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立息入腰,诸病消; 呼吸到肚脐,长寿和天气

人活着,除了吃饭,最重要的就是呼吸。

事实上,呼吸比进食更重要。 一天不能进食,一刻钟不能停止呼吸。

但是,虽然每个人都不能没有呼吸,但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好。 如果每个人都练习呼吸良好,自然不会有那么多人生病。

如果你只呼吸到肺部,那只是为了生命。 如果你的气息可以通过腰部,进入肾脏,通过脐带,那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当然,在生理上,呼吸的气体只能到肺部进行代谢,能不能到肚脐到腰? 这个问题后面会解释。

曾听一位老中医说:呼气入腰,诸病尽消。古籍中还记载:气到肚脐,长寿如天。

《庄子大师》甚至说真人的气息必须达到足底:“古真人,若睡无梦,则无忧,不愿食,呼吸很深。真人之气为足跟,人之气为喉。

吸气到腰,吸气到脐是站姿练习的核心。


立息入腰,诸病消; 呼吸到肚脐,长寿和天气

那么,为什么说“气入腰,百病消”,“气入脐,长寿与天”?

呼吸就像点火的火柴,呼吸所点燃的东西,古人称之为“气”。 气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能量。 所以,真正进入腰部到肚脐甚至脚底的,是一种由呼吸触发的能量。

我们生命的延续和五脏六腑的运作,有赖于气的循环。 五脏之气,六脏之气,经脉之气,筋骨之气……我们的四肢百骸,全身上下,皆有动。齐。 任何脏腑功能的执行,无非是气的升降的表现。

所以,这身体的气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失去的?我们不妨从头开始。


立息入腰,诸病消; 呼吸到肚脐,长寿和天气

全身之气是我们造的脾胃之水谷精气,肺之天地清气,混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胸中的宗门。 我们的祖气如天上,如星罗棋布,而人类的元气则如无边无际的大地。 这宗气与元气融合,形成全身之气。 全身之气融合形成后,分别分布于脏腑,形成脏腑之气。 因此,我们的祖气必须顺着三焦下与元气交融,才能完成使命。

那么,我们的祖先是如何下降的呢? 这取决于肺的抑制作用。 什么主宰肺气的抑制? 除了肺本身的功能,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的肾脏。

原来,中医认为我们的肾脏是可以密封的。 除了固元之外,这种封印能量还有另外一种表现形式,那就是收气。肾气旺盛,气有根,肺的制气能力才能正常进行。肾气若无权受,为时已晚。

因此,呼吸所生之气,必须“入腰肾”方为上策。 这就是说肾发吸气之力,可以降肺气,降宗气,滋养元气,行全身之气。 只有全身的气循环正常,脏腑功能才会正常,我们的身体才会健康。 这就是所谓的“气入腰,百病尽消”。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

最简单的方法是做深吸一口气,深呼吸时,不仅胸腔会膨胀,腰部,尤其是肾脏也会剧烈膨胀。 感觉气入腰,使呼吸深而长,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肾脏的作用。 如此一来,祖气就可以降下来,元气可以交融。 我们每天在空气相对清新的地方深呼吸 200 次。 久而久之,会对健康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幸的是,生活中很少有人能主动这样做。 大多数人只是浅呼吸。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如何深呼吸到腰部?

这就不得不说到腹式呼吸了。 其实,中国古代医家早就认识到腹式呼吸具有独特的治愈疾病延年益寿的神奇能力,因此创造了“吐”、“龟息”、“气沉丹田”、“胎歇”等健身方法。 .

唐代名医孙思邈特别推崇腹式深呼吸。 他每天从早到晚都调整自己的气。 他仰躺在床上,伸了伸手,伸了伸脚。 五寸,数数敲牙喝玉糖浆(口水)。 然后,从鼻子吸气到腹部,直到吸气双脚。 如果你活的时间长了,呼吸就闷了,然后小心地从嘴里呼气,确保呼吸用尽。 然后从鼻孔吸气到胸部和腹部。 这种深邃的腹式呼吸让人感觉神清气爽。

明代养生家冷谦在《修灵要旨》中写了十六字养生令:“吸气时举起,气归于肚脐;举起时咽下,水火相交。“这十六字秘诀,包含提肛、咽液、腹式呼吸三项养生功法,是疗愈健身的法宝。


立息入腰,诸病消; 呼吸到肚脐,长寿和天气

如何始终保持腹式呼吸?

上面提到的方法虽然实用,但每次都被人吸了一口气。 我们知道人们在婴儿时期自然会用腹部呼吸,呼吸变浅是衰老的标志。

人工深呼吸对健康和健身有一定的影响,但如果每次呼吸都能自然地进入腰部,通过脐部,这是最好的。

一旦动作调整到位,就可以体验到呼吸进入丹田的感觉。经过几周的训练,我通常会随时随地用腹部呼吸。

真正的立场是非常不同的。 不是用意念控制呼吸,而是用意念控制身体。 一旦身体到位,深呼吸自然会出现。人体骨骼的形状、穴位、经络其实都与人的呼吸状态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