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围棋起源于哪个年代?

围棋的起源 尧舜以棋教子 琴棋书画,中国古代四大艺术,源远流长。 琴棋书画之棋,指的就是围棋。 晋朝人张华在他写的《博物志》中说:“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还提到,舜觉得儿子商均不甚聪慧,也曾制作围棋教子。 《路史后记》写得更为详细。尧娶妻富

围棋的起源 尧舜以棋教子 琴棋书画,中国古代四大艺术,源远流长。 琴棋书画之棋,指的就是围棋。 晋朝人张华在他写的《博物志》中说:“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还提到,舜觉得儿子商均不甚聪慧,也曾制作围棋教子。 《路史后记》写得更为详细。尧娶妻富宜氏,生下儿子朱,儿子行为不好,尧很难过,特地制作了围棋,“以闲其情。” 按照这种说法,制造围棋,是为了开发智慧,纯洁性情的。

围棋,是一种策略性二人棋类(也有联棋或团队对战模式,有二对二、一人对多、多对多等形式,参见“团队围棋”一节),使用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棋子进行对弈,过程中围地吃子,以所围“地”的大小决定胜负。中国古时有“弈”、“碁”(“棋”的异体字)[1]、“手谈”等多种称谓,属琴棋书画四艺之一。越南语为“C? vây”(汉字“棋围”)。日语为“囲碁”(IGO)或“碁”(GO)。其西方名称“go”,系源自日语。围棋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复杂的游戏之一。围棋的起源于历史这样一来,围棋又成了寻欢作乐,耍弄权术的工具了。

其实,这些说法都不过是推测而已,尧、舜之说只是编织的美妙传说。乌曹在《古史考》中被认为是造砖的先祖。在造围棋方面找不到更多的佐证。至于皮日休提出的围棋源于战国。更不足为信。早在春秋时,孔子就已经提到围棋了。

推测

也是一种推测

在甘肃水昌县鸳鸯池出上的原始社会末期的陶罐,不少绘有黑色、红色甚至彩色的条纹图案,线条均匀。纵横交错,格子齐整,形状很象现在的围棋盘,但纵横线条只有十至十二道,而不象现在是十九道。考古学家讽称之为棋盘纹图案。

湖南省湘阴县挖掘出一座唐代古墓,随葬品里有围棋盘一件,大小呈正方形,纵横各十五道。

在内蒙发掘的一座辽代古墓里,挖出围棋方桌,高十厘米,边长四十厘米,桌上画有长宽各三十厘米的围棋盘。棋盘纵横各十三道,布有黑子七十一枚,白子七十三枚,共一百四十四枚。另有黑子八枚,白子三枚空放着。想必墓主生前好弈,舍不下一盘残局,带到九泉之下琢磨去了。

这些只是众多考古新发现中的几件古物,但足以说明几点:首先,不容置疑的是,围棋在原始社会时,已具雏形。纵横交错的棋盘图形已经基本形成。

其次,从出土棋盘的十、十三、十五……直至今天通用的十九道线的发展过程看,围棋不可能是某一个人某一天里突然创造出的奇迹,而是经过了由简单到复杂,棋子由少到多,着法由单一到多样的发展变化过程,时间跨越数千年,集聚了无数围棋爱好者的智慧和经验,逐渐被改进,被丰富,最后形成今天这种规模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围棋的创造者,是中国广大的劳动群众。

由于战事频繁,军事学知识渐渐积累起来。下围棋和军事上的运筹帷幄,调兵遣将有几分相似。战争的需要势必加速围棋的发展。两汉时己有人把围棋当作兵法,《隋书·经籍志》还有棋谱收入兵书。

围棋的故乡是中国

有了上面那些推断和考古学家的发现,围棋诞生于何处已不言自明,但是,日本松井明夫先生在其《围棋三百年史》的“发端”一篇中说:“围棋与象棋有它们的共同的祖先,就是中亚细亚的一种‘盘戏’。它流传于西方成为国际象棋,流传于东方而受到中国天文及其他科学的影响,改良成为十六道的围棋。”

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围棋的历史典故

传说在秦朝时,关中地区有个穷苦的樵夫,因为他穷得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村里人只知道他姓王,他们便都喊这个樵夫叫作王樵。

有一天,王樵上山砍柴,他砍了满满两大捆木柴,便哼着小调挑着木柴下了山。当王樵走到半山腰时,忽然闻到一阵奇香。王樵不由得放下了柴担和斧子,迎着香味寻了过去。

王樵翻过一座山,突然看见一棵老大的桃树,桃树上开了满树粉红的桃花,那香气就是桃花散发出来的。

王樵走上前,这才看见桃花树下,有两个老人正在下棋。王樵仔细打量了这两位老人,他发现二人都是白发银须,红光满面,二人正在棋盘上专心厮杀呢!

王樵看着时辰还早,他就蹲在一旁观看两人下棋。王樵看了一会儿,忽然桃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了下来。他抬头一看,桃花在这段时间内竟然都凋谢了,树上已经结了很多青青的小桃子。

此时,两位老人的棋局正好下到难解难分的地步,王樵自然无心去管桃树,他很快低下头又继续看棋了。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王樵觉得肚子饿了,他便想回家了。王樵站起来,他抬头一看,啊!他不由得吓了一跳!满树的桃子已长得拳头大了。

王樵对着桃树啧啧称奇,他忍不住摘下一个大桃子吃了起来。呦!这桃子咬进嘴里又香又甜,咽进肚里浑身舒坦,一口下去王樵就不再饿了。

王樵吃着仙桃,他走回到放柴捆和斧子的地方,突然发现两大捆木柴竟然全部变成了枯灰,砍柴用的斧子也大变样了,斧柄已经朽烂,只剩下生满了锈的斧头。

王樵觉得很不可思议,他惦记起家人了。王樵赶忙撒开腿跑下山去,当他进了村里,他发现村里人尽是些陌生脸儿。

王樵慌慌张张跑回家,他推开自家大门,一个陌生壮汉迎面问他道:“你是哪个?你找谁呀?”。

王樵回答说:“我?这是我的家呀!谁不知道这里是我王樵的家呀!”

那壮汉怒气冲冲地说:“王樵是俺祖上的老人,几辈子前他上山打柴就没回来了。你怎么可以冒充我的祖先,你要再胡说八道,看俺不揍扁了你!”

王樵被壮汉强行推出门去,他在门口仔仔细细想了一通。王樵想起了两个下棋的老人,他又想起了桃树短时间内开花结果,他这才知道自己肯定是遇上神仙了。

王樵匆匆赶回桃树下,他看见之前的两位老人还在那里下棋,马上就“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哀求说:“二位仙人,请收留下我这个笨徒弟吧!”

其中一个老人哈哈笑着说:“你看错了,我们不是仙人。”说完,两位老人站了起来,说笑着走进不远处的一个山洞。

王樵紧跟着老人走过去,他正要走进洞时,忽然看见洞内扑出一股烈焰,挡住了洞口。王樵吓得停了下来,他心想反正自己已经没有家了,哪里还管什么生死。王樵咬牙穿过烈火,冲进了洞中。

其实,那两位下棋的老人正是仙人,他们见王樵勤劳、勇敢,就决定超度他修炼成仙。刚才的火焰便是对王樵的考验。王樵跟着仙人勤加修炼,后来真的做了神仙。人们便把王樵烂掉斧把的这座山唤作烂柯山,还把两个仙人下棋的山峦叫做棋盘山。这个神话中,凡人观看仙人下棋,这充分表达了秦汉时期的人们对围棋的尊崇和对仙界的幻想。

其实自从秦国统一六国后,有关围棋的记载就已经很少了。西汉文人葛洪所著的《西京杂记》中,曾有西汉初年“杜陵杜夫子善弈棋,为天下第一人”的记述。不过这类记载并不多见,这表明,在秦汉时期围棋的发展仍然是比较缓慢的。

到东汉初年,社会上还是“博行于世而弈独绝”的状况。直至东汉中晚期,围棋活动才逐渐盛行。汉魏时期,围棋也成了军事家培养军人才能的重要工具。

东汉文人马融在他所著的《围棋赋》中就将围棋视为小战场,他把下围棋当作排兵布阵,他这样写道:

三尺之局兮,为战斗场;陈聚士卒兮,两敌相当。

如果把下围棋和军事上的运筹帷幄对比来看,这两种方式的调兵遣将竟然有几分相似之处。由于秦汉时期战事的频繁,军事知识逐渐积累了起来,战争的需要加速了围棋的发展。两汉时期已经有人把围棋当作兵法了,甚至还有人将棋谱收入兵书中。

当时著名的军事家,像三国时的曹操、孙策、陆逊等,他们都是疆场和棋盘这两个战场上的佼佼者。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他除了以诗赋闻名于世之外,同时他又是一个围棋专家。据说王粲有着惊人的记忆力,他对围棋的盘式、招法了然于胸。王粲能够记住看过的棋局,即便有人将围棋局势完全打乱,他依旧可以重新摆出而不错一子。

我国围棋的格局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两次重要的变革,而在秦汉时期的这一次变革则主要体现在围棋局道的增多。

后来,在一座汉代古墓中发现了石质围棋盘,这个棋盘是正方形的,棋盘上面纵横各有17条道,这件古物为人们了解汉魏时期的围棋形制,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证明。

在甘肃水昌县鸳鸯池里出土的陶罐上,有不少绘着黑色、红色甚至彩色的条纹图案,这些纵横交错的陶罐线条均匀有致,形状很像以后的围棋棋盘。但纵横线条却只有10至12道,而不像以后的19道。考古学家称这些图案为棋盘纹。

有了上面那些推断和考古学家的发现,围棋诞生于何处已经不言自明了。回顾历史发展,从《左传》、《论语》、《孟子》等书中,很容易了解到,围棋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广为流行了,甚至出现了诸侯列国都知道的围棋高手弈秋。

湖南湘阴挖掘出一座汉代古墓,古墓中的随葬品里有一件围棋盘,大小呈正方形,纵横各15道。

从出土棋盘的10、13、15……直至通用的19道线的发展过程看,围棋不可能是某一个人在某一天里突然创造出的奇迹,而是经过了由简单到复杂,棋子由少到多,招法由单一到多样的发展变化过程。

时间跨越数千年,围棋集聚了无数围棋爱好者的智慧和经验,它是逐渐被改进、被丰富,最后才形成后来这种规模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围棋的创造者,应该是我国广大的劳动人民。

围棋

围棋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一种策略性二人棋类游戏,使用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棋子进行对弈。

目前围棋流行于亚太,覆盖世界范围,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棋类游戏。

1 、烂柯的传说

晋朝时有一位叫王质的人,有一天他到信安郡的石室山去打柴。

看到一童一叟在溪边大石上正在下围棋,于是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溪边地上,住足观看。

看了多时,童子说“你该回家了”,王质起身去拿斧子时,一看斧柄(柯)已经腐朽了,磨得锋利的斧头也锈的凸凹不平了。

王质非常奇怪。

回到家里后,发现家乡已经大变样。

无人认得他,提起的事,有几位老者,都说是几百年前的事了。

原来王质石室山打柴误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间百年。

后来,后人就把“烂柯”作为围棋的一个别名。

2 、桔中棋仙

在四川有一户人家,家中有一片桔园,结了许多诱人喜爱的桔子。

冬至,下了霜,桔子都蔫了,主人把它们摘了下来。

但是有两个桔子长的特别大,和大西瓜那么大,非但不蔫,还桔红鲜艳,光彩照人,桔香四溢,主人舍不得摘它们,这两个桔子就还一直挂在枝头。

一天夜晚北风忽起,越刮越大,主人从睡梦中惊醒。

因为心里惦念着那两个大桔子,急忙起身出屋。

来到院中,忽闻一阵清脆的叮咚声,和老者的说话声,随风从空中传来。

闻声寻去,发现叮咚之声和说话声竟是从两个大桔子里发出的,而且大桔子在黑夜里还特别亮,就象两盏挂在树枝上的红灯笼。

主人惊奇无比。

天明之后,一切又平静如初。

一连数日,皆如此。

这一日,主人终于止不住好奇之心,在桔亮声起之时,将两个大桔子摘了下来。

打开一看竟是空的,里边对坐着两对白发老者,正在下棋。

虽桔开人现,尤旁若无人。

直至下完棋局。

此时,主人早已惊得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

只见其中的一个老者说,“我四人自离商山云游至此,幸得这一雅处,得以弈趣不减商山”。

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传说秦末汉初时,有四个年已高长的“名人隐士”,在那里隐居。

莫非此四老就是得道成仙的商山四老吗?另一位老者说“桔室虽好,仍被摘毁。

其缘已尽,我等也该走了。

”主人听吧,后悔莫及。

此时鸡叫天明,四老随着一阵清风飘然而去。

3、王积薪仙师授艺

王积薪是我国唐朝时期的大国手,是著名的“棋待诏”,具传说他的棋艺完全是从神仙那里学习、得到的。

王积薪初时下棋并不出色,但他非常喜欢下棋,兴趣极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白天泡在棋里,晚上睡觉梦见的都是围棋,各种变化在梦里直打转。

有一天夜里,王积薪做了一个梦,他梦见一条清龙盘旋于屋顶,龙嘴一张吐出了九部棋经,王积薪把九部棋经从前到后看了一边,九部棋经的内容就记下来了。

后来龙走书没,王积薪一着急就醒过来了。

原来是一个梦。

不过棋经中的内容历历在目,王积薪就按照梦中的记忆把棋经中的内容记录成书。

从此王积薪每天钻研棋经,学习研究,研究学习,没有白天没有黑夜(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付出了比别人多得多的功夫,付出了极大的怒力),王积薪的棋进步飞快,水平迅速提高,不久成为唐朝的国手,被聘为“棋待诏”,听候黄帝招遣下棋和整理棋书。

“安史之乱”时,王积薪随唐玄宗一行入蜀避免。

蜀道的艰难有“难于上青天”之说,到处高山峻岭,悬崖绝壁,然在青山绿水之中,白云缠绕山间,好一处人间仙境。

一天王积薪独自外出,信步而行。

不知走了多远,见到深山中有一户人家。

因天色已晚,无法回归,只得前往借宿。

王积薪拍门而进,一看这家只有婆媳俩人,本来指望借宿一晚,这会倒不好意思说了。

那婆婆见王积薪欲言又止的样子,已是看穿了他的心思,就对他说“你是来借宿的吧?我给你备好火盆和茶水,你就在屋檐下休息吧。”

夜深人静,山风呼啸,王积薪独自做卧在屋檐下,心中想着国家局势的动荡,忍不住哀声叹气,可自己对此又无能为力,只能下好自己的围棋便是。

想到这里,王积薪静下心来,思考着自己平时尚未弄明白的一些棋局变化。

突然住在西屋的婆婆说“夜深人静,难以入睡,我们下一盘棋如何?”东屋的媳妇说“那好呵!深山夜寒,正好遣兴。

”王积薪一听很是惊奇,没想到在这深山之中,还有会下围棋的人。

再一看两个屋子都黑着灯,而且两人还不在一起,各在一屋,这棋怎么下呢?

正在纳闷,东屋的媳妇说“我走东五南9路”。

西屋婆婆说“我应东五南12路”。

王积薪知道她们是在下盲棋。

他赶紧拿出纸笔将婆媳说过的棋谱记录下来。

王积薪发现婆媳俩人的招法,都是一些从来没有见过的奇招,下到第36着,婆婆说“这盘棋你已经输9路,不用再下了吧?”。

媳妇过了一会回答说“是的,咱们不下了。

”第二天清晨,婆媳俩人起来后,王积薪因为昨晚听了她们下棋,知道她们水平很高,就恭恭敬敬地向她们请教。

那婆婆见王积薪诚心诚意,就教了他十来种变化。

王积薪还想多学点,老婆婆说“你只要会了这一些,就能成为天下无敌的高手了。

说完后,房子和婆媳两人都不见了。

王积薪这才知道遇到了神仙。

后来,王积薪经常拿出婆媳二人下过的三拾六招棋进行揣摩,研究,始终不能弄明白其中的奥妙。

由于这局棋是王积薪在入蜀的路上得到的,所以王积薪就给它起了“邓艾开蜀势”的名子。

典故有不少,在这就不一一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