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云南省市场监管局:凝心聚力 真抓实干 积极促进市场主体倍增

8月29日,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在昆明召开。云南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毅向新闻媒体介绍省市场监管局优化营商环境有关工作情况。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对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数量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大力营造一流营商

8月29日,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在昆明召开。云南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毅向新闻媒体介绍省市场监管局优化营商环境有关工作情况。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对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数量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大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打响“云南服务”营商环境品牌提出了明确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省市场监管局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合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促进市场主体倍增。截至上半年,全省实有市场主体446.1万户,净增35.12万户,同比增长16.22%,净增速排全国第5位,超过“十三五”期间年均26.18万户净增数。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市场准入更加便捷。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企业开办时间从2018年的8.5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全面推行“个体工商户智能化开办”登记注册新模式,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实现“秒审批、秒领取”。深化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惠及新设市场主体44.37万户,占比达46.51%,接近一半新设市场主体享受改革红利。加大住所与经营场所登记改革力度。全面推行市场主体地址使用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推行企业集群登记注册“一址多照”试点、住所与经营场所分离登记“一照多址”试点。加大电子营业执照推广应用。与公安部门协同推进企业电子营业执照、实体公章和电子印章同步发放,为企业提供全流程网上办事支撑。推进市场主体注销便利化。将简易注销公告时间压缩至20个工作日。优化政务服务。推进市场监管部门全部23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实现异地网上申请,制定55项行政审批标准化手册,引导创新主体合法合规开展商标注册、专利申请,推进商标注册、专利申请全程电子化。

贯彻落实惠企政策,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举措更加扎实。推进“三进市场主体”活动。认真落实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出台《助企纾困稳市场主体24条措施》,指导全省市场监管部门扎实开展“三进市场主体”活动。整治违法违规涉企收费。重点聚焦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商会及中介机构收费,聚焦保证金、电子政务平台、口岸进出口环节、水电气等整治涉企违法违规收费;加强教育收费检查,清退违规收费2844.12万元。停征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认真执行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政策文件,停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费、计量行政审批和计量强制检定收费,降低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费30%。2022年1-6月共停征、减免3603.99万元。

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知识产权服务更加高效。优化商标业务受理窗口布局。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为市场主体提供便利化服务。全省专利授权2.06万件,同比增长20.43%;有效商标注册量59.27万件,同比增长22.76%;新增地理标志商标29件,超过2021年核准注册数。狠抓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融资4.13亿元;推进商标质押助力餐饮、文旅等行业纾困“知惠行”活动,为相关企业提供2亿元贷款额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开展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查办商标案件305件、专利案件36件。

加强监管执法,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更加有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进一步拓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面,将更多事项纳入跨部门联合抽查范围,推动信用风险分类结果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有机融合,实现监管“无事不扰”而又“无处不在”。强化消费维权。创建4401个市场主体为“诚信经营 放心消费”企业,712家实体店参与“线下购物7日无理由退货”承诺。积极推广在线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受理投诉、举报和咨询20.5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7682.62万元。“铁拳”行动深入推进。聚焦翡翠玉石网络直播违法营销等13个重点领域,开展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查办案件1.89万件。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按照分类监管、过罚相当、信用监管的原则,制定《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领域不予行政处罚清单(第一版)》,明确不予行政处罚36种轻微违法行为。该清单实施以来,对符合适用条件的“首违轻违”的100余家市场主体给予免予行政处罚。

下一步,云南省市场监管部门将按照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的要求,当好市场监管的联络员、分析员、监测员、帮扶员,持续优化市场监管领域营商环境,为全省市场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大起来、强起来作出应有的贡献。

回答记者提问

当好“四大员” 尽职尽责切实推进市场主体倍增

今年以来,省市场监管局把推进市场主体倍增作为重要工作,把服务好、保护好、稳定好市场主体作为应尽之责,切实当好“四大员”,认真落实助企纾困措施,全力推进市场主体倍增。

当好“联络员”。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交流,形成工作合力。全省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由2019年的1422项精简至727项,精简率达48.9%。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推行企业开办“一窗通”服务,实现企业开办“一表申请、一窗发放”,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全面实施“证照分离”改革,改革涉及的344个事项直接取消审批51项、审批改备案10项、实行告知承诺33项、优化审批服务250项。推进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省内通办”“跨省通办”,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7%、全程网办率达70%,96%的事项实现了“最多跑一次”。

当好“分析员”。加强日常信息归集和共享,联合有关部门、科研院所、高校、社会智库等,全面掌握辖区内头部企业、链主企业、平台企业,合资企业和外向型企业,民营经济的分布情况,摸清企业的总体状况、共性问题和分类诉求,深入分析市场主体发展态势、困难问题,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今年以来市场主体退出新设比呈逐月下降趋势,“四上”企业发展总体积极向好,扭转了长期以来发展滞后的局面。截至2022年6月底,全省实有“四上”企业17154户、同比增长11.44%,较2021年底净增930户,其中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增长势头良好;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0045户、同比增长16.25%。

当好“监测员”。持续完善市场主体统计监测制度,加大市场主体注册数、注销数、净增数、活跃度等指标的监测力度。以农业、建筑业、商贸企业、服务业企业、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文化和旅游业、个体工商户8个倍增培育计划和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动计划、企业上市倍增计划等“8+2”配套计划为主体,以“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四大工程为重点的完整政策体系,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无缝衔接,推动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当好“帮扶员”。出台《云南省扶持个体工商户纾难解困工作方案》,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税费优惠、金融支持等7个“三进个体工商户”活动实施方案,加大9项纾困扶持措施实施力度,切实帮助个体工商户纾难解困,推动个体工商户保存量、扩增量、提质量。牵头制定《云南省“个转企”行动实施方案》,从建立绿色通道、简化相关手续、减免费用负担、加强金融扶持、强化公共服务等方面为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中小微企业扫清障碍,力争年内推动2万户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加强“小个专”党建工作,将“管行业管党建”要求落到实处。积极推进住所与经营场所登记改革、个体工商户开办“一窗通”、优化“个转企”登记,支持昆明市试点“一业一证”改革和企业无干预智能化开办。修订完善全省市场监管部门统一的行政许可事项业务手册、办事指南,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效能。持续推进贷免扶补工作,截至2022年5月,“贷免扶补”扶持创业人员506人,发放贷款9426万元。“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含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120户,发放贷款2259万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稳”住市场主体 构筑经济长期向好的基石

“2021年,全国市场主体达到1.54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达到1.03亿户,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个体工商户平均从业人数为2.68人,以此推算,全国个体工商户解决了我国2.76亿人的就业。”

“亿万市场主体的磅礴力量推动了我国经济总量迈上百万亿元大关,国家财力和社会财富稳定增长,承载了7亿多人的就业基本盘。”

在1月27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蒲淳在介绍激发市场活力,支持市场主体发展有关情况时如是说。

如何激发市场活力,稳定市场主体,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构建公正公平的营商环境是社会各界关心的话题。在发布会上,市场监管总局围绕社会各界关心的话题进行了回应。

“稳”字当头 稳住市场主体就稳住了就业

近年来,受疫情反复、消费低迷等因素影响,个体工商户的发展面临不少的困难。

据市场监管部门调查,这些困难主要集中在:预期不稳、发展信心不足;招工难、用工贵问题严重,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成本上涨压缩了利润空间;网络平台企业利用资本、数据和技术等优势无序扩张挤压了个体工商户的生存空间;资金链紧张等五方面问题。

个体工商户遇到的问题如何解?蒲淳在发布会上表示,要充分发挥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部际联席会议作用,共同研究,加强沟通,不断完善政策;同时要持续完善政策措施,从财税、金融、社保、就业等方面,研究出台一批精准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简化办理流程,加快办理进度,实现更多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

“增”势不减为长期向好打下基础

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从总量看,截至2021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达到1.54亿户,同比增长11.1%;从增量看,2021年,我国新设市场主体2887.2万户,同比增长15.4%。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场主体总量已经比2012年底的5494.9万户增长了1.8倍,年均增长达到12.1%,全国日均新设企业由0.69万户持续增长到2021年的2.48万户。

“总的来看,2021年,我国各类市场主体保持着稳定增长态势,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行稳致远打下了重要基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登记注册局局长杨红灿表示。

我国现有的企业总数是4843万户,实际这些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微企业,它们是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但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质量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据了解,质量认证是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和贸易便利化工具,被称为企业质量管理的“体检证”、市场经济的“信用证”、国际贸易的“通行证”。去年以来,为提升中小微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及市场竞争力,市场监管总局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

“提升行动开展一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和各省市县有关部门共出台了265项激励政策,累计为9万余家企业免费培训37万人次,127家认证机构面向36个行业为5000多家小微企业实施了精准帮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监督管理司司长刘卫军介绍说。

刘卫军表示,通过对这些帮扶企业的问卷调查,95%以上的企业反映提升效果非常明显。很多企业从“一把手”到一线员工,质量意识明显增强;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大幅提高;企业生产流程不断优化,运营成本下降,产品和服务质量以及客户满意度显著提高。

在今年3月1日,《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即将实施,作为我国制定出台的第一部统一规范各类市场主体登记管理的行政法规,为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促进创业创新、维护市场秩序提供了法治保障,这也标志着商事制度改革迈入了法治化、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相关专家认为,《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的实施,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让更多想创业、能创业的人更容易的创业,加速新市场主体的不断入场。

公平公正 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2021年,反不正当竞争成为舆论焦点,多家平台经济企业因垄断行为遭到处罚。在2021年11月18日,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挂牌成立,为构建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奠定了基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对规范市场公平竞争,建立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局局长袁喜禄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将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国内和国际,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并更加注重竞争倡导,更加注重规则制定,为企业竞争行为设置好“红绿灯”,引导各类资本和各类市场主体有序竞争、规范发展,更好地发挥在宏观经济治理和改革发展大局中的重要作用。

涉企乱收费也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问题之一。2021年,市场监管部门共发现涉企涉嫌违规金额125.2亿元,已督促违规收费主体主动退还54.46亿元。

“我们要通过治理涉企乱收费,让市场主体感受到政策红利,减轻生产经营负担,坚定战胜困难挑战的信心,也坚定长期繁荣发展的信心。”袁喜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