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穿皮裘的维纳斯》到底是怎样的情感

最近有部国产黑马片,迅速蹿红。 口碑一浪高过一浪。 这两天,有不少很多鱼友留言,想听听鱼叔对它的看法。《驴得水》豆瓣三万余人评价,给出了 8.4的高分 。 好于 94%的喜剧片 。 对于这几年的国产**,这评分堪称是种奇迹了。

最近有部国产黑马片,迅速蹿红。

口碑一浪高过一浪。

这两天,有不少很多鱼友留言,想听听鱼叔对它的看法。

《驴得水》

豆瓣三万余人评价,给出了 8.4的高分

好于 94%的喜剧片

对于这几年的国产**,这评分堪称是种奇迹了。

要知道。

鱼叔最喜欢宁浩的一部**《无人区》,它的豆瓣评分也不过 8.1

相较之下,《驴得水》显然有些过誉了。

事先声明,《驴得水》不差,但还算不上鱼叔心中的佳作。

很多人肯定已经知道了,这是开心麻花继《夏洛特烦恼》之后,推出的第二部**作品。

同样是根据话剧改编。

不过和《夏洛特烦恼》小品式的串烧不同;

《驴得水》在笑过之后,更多的还是精神上的一种扶贫。

总的来说:

这是一部被喜剧外壳包裹着的悲剧。

从这一点上,很像星爷说过的一句话:

我以前以为我拍的是悲剧,没想到后来都被认为是喜剧。

不少人对《驴得水》的诟病是,太过舞台化,缺少**感。

作为一部**,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切换,画面与画面之间的更替,以及从演员的出场入场,场景的变迭,都还 残留着很重的话剧味

甚至有网友调侃:

不如将导演那一栏去掉,直接换成摄影。

这一点,鱼叔倒不以为然。

有不少话剧改编的**,同样有着舞台形式感。

前段时间,鱼叔推荐的 《穿裘皮的维纳斯》 ,同样也是由话剧改编而成。

一个场景,两个人物,照样让人痴痴地看上一个半小时。

也没人把舞台形式太浓,作为对这部**的批评。

还有被几十个国家争相翻拍的 《十二怒汉》 ,最开始也是一部话剧。

全片只有一个场景,凭十二个男人叨逼叨叨逼叨, 却位列影史经典

去年导演徐昂翻拍的 《十二公民》 ,同样颇受好评。

还有人觉得以一张**票的钱,看一场话剧,值了!

因此,鱼叔不会因为一部**的形式感太强,而否定它。

我觉得《驴得水》不够完美的,恰恰是很多人觉得无懈可击的剧本。

鱼叔有必要来捋一捋它的剧情。

前方高能,有剧透。

作为 四幕喜剧 改编的**,剧情镜头走的还是话剧的路子。

剧中的人物甚至可以以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第四幕来梳理。

第一幕交代清楚时间、背景、人物之间的关系。

1942年,在一个偏远乡村有一所学校。

这所学校没啥亮点。

学生六个, 老师四个 (校长在内)。

两位男老师。

一位是读书时就打主任不带怂的 铁男

一位是一到关键时刻就尿遁的 裴老师

唯一的女老师叫 张一曼。

和男人的相处模式很简单:

遇见不听话的,都闪开!我来睡服他!

放荡不羁爱自由。

(当然,这是表象)

这些人平时没事儿,就扯些 荤段子 ,打打牙祭。

除此之外,还有 校长和他女儿

校长看似是个心怀抱负,甘愿为教育事业献身的人,但全片讽刺味最浓的就数他。

整天把 “做大事者不拘小节” 挂在口头。

将家中的一头驴,当成英语老师报到了教育部。

这么着,可以吃一份空饷。

当然,他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学校缺水,需要这只叫“得水”的驴来拉水。

故而才有了这第五位老师—— 吕得水

交代清楚背景后开始第二幕。

排兵布阵,铺垫故事矛盾冲突。

这天,学校收到了教育部发来的信函,将有一位特派员来学校视察教育情况。

为避免吃空饷的事情败露,几人找了一位拉水的铜匠, 冒充英语老师吕得水

几番糊弄。

特派员对这个说着“nice to meet much”的英文老师驴得水,很满意。

并且。

为了支持吕得水老师的教育事业,还将他的工资, 从每月三百涨到了三万,整整翻了一百倍。

事情之所以这么顺利,当然还有女老师张一曼和铜匠之间, 那一抹撩人的睡服。

第三幕。

特派员再度到学校。

这次,他还带着一位洋人。

原来吕得水的三万元,并非是教育部派发的。

而是 这位洋人的资助

而这位洋人出资的也不仅仅是三万元,而是十万元。

好奇的朋友会问了,剩下那七万哪去了?

老司机会回答,教育部拿了呗。

事实也确实如此。

剩下那七万,被上头的人瓜分了。

为了骗过洋人,让他继续付钱资助那所谓的“教育事业”, 众人继续编着谎话

当然出于心中那仅有的一点原则,有人站了出来。

但很快就屈服于了枪声之下(暴力)。

尽管之前笑点密集,**院中不时哄笑一片。

但故事故事再接下去。

就到了 “黑暗地带”

基于前面的种种铺垫,开始爆发。

人物通过一系列矛与盾的冲撞、牵制、再冲撞,最终酿成一个打在心口的拳头。

精彩!

到此为主,鱼叔都觉得这是一部出色的国产片。

但随之而来的人物转变,让鱼叔看得很不舒服。

女老师张一曼的一头长发被剪掉, 疯了

男老师周铁男被一颗子弹擦身而过, 怂了

身为铁匠的吕得水老师被女老师骂了一句牲口, 彻底腹黑了

这些人物的转变,几乎没有任何铺垫,就在一个转眼之间,人物发生了180度的变化。

女老师张一曼是个天性解放,任由别人说她婊子都不会在乎的人,疯的何其突然;

男老师周铁男是个不屈服的一根筋,怂的何其窝囊;

身为铁匠的吕得水老师戆的就像一头驴,腹黑的何其狡诈。

导演似乎想用洋人的一句:

Incredible china!

让一切突兀变的合理。

不可思议的中国,不可思议的中国人…

很多观众因为这句讽刺而高潮,你看,这就是人性的丑恶啊!

多么荒诞,多么讽刺!

可是。

回回头再看,当时的社会,一个学校6个学生,教育部还可以花5个老师的工资去办学,这很黑暗么?

有人觉得这是在隐喻文革时期批斗知识分子。

可是。

女老师张一曼在明知铁匠有老婆的前提下, 将他硬生生地睡服;

校长谎报老师吃空饷,然后用一个又一个新的谎言掩盖…

这些都不是他们自取其辱的结果么。

本来这是一部非常不错的黑色幽默的喜剧。

可以像 《疯狂的石头》 那样纯粹一些;

可非要拔高到像 《鬼子来了》 这种深度,反而十分突兀。

那些人性的丑陋,并不是通过剧情来推动,而是导演想要他变得丑陋,就瞬间变得丑陋。

这就变成了很低级的讽刺。

尽管如此。

鱼叔虽然说了很多不是,但它仍然有很多可取之处。

片中也不乏千锤百炼后出来的台词:

“中国最缺乏教育的,或许不是农民”。

“你凭什么拿你的道德标准,来损害我的利益”。

在人物上,也塑造了各自鲜明的角色。

尤其是 任素汐 饰演的女老师张一曼。

她从18岁开始便在话剧方面一直积蓄着锋芒。

这么多年来在话剧演出上的积累,才能让我们看见那仿佛背后带着羽翅的张一曼。

这仍是值得一看的国产**。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