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地震发生的原因 地震是怎么形成的

1、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地震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地壳中,地震共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 2、构造地震是指在构造运动

1、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地震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地壳中,地震共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

2、构造地震是指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当地应力达到并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就会突然产生变形,乃至破裂,将能量一下子释放出来,就引起大地震动,这类地震被称为构造地震,占地震总数90%以上。

3、火山地震是指在火山爆发后,由于大量岩浆损失,地下压力减少或地下深处岩浆来不及补充,出现空洞,引起上覆岩层的断裂或塌陷而产生地震,这类地震数量不多,只占地震总数量7%左右。

4、陷落地震是由于地下溶洞或矿山采空区的陷落引起的局部地震,陷落地震都是重力作用的结果,规模小,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数的3%左右。

5、人工地震和诱发地震是由于人工爆破,矿山开采,军事施工及地下核试验等引起的地震。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触发某些断层活动,引起的地震称诱发地震,主要有水库地震,深井抽水和注水诱发地震,核试验引发地震,采矿活动、灌溉等也能诱发地震。我国广东新丰江水库自1959年10月建成蓄水以来,截止到1987年,已记录到337次地震,其中1962年发生了6.1级地震,使混凝土大坝产生82米长的裂缝。

简述地震形成的原因地震是由什么引起的

地震是地下岩层受应力作用错动破裂造成的地面震动,同台风、暴雨、洪水、雷电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是自然灾害之首恶。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500万次地震,绝大多数地震因震级小,人感觉不到。其中有感地震约5万多次,造成破坏的地震近千次,7级以上造成巨大破坏的仅十几次,且大多发生在人烟稀少地区。

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震动的发源处称为震源;地面上与震源正对着的地方,叫震中;

地面上其他地点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距;

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

地震发生时地面受到巨大的振动,这种巨大的振动是震源产生的地震波所造成的,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

纵波是象多米诺骨牌一样你推我我推它,由直线形式向四周传播的,速度较快,对地面的振动是上下颠动;

横波是象水波一样向四周传播,速度较纵波慢,对地面的振动是左右摇晃,所以地震时人们首先感到的是上下颠动的纵波,几秒钟后才感到摇摇晃晃的横波。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地震形成的呢?下面就让我来给你科普一下地震形成的原因。

地震形成的原因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称作地壳。地壳岩层受力后快速破裂错动引起地表振动或破坏就叫地震。由于地质构造活动引发的地震叫构造地震;由于火山活动造成的地震叫火山地震;固岩层(特别是石灰岩)塌陷引起的地震叫塌陷地震。地震是一种及其普通和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由于地壳构造的复杂性和震源区的不可直观性,关于地震特别构造地震它是怎样孕育和发生的,其成因和机制是什么的问题至今尚无完满的解答,但目前科学家比较公认的解释是构造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造成的。

 由于地球在无休止地自转和公转,其内部物质也在不停地进行分异,所以,围绕在地球表面的地壳,或者说岩石圈也在不断地生成、演变和运动,这便促成了全球性地壳构造运动。关于地壳构造和海陆变迁,科学家们经历了漫长的观察、描述和分析,先后形成了不同的假说、构想和学说。板块构造学说又称新全球构造学说,则是形成较晚(上世纪60年代),已为广大地学工作者所接受的一个关于地壳构造运动的学说。

地震的位置

 地球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0公里左右,地壳厚度为35公里左右,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就发生在地壳内。但地震不仅发生在地壳之中,也会发生在软流层当中。据地震部门测定,深源地震一般发生在地下300-700公里处。到目前为止,已知的最深的震源是720公里。从这一点来看,传统的板块挤压地层断裂学说并不能合理解释深源地震,因为720公里深处并不存在固态物质。科学家设想将地球岩石图画出来,这样对预测地震有很大帮助。

地震的类型

 根据发生的位置分类

 板缘地震(板块边界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的地震,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绝大多数地震属于此类。

 板内地震:发生在板块内部的地震,如欧亚大陆内部(包括中国)的地震多属此类。板内地震除与板块运动有关,还要受局部地质环境的影响,其发震的原因与规律比板缘地震更复杂。

 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

 根据震动性质不同分类

 天然地震:指自然界发生的地震现象;

 人工地震:由爆破、核试验等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动;

 脉动:由于大气活动、海浪冲击等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经常性微动。

 按地震形成的原因分类

 构造地震:是由于岩层断裂,发生变位错动,在地质构造上发生巨大变化而产生的地震,所以叫做构造地震,也叫断裂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火山地震有时也相当强烈。但这种地震所波及的地区通常只限于火山附近的几十公里远的范围内,而且发生次数也较少,只占地震次数的7%左右,所造成的危害较轻。

 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这种地震发生的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次数的3%左右,震级很小,影响范围有限,破坏也较小。

 诱发地震:在特定的地区因某种地壳外界因素诱发(如陨石坠落、水库蓄水、深井注水)而引起的地震。

 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根据震源深度进行分类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地震,大多数破坏性地震是浅源地震。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300公里。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的地震,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纪录到的最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786公里。

 一年中,全球所有地震释放的能量约有85%来自浅源地震,12%来自中源地震,3%来自深源地震。

 按地震的远近分类

 地方震: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

 近震:震中距为100?1000公里。

 远震:震中距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

 按震级大小分类

 弱震: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的地震;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的地震;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叫巨大地震。

 按破坏程度分类

 一般破坏性地震:造成数人至数十人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一亿元以下(含一亿元)的地震;

 中等破坏性地震:造成数十人至数百人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一亿元以上(不含一亿元)、五亿元以下的地震;

 严重破坏性地震:人口稠密地区发生的七级以上地震、大中城市发生的六级以上地震,或者造成数百至数千人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五亿元以上、三十亿元以下的地震;

 特大破坏性地震:大中城市发生的七级以上地震,或造成万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三十亿元以上的地震。

 构造地震的分类

 孤立型地震:有突出的主震,余震次数少、强度低;主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9.9%以上;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相差2.4级以上。

 主震?余震型地震:主震非常突出,余震十分丰富;最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0%以上;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相差0.7~2.4级。

 双震型地震:一次地震活动序列中,90%以上的能量主要由发生时间接近,地点接近,大小接近的两次地震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