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古代四大男神无一善终:兰陵王高长恭死于毒酒

古代四大美男之一高长恭,是北齐名将,神武帝高欢的孙子,一生战功赫赫,最后却遭君王猜忌被赐死。高长恭是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在美貌上与潘安齐名。不过,其他三名美男都是文人,唯独兰陵王高长恭半生戎马。高长恭又名高孝、高肃,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

古代四大美男之一高长恭,是北齐名将,神武帝高欢的孙子,一生战功赫赫,最后却遭君王猜忌被赐死。高长恭是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在美貌上与潘安齐名。不过,其他三名美男都是文人,唯独兰陵王高长恭半生戎马。高长恭又名高孝、高肃,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封爵兰陵王。他参与了北齐后期与北周的历次大战,是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将领。河清二年,突厥攻打北齐,高长恭率兵迎战,成功将突厥人击退。

河清三年,邙山之战,北周攻打洛阳,高长恭前往洛阳支援,带领500名骑兵冲进北周军队的包围圈。到金墉城下(今河南洛阳东北故城),高长恭戴着头盔,城中的人不确定来人是敌军还是我军,直到高长恭把头盔取下来,大家看出来是他,弓箭手开始保护他。后来,高长恭成功地替金墉解围。这次战役后,高长恭开始声名远扬,士兵们为此作曲讴歌他,即后来知名的《兰陵王入阵曲》。

被国君猜忌 饮毒酒而死

电视剧《兰陵王》中,兰陵王逃脱一死,活了下来。但历史上,这位美男子就没那么幸运了,因被国君猜忌,最终一杯毒酒结束了生命。邙山之战后,北齐后主高纬对高长恭说:这样冲进敌阵,如果发生意外怎么办?高长恭回答说:国事就是我们的家事,在战场上我不会想到这个。高纬听到他说家事,又听到士兵们唱的《兰陵王入阵曲》,便开始猜忌高长恭。

定阳之战时,高长恭统率军队,但常常收取贿赂。他的亲信对此不明白,经过询问得知,因为邙山之战大胜,高长恭担心功高震主,遭受忌妒,才故意这样做。亲信还曾献计,让他假托有病在家。武平四年,后主高纬派人送毒酒给高长恭。高长恭对他的王妃说,自己对国家如此忠心,为何皇帝要赐他毒酒。而后,他饮毒酒而死。他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太尉,谥号武。

在史书和传说中,兰陵王被视为一位名将。但是,近年来关于兰陵王的历史形象,出现了一些讨论。《北齐兰陵忠武王高长恭研究》的作者严昊在研究中发现,将兰陵王称为名将言过其实,但他也不是庸才,可以被称为勇将。他认为,兰陵王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高的地位,离不开皇室的有意栽培。北齐建国后,皇室中堪战之人比较少,因此需要培养出自己的宗室将领,用以维护皇室权威。由此,具备一定军事才能的兰陵王被提拔进入军中。

随着兰陵王在军中地位逐渐提高,其他外姓的军事将领势力越来越弱,兰陵王与当时皇帝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凸显。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北齐后主高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削弱兰陵王的权力。后来,族群冲突、权力斗争越来越厉害,处在风口浪尖的兰陵王就成了一个牺牲品。虽然遭遇了悲剧性的命运,但是兰陵王却以名将形象流传后世,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后世对他的重塑。

有种说法,把潘安、宋玉、兰陵王、卫列为古代四大美男。

兰陵王一生为国为民,为何最后会被高纬赐死呢?

北齐后主高纬性格懦弱,与他的列祖列宗相比,荒*有余,残暴稍次之,不过杀起自己的亲人来,却毫不手软。公元565年的一天,高纬在与兰陵王谈及邙山之捷时,颇有人情味地说道“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兰陵王听到自己的皇弟如此心疼自己,内心不免激动、热乎,深情 地回了一句“家事亲切,不觉遂然。”正是这句表亲近、表忠心的话为他招致了杀身之祸。史载:“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因为在小心眼的后主高纬看来,家事是我高纬的,不是你高肃可以随便说的。开始猜忌拥有兵权的兰陵王是否想取而代之,想把“国事”变成“家事”。 兰陵王说错话后,深感大难将至,整日惶恐不安,尽管一再低调行事,刻意淡化自己,但终是躲不过“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悲剧宿命。武平四年(公元573年)五月的一天,后主高纬派使者看望皇兄高肃,送来的礼物竟是一杯毒酒。兰陵王悲愤至极,对自己的爱妃郑氏说:“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郑妃劝他说:“何不求见天颜?”天真的郑妃以为可能只是兄弟之间的一场误会,只要高肃向皇帝求情,就可能讨回性命。而兰陵王自己心里明白,向后主高纬讨个说法根本没有用。一年前,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重臣老将斛律光,不也是无辜被引诱入宫、用弓弦残忍勒死的吗?万念俱灰的兰陵王,扔下一句“天颜何由可见”,遂将鸩酒一饮而尽,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个乱糟糟的世界。死前烧掉所有债券.其时,兰陵王仅30岁,死后被安葬在都城邺(今邯郸临漳县境内)以西。重要军事统领兰陵王的遇害,预示着北齐王朝的行将终结。四年后,失去了军事支柱的北齐王朝被北周皇帝宇文邕灭掉,高氏子孙几乎全遭屠戮。

这其实和当时的大环境,以及北齐集团激烈的权力斗争有关。在那个纷乱的年代,君臣猜忌严重,而武力动乱更是家常便饭。

北齐动乱的政治环境

北齐后主高纬、兰陵王高长恭,都是高欢的孙子。但兰陵王高长恭是文襄帝高澄(高欢长子)的四子,高纬是武成帝高湛(高欢第九子)次子。所以,高纬和高长恭是一个爷爷,但却不是亲兄弟。

原本长子高澄继承了高欢的权势,但后来却突然被刺杀掉,局势开始变得混乱。此时,高澄弟弟高洋挺身而出,迅速稳定了局势。高洋前期励精图治,且建立北齐政权,只是后期变得荒*无道起来。

高洋死后,其子即位。只是高洋的弟弟高演、高湛(亲兄弟,同父同母)发动政变,废掉了自家侄子。高演死时,儿子年幼。为了避免悲剧重演,高演传位给弟弟高湛,高湛死,儿子高纬即位。

皇帝的频繁更迭,是鲜卑和汉族官员在朝堂上争斗的结果。鲜卑贵族战胜了汉族官员,高演得以登基。高纬即位后,依旧延续了重用鲜卑官员的传统。而此时,手下的汉族大臣,想要拥护高纬的弟弟高俨,推翻高纬和鲜卑贵族。

所以,高纬之所以能成为皇帝,以及成为皇帝后,都面临着残酷的斗争形势。北齐内部的矛盾一直不断,宗室之间、宗室和百官之间、百官内部之间都是矛盾重重。

而且,高洋、高湛、高纬简直一脉相承,性格中都有荒*残暴的基因,他们都荒*无道,残杀宗室、大臣,这种性格的传承,和兰陵王的死亡也有关系。

兰陵王的功绩太大

兰陵王高长恭之死,除了高纬猜忌的性格外,其本人也有相应的原因。首先便是他的身份,其次便是他的功绩。

高长恭的父亲高澄,是高欢的长子,后来被高洋追封为文襄皇帝。而高纬的皇位,是通过推翻高洋之子而得来的。那么,一旦时机成熟,在有心人的运作下,

高长恭自然也有机会登上皇帝的宝座,而且会比高纬更名正言顺。

所以,当高长恭无意间说了一句话之后,便引起了高纬的忌惮。

后主(高纬)谓长恭曰:“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

高长恭不过是感动之下,说了一句表忠心的话,便被敏感地高纬认为,“家事”二字别有用心,从此心生忌惮。高长恭此后不得不借大肆贪污、甚至装病的办法来保全自己,可最终依旧被高纬用毒酒毒死。

高长恭除了身份尊贵外,其军事能力也是十分高超。在芒山之战、定阳之战中,高长恭屡建功勋。军士们甚至创作了《兰陵王入阵曲》,以此来称颂高长恭的勇武。

高长恭虽然贵为宗室,可却能团结士兵,即使是普通的瓜果,也必须和士兵们分享,因此深受士兵爱戴。

王前既有功勋,今复告捷,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时事。

然而高长恭的韬光隐晦,并没有打消高纬对他的猜忌,仍旧派人给他送去了毒药。

武平四年五月,帝使徐之范饮以毒药。长恭谓妃郑氏曰:“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妃曰:“何不求见天颜?”长恭曰:“天颜何由可见!”遂饮药而薨。

临死之前,高长恭烧掉别人欠他的千金债券。

综上所述,虽然高长恭为国为民,忠心事主。但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无论是他的身份还是功绩,都极为受到猜忌。

何况当时的朝堂之上,鲜卑官僚和汉族官僚争斗是你死我活,水火不容。高长恭即使有心逃避,也难以躲开权力的漩涡。

何况皇位本来就得来不正的高纬,从基因里就有猜忌的成分。高纬这种猜忌的性格,自毁长城的行为,给了北周武帝宇文邕机会。宇文邕北连突厥,在公元557年灭掉北齐。已经传位给幼子的高纬,也被北周俘虏,他最终依旧难逃成为阶下囚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