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寓言故事的成语100个

寓言故事的成语100个:刻舟求剑、叶公好龙、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对牛弹琴等。1、刻舟求剑的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楚人一不小心,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滑落江中,他赶紧伸手去抓,可惜为时已晚,宝剑已经落入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

寓言故事的成语100个:刻舟求剑、叶公好龙、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对牛弹琴等。

1、刻舟求剑的故事: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楚人一不小心,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滑落江中,他赶紧伸手去抓,可惜为时已晚,宝剑已经落入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 。

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个记号。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何要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 。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楚人捞了半天,始终不见宝剑的影子。旁人纷纷大笑起来,说道:“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会随船移动,你又怎能找得到你的剑呢?”

2、叶公好龙的故事:

传说,楚国人沈诸梁是叶地县尹,人们都称他叶公。叶公常常对人说,他最喜欢呼风唤雨、能大能小、变化万端的龙。

叶公喜欢龙,不但住的地方随时随地可以看到龙,他的生活起居也离不开龙。

一天,叶公正在午睡,屋外突然风雨大作,电闪雷鸣。叶公惊醒了,急忙起来关窗户,没想到这时真龙从窗户外探进头来,叶公顿时被吓得魂飞魄散。

其实,这个叶公并不是真的爱龙,他只不过是喜欢那种似龙非龙的东西,借以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而已。

3、守株待兔的故事: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 各种寓言故事的文言文(不要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画蛇添足、刻舟求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

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吕氏春秋——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是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的宾客们合编的。全书的内容较杂,

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

评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

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狐假虎威

原文: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

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译文: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

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

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

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2. 文言文寓言故事

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

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麽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自 相 矛 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自相矛盾

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1、杯弓蛇影

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顿愈。

2、截竿进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坚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3、鹬蚌相争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既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4、拔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稿矣。

3. 找一些成语寓言故事(文言文)有译文和寓意的

讳疾忌医扁鹊(què)是古代一位名医。

有一天,他去见蔡桓侯。他仔细端详了蔡桓侯的气色以后,说:“大王,您得病了。

现在病只在皮肤表层,赶快治,容易治好。”蔡桓侯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病,用不着你来治!”扁鹊走后,蔡桓侯对左右说:“这些当医生的,成天想给没病的人治病,好用这种办法来证明自己医术高明。”

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着急地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

可得抓紧治疗啊!”蔡桓侯把头一歪:“我根本就没有病!你走吧!”扁鹊走后,蔡桓侯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

他看了看蔡桓侯的气色,焦急地说:“大王,您的病已经进入了肠胃,不能再耽误了!”蔡桓侯连连摇头:“见鬼,我哪来的什么病!”扁鹊走后,蔡桓侯更不高兴了。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去看望蔡桓侯。

他只看了一眼,掉头就走了。蔡桓侯心里好生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您去看望大王,为什么掉头就走呢?”扁鹊说:“有病不怕,只要治疗及时,一般的病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怕只怕有病说没病,不肯接受治疗。病在皮肤里,可以用热敷;病在肌肉里,可以用针灸;病到肠胃里,可以吃汤药。

但是,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病到这种程度只能听天由命了,所以,我也不敢再请求为大王治病了。”

果然,五天以后,蔡桓侯的病就突然发作了。他打发人赶快去请扁鹊,但是扁鹊已经到别的国家去了。

没过几天,蔡桓侯就病死了。[提示]有了病,一定要听从大夫的嘱咐,老老实实地医治。

有了缺点错误,也一定要听取大家的批评,认认真真地改过。否则,一误再误,病情会越来越沉重,错误会越来越严重,以至发展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原文]扁鹊见蔡桓公①,立有间②,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③,不治将恐深。”桓候曰:“寡人无疾④。”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⑤。”

居十日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⑦。”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⑧。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⑨;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⑩;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11);在骨髓,司命之所属(12),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13)。”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14),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15)。——《韩非子》[注释]①扁鹊——战国时著名的医学家。

②有间——一会儿。③疾——古时疾指小病,病指较重的病。

腠(còu)理——原指人体皮肤的纹理。这里指皮肤。

④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⑤好(hào)——喜欢。

⑥居——表示相隔一段时间,过了。⑦益——更加。

⑧还走——掉转身子就走。⑨汤熨(yùn)——用热水敷烫皮肤。

及——达到。⑩针石——用来针灸的针。

古时治病用石针。(11)火齐——火煎的汤药。

(12)司命之所属——到了死神手中。司命,掌握人的生死命运的神。

(13)臣是以无请也——我所以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14)索——寻求。

(15)遂——就。棘刺尖儿上雕猴子燕王到处张贴榜文,征求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

有个卫国人来应征,自称能在荆棘的尖刺上雕刻出活灵活现的猴子。燕王听说他有这样超群的技艺,高兴极了,立刻给他极其丰厚的待遇,供养在身边。

过了几天,燕王想看看这位巧匠雕刻的艺术珍品。那个卫国人说:“国君要是想看的话,必须依我两个条件:一,半年之内不入后宫与后妃欢聚;二,不喝酒,不吃肉。

然后选一个雨睛日出的天气,在半明半暗的光线中,才能看到我在棘刺尖儿上雕刻的猴子。”燕王一听这些条件,没法照办,只能继续用锦衣玉食把这个卫国人供养在内宫,却始终没有机会欣赏到他刻制的珍品。

宫内有个铁匠听到了这件事,不禁暗暗发笑。他就对燕王说:“我是专门打制刀具的。

谁都知道,再小的刻制品也要用刻刀才能雕削出来,所以,雕刻的东西一定要比刻刀的刀刃大。如果棘刺的尖儿细到容不下最小的刀刃,那就没法在上面雕刻。

请国王检查一下那位工匠的刻刀,就可以知道他说的话是真是假了。”大王一听,如梦方醒,立即把那个卫国人找来,问道:“你在棘刺尖儿上雕刻猴子,用的是什么工具?”卫国人回答:“刻刀。”

燕王说:“请把你的刻刀拿给我看看。”卫国人一听就慌了神,借口说到住处去取刻刀,溜出宫门逃跑了。

[提示]牛皮、谎言,编得再巧妙,也经不住认真的考察、仔细的分析。根据这则寓言故事,人们常常把谎言称为“棘刺之说”。

需要说明的是,应该把故事中卫国人吹的牛皮跟今天的微雕艺术区别开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工艺的进步,人们可以凭借极细的刻刀和放大镜、显微镜在头发丝上雕刻。

但在一、二千年前,人们的技艺还达不到这样高的水平。故事中那位铁匠的分析判断是根据当时的水平作出来的。

[原文]燕王征巧术人①,卫人曰:“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②,养之以五乘之奉③。

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④,必半岁不入官⑤,不饮酒食肉,雨雾日出⑥,视之晏阴之间⑦,而棘刺之。

4. 文言文寓言故事(含翻译)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叶公好龙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自 相 矛 盾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翻译刻舟求剑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

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

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叶公好龙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盖的上面都绣着龙。

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

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郑人买履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

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

」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麽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自相矛盾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

(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

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守株待兔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

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

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

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

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5. 关于古代寓言故事(文言文)的原文、译文、寓意

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 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麽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自 相 矛 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自相矛盾 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6. 几篇文言文寓言故事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狐假虎威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

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枣犹百兽之畏虎也。”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gdwenxue/diangu/index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况复多也。”

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做客 嫌汤菜淡而无味 主人为他加了点盐 愚人自以为悟到了盐的美味 自己料想:饭菜好吃是因为有盐的缘故,更何况多放些呢? 急忙回家空口去食盐 满口的咸苦还不明白自己愚在哪里 世间各人有各人的智识,智识也有高高低低的差别。

智识是改造自己和利益他人的武器。若是智识用之不当!也可能毁灭自己、和违害社会。

更是要用得不偏不倚,才能发挥效用。否则良药也会变成毒品。

比喻贪吃好玩,与断食偏信都不适中。过分的享乐与吃苦主义都有偏。

世间万事必须适中,过与不及都可能坏事。又比喻有些人做事不负责任,可能一生一世都一事无成。

过分的热衷名利,也会造成争夺计较而造恶业,或劳碌一生,与烦恼纠缠不休,乃至生生世世都轮回不息。穿井得人①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②,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③,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字词注释 ①选自《吕氏春秋》。

②溉汲:取水。③穿井:挖井。

诗文翻译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要到外边去取水,所以总有一个人在外边奔波。后来他家挖了一口井,于是对人说:“我挖了一口井,家里就多了一个人。”

有人听见这话,就向另外的人传话说:“丁家挖了一口井,井里出来一个人。”于是全国的人都争相传播这样一条奇闻。

消息传到了宋国国君那里。国君派人到丁家去查问。

丁家的人回答说:“我们是说挖井之后多出一个人的劳力可供使用,不是说从井里挖出一个人来。” 启发:这个故事从丁氏的穿井引出传话的出入,说明传言易讹,凡事须亲自调查,这样才能了解到事情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