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3篇)

#六年级# 导语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该写为自己下阶段的教学工作做一个教学计划了, 无 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两个月的暑假已经结束,现

#六年级# 导语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该写为自己下阶段的教学工作做一个教学计划了, 无 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两个月的暑假已经结束,现在又回到工作岗位上。这个学期依然是担任六年级数学的教学任务,现将六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任务计划如下:

 一、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

 四、教学难点:分数乘法和除法、鸡兔同笼问题。

 五、班级情况分析:

 1.基本情况:本班共计23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11人。

 2.学生学习习惯: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实行分工合作,各尽其责。能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

 3.学困生情况: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高。

 六、教学改革措施:

 1、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七、后进生转化措施: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2、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3、重视与家庭的联系。

 八、教学进度:

 一单元:位置............2课时

 二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法...............6课时

 2、解决问题...............4课时

 3、倒数的认识...........1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单元: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5课时

 2、解决问题..............3课时

 3、比和比的应用.......4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四单元:圆

 1、认识圆...........2课时

 2、圆的周长........3课时

 3、圆的面积........3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单元:百分数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1课时

 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3课时

 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9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单元:统计

 1、扇形统计图....................1课时

 2、合理存款.......................1课时

 七单元:数学广角..............1课时

2.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简析

 本班学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完小班打乱后重新分的,另一部分是这个学期新进学生(有从外省转回的,也有从本县其他学校转来的)。五年级时期末考试成绩分95分,最低分34分;90分以上的18人,不及格的有4人。新转进的学生基础不是太好,特别是从外地转回的,基础更差。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留守儿童占大多数,都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代为照看。大多数学生的基础较差,书写差,学习也缺乏主动性。

 二、教材总体分析

 (一)教学内容这册教材共9个单元,其内容包括:分数乘法、圆、分数除法、比和按比例分配、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分数混和运算、负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总复习。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4个领域。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本册实验教科书是在总结了试验区和征求有关意见的基础上,对原有六(上)实验教科书做了适当补充和修改,是西师版的新课标教材。是2008年5月第三版,2008年6月第1次印刷。本套教科书注意突出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注意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基本线索,注意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这四个步伐的内容穿插安排,有机结合,注意体现课程目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整体要求,是数学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本册教科书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一方面,继续遵循《课标》的要求,努力体现课改精神,另一方面,有注意与前面各册教科书的衔接,保持体例的连续性,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数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使教科书既符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又有利于教师教也学生的学。

 具体是:

 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认知需求。

 2、内容直观,形式活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关注过程,重视探究,提倡策略多样化。

 4、关注三峡,关注农村,体现西部特色。

 5、渗透方法,拓展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6、倡导合作,促进交流,在积极参与中体验成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

 (2)能合作探究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分数乘法、分数除法以及分数混合运算;会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会用圆规画圆,了解圆的基本特征;知道扇形;在操作中探索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与圆的周长、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

 (4)在实际情景中理解比及比例分配的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5)能利用方格纸等方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6)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出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7)能根据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8)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数学思考

 (1)经历解决分数乘、除法,按比例分配,圆周长与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采用多种方式分析问题中蕴涵的数量关系,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并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一定说服力的说明。

 (2)经历探索圆的特征、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探索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过程,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3)能感觉解决分数乘法、分数除法、按比例分配、圆的周长与面积等问题的需要,收集有关的信息,在观察、猜想、试验、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4)能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性质。

 3、解决问题

 (1)能从社会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综合运用分数乘除法、比及按比例分配、圆的周长和面积等只是加以解决。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并努力寻找其他解决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在解决问题、综合运用的调查、访谈等活动中,从事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对自己的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回顾及有简单的评价、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经历整理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活动。

 4、情感和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分数、圆、比等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探求这些知识的活动。

 (2)能在教师和同伴的鼓励与引导下,积极克服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探索出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正确性。

 (4)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乐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能发现学校过程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三、本期教学目标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特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班集体期末学科综合评定进入年级先进行列,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2、教学中积极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推行“自主、合作、探求”的教学方式,尽可能提供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初步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创新思维的能力。

 3、培养学生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迁移等能力。

 4、多方调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学习方法。

 5、通过教学,寓教于乐,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

 6、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7、对学生进行“读书有用”的教育,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科社会实践活动。

 四、具体措施:

 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我决定这样做:

 1、走进新课程,决胜新课程。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在教学中尽量运用以下方法:直观描述法、类比推理法、知识迁移法、实践操作法等,向课堂要质量。

 2、教学相长,多阅读与教学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多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

 3、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4、放下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力,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5、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习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6、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

 7、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8、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9、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0、改进教学评价方法,充分利用“两全式学生成长手册”。

 11、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建立好师生错题库,以备有针对性的教学。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改正,逐步提高。

3.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同学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的是六(2)班,这个班级大部分的同学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较好,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有少数同学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百分数(二)和比例三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同学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学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是加强问题解决教学的重要方面之一。比例的教学,使同学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尺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会把一个图形在方格纸上放大或缩小。

 在图形与几何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同学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同学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体会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本教材根据同学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同学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同学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同学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同学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同学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能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5、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6、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五、教学措施

 (一)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同学的个人体验。

 2、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同学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3、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同学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同学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同学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同学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同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5、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同学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同学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同学的应变能力。

 6、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同学,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同学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同学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同学热爱数学的情感。

 7、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同学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同学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

 (二)学习方式:

 1、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2、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同学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同学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4、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同学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六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 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1.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渗透事物都是普遍联系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

 教学难点:求倒数方法的叙述。

 教学过程:

 一、引新:开车、步行有前进倒退之分,那么,倒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的内容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先来学学。

 二、自学新课:

 自学书本P19。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叫倒数?

 2、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

 3、是不是任何数都有倒数?小数有吗?带分数有吗?

 三、讨论辨析:

 1、什么叫倒数?

 2、看下面四道题,你能说一些什么有关“倒数”的话。

 3、存在倒数有那些条件

 (1)两个数。

 (2)这两个数的乘积是1。

 4、能不能说80是倒数,1/80也是倒数?一个数能叫做倒数吗?

 5、概括: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必须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6、总结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四、思考:0.2的倒数是多少?

 五、小结: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六、作业:练习五3—8。

2.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数对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课堂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3、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在方格纸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用具:动物园示意图的方格纸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复习:先用数对表示班级某一位同学的位置,再说说数对的第1个数字表示什么?第2个数字表示什么?

 2、揭题,提出学习目标。

 让学生先说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方格纸上什么线表示列,什么线表示行。

 (2)利用方格纸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二、展示学习成果

 1、认识方格纸的列与行。

 竖线是列,横线是行。

 2、自主学习,小组内展示。

 (1)独立学习课本3页例2,并完成问题1和问题2。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探讨。(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2)指名学生板演。

 3、全班展示。

 (1)问题1:熊猫馆在第3列第5行,用(3,5)表示;海洋馆在6列第4行,用(6,4)表示;猴山在第2列第2行,用(2,2)表示;大象馆在第1列第4行,用(1,4)表示。

 (2)问题2:让板演的学生说说是怎样标出各个场馆的位置。如:飞禽馆(1,1)在第1列第1行交*点上……

 三、拓展知识外延。

 1、完成练习一第3、4题。

 2、完成练习一第6题。

 (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数对的哪个数字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数对的哪个数字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小组内互相交流、探讨。)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5)汇报:图形不变,右移时,列变了,数对的第一个数字改变了,上移时,行变了,数对的第二个数字改变了。

 (6)学生质疑问难,激发知识冲突。

 a、针对同学的汇报,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b、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有什么想法与建议吗?

 四、归纳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练习一第5、7题。

 六、教后记:

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一、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中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掌握用圆规画圆。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圆是一种常见的、简单的曲线图形,在学习《圆的认识》以前,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小学生很难将圆的认识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联系起来,对圆的理性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在上课时,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折、量、画的手段,在动手做中获得知识的体验,增强学习兴趣,达到顺利完成本节内容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2、理解同圆中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会使用工具正确规范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2、教学难点: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五、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好圆规、直尺、圆纸片

 2、自带一个轮廓为圆的物体学生自带一两个轮廓为圆的小物品。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让学生观察课本第57页的主题图,提问:同学们,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主题图看谁在这幅图上找到的圆多?学生汇报。(车轮、花坛、水池……)

 圆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谁还能举一些外形是圆的物体?学生汇报(钟面……)。老师也找了一些圆,我们一起来分享。

 3、引出课题,圆在我们的生活中密切联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圆的认识”。

 4、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二)探索新知,动手发现

 1、“我能画”环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圆(不限定用圆规)(学生用圆柱、三角板中的小圆、直尺中小圆、茶杯盖)

 (1)先自己在纸上画圆,再和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画圆的方法。

 (2)小组交流:比较你组内的画法,你觉得哪种更好?

 2、自学课本第58页,找出有关的关健词,并把重点的或要注意的地方做上记号。

 3、动手折一折。

 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4、认识直径和半径。

 (1)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

 (2)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小结: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4)出示“圆上、圆内、圆外”让学生理解。

 (三)认识圆的特征

 1、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议一议,在小组里讨论: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2、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学生用尺子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得出结论。

 (四)教学用圆规画圆

 1、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1)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定半径);

 (2)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即圆心)上;

 (3)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2、请同学们用圆规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观察对比所画的两个圆,有什么不同?哪些地方不同(大小、位置)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两个圆会不相同呢?是什么决定圆的大小?(半径小,则圆小;半径大,则圆大。)

 圆的位置不一样,是因为固定点的位置不同,造成圆心的位置不一样,因此圆的位置不一样。

 小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3、练习: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并用字母o、r、d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五)巩固练习

 1、练习中深化认识圆

 2、判断是非

 (1)、在同一个圆内只可以画100条直径。( )

 (2)、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

 (3)、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

 (4)、直径3厘米的圆比半径2厘米的圆要大些。( )

 (六)课堂小结,回顾知识

 1、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书本P60第1-4题。

4.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一、导入

 1、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三、练习

 1、练习一第4题

 (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2、练习一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

 3、练习一第6题

 (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四、总结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

5.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学会用工具画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让学生喜欢上美丽的圆,激发探索圆的特征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轻松一下做一做课间操怎样?起立

 第一节:甩甩你的手臂(从前往后再换个方向)

 第二节:转转你的脑袋

 第三节:原地转身

 二、导入新课

 1、师:上课前的运动操你们发现了什么?(在做圆周运动)

 2、师:刚才发现有的同学手臂转得不太像圆,什么办法转得更像圆呢?(手直、肩不动)

 3、师:我们在运动中可以产生圆,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的圆,大家看:欣赏圆的。

 4、揭题:圆的认识

 5、师:我们看在这餐桌中看到了有几个圆?

 这中间有着许多的数学知识,相信吗?

 三、动手操作

 (一)师:下面我们就做一做这个餐桌

 [媒体]做一做:同桌合作,每人在白纸上画一个圆,然后剪下组合成一张圆桌模型。

 (二)师:下面我们交流一下是怎么做的?

 [第一步]我们第一步是画圆,你是怎么画的?

 1、说说你是怎么用圆规画圆?

 2、师:老师也在黑板画一个圆(边画边说)

 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距离(半径)

 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圆心)上

 把装有铅笔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3、老师的圆画得怎样?画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针尖不动、两脚距离固定)

 4、你们画的两个圆的大小为什么不一样?(两脚的距离不同)

 [第二步]我们是把画好的圆剪下来,问:剪时与我们以前的剪正方形、三角形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师:圆呢?(弯的)弯的在数学上我们叫做曲线,所以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与以前所学习的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有很大的区别。

 [第三步]剪下的圆怎么组合起来呢?这2个针孔从哪里来?

 师:针孔的\'这一点,我们叫做这个圆的圆心也可以用字母“o”表示。

 师:还有什么办法找到圆心呢?(折)你们先拆下来试一试。(生动手操作)

 师:说说你是怎么折的?

 可能:①生:对折再对折,交点就是圆心师:还可以怎么折

 ②对折、展开、再对折、再展开

 师:我们再看这里有几条折痕?而且它们都经过(圆心)像这样的折痕叫这个圆的直径字母d表示(画在黑板上)。

 师:圆里还有什么?(半径)你折的圆里有吗?指一指(画在黑板上)这就是半径。

 师:什么是直径、半径,自学课本p80读一读

 师:说一说什么是直径?解释圆上、圆外、圆内。

 我们一起指指,说说什么是半径?

 [媒体]连结圆心和圆上一点,是半径吗?半径也有几条?为什么?[板书]

 你们也画一条直径和半径。

 仔细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

 ①一条直径=两条直径。

 师:还可以怎么说?你是怎么知道?用字母可以怎么表示呢?

 ②所有的直径、半径都相等。

 师:你们认为呢?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量一量)你量一量。

 你量的是什么?量的结果呢?你的结论呢?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也很会动脑筋,现在老师有个问题不知可以?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还可以呢?(相等的圆)你认为还有哪些结论也需要这个前提?

 [板书]:在同圆或等圆中

 四、应用

 师:所以我们今后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还得想得仔细、周详,对吗?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填空

 1、[媒体]填一填

 2、[媒体]再请你辩一辩:下面各句话对吗?

 (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2)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3)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五、画圆

 师:回答得不错,现在老师要提一个新的要求,能接受吗?

 请你画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

 师:想想半径为2厘米该怎么画呢?可以商量一下再画。(生画)

 师:说说你是怎么画的?(两脚间的距离为2厘米,再定住,再画)

 简单地说你是怎么确定半径为2厘米的?

 如果画半径为3厘米的圆呢?

 画一个直径为8厘米的圆呢?

 你发现了什么联系?(半径=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

 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位置呢?

 画一个直径为1米的圆

 (等一会儿)

 师:为什么不画?(圆规太小)想有什么办法呢?(钉子、绳子)绳子多长?(50厘米)为什么?我们下课试一试好吗?

 六、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圆的认识,从圆桌到圆的各种知识还有什么知识值得我们问一问有吗?

 师:这些都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谁的家里用的是西餐桌?有什么感觉?相对来说,圆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