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双12购物节为什么不火了呢?

我觉得双12购物节不火的原因就是现在的,双12的产品并不是十分的有,价格上的优势可能这么多年的发展以后,线上和线下的价格差距并不大,如果按个人的需求,实体店的体验感更好一些,再加上现在电商平台的优惠力度太小,所以大家更愿意到实体店去购买,这

我觉得双12购物节不火的原因就是现在的,双12的产品并不是十分的有,价格上的优势可能这么多年的发展以后,线上和线下的价格差距并不大,如果按个人的需求,实体店的体验感更好一些,再加上现在电商平台的优惠力度太小,所以大家更愿意到实体店去购买,这就是双12不火的原因

对于消费者来说,价格无疑是影响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今年双十二购物节中,“没多少优惠”“比双十一贵”已然成了诸多网友们吐槽的关键词。所以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与消费者的购物热情成正比的还有品牌商家们日益下降的促销激情。要知道随着电商平台的多元化发展,各类中小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兴起,然而各大购物节早已将流量红利提前透支,马太效应也日趋显著。

今年走薄利多销销售路线的部分商家并没有参与到此次双十二购物节中,其原因为店铺商品的日常价格本来就不高,即使参与促销活动其打折的力度也不会很大,销量也并不会因购物节而提升太多,因此选择不参与本次双十二活动。

再加上现在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改变,他们更加理性的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不像以往都是过度的消费,看到喜欢的商品就买买买,但是现在他们会考虑实用性,这也对双12的销量有很大的影响。

这些年,双11、双12俨然已经成为万众狂欢的超级购物光环节,可以说已经打造出了千亿级别的大市场。产品营销的功力可见一斑。购物节的营销策略,究竟运用了哪些心理学原理呢?

锚定效应

我们通常在生活中遇到某个商品,第一眼留下印象的价格(或我们第一次决定用某一个特定的价格购买某一样特定的商品时的价格)将在此后对购买这一产品的出价意愿产生长期影响。价格本身就是一种品牌定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是很容易被操纵的。也就是说,不是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市场价格,而是市场价格本身反过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这个方法在双11双12当中促销活动中用得太多了,最简单的比如原价1999,现价199。

社会认同原则

社会认同指人们会采取他们喜欢或信任的人的观点和行动,也就是从众效应。商家营造并炒作“热销”假象,往往就会造成真正的热销结果。制造热销的现场感,是常见的方法。另外也可以通过对热销的宣传,增加“火上交油”的效果,比如广告上常用的“累积销量XXXX”、某饮料“环绕地球XX圈”、“连续N年销量第一”等等。说白了,就是从众心理,双12会太常见。、

我们买东西时也通常会选择爆款,购买量最多的人们评价最好的。感觉获得了心理上的认同。

诱饵效应

人们对不相上下的选项进行选择时,因为第三个新选项(诱饵)的加入,会使某个旧选项显得更有吸引力。这就是我们在营销策划里常说的“诱饵效应”,它是利用人们对比心理的一个典型方法。

比如《怪诞行为学》里有这么个例子:

拉普是一家餐馆的顾问,餐馆付他钱让他来策划这家店的餐单和定价,拉普随后了解到一个现象:餐单上主菜的高标价,即使没人点,也能给餐馆增加盈利。为什么?因为人们一般不会点餐单上最贵的菜,但他们很可能会点排第二位的。

在双1112的产品营销中,很多店铺在标价上做出很大调整。

心理账户

为什么现在电商越来越多地说“满1000减200”而不是“1000元后,打8折”?“满减策略”为什么大行其道?

首先假设这2种情境:

1、你某天因不小心剐蹭,修车花了1000元;心情不好,回到办公室,发现抽奖中了200元。

2、你某天因不小心剐蹭,修车花了800元。

这两种情境下,你觉得哪种情境你会心情更好?我想大部分人会猜是第一种,而实验结果也是这么证明的。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往往会为收益和损失设置不同的“心理账户”,并且往往用不同的方法来看待不同的“心理账户”。

更有甚者,很多商场采取满额返券的方式(比如满1000元,送你200元现金券,可以买任何东西),这更加强烈了区分了两个不同的心理账户,让消费者觉得自己获得的优惠更多。

其次,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理账户,你要别人买东西,其实就是要给他一个购买的理由来满足这个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