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报告:2月中国楼市预期升温

随着北京楼市近期持续升温,各类调控终于随之而来了。 1月30日,北京银保监局发布消息称,已注意到近期出现的“部分购房者填补房屋交易资金缺口或进行套利,挪用消费贷、经营贷资金作为购房款或‘过桥’资金”等相关舆情。 同时,北京银保监局已会

随着北京楼市近期持续升温,各类调控终于随之而来了。

1月30日,北京银保监局发布消息称,已注意到近期出现的“部分购房者填补房屋交易资金缺口或进行套利,挪用消费贷、经营贷资金作为购房款或‘过桥’资金”等相关舆情。

同时,北京银保监局已会同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市住建委等部门组建联合工作组,将于近日赴银行机构开展专项核查。

最近,一线城市兴起了一股调控风。

从上海到深圳,从广州到北京,这4个一线城市都在2021年的1月,不约而同地对楼市出手了。上海紧急出台楼市调控,深圳紧随其后,北京、广州传出当地严查信贷的信息,随后得到官方的证实。

在调控政策的背后,自然是当地过热的楼市。

作为楼市中的重要一环, 信贷也成为最近一段时间的严查对象。

除却广州被传“停贷”、深圳严查购房者征信外,1月29日,上海银保监局发布了进一步加强个人住房信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辖内商业银行对2020年6月份以来发放的消费类贷款、经营性贷款以及个人贷款进行全面自查。

1月30日,北京银保监局也发布了相关通知,要求辖内各行对2020年下半年以来新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合规性开展全面自查。

时间节点都卡得很“巧妙” ——2020年6月,这两地楼市上行之初。

至于消费贷、经营贷为什么会流入楼市?其实也好理解,消费贷、经营贷的利率比正儿八经的房贷还要低。在高昂的房价基数之下,些微的利率差也会带来巨额差价,这背后自然就会形成利益链,也就滋生出了相关的产业链。

在楼市的上升期,很多人都将消费贷、经营贷作为炒房工具,以此进行牟利。其中,最常规的操作就是将自住房产抵押,通过注册公司或者空壳公司,以经营贷的形式去跟银行贷款,获取一笔资金。

然后这笔低息贷款流入楼市,被用作炒房,造成楼市供不应求的假象。

这背后,凸显了杠杆的撬动能力。

去年4月,深圳楼市就传出过房抵经营贷流入楼市的新闻,场面一度十分热闹,最终逼得央行、银保监会下令彻查深圳房抵贷的情况,严禁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

如今,北京、上海两地也开始严查消费贷、经营贷流入楼市的情况,这不得不让人多想—— 毕竟,在2020年7月,银保监会就曾对平安银行、北京银行、邮储银行和中国信达这4家银行予以处罚,原因正是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

日前,北京市住建委主任王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

要强调的是,今年我们将严查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和中介炒房,严查投机炒作,近期就将开展专项行动,坚决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官方出手,也意味着这波房地经营贷的所谓“红利期”,快结束了。

北京大张旗鼓地整顿楼市,其实背后原因很简单——

北京楼市,正在愈发疯狂!

事实上,北京楼市的火热已经不只表示在房价上,还表现在北京的土拍市场上。2020年,在北京布局的知名房企着实不少,其中更是不乏高价拿地的。

中指院前段时间公布了各地在2020年的土地出让情况, 其中,上海以2952亿元的土地出让金稳坐第一名。相对应的,是上海的出让面积——1750万平米。

而北京的土地出让金为1957亿元,看似排名不算高,只位列第五名。但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的出让面积——485万平米。

站长还摘取了深圳在2020年的土拍情况,供大家参考——深圳的土地出让金为1054亿元,成交面积为318万平米。

仅从2020年的土地出让均价来看, 北京比很多人印象中“领跑全国”的深圳还贵,比上海更是贵了两倍多。

这样的数据让我们不得不推想,北京房价理论上还将有不小的涨幅。而曾经用在深圳楼市“地少人多房价贵”的说辞,可能也会被完美“复制”到北京楼市。

当然,抛开房价上涨的自然规律,我们还要看到一点——北京是首都,这里不仅要讲经济原理,还要讲政治原则。因此, 北京楼市的调控在全国范围内一直是而且也必须是最严格的。 1月28日,北京住建委约谈了多家中介机构,要求各机构禁止从业人员炒作房价上涨预期。

对于当前的楼市情况,官方提出了四点要求——

有中介业内人士表示,现在监管严查,公司严禁向购房者传递房价上涨信号,就算是发朋友圈也不可以。

这样的做法,我们在2017年曾经见过一次——2017年3月23日,新华网发布消息,称北京住建委约谈了链家等十大中介机构,明确禁止中介机构参与炒房,市住建委将逢“炒”必“办”,发现一起,查办一起,绝不姑息。

2017年3月26日,北京楼市发布了史上最严楼市调控,涉及到商住限购、二套房贷认定、首付比例、假离婚监控、认房又认贷等多个方面。

此后,北京楼市便进入了长期横盘的阶段。

这波冰封的影响,几乎一直延续至今。直到去年下半年,冰层逐渐开裂,楼市中静默了三四年的买家卖家们开始蠢蠢欲动。

但很快,新一波调控就又在路上了。

楼市调控,是个长期活儿。

尤其是北京楼市,作为调控的风向标,北京的一举一动都将对全国楼市造成深远的影响。而从整体市场环境来看,严禁资金流入楼市,会是未来监管的重心。

所以,对于北京楼市而言——

东风永远压倒西风。

——预见2023:《2023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

房地产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万科A(000002)、保利地产(600048)、新城控股(601155)、招商蛇口(001979)、绿地控股(600606)、华侨城A(000069)、龙湖集团(00960.HK)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历程、中国房地产行业重点政策汇总、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金额、产业链各环节市场份额占比

行业概况

1、定义

房地产业是指以土地和建筑物为经营对象,从事房地产开发、建设、经营、管理以及维修、装饰和服务的集多种经济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是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带动性和风险性的产业。根据用途的不同,主要分为住宅房地产、商业房地产及产业房地产。住宅房地产是指用以居住的地产,包括普通住宅、公寓、别墅等房地产形式;商业地产通常指用于各种零售、批发、餐饮、娱乐、健身、休闲等经营用途的房地产形式;产业房地产是指以产业为依托,地产为载体,实现土地的整体开发与运营,打造产、学、研产业集群,帮助政府改善区域环境、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新型房地产形式。

2、产业链剖析:产业链环节市场庞大

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带动一个城市GDP增长的基础上,房地产产业链上相关产业也随之壮大。产业链主要分为上中下三个阶段,房地产上游主要包括土地供应、建筑材料、工程机械三个环节;中游产业链包括工程咨询(规划、勘察、设计等)、施工建设、房地产开发三个环节;下游主要包括装饰装修、物业管理两个环节。其中,上游的土地供应环节由政府部门主导。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正处于规范调整期

1998年住房市场化改革完全推开了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大门,房地产业迅速崛起,随着住房建设的快速发展,其对经济的影响愈发不容忽视。我国房地产市场自发展以来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萌芽阶段(1978-1998年)。在改革开放前二十年的时间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停滞不前,虽然政府当时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但是效果不大。

(2)起步发展阶段(1998-2002年)。1998年标志着我国福利化分房制度的彻底结束和住房制度改革市场化的正式开始,至此,我国住房制度发生本质性变化。金融业改革和国外资本介入为房地产行业带来资金支持,同时外资流入带来对写字楼和办公楼的需求,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进一步扩大。

(3)快速发展阶段(2002-2009年)。2003年房地产业被列为我国经济性支柱产业,房地产投资大幅增加,房价上涨。同时,针对房地产市场在此时期的一些表现,国家逐渐加强房地产信贷控制,灵活调整房贷利率等促进和规范房地产市场发展。

(4)频繁调控阶段(2009-2013年)。针对不断上涨的房价,国家频繁出台相关调控政策,进一步强化差异化住房信贷政策,严格控制对非首套房的信贷政策,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国八条和新国五条出台,各大城市相继颁布限购限贷政策,企图控制房价过快上涨。

(5)调整规范阶段(2013年至今)。2013年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的提出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指明方向。2016年提出“房住不炒”定位。2018年强调综合运用金融财税等手段“加快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2021年楼市“新禁令”提出严格控制房地产信贷供需双方规模,避免炒房行为抬高房价。一系列政策表明,未来长期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将进入调整规范阶段,将是一个长期的国家策略,也是未来很多年的一个长期的制度顶层设计。

行业政策背景:频繁调控,保证健康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的确立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历经了多次重大政策调控。总体来讲,房地产刺激与打压政策对房地产投资相应地形成激励与遏制的作用,即房地产的供给与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方向一致。

1998年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简称“23号”文件),明确提出“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拉开了以取消福利分房为特征的中国住房制度改革。调控效果激活了低迷数年的房地产市场,推动了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我国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业进入发展新时期。

200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将房地产业定位为拉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明确提出要保持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该政策极大的推动了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同时,为抑制房价的快速上涨,国务院等部门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又称“老国八条”等政策,以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在各类政策下,我国房地产行业处于频繁调控期。

2016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此后,与房地产相关的部门陆续出台了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涉及到房企融资、购房者信贷等方面。国家、地区的各项规划与政策中也在强调要“房住不炒”的定位。

2021年,央行、银保监会等机构针对房企提出三道红线政策,开始在全国实施。三道红线即剔除预收款项后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净负债率不超过100%、现金短债比大于1。按照监管要求,到2023年6月底,12家试点房企的“三道红线”指标必须全部达标,2023年底所有房企实现达标。

行业发展现状

1、房地产行业开发投资规模增速有所减缓

由于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严格调控,从开发投资规模的增速上来看,2010-2015年期间,增速总体呈现连续下降的趋势;2016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开始反弹,2016-2019年期间,增速有所回升;由于疫情及房地产行业整体下行等原因,2020年及2021年增速开始下降。截至2022年8月份,2022年房地产行业开发投资规模为9.1万亿元。

在开发投资规模增速减缓的背景下,房企也面临较大销售和资金压力,加之“保交付”等政策影响,房企新开工意愿持续下降。2022年1月至8月,房企新开工面积规模为8.51亿平方米,同比大幅下降37%,与2020年同时期相比下降39.2%。

2、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金额规模上升减慢

总体来看,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金额在2010-2021年期间呈现上升态势。2017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突破16亿平方米,销售金额突破13万亿元。2017

-2021年期间销售面积与销售金额均维持在较高区间,其中销售面积的上升幅度较小,销售金额保持一定的上升规模。截至2022年8月份,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8.79亿平方米,销售金额为8.6亿元。

3、房地产开发企业资产负债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2014-2020年期间,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资产规模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8年突破80万亿元,与此同时,资产负债率也处于持续上升的态势之中,由2014年77%的负债率上升至2020年80.7%。

4、房地产景气指数有所下降

从房地产行业总体景气度来看,2016-2019年,全国房地产总体景气指数呈现上升趋势,2020Q1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行业总体景气指数有所下降。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全国房地产总体景气指数不断回升,2020Q4为118.2%。2021年第二季度开始,全国房地产总体景气指数有所下降,2022Q2为98.5%。

5、2022年共10家房企暴雷

在近几年政府宏观调控收紧的背景下,房地产企业依旧处于高速扩张之中,没有及时调整好经营规模与扩张速度,不少企业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局面,宣告暴雷。目前共有30家房企宣告暴雷,其中,2021年9月恒大出现危机拉开了房企集体暴雷的序幕,2021年共有15家房企暴雷,其中包括恒大、正荣、富力等上市房企;截至2022年10月,2022年共10家房企暴雷,包括世贸、融创等龙头房企。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广东与江苏商品房销售面积领先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31省市商品房销售面积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江苏省、广东省、山东省、四川省、河南省。其中,江苏省、山东省、四川省、安徽省、福建省、湖北省、上海同比增长为正,2021年江苏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7.2%,安徽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9.7%;广东省、河南省、浙江省同比增长为负,2021年广东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6%,河南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5%。同时可以观察得到,城市之间商品房销售面积梯级分布较为明显,如2021年排名第十的上海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880万平方米,与江苏省相差14671万平方米。

2、企业竞争:各环节竞争者众多

房地产行业拥有着复杂的产业环节,市场参与者众多,每个领域的优势竞争者各不相同。通过计算该环节企业2021年营收占该环节所有上市企业的营收总和来得到市场份额占比。中游环节中,在工程咨询方面,太极实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市场份额接近三分之一,其次是华建集团,为11%;在建设施工方面,中国建筑占据了绝对的市场地位,市场份额占比接近四分之三,其次是上海建工与陕西建工;在房地产开发方面,由于该环节市场竞争者众多,因此龙头企业的绝对地位不明显,前三名分别是绿地控股、碧桂园与万科A,其中绿地控股市场份额为8%。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与转型升级

自2016年第一次提出“房住不炒”的理念以来,国家层面及各省市陆续出台了相关房地产调控政策,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职住平衡。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均对“十四五”期间房地产市场提出了发展目标及方向。其中,有部分地区对“十四五”期间房地产行业规划了具体目标,例如江西省在《江西省“十四五”住房城乡建设发展规划》中指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2500亿元,江西指出在“十四五”期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2500亿元,黑龙江提出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85平方米;部分地区对房地产行业的规划了发展方向,例如福建省在《福建省“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坚持房住不炒,加快形成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

另外一方面,随着中国进入碳达峰碳中和关键窗口期,低碳经济将成为各行各业未来重要的发展机遇之一。而房地产行业作为绿色减碳的关键领域,尤其是目前正面临着发展模式转型的“阵痛期”,低碳发展无疑是房地产行业重要的经济发展长线逻辑,更将成为突破行业困局的全新机遇。在“双碳”政策的助推下,借助数字化技术向低碳发展转型,无疑将成为房地产行业转型的新风口,是实现告别“高杠杆、高负债、高风险”的“旧三高”模式,迈向“高质量、高品质、高效益”的“新三高”发展关键所在。

2、预期2022年房地产市场逐渐修复

2022年,受宏观经济下行、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反弹以及前期调控政策对市场传导作用的滞后显现等因素影响,国内房地产市场景气度继续下行。在市场景气度加速下行背景下,为防范行业出现系统性风险、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22年以来中央多次释放维稳信号,将“保交楼”作为下半年工作重点之一,具体措施包括设立“地产纾困基金”,通过资产处置、资源整合和重组等方式,参与问题楼盘盘活及困难房企救助等纾困工作等,但“房住不炒”仍为政策主基调。

在房地产政策相对平稳的条件下,《房地产蓝皮书: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19·2022)》预计,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将增速回落,增长1.7%;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降,增长0.8%,住宅开发投资由正转负,下降0.2%;在土地价格上涨的情况下,销售均价将保持小幅上涨,全年增长2.8%。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房地产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