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精忠报国的故事

1、精忠报国故事梗概:  岳飞是南宋的着名的军事家,抗金名将,他那精忠报国,光彩照人的故事千百年来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岳飞从小勤奋好学,文武双全,就在岳飞20岁那年,金兵侵犯中原,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岳飞是个爱国的热血青年,他决

1、精忠报国故事梗概:

 岳飞是南宋的着名的军事家,抗金名将,他那精忠报国,光彩照人的故事千百年来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岳飞从小勤奋好学,文武双全,就在岳飞20岁那年,金兵侵犯中原,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岳飞是个爱国的热血青年,他决定奔赴战场,杀敌报国。

 岳飞的母亲最了解岳飞的心思,他鼓励儿子奋勇杀敌,报效祖国,他在岳飞的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岳飞铭记母亲的教诲,奔赴抗击金军的站斗前线,屡建战功,成了一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将军。他率领部队北伐,收复了被敌人侵占的大片国土。

 2、典故出处:

 《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精忠报国。”

 《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在清朝之前,“精忠报国”为“尽忠保国”(也有版本“尽忠报国”),后演化为“精忠报国”。

精忠报国的故事及出处

如果每个人都能精忠报国,就不怕敌人来犯。我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大家喜欢。

 精忠报国的意思:

拼音jīng zhōng bào guó

解释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

出处语出《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精忠报国。”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爱国。

近义词尽忠报国

反义词卖国求荣

 精忠报国造句:

1. 要想不做精忠报国,那就努力学习吧!

2. 从小就听妈妈讲\"岳母刺字\"的故事,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3. 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的事迹,至今仍为人所称颂。

4. 精忠报国,乃臣子之责。

5. 我长大后一定要精忠报国。

6. 如果每个人都能精忠报国,就不怕敌人来犯。

7. 文天祥公园是纪念精忠报国的文天祥,其六米高的铜像屹立于公园的最高处,令人肃然起敬,铜像后有一幅雕工极之精美的大石碑,栩栩如生地把文天祥的一生纪录下来,石碑尽头还刻上文天祥被关在蒙古监牢其间所写的《正气歌》,其英勇、气节和爱国精神更震撼每一位游人的心灵。

8. 有一种追求叫精忠报国,有一种日子叫与星相守,有一种情愫叫思家念亲,有一个佳节叫“八一”建军,献给所有无私奉献的军人!

9. 他的母亲在他从军前,在他的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岳飞以此为一生处世的准则。

10. 他从小就立志要效法岳飞,精忠报国,因此投身军旅。

11. 古往今来,多少义士精忠报国,吟唱出了一曲曲忠魂义胆!

12. 听到这位英雄精忠报国的事迹,每个人都深受感动。

13. 岳飞以他的精忠报国精神显扬于世.

14. 南宋初年大元帅岳飞,精忠报国却被秦桧所害,老百姓为了唾弃秦桧,就用春饼和“油炸桧”。

15. 精忠报国,何为忠!武穆遗书传天下,四海内外一个变!

16. 功高震主,岳飞虽有满腔热血、精忠报国之意,但奈何奸人作崇,被秦桧在宋高宗赵构的授意下,以“莫须有”。

17. 杨树这精忠报国唱的很是不错。

18. 肆意闲来无事,只能弹弹琴,唱唱歌,送给大家一首精忠报国可否?

一、译文

岳飞特别孝顺,他的母亲住在黄河以北,他就派人去寻找他母亲,并把她接了回来。他的母亲患病,经久难愈,岳飞就一定要亲自给母亲喂药。岳飞的母亲去世,岳飞三天不吃不喝。家中没有婢女伺候,吴玠一向敬仰岳飞,愿意与他结为好友,打扮了美女送给他。

岳飞说:“主上终日为国事操劳,怎能是臣子贪图享乐之时?”岳飞没有接受,将美女送回。吴玠就更加的敬仰岳飞了。岳飞嗜酒,皇帝告诫他:“你等到了河朔,才可以这样酗酒。”于是从此不再饮酒。

皇帝曾经想要给岳飞建造一个住宅,岳飞推辞道:“敌人尚未被消灭,怎能谈论家事!”有人问:“天下何时才会太平?”岳飞说:“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

二、原文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

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三、出处

《宋史》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宋史》中《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共四百九十六卷,是中国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史书。

《宋史》卷帙浩繁,共两千多人的列传,比《旧唐书》列传多出一倍,《周三臣传》将韩通、李筠、李重进同列,横跨五代至宋初,弥补过去新旧五代史之不足。

二、作品赏析

《宋史》的特点是史料丰富,叙事详尽。两宋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学术活跃,雕版印刷盛行,编写的史书,便于刊布流传。

科举制的发展,形成庞大的文官群,他们的俸禄优厚,有很好的条件著述。加之统治者重视修撰本朝史,更促成宋代史学的发达。

三、作者简介

1、蔑里乞?脱脱

脱脱(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儿乞人。

脱脱幼养于伯颜家,从浦江吴直方学。元朝元统二年(1334年),脱脱任同知宣政院事,迁中政使、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中书右丞相。当时伯颜为中书右丞相,权倾朝野,向为元顺帝所忌,脱脱恐受其累,与顺帝密谋逼退伯颜。

2、阿尔拉·阿鲁图

阿尔拉·阿鲁图,(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蒙古阿儿剌部人。元朝末期重臣。

元顺帝(元惠宗)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执政时期,中书右丞相蔑里乞·脱脱于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农历5月因病辞职,由阿尔拉·阿鲁图继任中书右丞相。

阿尔拉·阿鲁图继脱脱之后,主持了纂修辽、金、宋三史,颁《至正条格》等工作,特别是三史中的《宋史》部分,是由阿尔拉·阿鲁图主持的。

虽然在参与修纂《宋史》的人之中,阿尔拉·阿鲁图名为都总裁,但他素不识汉字,因而并没有参与实际编修,但他在财政、管理、史料提供上给予了莫大支持,因此在元至正五年(1345年农历10月),三史皆修成,中书右丞相阿鲁图奏进。《宋史》在三史中虽然是最后完成,但只历时两年半。

阿尔拉·阿鲁图主持《宋史》的修撰,在时间上是相当仓促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尽管如此,《宋史》仍为极其重要的史书,为二十四史之一,仍然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这一方面,阿尔拉·阿鲁图功不可没。

百度百科-岳飞忠孝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