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大清亡了一百多年为何至今还有人守皇陵

宣统皇帝溥仪于1912年宣布退位,同时也宣告了清政府的正式灭亡。到如今,清政府已经灭亡了快107年的时间了。在这1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真正意义上从一个任人欺负的落后国家,成为了如今的世界经济强国、科技强国和军事

宣统皇帝溥仪于1912年宣布退位,同时也宣告了清政府的正式灭亡。到如今,清政府已经灭亡了快107年的时间了。在这1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真正意义上从一个任人欺负的落后国家,成为了如今的世界经济强国、科技强国和军事强国。

无论在哪个时期,地大物博都是中国最大的特点之一。而因为人口多,中国的国家税收财政一直有很多。在古代,王室掌管着整个国家的命脉,帝王是国家的实际拥有在和资源分配人。在每个朝代,统治者都会修建自己国家的皇陵,皇陵中埋葬者先祖皇帝及其直系亲属。而这些人生前都显赫了一生,陪葬品自然少不了各种金银财宝,奇珍异器。所以统治者也会派遣守陵人来守护自己祖先的陵墓。

清朝时期的皇陵一共有三座,分别是永陵、涪陵和昭陵。这三座陵墓分别与努尔哈赤的祖先努尔哈赤、皇太极合葬,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陵墓。清朝灭亡以后清皇陵被分为河北唐山清东陵和保定清溪陵两处。

河北清朝东陵因被盗而闻名。除了埋葬有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外,还有顺治皇帝、康熙皇帝、咸丰皇帝、同治皇帝埋葬在此。

1912年,为了让宣统皇帝乖乖退位,袁世凯曾许诺会保留部分皇室权利,保护他们的财产。然而此时国家动乱不堪,整个清朝都已经覆灭,更别说清皇陵了。

1928年,清皇陵之一的清东陵曾经被盗墓贼孙殿英一炮轰开。这起事件中,乾隆陵墓和慈禧陵墓被盗掘一空。得知此事的满清遗老皆颇为愤慨,以溥仪为首的满清皇室聚集在一起,向国民政府发出抗议之声。政府这才雇佣了一些人前来守护皇陵,但大多都是做做样子,工作也是敷衍了事。

此事以后,有不少满清遗民一气之下举家迁徙来到了皇陵旁边,给自己的祖先守陵。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里定居的人慢慢越来越多。清陵周围形成了村庄,并开展着种植和生产活动。而自此满清皇室的后人逐渐成为职业的守陵人。他们大多奉父母的遗命来守护自己祖先的陵墓。

当然在这些皇陵冢,也有很多的文物是国家重点保护单位。所以一些人是有薪酬的守陵人,一些则是完全自愿的。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封建王朝上千年,兴衰更迭没有逃过历史周期律,昔日的皇亲国戚如今也已经“泯然众人矣”。距离清王朝的灭亡已经过去了近百年,可是,现代社会依然有人用一种“独特”的方式纪念着盛世王朝的荣耀。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群体?

沉睡百年的皇陵

在电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这么一幕,当有哪个妃子或者宫女太监犯了大错,就自愿申请去守护皇陵,以此来忏悔罪孽。其实,皇陵的修建是历朝历代都十分关注的事情,这关乎祖宗社稷和皇室权威。历史上最著名的皇陵莫过于秦始皇陵了,里面密密麻麻整齐排列着兵马俑,始皇帝的沉睡官邸谜一般的藏匿于地下某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

今天我们来说的就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后一个王朝——清朝的皇帝陵墓。

清朝皇陵共有三个比较著名的,分别是清西陵,清东陵和关外三陵。清西陵和清东陵坐落于北京城附近,是大清王朝建立之后埋葬皇帝的王陵,而关外三陵主要是努尔哈赤的福陵,皇太极的昭陵以及努尔哈赤列祖列宗的陵墓。这里埋葬的是满清入关前的部落首领,因为没有进驻北京,他们的遗体就被安葬在这偏远的关外三陵。

皇陵的规模之大,造价之巨令人惊叹,并且由于陵墓中陪葬有大量金银财宝,很容易被掘墓人盯上,所以,王朝特地派遣大量官兵驻守皇陵。

皇陵的管事也是皇族内部成员,有的人甚至为守护皇陵奉献一生的时间。有许多皇室子弟深知来到皇陵一辈子或许就要在此地扎根,所以他们娶了妻生了子,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僻静的地方,为祖宗看家护院。

关外三陵的守墓人

守墓的期限是王朝覆灭的日子,如今,我们已经推翻了封建剥削统治,改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状态已过百年,清朝皇族在新社会的改造下也都重新融入社会,过上普通人的生活。有很多满洲遗留贵族都已经改了汉姓,遵循中国公民的行为准则,改掉曾经高高在上的贵族姿态。

可是,关外三陵仍然有一代又一代的守墓人在那里守护,并且还会定期进行一些祭祖仪式。祭祖仪式时常搞得十分隆重,来自中国各地的满洲皇族后代聚集在这里,怀念昔日的辉煌盛世。值得注意的是,为什么封建王朝有这么多王朝,只有清朝还保持着祭祖守陵的习惯,这习惯也似乎已经与新社会格格不入。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满洲贵族后代的数量庞大,从几百年前建立部落的20人,到现在遍布全国的爱新觉罗后代,这巨大的变化促成了他们认祖归宗的强烈愿望。而其他皇族,多半在新的封建王朝的打压下逐渐衰败或者繁衍过度失去了家族意识。

新中国成立之时,没有对这些封建王族进行打压,而是积极帮助他们进行重新改造,提高觉悟,拥护社会主义社会。所以,值得肯定的是,满族皇室后代对新中国的拥护,可是他们这种定期的轰轰烈烈的祭祖行为不免引起人们的猜想。

奇特的祭祖仪式

就拿关外三陵来说,这里的祭祖仪式完全按照清朝旧制,“皇帝”“文武百官”“妃子”“格格”的角色一样也不缺少。大概流程如下:有一个人穿着龙袍朗诵祭词。后面跟随着格格们手持祭祀用品,还有文武百官全程跪拜追随。周围的骑兵步兵排列开来,场面宏大犹如电视剧中的场景。

此情此景一出,立即招致网友的热议,有一种声音以压倒性的优势占据上风:恢复封建王朝的苗子。这种行为无疑是劳民伤财,他们是瞻仰祖先的风采,还是依旧对曾经的封建王朝念念不忘?

这种阵势的确很容易让人产生怀疑和猜想,但是我们都知道,封建时代已成为历史,被印在教科书中成为古老而悠远的记忆。天下之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所以,说祭祖的这些满洲贵族后代企图恢复封建确实夸大其词了。

引发争论的祭祖行为

还有两种看法:一种是以戏谑的态度看待关外三陵的效仿祭祖行为,更有有才网友说应该把嬴氏,刘氏,杨氏,李氏,赵氏,朱氏这些历史上的皇族都拉出来比比,看哪家更有特色。另一种是同情认可派,他们认为这种宏大的祭祖仪式有利于让子孙后代铭记历史,也是一种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途径。

我们应该辩证来看这件事,不应该过分夸大其危害,也不应该过分肯定其作用。纪念祖先的行为无可厚非,这也是中华文化绵延千年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对于历史的认识要全面,切不可只记住辉煌,却忘却晦暗。

我们都知道,清王朝虽然有繁荣盛世,但是在清朝末期,政府软弱无能,列强入侵华夏,甚至有些皇族为了维持自己的富贵生活不惜与列强侵略者为伍,成立满洲傀儡政权。

这些陈旧而悲痛的往事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无法磨灭的精神烙印。只有不忘历史,才能看清来路,所以,这种大规模的祭祖行为应该得到一定的限制,切不可让其发展过度。

无论如何纪念祖先,祭拜者心中首先要摆明自己的身份,既是满清皇族后代,更是中国公民,是华夏儿女的一份子,有义务也有责任维护国家的团建稳定和谐,促进各个同胞友好相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摆正姿态,过好当下才是正确的生活方式,不论过去的光荣与荣耀如何集于一身,都不可与当下生活混为一谈,没有人是什么例外,曾经的皇亲国戚也是如此。

而且,回看清王朝末代皇帝溥仪,在清朝灭亡后他也过着平凡人的生活,身着中山装,生活柴米油盐,还经常自己动手缝制衣服,丝毫没有满清皇帝的高傲姿态,如此看来,守陵祭祖可以看做是对祖先的悼念,但是绝不可搞特殊化来表达内心的优越感和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