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李莲英葬母时排场多大

人死不再病,讨饭不再穷,可是比讨饭还下贱的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当太监。当太监并不是下面来一刀那么简单,这一刀下去,不仅断子绝孙了,而且死后都不能入祖坟,因为当太监的子孙,会丢光老祖宗的脸。明朝的时候,皇宫中最多曾经有两万多名太监,清朝末期,太

人死不再病,讨饭不再穷,可是比讨饭还下贱的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当太监。

当太监并不是下面来一刀那么简单,这一刀下去,不仅断子绝孙了,而且死后都不能入祖坟,因为当太监的子孙,会丢光老祖宗的脸。

明朝的时候,皇宫中最多曾经有两万多名太监,清朝末期,太监的数量减少,但也有几千名。这几千名太监中,大多数都跌入到了人间地狱,卑微得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唯有几个另类的大太监,他们在当时,风光无限,权倾一时,并为家族赚来了无限的“荣誉”,其中最牛的太监,就是李莲英。

李莲英的事儿如果说起来,估计一马车都拉不下,小编今天就捡一件重要的说,那就是李莲英的母亲曹氏去世,李莲英趁机发财的事儿。

清光绪三十二年,也就是1906年冬天,曹氏去世之后,李莲英收的第一笔钱就是慈禧给他的——一帑银子,48万两。他收的第二笔银子是袁世凯送给他的40万两。

李莲英手里握着这两笔银子,他可就寻思开了,自己母亲的丧事真的不能简办,如果办的寒惨了,不仅让慈禧太后的脸上无光,也会让宫里的太监,满朝的臣子们小瞧自己,丧事一定要大办特办,更要通过这个丧事,让全天下的官吏都知道,他们一旦到京城参加葬礼,李莲英的腰包自然会越来越鼓。

李莲英身为太监总管,不方便出宫,他就命自己的两个弟弟李升泰和李世泰代替自己回家,并将大城李贾村的20多位士绅集中起来,共同推举出一位姓韩的头领,为李母的丧事总办,这位韩总办自以为见多识广,可是李升泰和李世泰将发丧的一叠银票递到他的手里,他当时就傻眼了!

这叠银票的价格一共是50万两,办一个乡下的丧事就是跳起脚来花,也花不了这么多银子啊!

李升泰和李世泰兄弟俩将眼睛一瞪道:“50万两,必须都花出去,剩下一个子,都治你的罪!”

韩总办愁得都快撞墙了,敢情这钱少难办事,钱多了更是让人做难。

韩总办跟众位士绅商量了老半天,有道是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有一位士绅从家里找出一本《红楼梦》,他指着里面关于发丧的几段描写,说道:“我们就这样办,相信一定能花掉这笔银子,并让李总管满意!”

韩总办是个聪明人,他也怕自己办不好这个差事而落埋怨,便抄袭《红楼梦》里的发丧情节,设计了李母发丧的过程,然后直奔京城,向李莲英汇报去了。

李莲英也算是明白人,如果是皇妃王妃去世,别说50万两银子,就是500万两银子,一转身就能花出去,自己的娘只是农村的一个老太太,葬礼的规格又不能超过后妃,故此,想花掉50万两银子,确实是有难度。

李莲英看罢韩总办报上的发丧细节,以及花费事项,他不由得连连点头,道:“不错,不错!”李莲英说完不错,他又摸出50万两银票,让韩总办在这次葬礼上也一起花掉。

韩总办哭丧着脸说:“李总管,您得替我想个办法,否则的话,您追加的50万两银子,真的是花不掉了!”

李莲英淡笑道:“花掉这区区50万两银子还不好办!”

李莲英随后就给韩总办指了三条路子:

1、是凡方圆百里,在七七四十九日的治丧时间中,前来吊唁的乡邻全都管饭。

2、是凡李贾庄的地面,树木,房屋,必须全用白布罩起来。

3、墓地不仅要建成最好的,更要多做几道精美的围栏、牌坊等等!

李莲英3句话,50万两银子就进去了,可是事后有人统计,李莲英在这次母丧期间,共收到了大约3000多万两白银。

当时,北洋水师的定远舰造价140.9万两白银,李莲英随手花出去的银子,可以买一艘定远舰,如果将他收到的丧礼算进来,李莲英可以买回20艘定远舰,完全可以组建成一只实力大大超过北洋水师的庞大舰队,只可惜,肉入虎口,想要吐出来,那是万万不能的了!

李莲英在慈禧死后,是怎样度过余生的三年的?

李莲英(1848~1911),河北省河间府大城县李家村人。原名李英泰,进宫后改名李莲英,字灵杰,道号乐元。河间府是个出太监的地方,清末著名太监安德海、崔玉贵的家都离李莲英的家不远,崔玉贵还是李莲英的表叔。据说,清宫里的太监百分之九十出在京南二三百里的范围之内。李莲英的父亲李玉是个孤儿,被本家叔叔李柱收养,成人后娶妻曹氏,先后生养李莲英兄妹七人。李玉夫妇辛苦劳作,逐渐挣下一份不错的家业。李柱死后,同宗家族,眼红其家产,把李玉一家赶出老家。李玉被迫带着全家人到北京谋生,在北京西直门堂子胡同开了一间熟皮子的作坊“永德堂”。在北京苦苦挣扎的李玉对在家乡的遭遇一直耿耿于怀,总想有一天能光耀门楣,回到家乡扬眉吐气。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李玉请宫里的沈姓太监帮忙,又托小刀刘把李莲英送到宫里做了太监。李莲英时年8岁。

李莲英最大的特点就是谨慎,从不张扬,无论上下,尽量维护、关照。李莲英伺候慈禧无微不至,任何事情都能想在前头。有李莲英在身边慈禧就十分顺心方便。每当李莲英休假,替班的小太监就十分紧张,希望李莲英早点上班。李莲英是慈禧须臾都离不开的人。李莲英在伺候慈禧的时候,也不曾忽略光绪,只要有机会就会去陪光绪说话聊天,给光绪开心解闷。光绪见李莲英从不直呼其名,尊称他“李谙达”。对王公大臣李莲英也从不颐指气使,总是谦恭有礼。光绪十四年(1888),慈禧派李莲英随醇亲王、李鸿章去检阅北洋水师。此举违反太监不得出京,更不得“监军”的祖制,举朝大哗。李莲英将二品顶带换成四品,出行时随在王爷、大臣身后,进了门支开别的下人,亲自为王爷大臣端茶倒水。没事时绝不与其他官员有任何接触。视察水师回京,京内外大小臣工没有说李莲英一句不是的。醇亲王、李鸿章更是对他褒扬有加。慈禧对此十分得意。对下人李莲英并不为难,总恩威并施,只要可能总是给太监、宫女一些方便和照顾。上下人等各宫各院人人信服、尊敬他。这是他的聪明处,在权力中心绝不树敌,哪怕是个不起眼的小太监、小宫女,也让他们说不出对自己不利的话来。

李莲英另一个谨慎处,便是对财产的处理。李莲英兄妹七人,其中小妹妹乖巧伶俐,曾在慈禧身边随侍,后嫁给了内务府的一个官员。对兄弟妹妹,李莲英并不纵容他们为非作歹,而是让他们知道财大祸大的道理。戊戌变法前,一是为了让母亲高兴,二是考虑到政局动荡,他把自己的财产早早地分给了兄妹,并警告子侄兄妹善用钱财。在处理钱财的问题上,他做得最漂亮的一件事便是在慈禧死后,自己出宫前,向隆裕交还了慈禧几十年来赏给他的各种珍玩宝物七大捧盒,这使隆裕十分感念。李莲英死的时候,隆裕按大臣标准赏赐了他抚恤丧葬费两千两。1908年,光绪慈禧先后去世。李莲英给慈禧守了一百天灵。宣统元年(1909)正月,向隆裕磕头告退,从此杳无音信,三年后,李莲英得锁喉痢病死,从海淀黄庄彩和坊出的殡,葬在京西恩济庄。

“文革”中李莲英的墓被破坏,棺木中其遗体只有头颅,身体四肢絮的是棉花。是何缘故,令人费解。

 宦官作为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存在,其实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往往是负面的,由于人为上的生理缺陷,使他们一生都无法孕育儿女,而除此之外,历史上舞弄权谋为祸朝纲的宦官并不在少数,比如说指鹿为马的赵高、三国时期误导刘禅的黄浩等等,贤能宦官少之又少。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加之常常陪伴手握重权之人左右,所以常常颇得信赖,长此以往宦官的势力也逐渐高涨,以至于在唐朝后期,宦官专权达到顶峰。

而在历史上诸多有名的宦官中,李莲英显然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作为慈禧太后身边的一位红人,他在清宫内担任太监总管长达40多年的时间,慈禧向来生性古怪,能够在这样一位人物手下安稳的度过40余年,李莲英显然是有着他自己的本事。

也正因太后的信任,当时的王公贵族在他面前也要避让三分,可时光飞逝,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去世,其原来的奴仆们也尽数散去,李莲英在离开慈禧太后之后独自生活了三年,那么没有了过往的权利与地位,他过得怎么样呢?

李进喜到李莲英,小人物的蜕变之路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出生在一个十分贫寒的家庭中,父母在当时都是地位低下的劳工,李进喜家一共兄弟四人,尽管父母劳作十分辛苦,但想让整个家庭维持温饱还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由于实在是负担不起家庭的开销,在李进喜八岁那年被父母选中送往郑亲王端华府净身成为太监。

当时只有八岁的他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子,却被迫接受了那个时代封建的处理方式,在我们当下来看也不得不感叹一句悲哀,但当时的李进喜或许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因为选择了这条路而走上了巅峰。

时间一晃,李进喜16岁了,而这一年也是他人生路途中的一个转折点,在先后于奏事处和东路景仁宫当差之后,他被指派去服侍慈禧太后。

在为奴的这些成长路途上李进喜没少吃苦头,但也让他锻炼出了一身察言观色的本事,按照我们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情商极高,这也为他日后服侍慈禧,讨太后欢心埋下了基础,在安德海被处死之后,李进喜出色的表现吸引到了慈禧的注意,由此翻开了他的下一页人生篇章。

受慈禧喜爱,李莲英身处高位

在得到慈禧青睐之后,李进喜摇身一变成为太监总管李莲英,而此时的慈禧也已逐步掌权,在朝中的地位极高,作为她最为青睐的手下,李莲英的地位自然也就随之水涨船高了。在他26岁那年,就被慈禧任命为首领大太监。

不仅如此,按照清朝的祖训来说,太监的品级最高就是四品,不可再向上晋升,这也是从侧面制约宦官的权利,而慈禧却丝毫不顾及这项法度,赐给李莲英二品顶戴花翎,由此可见李莲英的地位之极。

手中拥有如此巨大的权力,李莲英自然成为众多官员巴结的对象,在如此炙手可热的时候,他为人却始终如一,依旧谨小慎微地在慈禧身边当差,这让人不得不再次感叹他的情商之高,身处巅峰,却仍不忘自己的本分。

可尽管如此,由于他手中的权力过于庞大,被他帮助过的人心存感激也就罢了,那些求助却并未被李莲英应允的人却心怀记恨,这也让他树敌不少。

太后去世,李莲英悲惨过活

1908年,曾经掌权整个清王朝的女人慈禧太后去世了,大厦倾颓之时,依附于其上的树木自然不能幸免,李莲英也深谙这个道理,在为太后守孝百日之后,便离开了自己生活了40多年的皇宫高墙。

在离宫之后,李莲英独自在外生活了三年,虽说这些年中他具体的生活景象史书中没有太过准确的记载,只是说他几乎没有再抛头露面,在京城的大宅子内度过了人生最后的岁月。有史书称他是因病去世,不过在宫中侍奉过慈禧的生活记录却是抹除不掉的。

尽管他为人低调,却也树敌颇多,想要真正地安享晚年哪有那么容易呢?况且在封建体制下早已生活习惯的他却突然在晚年得到了自由,一时间肯定也适应不过来,为了能够打发余生,李莲英开始抽大烟,终日里烟不离手,浑浑噩噩,据过继孙女说是烟后痢疾病逝。

到了1966年,李莲英的墓葬被打开,令人惊讶的是里面没有身体,只有孤零零的头骨,如果是正常死亡,不至于如此,他的真正死因,最终也没有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