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三国演义的故事简介

一开始是讲述刘备 张飞 关羽三人在桃园结义 合力对付当时的暴君 其后他们把势力扩展做一个国家 国号转为蜀 并和另外的两个国家魏国的君主曹操和吴国的君主孙权引发大大小小的战争 合盟 最后称霸的国家是魏国 大约架构就是这样 以

一开始是讲述刘备

张飞

关羽三人在桃园结义

合力对付当时的暴君

其后他们把势力扩展做一个国家

国号转为蜀

并和另外的两个国家魏国的君主曹操和吴国的君主孙权引发大大小小的战争

合盟

最后称霸的国家是魏国 大约架构就是这样

以下是雅虎搜查结果: .search.yahoo/searc ... tab-web-t&rd=r1 或者你可以直接去官网search睇睇有冇你要的东西, okonlineshop !

如下: 朝廷腐败

张角造反

死了 桃园结义

董卓进京

反间计

吕布杀董卓

李傕回长安

被曹操大败 白门楼

吕布死 大臣反他被发现

刘备被打败

战官渡

定四州

千里走单骑

三顾芧芦请孔明

火烧博望坡

赤壁一大战

战南群

取长沙

载江取阿斗

破成都

打汉中

定军山

黄忠强

关羽死

刘备怒

战夷陵

陆逊胜

刘备死

阿斗继

孔明去打魏

街亭失

空城计

孔明攻

杀张郃 五丈原

孔明死

丞相任

蒋费继

姜维攻

败于魏

魏攻蜀

蜀汉亡

司马炎

建立晋

攻打吴

三国完

《三国演义 》,原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 》,是一本长篇 历史小说,可以说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作者一般被认为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小说以东汉末年为历史背景,以刘关张三兄弟、诸葛亮、东汉、曹魏、蜀汉及东吴六大路线为中心,讲述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至魏、蜀、吴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为终结。小说通篇精巧叙述谋略,虽与史实多有出入,仍誉之「中国谋略全书」。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 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在对三国态度上,尊刘反曹鄙吴是民间的主要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隐含着人民对汉室复兴的希望和皇室正统思想,尽管这些旧有观点已不容于今日。清人毛氏父子批改三国演义时,把明代流传下来的版本中不实讥望、怪力乱神之处删除勘正。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称:「因为三国底事情,不像五代那样纷乱;又不像楚汉那样简单;恰是不简不繁,适于作小说。而且三国时底英雄,智术武勇,非常动人,所以人都喜欢取来做小说底材料。」而书中亦刻画了近二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则被塑造成一位「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奸雄,既有雄才大略,又残 *** 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和阴谋家。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主要以个人恩怨为前提。刘备则被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而当中的战争,手法多样,读者往往感到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被认为是波澜起伏、跌宕跳跃,使人读来惊心动魄,将史书上所没有的情节描写得十分细致。不过,前33回写了从桃园结义到曹操统一北方的24年,71回半写了刘备三顾茅庐到诸葛亮死于五丈原的27年,而以后的46年只用了15回半就草草收场。由于《三国演义》在民间的流传范围、影响程度,都可谓是中国古代历史小说中独一无二的,这就造成了普通民众,甚至一部分专家学者对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也就是小说所描述的历史时期的概况、事件、人物缺乏正确的常识,从某种程度上说,小说《三国演义》的内容在国人心目中已经占据了真实历史的地位,这种现象在近来的**、文学作品中都有所反应。民间也一直对这类现象有不少争论。非凡的叙事才能,全景式的战争描写,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浅近的文言,构成了《三国演义》的主要特色。 《三国演义》故事内容大纲 黄巾起义

董卓乱政

逐鹿中原

曹操崛起

孙策立业

刘备兴起

曹操南征与赤壁之战

刘备与孙权相争荆州

马超兴兵复仇

刘备大器晚成

关、张之死

夷陵之战

诸葛亮退五路兵马 ,平定南蛮

诸葛亮六出祁山

司马氏篡魏

三国归晋 2011-12-30 10:21:32 补充: 大概就是这样

参考: zh. *** /zh-/%E4%B8%89%E5%9C%8B%E6%BC%94%E7%BE%A9

chiculture/0416b02/b02 《三国志平话 参考:.knowledge.yahoo/images/book01xs 》《三国演义》最初是源于讲唱艺术的。早在宋金元时代,讲唱艺术中就有「说三分」,专门讲唱汉末三国故事。元英宗至治年间(公元1321年~1323年)出版的《三国志平话》,记录了「说三分」的故事梗概。其中桃园结义、连环计、张飞鞭督邮、三英战吕布、关羽千里独行、古城聚义、三顾茅庐、赵云救阿斗、刘备东吴招亲、单刀会、空城计、七擒孟获等一系列故事,与成书时代更晚的《三国演义》颇为相似,但也有或大或小的差异。由《平话》到《演义》《三国志平话》来源于十四世纪二十年代以前的「说三分」,《三国演义》则吸收了十四世纪后期「说三分」的创作成果。虽然这部小说并非直接依据《三国志平话》改编而成,但其核心部分与《三国志平话》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把《三国志平话》看做《三国演义》的雏形。

《三国演义》主要讲了汉灵帝年间刘、关、张桃园结义,描述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近百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众多的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作者通过真实动人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和腐朽,控诉了统治者的暴虐和丑恶。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所谓\"十八路\"诸侯联军征讨董卓,打的是\"扶持王室,拯救黎民\"的旗号,干的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勾当,都企图称王称霸。《三国演义》以没落的汉室宗亲刘备和以宗族起兵的曹操作为两条主线的展开了中前期的故事,而中后期以大汉丞相诸葛亮率领汉军北伐,与魏国重臣司马懿的斗智斗勇为主线,以三国归晋而告终。

《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才进行再发挥,进行夸张、美化、丑化等等,这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套路。《三国演义》一方面反映了较为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夸张、美化、丑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