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盘古国详细资料大全

盘古国,古时,盘古神话在汉族文典以及瑶族、壮族等各民族中口口相传,有文字记述的盘古国之名最早出现在南朝梁人任昉所著《述异记》中记载的“南海中盘古国”,《述异记》:“今南海有盘古氏墓,亘三百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桂林有盘古氏庙,今人祝祀

盘古国,古时,盘古神话在汉族文典以及瑶族、壮族等各民族中口口相传,有文字记述的盘古国之名最早出现在南朝梁人任昉所著《述异记》中记载的“南海中盘古国”,《述异记》:“今南海有盘古氏墓,亘三百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桂林有盘古氏庙,今人祝祀”。

盘古的起源和盘古国的所在地一直是国内神话学者争议的焦点,至今仍未停止,目前学界的主流观点是盘古神话源自印度佛教东传,其原型是来自古印度创世神话中的梵摩神创生宇宙的故事。也有河南省、广东花都、广西来宾等多个说法。

2005年3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确定河南省南阳桐柏山是盘古神话的发源地,而桐柏县则被命名为“中国盘古之乡”。盘古神话更入选河南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2010年,在广东花都狮岭举办的中国盘古王文化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盘古神话应当起源于岭南。不过有其他专家则认为,盘古信仰是随着瑶族的迁徙,从北方传播到华南和西南。

基本介绍 中文名 :盘古国 文献记载 :《述异记》:南海中有盘古国? 盘古国介绍,遗迹分布,研究考证,主流观点,其他观点, 盘古国介绍 盘古国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南朝梁人任昉所著的《述异记》中,书中提到:南海中有盘古国。盘古神话更入选河南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河南省桐柏县和泌阳县分别被授予“中国盘古之乡”和“中国盘古圣地”之名。盘古传说最早出现在三国吴人徐整的《三五历记》。盘古国,最早出现在南朝梁人任昉所著的《述异记》中,书中提到:南海中有盘古国。这本奇异的书不仅对盘古神话的流传地域、来源作了具体明确的记述,还对“盘古国”的特征进行了描绘:“今南海有盘古氏墓,亘三百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桂林有盘古氏庙,今人祝祀。南海中有盘古国,今人皆以盘古为姓。” 盘古开天辟地 盘古的起源和盘古国的所在地一直是国内神话学者争议的焦点,至今仍未停止,目前有河南省、广东花都、广西来宾等多个说法。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盘古是开天辟地之神。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遍布中华大地,不仅在汉族地区,而且在少数民族地区,都可以寻觅到盘古大帝的遗踪。在中国众多的典籍、史志中,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也比比皆是,重要的有《绎史》、《历史名画记》、《历代神仙通鉴》、《后汉书南蛮传》、《录异记》、《广博物志》、《盘古开天辟地演义》等数十种著述。这些典籍详细地记载了盘古兄妹历洪水劫难、滚磨成亲、抟土造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2010年,广东花都民间学者陈棣生在中国盘古王文化高峰论坛上,提出《述异记》中记载的“南海中盘古国”就位于花都,这一提法得到不少与会专家的认同。花都一带在古代曾经是瑶族的居住地,瑶民的先祖将盘古作为始祖崇拜,在狮岭镇的炉山山麓建起了盘古庙,每年在盘古的生日(农历八月十二)举行“盘古节”庆祝活动。因此,不少专家认定古代南海“盘古国”就在现在的花都。今广东的瑶族聚居在连南、乳源、连州等粤北地区,还保留着祭祀盘古的盘王节。 而瑶族是从北方迁入岭南的少数民族。秦汉和南北朝时期,瑶族聚居在湖北、湖南地区;隋唐时期,瑶族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湖南大部、广西东北部和广东北部山区;到了明代,广东、广西成为瑶族的主要分布区;明末清初,部分瑶族又从两广向云南、贵州迁徙。因此有专家认为,盘古信仰是随着瑶族的迁徙而从北方传播到华南和西南,盘古庙和盘古地名分布地区,正好与瑶族历史上迁徙、回旋和现今居住的地区吻合。后来,有学者经过研究指出瑶族盘古文化是来自汉族的影响。汉文典籍最早记载了盘古神话,并通过汉文化的影响广泛传播了盘古神话。 近年来,有专家经过研究指出,神秘的盘古国可能并不在花都。他们认为,任昉的《述异记》里提到的“南海”不是指当时的南海郡,而应该像许多史书所记载的那样,指的是今天的华南地区。由此推测:在古代的华南珠江流域,曾经存在着一个以盘古信仰为核心的盘古国。专家们调查发现,在三国时期吴国所属的桂林郡所辖地带,也就是现在的广西来宾市一带,共有盘古庙28座。而且在广西来宾市,各地都盛行祭祀盘古诞辰庙会活动,如演盘古戏、唱盘古歌等。这跟《述异记》所记载的“桂林有盘古祠,今人祝祀”不谋而合。 此外,在来宾市兴宾区和秦代桂林郡郡治所在地贵港市等十几个县市,有许多“以盘为姓”的壮族居民,并有纯盘姓的壮族村落。这里民间不仅盛传各种版本的盘古故事、盘古歌谣、戏曲,而且冠以“盘古”之名的事物随处可见,形成了群落性的地名文化景观。专家还指出,花都瑶族流传的盘古神话中并没有“垂死化生创世”之说,而广西壮族盘古神话中有“碎胎化生创世”说,其内涵与盘古的“垂死化生创世”极为相似。由此专家们判断,《述异记》中所说的盘古国极有可能就是广西壮族人所建。 河南的研究者认为盘古神话起源于中原人聚居地带,也一直试图证明盘古国位于河南。这种说法也得到了不少专家学者的支持。早在中国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明确记载:“泌阳故城,城南有蔡水,出盘古山,亦曰盘古川;西北流注于泌水”。据相关历史资料记载,河南省泌阳县在南北朝时期就兴起了盛大的祭拜盘古活动,每年三月初三盘古生辰这天,人们都会到盘古山祭祀、祈福。周口市西华县现存有盘古寨遗址、盘古井、盘古墓等遗迹,以及流传的盘古神话传说。 遗迹分布 目前已知的盘古实物年代最早者,为山东、河南出土汉墓盘古像,两省共7处。其中山东平邑南武阳皇圣卿阙为公元86年之物,是现知最早的盘古像。其次,是四川益州讲堂石室的盘古像,据饶宗颐先生考证,为公元194年之物。文字记载有年代可考之最早者,为公元222年的《魏大飨记残碑》。这也是盘古信仰在中原地区最早出现的一个例证。最早出现在中原的盘古神话,已经形成两个系统:山系的桐柏山、太行山,水系的淮河流域、黄河流域。在流布过程中形成了盘古神话群,盘古胜迹遗存众多,如盘古山、盘古庙、盘古石、盘古像等。河南省泌阳县在南北朝时期就兴起了盛大的祭拜盘古活动。 广东花都在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当地在狮岭炉山的半山腰发现一块石碑,上刻“初开天地盘古大王圣帝神位”,于是重新修建了盘古庙,炉山终于改名为“盘古王山”。这种奉盘古为神的祭祀圈,其范围至少包括西江、北江和东江地区。如肇庆北岭秀台的盘古庙,四会市的盘古坛,花都新华镇的盘古岭和盘古神坛,深圳的盘古石,高要、郁南的盘古村,以及博罗石臼的盘古庙,惠东白云嶂的盘古宫等。 现在的广西来宾市一带,共有盘古庙28座。而且在广西来宾市,各地都盛行祭祀盘古诞辰庙会活动,如演盘古戏、唱盘古歌等。此外,在来宾市兴宾区和秦代桂林郡郡治所在地贵港市等十几个县市,有许多“以盘为姓”的壮族居民,并有纯盘姓的壮族村落。这里民间不仅盛传各种版本的盘古故事、盘古歌谣、戏曲,而且冠以“盘古”之名的事物随处可见,形成了群落性的地名文化景观。广东的盘古庙和盘古地名方志记载在全国各省份中是最多的,已发现220多个坛庙,14个地名,分布于51个县市内,广西也有30多个县市有100多个盘古庙和盘古地名。此外,盘古遗迹较为密集的省份包括湖南、江西、海南、云南、贵州等。 研究考证 主流观点 虽然学术界对于盘古创世神话一直有不同的说法,但是就有确凿的史料根据和较严谨的分析论证而言,学界的主流观点仍大致同于吕思勉的观点。如饶宗颐在1986年发表《盘古图考》一文,举出:“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无画有名’条记:‘《益州学馆记》云:献帝兴平元年,陈留高朕为益州太守,更葺成都玉堂石室,东别创一石室,自为周公礼殿,其壁上图画盘古、李老等神及历代帝王之像。’”据此,饶宗颐认为,“以盘古作图,汉末蜀中已流行之,则盘古之神话,最迟必产生于东汉”。 两年之后,饶宗颐又作有《围陀与敦煌壁画》一文,其中引证东汉末年译出的《摩登伽经》有云:“自在天者,造于世界,头以为天,足以为地,目为日月,腹为虚空,发为草木,流泪成河,众骨为山,大小便利,尽成于海。斯等皆是汝婆罗门妄为此说。”据此,饶宗颐认为,“‘自在天’神话入华可断自东汉末年。梁任昉《述异记》引证盘古诸说,已将大自在天道类被佛徒议为婆罗门的妄说,纳入盘古事迹之中,三国徐整的《三五历记》和另一《五运历年记》(马骕《绎史》引)都说及盘古故事,似乎都受到印度外道之说所影响。” 按《摩登伽经》的史料,在吕思勉的《盘古考》和《先秦史》中已引用之(只是译本有不同)。饶宗颐据《益州名画录》中有盘古图画的记载,虽认为盘古神话“最迟必产生于东汉”,但又根据《摩登伽经》是由东汉末安世高初次译成汉文的事实,认为“‘自在天’神话入华可断自东汉末年”,《述异记》、《三五历记》和《五运历年记》中的盘古神话“都受到印度外道之说所影响”,此与吕思勉认为盘古神话是在佛教东传之后“杂彼外道之说而成”观点相同,然则盘古神话“最迟必产生于东汉”实为其不应早于东汉末年。 何新在《诸神的起源》一书中引用了饶宗颐的《盘古图考》,亦认为盘古神话在华夏的出现时间“不会早于东汉末季”。何新又引证印度古婆罗门教的《摩奴法典》、《奥义书》以及佛教的《外道小乘涅槃论》和《摩登伽经》的几段史料,认为盘古神话的原型“实是来自古印度创世神话中的梵摩神创生宇宙的故事”(13),此亦同于吕思勉和饶宗颐的观点。 叶舒宪在《中国神话哲学》中引述了日本学者高木敏雄(1876-1922)的观点,此学者在1904年完成的《比较神话学》中就已提出盘古开天地的卵生型创世神话源于印度,“最早见于印度的《吠陀》诗中”。同时,叶舒宪也详引了吕思勉《盘古考》的观点,认为其与高木敏雄“所见略同,不期而遇”。由此,叶舒宪断言:“中国典籍中最早出现的盘古神话……均因印度佛经影响而产生,这个问题已由中外学者在几十年前做了结论:盘古神话的来源已经不是什么谜了。” 以上可谓学界对盘古创世神话的主流观点。当然,除此之外,还另有他说。如认为盘古即是伏羲或槃瓠的“一音之转”,前者是从后者演变而来;又有学者认为盘古传说本源于我国苗、瑶、侗、黎等西南少数民族,或本源于我国中原河南地区,等等。这些观点虽也有一定的根据,但是从中国哲学史发展的脉络看,都不足以说明“盘古开天地”的创世神话在老子哲学之前就已发生了。 其他观点 2010年,在广东花都狮岭举办的中国盘古王文化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盘古神话应当起源于岭南。根据任昉的《述异记》中盘古国的记载及考证,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教授,著名神话学者刘宗迪则认为:这显然是任昉对其同时代人之真实见闻的实录,它足以说明,盘古神话不是源于中原文明,而是南方百越族中土生土长产物,其源头应该能够追溯到古代百越族的民间信仰和宗教祭祀活动。只是在三国之后,由于中原动乱,百姓南迁,中原与南方的文化相互交融,盘古这个本来不属于中原文化的神话才在华夏神话中登堂入室,后来居上,取代伏羲、女娲等,成为华夏神话中的开辟之神。湖南省文联研究员、神话学者龙海清指出:“大量的田野调查发现,凡是有盘古文化遗存的地方,都与苗瑶古代先民曾经活动过或迁徙经过的地方有所关联。”盘古神话应当起源于岭南。虽然对于盘古神话的具体起源和发展流变专家们尚有许多大相迳庭的意见,但对于其起源于“百越之地”这一说法,基本上达成了一致。在专家们看来,被视为中华民族创世神话的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应当起源于古代“百越”之地;而岭南,甚或说广东先民,有可能就是这个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神话之一的创造者。 不过有其他专家则认为,盘古的信仰是从北方传到南方来的,但瑶族的确在其中发生了关键性的作用。深圳市民协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曾祥委认为,盘古信仰密集分布在两广瑶、汉、苗、畲、壮、黎等族居住的地区,而如果深入分析,这些地区都有瑶族文化背景。大量资料表明,瑶族历史上的迁移,经历由北至南的过程。在南方的路线大致是:从江淮地区到江西,又从江西到广东、湘南,再由广东、湘南到广西,以至云、贵地区,还有一部分在粤、桂、湘、赣四省结合部回旋。密集大量的盘古庙和盘古地名分布地区,正好与瑶族历史上迁徙、回旋和现今居住的地区吻合。由于瑶族是由北向南迁徙的——有资料表明苗瑶族群先人的势力曾达到陕西以东,山东西部,河北一部的中原地区,后来不断南迁,经过华中、华东,从江淮到江西,到两粤,再走向云、贵。因此,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湖北,特别是古扬州地区和江浙地区,还有华南、西南的盘古庙、盘古遗迹,以至东南亚和美洲的盘古信仰分布都可以得到解释。由此似乎可以得出结论:盘古信仰随着瑶族的迁徙传播到华南和西南。 后来,有学者经过研究认为瑶族盘古文化是来自汉族的影响。湖南学者彭官章的《盘古即盘瓠说质疑》以瑶族文献《过山榜》为依据,指出在瑶族中,唐以前盘古、盘瓠两相分明互不混同,瑶族信仰中只有盘瓠而没有盘古。唐初,盘古名字纳入《过山榜》,宋初,盘古成为瑶族崇拜对象之一,并被纳入瑶族祖先行列。他认为,“盘古只是瑶族信仰的外壳,而盘瓠才是瑶族信仰的核质”。湖南另一位学者、出身瑶族的李本高的《盘瓠与盘古刍议》也指出:瑶族也祭祀盘古,但只把盘古作为象征性的神祇加以祭祀,瑶族祭祀盘古的时间也较晚,据《评王卷牒》载瑶族祭祀盘古始于宋代,有些地区还要晚。彭、李两位学者文章均认为瑶族盘古文化来自汉族的影响。汉文典籍最早记载了盘古神话,并通过汉文化的影响广泛传播了盘古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