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三国里面的吴国到底是怎么灭亡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再加上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各方诸侯也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势力不断强大,形成割据纷争的局面。当时诸侯当中,以曹操和袁绍势力最大。曹操采用袁绍谋士许攸的建议,打败了袁绍,统一了北方,又“挟天子令诸侯”,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再加上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各方诸侯也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势力不断强大,形成割据纷争的局面。当时诸侯当中,以曹操和袁绍势力最大。曹操采用袁绍谋士许攸的建议,打败了袁绍,统一了北方,又“挟天子令诸侯”,为后来魏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础。但魏之灭亡也是源于曹操的: ① 曹操不能以民为贵。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曹操不仅认为君贵民轻,而且认为“己贵民轻”,这从他的“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来。② 曹操忌贤妒能,重武轻文。他十分爱慕像关羽、赵云这样的武将,但却杀许攸、斩杨修,使魏国无出谋划策之人,以致在蜀军进犯时,不得不起用像司马懿、司马昭这样的野心家。司马氏父子在灭蜀的过程中势力不断壮大,最终灭掉了魏国。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北方诸侯之一的刘备仓皇逃窜。刘备三顾茅庐,请来了卧龙先生——诸葛亮相助,此人用博望之火、白河之水挡住了曹军,又游说东吴联兵抗曹,使曹操大军败于赤壁。从此以后,曹操退回北方,刘备直取西川,孙权雄踞东吴。诸葛亮不仅为蜀政权做出了杰出贡献,而且也促进了三国鼎立之势的形成。蜀之盛成于诸葛亮,毁于诸葛亮。昭烈帝刘备死后,蜀后主刘禅无能。按照刘备的遗嘱,诸葛亮是完全可以自立为帝的,然而他不仅没有这样做,还未能及时而有效地规劝刘禅。街亭之战又因用人不当而丢失了重要粮道——街亭。最后又将自己平生打仗的经验传于姜维,姜维虽有匡扶汉室之志,领兵作战之能,但终因蜀主刘禅无能,不能重用他而被魏军所灭。孙策踞于江东,孙策死后,孙权即位。赤壁一战,又使曹操灭亡东吴的美梦化为泡影,因此,孙权对东吴政权的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孙权同时也是东吴灭亡的源头: ① 赤壁大战后,孙权不顾眼下抗曹大计,强夺荆州,杀死关羽,致使刘备恼羞成怒,兴兵伐吴,吴蜀联盟破裂,造成两国元气大伤,给魏国一个可乘之机;② 吴国与魏国联盟伐蜀,伐蜀未成,反倒使东吴处于到底是联魏伐蜀,还是联蜀伐魏的进退两难的境地。综上所述,我们就不难看出魏、蜀、吴三国灭亡的原因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为国家的兴盛而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同时也是国家衰落的源头。为此我们可以说:“魏、蜀、吴三国的兴亡是曹操、诸葛亮、孙权所决定的!

春秋时候晋、吴、越是怎么被灭的?

魏蜀吴三国纵横捭阖近百年时间,最后司马家族笑到最后,三家归晋,吴国存在了五十多年,是三国之中存在最长,最后一个灭亡的。吴国亡国之君孙皓是响当当的人物,也是骨气比较硬的亡国之君。

吴主孙权执政了五十多年,晚年患了多疑症,儿子被杀的不多了,幼子孙亮接班。然后是景帝孙休即位。公元工‘4年,景帝孙休病死,这个时候吴国的形势非常不妙,传统盟友蜀国被魏国吞并了,吴国内部交趾郡正发生叛乱,魏国政权也面临重新洗牌问题。孙休的几个儿子年幼,吴国元老们经过商议认为,多事之秋还是选个年长稳重的君主主持大局,于是23岁的孙皓成为首选人物。

孙皓是孙权长孙,废太子孙和的儿子,根红苗正。孙皓上任之初比较勤政,丁奉,张布,濮阳兴等一班老臣得到封赏,受到尊重。社会较安定,宫女都放出来许配好人家,孙皓的执政能力得到广泛认可。″一时誉为令主。”然而过了试用期以后,孙皓的性格大变,可能幼年时父母无端被害,心里受到伤害太大,孙皓手段暴虐,杀人手段残酷,反对他的人遭到凿眼,扒皮,锯头等待遇。孙皓还大兴土木修昭明宫。“二千石以下皆入山督摄伐木。”下基层体验生活。又遍征五千宫女充入宫中*乐。

吴国经济和人囗和曹魏相差太多,孙皓几次不切实际北伐,空耗了国力。司马炎很早作了战略布局,王濬在益州大造战船,准备顺流而下,羊祜附责前线指挥。公元279年(天纪三年),晋武帝司马炎正式下召伐吴。镇军将军司马伷,安东将军王浑,建威将军王戎,平南将军胡奋,镇南大将军杜预,龙镶将军王濬,巴东监军唐彬等六路大军伐吴。

王濬在益州造船的时候,顾意让木屑顺流而下,给吴军造成心理压力。当晋军楼船顺流而下攻克武昌后,江南各地州县都是望风而降。王濬船队很快攻到石头城下,孙皓也学蜀主刘禅一样献城投降,自巳双手反绑,带着棺材投降了晋军。孙皓知道吴军不缺吃不缺穿,军心涣散不抵抗是因为自己的残暴统治,天下归晋是大势所趋,便给各地抵抗的将军写信,让他们投降。晋武帝给孙皓较高的待遇,封归命侯。

在一次宴会上,司马炎拍着一个位子说:\"朕设此座以待卿久矣!\"孙皓也不卑不亢的说:\"臣于南方亦设些座以待陛下!\"司马炎哈哈一笑没有制罪,面对其他大臣的奚落,孙皓同样怼回去,四年以后,孙皓病逝。孙皓在位十多年是一个有能力的君主,可以有一番作为,如果不是乱折腾,吴国还会延续很久。

晋:三家分晋 中国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晋国从献公时起,不许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公子、公孙只好离晋而仕他国,这就是所谓晋无公族。由于排斥公族,导致异姓或国姓中疏远的卿大夫得势,政权逐渐为他们所操纵。春秋中期以后,10余个卿大夫家族控制了晋国的政局。经过不断吞并,到了春秋晚期只剩下韩、魏、赵、范、智、中行6家最大的宗族,称为六卿。代表新兴势力的六卿同晋国旧贵族进行了激烈斗争,旧贵族日趋没落。六卿各自采取革新措施,以期发展实力。韩、赵、魏的改革尤为彻底。后来赵又灭范氏、中行氏,迫使他们逃出晋国。春秋末年,智氏最强,赵联合韩、魏消灭智氏。晋长期的卿大夫兼并战争告一段落,三家被周威烈王册封为诸侯。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除晋国的最后国君——晋静公,最终完成三家分晋的历程。三家分晋是以新旧势力斗争为表现形式的晋国社会变革的结果,是中国古代历史从春秋时代进入战国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吴: 春秋时期,吴国与中原的诸侯国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也开始与其他诸侯国争雄。吴王阖闾在今天的苏州建立都城,任用伍子胥和孙武攻破楚国都城,为其儿子吴王夫差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打下基础。阖闾的儿子夫差不顾国家连年征战空虚,与齐国和晋国争霸成功后,但却忽视了边界上的越国,并令伍子胥自杀,被越王勾践趁虚而入。前473年,夫差兵败而逃,被围困在馀杭山(今天苏州南阳山),向勾践求和,勾践不准,夫差自杀,吴国灭亡 越:被灭四次,第一次被吴王夫差所灭,后复国。第二次被楚威王所灭,后残余势力在广东福建建立百越。第三次被秦始皇所灭,后部分族人又复国,建立东越。第四次被汉武帝所灭,彻底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