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e公司观察】互联网巨头独立融资上市背后动力何在

特约 | 朱帆 临近2020年末尾,回眸全年表现,受到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全球股市大幅下跌回调引发的共振效应,以及中美贸易的持续摩擦、美国大选的高度不确定性、公共卫生事件持续发酵引发的经济活动“间歇性休克”,港股市场全年呈现震荡行情。

特约 | 朱帆

临近2020年末尾,回眸全年表现,受到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全球股市大幅下跌回调引发的共振效应,以及中美贸易的持续摩擦、美国大选的高度不确定性、公共卫生事件持续发酵引发的经济活动“间歇性休克”,港股市场全年呈现震荡行情。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香港市场新经济浪潮风起云涌,笔者认为2021年香港股市的一大新看点或在SaaS类的公司身上。在这个细分领域中,会持续涌现出包括通用管理型的SaaS公司、垂直行业整合型的SaaS公司等一众细分赛道的领头羊,无论在业务收入规模、产品矩阵布局还是客户生态结构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基础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港股或将迎来“复苏”下的戴维斯双击

目前,在多方事件影响下,中国经济已率先企稳,M2增速和名义GDP增速的剪刀差已达到10%。而拜登上台后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是疫情的防治和疫后美国的经济复苏,致使中美短期的博弈氛围可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和。

近期,我们也看到多家全球顶尖的疫苗公司都公布新一期的临床测试结果,整体效果治愈疗效普遍高于9成,所以可以预期的是,疫苗的推出接种可能比大家想象 的 更快,有望带动全球,尤其是欧美地区2021年中后期重新进入复苏通道,全球资产再配置有望启动。

在全球价值重估的趋势下,中国优质资产的高性价比进一步凸显,有望吸引国内外资金配置。对于香港市场而言,更高的投资安全边际,持续优化的股票供给和中概股的回归上市,内地资金趋势性增配香港市场以及低利率环境都为投资港股提高了边际上的上涨动力。

就当下而言,自6月以来,AH溢价指数快速攀升,10月初冲高至149.28,目前,AH溢价逐步扩大创5年来新高,多个板块处于“非理性”的估值状态,其实也进一步显示出香港市场投资性价比。比如金融板块中,当前券商、保险、银行的溢价率分别达到110%、113%、37%,相比6月初分别提升了20-30%的水平,直接导致了AH溢价的快速扩张。另外,港口海运、钢铁、有色金属、高速以及航空等板块整体AH溢价处于较高水平。这些低估值板块中的很多公司,未来存在潜在“经济复苏”带来的业绩弹性回升和估值重估的双重机会。

新经济下的龙头企业

美团、腾讯等公司具备长期高度配置价值

美团是国内最大的本地生活服务类电子商务公司,业务涵盖餐饮、外卖、酒店、旅行、出行等多个种类。最近又新加入本地生活服务行业,通过餐饮外卖、本地商超、同城配送等业务协同效应,极大拓展了消费场景。预计到2023年生活服务行业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3万亿,其中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市场规模预计有望超过8万亿。

从目前已有业务看美团未来的空间,以配送为载体的餐饮配送、非餐即时配送和生鲜配送将成为新的增长引擎,这可能会改变一部分传统电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将原来1-5天配送周期缩短到0.5-1小时。同时也改变一部分在大型超市购物人的消费习惯,无需线下购物消费,线上下单能满足所有需求。

美团作为 做大 的行业玩家之一,拥有超过125万的日活骑手,4.5亿的年度交易用户,业务覆盖超过2800个县市区,种种优势都有望成为公司征战本地生活服务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新零售竞争格局相对激烈,且“入口+流量+场景、供应链+配送”模式不尽相同,但美团无论在资本实力、业务基础还是持续拓展能力都具备非常强的实力。

腾讯是国内最大的互联网 科技 巨头,目前在 游戏 、金融服务、社交增值3大领域都具备明显的龙头地位。微信、QQ月活用户数分别超过12亿、6.5亿,并且微信的流量变现能力还处于初期阶段,包括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小商店、直播等将大大提高用户使用微信的时长,提升微信的变现能力。 游戏 业务作为公司的老本行,拥有绝对领先的 游戏 分发平台和用户拓展能力,并且无论在自研发开还是投资优质 游戏 企业,腾讯绝对拥有最重的话语权,持有全球大部分优质的 游戏 公司的股权,形成 游戏 全球化的联动能力。

不仅如此,腾讯在音乐、直播、视频、文学等子领域打造了泛 娱乐 大产业圈,强化IP价值观与文化价值的承载,以“ 科技 +内容”推动更高效的数字文化生产和IP构建,持续创造跨平台多领域的商业拓展模式。

另外,生鲜超市无疑是疫情后消费零售行业的新亮点,而传统可选消费领域又持续受益于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消费下个阶段是内循环的重要动力,随之诞生的就是新商业模式创新无穷想象空间。

尽管腾讯作为互联网公司,但一直保持着长足的投资眼光,从过往的 科技 领域一直拓展到消费领域,投资了包括步步高、永辉、万达、谊品生鲜、兴盛优选、喜茶、Tims咖啡、妍丽等众多消费型企业,持续布局智慧零售战略、大消费赛道。所以对于腾讯而言,公司的创新创造能力已经不仅限于 科技 领域,未来的空间会更大。

明年香港市场的新机会或在SaaS型公司上

香港市场过去可以说是在“风雨”中前行,港股市场一度成为全球估值洼地,低人气、低赚钱效应导致市场投资热情远不及A股市场和其他海外主流市场。

但这几年,香港市场制度红利释放和长期流动性、融资能力改善的改革决心始终未变。其实,无论是香港证监会还是港交所,亦或者顶层的政府管理职能机构都在这几年反思香港市场化地位的长期出路。

从港交所的动作来看,为了营造出更舒服的投资环境和引入国际化机制也是进行了 历史 性的改革。包括MSCI亚洲系列指数产品的落户香港、港交所大刀阔斧的深化改革迎接众多“中概股”的二次上市、香港证监会强化监管力度完善制度基础、恒生指数大变革纳入同股不同权公司及第二上市公司选股范畴等一系列的标志性事件,不仅为港股市场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和多元化投资渠道,也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实力和潜力增加了砝码。

中概股的长期回归路径释放,阿里、小米等“新经济”公司纳入恒指成分股,恒生 科技 指数的创立等等,其实都在演绎港股生态的变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看到很多具备创新精神、核心制造能力、品牌管理能力的公司都纷纷踏足香港市场,其中包含了许多 科技 型公司,创新医药、医疗器械型公司,可选消费型公司,高端装备制造型公司等。

香港在上市制度规范性、融资便利性等优势依旧明显,会越来越多 的 吸引我们身边的“耳熟能详”的、“小而美”的公司上市,极大丰富了港股长期可投资范围。具体来说,比如一些SaaS型的公司,将持续受益于办公效率、管理效率的提升所带来的软件服务设计。在过去的粗放式发展过程中,中国劳动报酬比例长期过低,未来向高收入水平发展中,中国必须抛弃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方式,依靠转型升级来发展经济,而劳动力报酬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也会不断上升,从而倒逼企业不断提升人效。所有效率提升背后都需要强大的软件工具的支撑,从而带动中国企业软件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而在这个细分领域中,会持续涌现出包括通用管理型的SaaS公司、垂直行业整合型的SaaS公司等一众细分赛道的领头羊,无论在业务收入规模、产品矩阵布局还是客户生态结构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这些“小而美”的公司有机会在行业和公司爆发的机遇下脱颖而出。我们觉得,包括医药、 科技 、新能源、消费等领域都存在这些“由小变大”、“细分龙头”持续成长的机会。

(作者系德邦基金海外与组合投资部业务董事,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做举例分析,不做投资建议。)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

最近小编一直在和几个好基友谈投资美股的问题,很多呢都纳闷,为什么一些中国公司,尤其是互联网企业明明在国内做得风生水起,却要不远万里去香港或者美国上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有人说这是不爱国,有人说这是因为A股上市比较难?

爱国这种在商业上基本口号式的东西不谈,国内公司寻求海外上市其实即有实际利益考虑也有无奈的成分在里头。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A股上市的标准,由于篇幅有限,小编就选择比较重要的财务要求,摘几点放上来吧。

A股上市部分财务要求

1、当前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较低者为计算依据。

2、当前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当前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

3、发行前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

4、当前一期末无形资产(扣除土地使用权、水面养殖权和采矿权等后)占净资产的比例不高于20%。

5、当前一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损。

6、发行人在独立性方面不得有其他严重缺陷。

明白了没有?想要在A股上市,当前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也就是上市公司主体必须是有净利润的。而像阿里、京东这样的公司在前期发展阶段无一例外是依靠融资在烧钱的,也就是说,一些强势的互联网企业,他们为了加速发展,在前期都是依靠烧钱来占领市场的。

换言之,为了加速发展这些公司就必须不断寻找融资渠道,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股市作为最好的融资渠道本来应该是首选。但是中国的A股却因为上市公司必须有净利润这条从法理上就封死了这些公司在初期爆发阶段上市的可能性。

这就导致了这些公司想要在A股上市,只能找人卖身,选择合并借势上市。或者就停止扩张态势转向盈利模式,显然对于那些具有野心的互联网公司来说这两者都不合适。

A股走不通,那就代表最高效的国内融资渠道被封死了,那么这些企业能做的选项就不多了,为了发展拥抱外资风投最后谋求海外上市就成了另一条生路。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公司选择赴美上市,美国股市到底有什么优势呢?

小编在这里也列了几条,大家可以看一看

1、IPO效率高,上市速度快

在美国只要通过相关审核,几个月就可以申请IPO,一般在OTCBB市场借壳上市6—9个月左右即可成功。若在中国大陆、香港上市,包括辅导期正常在1—3年不等。

这对快速成长型企业,尤其是互联网公司来说有着巨大吸引力。而国内这方面就比较繁琐,很多有上市意愿的公司一看相关流程再加上层层审核以及排队制度,都纷纷吐槽说等国内IPO下来,黄花菜都凉了。

2、股市容量惊人

美股市场的资金容量全球第一,对于企业融资发展所能提供的动力极其惊人,以纳斯达克为例,其市场资金容量超过香港创业板数百倍之多,日均融资量高达7000万美元以上。日均交易量更是远超港股和A股市场。

在这一背景下,那些超大型的企业可以毫无压力地上市,而A股市场碰到巨无霸级的企业就有点“装不下”了(参见当年的中石油香港上市)

3、企业资产证券化

在美股上市的公司,都可以在美国市场进行规范合理的套现,从而实现利益获取。相较于国内的解禁套现等较为复杂的条款,美股在这方面比较宽松。

但美股的监管是极其严格的,想要恶意套现基本没门。

4、淘汰机制完善

美股市场拥有完善的淘汰机制,问题企业很可能会被直接打到退市,而且美国的证券法是极为严苛凶狠的,退市和后续法务跟进带来的压力让上市企业不得不三思而行,非合规的手段包括内幕交易之类的使用起来就不能那么明目张胆。

正是这一点造就了美股市场相对健康理想的融资环境(当然仙股和老千股也不少,只是从大概率上来看还是比较健康的)

5、场外因素干预少

国内上市公司最怕的就是证监会等官方机构的临时插手。

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文,不知道发的会是什么文,不知道能不能看懂新的文,这“三不知”曾经作为段子,在A股上市公司之间广为流传。

国内监管部门往往存在一些“矫枉过正”的情况,这就像是足球场上那些哨子很“碎”的裁判员一看,看似努力在维持秩序,但也在客观上打破了整体流畅性。

美股市场由于具有风格的处理经验,和相对完善的法规,因此一般都采取宽松态度。像国内市场那种明明企业董事会股东会都通过了交易计划,却在关键节点要经过证监会和交易所认可的怪事基本是没有的。

A股也有优势

当然A股的优势也很明显,那就是一旦A股上市成功,那么企业估值往往高于海外上市企业,国内上市的话,市盈率30-40倍那是很常见的,发行市盈率长期高于市场交易市场交易的同行业股票市盈率。这种情况无疑能让上市公司发行同样的股份从而融到更多的钱。

总而言之,如果要割韭菜赚钱或者融资,那么A股市场其实真的是首选。如果实在达不到国内上市标准(比如当年的京东)那么也就只能谋求资本“出海”了。

说到底就是国内上市看的是你现在的账面,而海外上市看的是你未来的盘面。

今天就到这里啦,我们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