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老人与海》梗概

《老人与海》梗概风烛残年的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几乎都快饿死了;但他仍然不肯认输,而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英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大鱼拖着船往大海走,但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

《老人与海》梗概

风烛残年的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几乎都快饿死了;但他仍然不肯认输,而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英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大鱼拖着船往大海走,但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而且左手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但又有许多鲨鱼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不得不把它们一一杀死,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做为武器。

但大马林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筋疲力竭地拖回一副鱼骨头。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从梦中去寻回那往日美好的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 老渔夫,虽然老了,倒霉、失败;但他仍旧坚持努力,而能在失败的风度上赢得胜利。这部小说表现了一种奋斗的人生观,即使面对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胜利。也许结果是失败的,但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如何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老人与海》作品介绍

是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2017年1月,2017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发布,《老人与海》纳入北京高考必考范围。

只看文章可能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这得结合当时的背景来解读

《老人与海》这本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沉没,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

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这个小说主要想告诉我们的,就是

1. 纵式结构

老人与海他采取了纵式结构的方式,即在众多渔夫中老人作为他小说中的主人公圣地亚哥,选择了非常可爱的孩子马诺林做老人的伙伴,选择了辽阔深远的大海作为老人捕鱼的典型环境,选择了一生中难得遇见的大马林鱼作为老人的对手,把这一系列情节的发展按自然的时空顺序安排在两天时间内进行,这样剪裁实际上有许多东西并没有被真正剪裁掉,而是让读者自己去完成,达到“一石多鸟”的艺术效果,寓意深厚。一方面集中体现了他作品的主题:“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他笔下“硬汉子”形象所反映的“重压下的优雅风度”。

2. 轮辐式的布局

小说的全部时间非常紧凑,前后只有四天:出海的前一天,以老人从海上归来为引子,让周围的人物一个个出场,交代了他们与老人之间的关系:一个热爱他,跟他在一起学习钓鱼的孩子马诺林;一对非常自私的父母;一群尊敬他,但永远不能理解他的打渔人;一个关心他的酒店老板。老人就生活在这样的人物群体中,相比之下,他与众人有着明显的不同,他很乐观,心胸开阔,是个经验丰富、充满信心、勤劳勇敢、富于冒险、热爱生活的纯朴的古巴渔民。同时,这种轮辐式结构还能产生线索清晰明了、中心集中突出、故事简洁明快的效果。

3. 缓急相间的节奏感

海明威在论述节奏时曾这样说:“书启动时比较慢,可是逐渐加快节奏,快得让人受不了,我总是让情绪高涨到让读者难以忍受,然后稳定下来,免得还要给他们准备氧气棚” 这篇小说给人的节奏感就是这样,故事开始给我们交代老人与周围人的关系时,娓娓道来,速度比较缓慢,随着老人航海的进程,速度也逐渐加快着,当老人与马林鱼、鲨鱼正面交锋时,速度之快达到了极点。特别是鱼在不断的挣扎,起伏波动,鲨鱼在猛烈的进攻,老人很疲惫的情况下,读者情绪高涨,紧紧的替老人捏一把汗。

作品影响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晚年的作品,凭借这部作品,他荣获1953年的普利策奖和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同时该书也被评为影响历史的百部经典之一;美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32本书之一;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48小时内卖出530万本,销量曾排名第一。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是海明威最满意的作品之一,是海明威个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结晶,是20世纪欧洲文坛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之一,对促进欧洲文学的发展有着长足的影响。

认识大大的作家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的《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

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用猎枪自杀身亡,享年62岁。

《笑林广记》中有一个故事叫做《懒活》:“有极懒者,卧而懒起,家人唤之吃饭,复懒应。良久,度其必饥,乃哀恳之。徐曰:‘懒吃得。’家人曰:‘不吃便死,如何使得?’复摇首漫曰:‘我亦懒活矣。’”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世界上真的有人因为太懒惰而死。

杨继春是河南信阳市罗山县朱堂乡人,由于家境贫寒,他直到30多岁才得以成家。成家后杨继春一直希望有一个儿子,但是一直到他46岁,妻子才生下了儿子。夫妻俩对这个孩子疼爱有加,他们想要将儿子永远留在身边,所以给儿子起了个名字叫做杨锁。

▲罗山县朱堂乡风景

01

夫妻俩对杨锁的疼爱超乎寻常,只要家里条件允许,不管杨锁想要什么吃的喝的玩的,他们一定会满足。就算小孩浪费食物,杨继春夫妻也完全不放在心上,只要儿子高兴,他们就高兴。他们甚至不舍得让儿子多走一步路,直到杨锁8岁的时候,一家人外出时,杨继春都会用担子挑着儿子走。

杨锁上了小学后,虽然学校离家并不远,但是杨继春依然每天都要接送。在上学之后,杨继春给儿子起了个大名,叫做杨德稳,但是小杨锁觉得这个名字不够好,他说自己要像龙一样腾飞起来,就改成了杨德龙。

▲杨锁少年时期照片

但令人遗憾的是,杨锁最终也没能成龙。杨锁觉得学校里不好,学习很辛苦,老师还要批评他不写作业,于是他告诉父母老师批评了自己,父母顿时勃然大怒,自己捧在手掌心上疼爱的儿子,怎么能够让老师批评,于是找到学校找老师大闹一场。久而久之,老师也就不再管杨锁,杨锁一路混到了小学毕业,就此辍学。

从此杨锁就跟着父母,不管父母去哪里都带着他。当父母在田地里劳作时,杨锁试图帮着他们干点活,但是他的这种行为立即会被父母阻止。杨继春夫妇担心孩子累到,还担心孩子把手弄脏,硬是不准杨锁干一点活。

▲老人干农活照片

02

然而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杨继春的身体越来越不好,在杨锁13岁的时候,杨继春便因病逝世。家里唯一的劳动力没了,母亲每天忙碌于田里家里的事务,却不让杨锁插手半分,杨锁就像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一样,被她照顾着。很快,母亲也没有办法再撑下去了,常年的辛苦劳作让杨锁的母亲积劳成疾。终于在杨锁18岁那年,母亲也去世了。

对于一个18岁的男孩来说,其实已经算是成年人了。在大多数人印象中,很多18岁的农村孩子早已独当一面。杨锁的父母虽然都已经去世,但是留下了房屋、田地、菜园、水塘,还有存款。然而,杨锁对田地、菜园和水塘,一点兴趣都没有,也不会去打理。他就住在父母留下的房屋中,花着父母留下的积蓄,只会吃饭睡觉,就是不会干活。

▲杨锁烤火照片

很快家里的钱花完了,杨锁就开始卖东西。他的堂哥看不过去,曾经带着杨锁去工地上干活,但是杨锁觉得工地上实在太热了,索性跑回了家。村子里的人实在看不下去,给杨锁介绍了一个服务员的工作,杨锁乖乖听话去了,但是很快也被人送回来了。因为他不但不干活,还希望有人来照顾他。

03

人们对杨锁的同情一点一点被消磨光,杨锁家里的东西也一点一点地消失。但很快,家里的东西都卖得差不多了,杨锁的生活顿时没了着落。杨锁开始乞讨,讨衣服、讨吃的、讨喝的。其实村里的人都是看着杨锁长大的,就算凭着村子里的接济,杨锁也还是能勉强活得下去。但问题在于:杨锁太懒了。

▲案板上的生肉

有时村民接济他一些蔬菜和肉,杨锁宁可把食材放烂放臭,也不会自己去做菜。杨锁在冬天尤其难熬,因为房间里太冷,他把家具都砍了当柴烧。他也不愿意出门上厕所,直接就在屋子里解决了之后挖个坑埋掉。2009年12月,连着下了几天雪,杨锁的堂哥见杨锁好几天没有出来活动,决定给他送点吃的来,然而当他进门的时候,却发现杨锁已经饿死在房间里了,这一年杨锁23岁。

结语

一个正值壮年、四肢健全、头脑正常、有人帮衬的成年男子会被活生生饿死,实在令人难以相信。杨锁好像是寓言或者故事里的人一样,但是这却是真正发生的事。说到底,杨锁之死真正的罪魁祸首是谁呢?无疑是那对爱他如珠如宝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