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理想是力帆的吗

理想不是力帆的。理想汽车是由李想创立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并隶属于车和家公司旗下的品牌。之所以被命名为“理想”,是因为这个名字谐音着李想的名字。理想汽车的目标是打造一款智能电动车,让用户不再担心续航里程的问题。理想汽车并不属于力帆汽车公司旗下的

理想不是力帆的。

理想汽车是由李想创立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并隶属于车和家公司旗下的品牌。之所以被命名为“理想”,是因为这个名字谐音着李想的名字。理想汽车的目标是打造一款智能电动车,让用户不再担心续航里程的问题。理想汽车并不属于力帆汽车公司旗下的品牌。

早期由于没有生产资质,理想汽车暂时由力帆汽车代工生产,目前理想已经获得生产资质,并在江苏常州建立了一座现代化工厂。该工厂占地750亩,配备了冲压车间、焊接车间、涂装车间和总装车间等四大工艺区域,所有工艺流程都采用全自动化生产线。通过使用国际先进设备,理想汽车确保了生产质量符合豪华品牌的标准。

理想汽车的核心技术

双能源战略:“创造移动的家,创造幸福的家”是理想汽车的使命,在这个使命的驱动下,理想汽车将打造让每一位家庭用户满意的产品。2022年理想汽车将会推出X平台上的首款产品——全尺寸豪华增程式电动SUV,并于2023年在X平台上推出另外两款SUV。

此外,理想汽车也在开发纯电动车技术,包括为高压纯电动车型开发的两个平台——Whale及Shark。自2023年起,理想汽车每年将会至少推出两款采用高压纯电动技术的车型。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理想汽车

吉利出资约9亿元接盘直线坠落的力帆“起死回生”究竟美了谁?

从今年4月份开始,随着力帆财报的公告,很多人就主观的给它判了“死刑”,当然力帆也没有辜负这些人的众望,在一片期待中它最终倒下了。这时,一个已经被打上“爱收购”标签的吉利出现了,就在6月19日,网上放出消息称“吉利要收购力帆了”,随之力帆的股票1分钟内涨停,但随后吉利官方就出来辟谣,吉利不会收购力帆且公司内部也没有任何收购力帆的打算。这一波操作可谓是实实在在的割了一波韭菜,让很多人知道了股市的深浅!

其实除了这个消息之外,在4-6月份,业内一直传言吉利要收购力帆,那这到底是子虚乌有还是时机未到呢?如果客观的分析,这个消息有很大可能是假的!为何这么说呢?都知道吉利是个国内汽车行业的“收购狂人”,因此但凡有车企过不下去了,都会出现吉利要收购“某某车企”的花边新闻。其实今年除了吉利收购力帆外,还有阿尔法罗密欧、玛莎拉蒂、兰博基尼、捷豹路虎、宾利、阿斯顿·马丁都等着吉利去收购,可以说从2019年至今,吉利也太忙了。但其中可靠性较高的仅阿斯顿·马丁一家,其他的消息都被证实子虚乌有。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这个消息本身的可靠性就不高!

其次是吉利收购力帆的动机是什么?要当民族英雄,拯救兄弟企业吗?吉利的确是成功收购沃尔沃,并且将沃尔沃的轿车业务盘活,但吉利的初衷其实还是沃尔沃的技术,盘活沃尔沃只是顺便做好的事情。那么收购力帆后,吉利能得到什么呢?技术还是利益?显然两者都没有,而且力帆已经是一个严重资不抵债的车企,不需要收购空壳来获得整车制造资质的吉利,没有任何一个收购力帆的理由!所以吉利收购力帆真的是不可能的,但出于某些原因,吉利对力帆实施帮助并不是不可能。

在9月14日,重庆两江控股与吉利迈捷投资公司以联合体身份,提交了意向重整投资人报名材料,这意味着吉利将会参与力帆汽车未来的重组,并且还会注入资金成为投资人。虽然与收购相比大有不同,但成为投资人的吉利毕竟是利益共同体,那么会存在吉利向力帆输出技术支持的可能吗?

其实在此之前我们都知道,吉利汽车已经与长沙猎豹签订了托管协议,利用猎豹的工厂生产吉利旗下的新能源车型,两者各取所需也算是利益共同体,但此时的猎豹其实已经名存实亡,这对于吉利设计绝对有利的。无需自建厂房,还有车企共同承担风险,何乐而不为?但这次的重整力帆其实是不同的。当然从目前的消息来看,这只是提交了报名材料,具体的实施细则以及最终的结果还没有结论,或许力帆因为吉利的条件过于苛刻而放弃让吉利参与重整也不是没有可能。那么这次力帆有望东山再起吗?

抛开现阶段力帆的经营现状来看,以力帆的技术与整车制造水平来看,它的的确确是处在自主品牌的中下游水平,几乎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所以即便是持续的注资,未来力帆终究是逃不过倒下的命运,这是现阶段缺乏核心技术的必然结局。

其次是即便吉利为力帆注入技术,力帆的市场口碑也是处于自主品牌底部的,现阶段的国内车市是下行状态,不要说国产品牌销售压力大,即便是如今的法系、韩系以及美系车都面临巨大的销售压力,并且随着竞争的加剧,这些合资品牌会进一步压缩国产品牌的生存空间。届时,吉利、长安、长城等一线国产品牌的处境都可能变得很艰难,那力帆的处境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力帆或许注定就是我国汽车工业车轮下的一个“炮灰”,这样的结局对于80多岁的尹老爷子来说可能很残忍,但这就是现实!这次力帆的倒下,几乎没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文 | Autodealer综合

欢迎供稿 | Autodealer@163.com

2012年,在俄罗斯一座年产量达5万辆的 汽车 厂中,力帆 汽车 的产量占比一半还多,同时工厂还少量生产吉利和长城车型。——自主品牌这一时期的出海,是力帆曾与吉利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例证。

8年后,彼此的境遇已经天差地别,曾经在 历史 上产生过的交集,在2020年的结尾迎来了戏剧性变化。

12月22日,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力帆股份的控股股东由力帆控股变更为重庆满江红基金,后者由吉利迈捷、两江基金共同发起设立。作为公司控股股东满江红基金的唯一普通合伙人及执行事务合伙人,满江红公司及其背后的重庆两江管委会和吉利,成为力帆股份的实际控制人。

3天后,力帆股份发布《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这意味着正式交割指日可待。同时吉利 科技 集团旗下重庆江河汇企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将正式入股力帆股份。

力帆在今年8月申请破产重组,并于11月发布重整计划,作为“白衣骑士”的吉利 科技 出面入主,规避了力帆破产的结局。

去年,力帆前11月的销量还不及吉利11月当月销量的五分之一,在 汽车 市场寒冬的常态化和黑天鹅事件影响下,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如今已经转变为实质性的兼并。

早在2018年入股戴姆勒时,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便曾经谨慎地预测,未来全球传统 汽车 行业只有2到3家企业能活下来,“届时谁能占领技术制高点,谁就是胜利者。”

吉利为何要出手救力帆

11月9日,ST力帆发布《*ST力帆管理人关于重整计划(草案)之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的公告》。公告称,满江红股权投资基金将取代力帆股份,成为*ST力帆控股股东。根据公告信息估算,吉利 科技 集团财务出资约9亿多资金,同时以产业投资人身份参与本次重整,成为力帆股份第二大股东。

之所以是间接占股,因为参与*ST力帆重整的并非吉利及其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团,而是吉利迈捷。后者成立于2015年,隶属于吉利 科技 集团,主要从事新能源、未来出行等前瞻业务,例如飞行 汽车 、低空卫星轨道等。而吉利 科技 集团是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子集团,在产业重组、战略管理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据了解,本次围绕着力帆的交割完成后,吉利 科技 作为产业投资人,将在主营业务升级、现金流支持和运营管理革新等方面全方位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这是中国资本史上首个 汽车 摩托车行业上市公司重整案。复杂的债权人关系和经营业务体系,堪称史上最复杂的民企重整案例,其成功交割,毫无疑问也能为未来企业重整提供经验。

此次吉利 科技 参与重整,正是看中力帆在市场上仍具备一定的品牌认可度和影响力,并拥有较为深厚的产业积淀和技术积累,成熟先进的生产技术、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及广泛的销售网络渠道,以及一大批成熟的产业工人。

同时,重庆地处的成渝经济圈致力于新能源产业发展和大数据智能化升级,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区位优势与吉利 科技 在新能源、物联网方面也存在较大协同空间。

换电业务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想象空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指出,为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充换电网络建设,提出鼓励“换电”等商业模式创新。

早在2018年,力帆股份宣布通过定增方式募资的24.8亿元,用于智能轻量化快换纯电动车平台开发、智能新能源 汽车 能源站项目、智能新能源 汽车 16亿瓦时锂电芯等项目。

今年9月,吉利 科技 发布了全行业首个集换电技术研发,换电车制造和换电站运营“三位一体”的商业模型,以技术的开放共享推进换电商业服务快速普及。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重整投资人将通过授权生产的方式,免费授权上市公司生产一款车型,并通过合作开放等多种途径开发后续车型并改造上市公司新能源 汽车 生产线。

此前力帆 汽车 在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上表示,一旦完成重整工作,首先将量产吉利 科技 集团旗下换电型纯电动MPV枫叶80V。

资料显示,吉利 科技 集团已在重庆、济南、杭州、淄博等地签约运营超过1000座换电站。根据计划,吉利今年将在重庆建成35座换电站,到2021年建成100座、到2023年计划落成200座。

当然对于此次吉利 科技 参与力帆重整,有业内人士指出,近两年吉利扩张膨胀之下,投资一家债务高企的车企,存在一定的风险。

力帆终得起死回生

力帆的兴衰起伏,与创始人尹明善高度相关。

高龄创业的尹明善由摩托车业起家,反超嘉陵和建设两大品牌,成为重庆摩托车业的龙头老大。2010年上市后市值曾最高达到300多亿,尹明善也成为重庆首富。

随着摩托车逐渐被 汽车 所取代,力帆也投入到了 汽车 制造业中。但之后连续走的几个弯路,让力帆彻底失去了竞争力。

对于传统 汽车 发展不可缺少的核心技术,力帆一再选择抄袭,最终失去了自主设计的实力。在新能源补贴时期,力帆又因电池不符符合标准规定,被财政部纳入\"骗补\"企业名单,品牌因此一落千丈。

2017年,尹明善在力帆股份股东大会上正式宣告卸任董事长职位。从此力帆控股便持续面临债务风险。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债务的连锁效应显现,力帆集团门口聚集了大量讨债的供应商。

让力帆的落败真正走入大众视线的,是2019年底央视对于力帆的报道。报道中,力帆 汽车 总部的重庆北碚区生产基地已经处于半停工状态,员工已两个月没有收到工资。与此同时,力帆 汽车 的业绩也被爆出暴跌了20倍。

去年11月,力帆乘用车销量为514辆,其中传统乘用车仅为73辆,同比下滑98.6%。新能源 汽车 为441辆,同比下滑67.7%。前11个月力帆乘用车的累计销量约为2.5万辆。

一方面,过去两年跌跌不休的销量让力帆在国内市场基本丧失了存在感,仅依靠少量出口订单维系,乘用车品牌已经处于自我放弃的边缘。另一方面,力帆也曾经尝试过积极自救,甚至由高龄的尹明善重新回归带队重整。

为了回笼资金,力帆也多次断臂求生。比如,将具有15万辆乘用车项目的鸳鸯地块生产基地以约33.15亿元的价格,出售给了重庆两江新区土地储备整治中心。再比如,将旗下子公司重庆力帆 汽车 有限公司100%股权以人民币6.5亿元的价格转让给理想 汽车 。

但这些举措都没能让力帆“起死回生”,连曾经力保不让力帆破产、直接下令银行不准断贷力帆集团的重庆市政府也不得不寻求外兵的援助。

今年6月,当“吉利收购力帆”的传闻出现时,力帆股价直线拉升并封住了涨停。截至当日收盘,力帆股份股价报5.5元,涨幅为10%。创下了力帆股份近一年多来的股价新高。

7月,吉利与重庆两江新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吉利将推动其高端新能源整车项目、吉利工业互联网总部暨数字化工厂项目落户两江新区。 汽车 产业是重庆两江新区的支柱性产业,包括长安 汽车 、长安福特以及上汽红岩等多家企业都驻扎于此。

有业内人士表示,吉利对于力帆的接触,当地政府早有撮合之意。而吉利的加入,不仅能够加强双方的资源整合,加强吉利与重庆当地的链接,同时也能够共同承担 历史 遗留债务。

无论如何,此次交割完成意味着双方已就债务分配达成了共识。本次破产重整方案顺利实施,对于力帆股份而言,可以获得诸多方面的支持,这些支持来自基金投资、产业资本以及债转股股东的支持。这种股权结构将为全新的力帆继续开展业务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