑”的一下,跪在王播面前,连忙自认前错。王播却叫他起来说话,仍要他主持惠照寺,并给一千两银子,替佛像装金,整理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