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马嵬坡事变中有什么蹊跷的地方?

杜甫在他的《哀江头》一诗中写:“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这一句中“血污”二字很关键,如果杨贵妃是被缢死的,那就不可能见血,似乎诛杀杨贵妃的方式不是缢杀,而是用刀刃之物。李益的诗中写:“血洗托君莲花血”、“太真血染马蹄尽”。什么叫“

杜甫在他的《哀江头》一诗中写:“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这一句中“血污”二字很关键,如果杨贵妃是被缢死的,那就不可能见血,似乎诛杀杨贵妃的方式不是缢杀,而是用刀刃之物。

李益的诗中写:“血洗托君莲花血”、“太真血染马蹄尽”。什么叫“血染马蹄尽”?意思是说杨贵妃丧命乱军之中,且是被刀刃砍死的。

还有刘禹锡的《马嵬行》,其中有这么几句:“贵人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天晖,贵人饮金屑”。注意“饮金屑”,意思是说杨贵妃是吞金而死的。

然而,诗歌总有抒情和夸张的成分,不是准确的史料。但这些诗有一个共同的信息,就是杨贵妃死于马嵬驿。

而所谓的“缢杀不死”和“掉包计”仅仅是一种因为传说杨贵妃未死而衍生出的推测。在当时极度危急的情况下,杨贵妃是必死无疑的。

对于唐玄宗来说,杀死杨国忠是可以容忍的,但要他杀死杨贵妃,这一点很难,他要经过一场痛苦和激烈的思想斗争。所谓“众怒难犯”,受到胁迫而又没有一个人为他开脱的唐玄宗别无选择,只能做出赐死杨贵妃的决定。

一个统治大唐40余年的天子,最终却没有能力保住一个爱妃的生命。当天傍晚,杨贵妃的尸体被埋葬在驿亭西一里远的路旁土坡下,军士们的怒气得以平息,所有的人高呼万岁。唐玄宗没有一丝宽慰和半点喜悦。他和陈玄礼等将士有一席谈话,谈话中只提及杨国忠,而没提到杨贵妃之死半句,他已经悲伤得无法言喻了。

这就是马嵬兵变的结局,有些凄婉和哀伤,但没辙,历史心冷似铁。

马嵬驿兵变的主要目的是逼死杨贵妃吗?

马嵬坡事件指的是:

天宝十四载,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反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兵锋直指长安。次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逃往蜀中,途经马嵬驿时,陈玄礼为首的随驾禁军军士,一致要求处死杨国忠跟杨贵妃,随即哗变,乱刀杀死了杨国忠。

唐玄宗言国忠乱朝当诛,然贵妃无罪,本欲赦免,无奈禁军士兵皆认为贵妃乃祸国红颜,安史之乱乃因贵妃而起,不诛难慰军心、难振士气,继续包围皇帝。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劝言,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赐死了杨贵妃。最终杨贵妃被赐白绫一条,缢死在佛堂的梨树下,时年三十八岁。

马嵬坡事件的影响:

安禄山叛乱时,玄宗本想禅让太子李亨。但此次兵变,太子李亨被认为是主谋,使玄宗大受打击。玄宗与李亨于马嵬驿分道。

玄宗向南赴四川,李亨向北收拾残兵败将。此后不久,李亨就在灵武自行宣布即帝位,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遥尊玄宗为太上皇。

由于唐朝有篡改史料的传统,再加上马嵬驿兵变之前,唐玄宗是秘密出逃,就连禁军也只带了几百人,他带着史官逃跑的可能性极低,此事件存在捏造史料的重大嫌疑。所以现在一般认为马嵬驿兵变有三个剧本。

剧本一:禁军兵变属于临时起意,这场兵变没有幕后黑手,但太子李亨客观上借兵变削弱了唐玄宗的影响力,成为最大赢家。

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唐玄宗逃出长安的第三天,随行的禁军将士止步不前,再也不往前走。因为从长安这一路走来,他们心里已经淤积了太多的不满。这些禁军都是长安人,仓促跟随玄宗出逃,被迫抛弃了妻儿老小,本来心里就一百个不乐意,再加之一路上连饭都吃不饱,这更是让他们感到委屈和愤怒,于是他们走到马嵬驿时,心中怒火逐渐升腾,种种不满的情绪彻底爆发。

面对群情汹涌的六军将士,管理禁军的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心中暗暗叫苦。此时此刻陈玄礼很清楚,他如果不能给怒火中烧的六军将士找一个发泄对象,后果不堪设想。禁军很有可能会杀向唐玄宗。所以在这种危急情况下,陈玄礼把愤怒的矛头指向朝野共愤的杨国忠。他大声对部下说:咱们现在沦落到如此地步都是杨国忠害的,走!咱们找杨国忠算账去。

今天下崩离,万乘震荡,岂不由杨国忠割剥氓庶,朝野咨怨,已至此耶?若不诛之以谢天下,何以塞四海之怨愤!?

陈玄礼的话,就像一把火把扔进柴草堆,禁军将士纷纷表示早就想这么干了,大家愿意追随陈将军诛杀杨国忠。

念之久矣,事行身死,固所愿也!

稳定住军心后,陈玄礼并没有马上动手,因为他早在四十多年前就跟着唐玄宗发动过唐隆政变,对于兵变这种事,他轻车熟路。他深知杨国忠是唐玄宗的头号宠臣,杀他就意味着要和唐玄宗翻脸。

把话说白了,诛杀杨国忠这种事情,说好听点是清君侧,说难听点就是逼宫谋反!陈玄礼不傻,他可不想背上谋反罪名,所以他迅速派人找到了太子李亨,想以太子为这场兵变的政治后台,使诛杀杨国忠的行动更具政治合法性。

对于诛杀杨国忠的计划,太子李亨当然是极度赞同的,他的内心蠢蠢欲动。不过李亨也是有多年政治斗争经验的人,他知道这种事情非同小可,一不留神就引火烧身,所以他没有做出任何明确的表态。当然,他也没有表示反对。

李亨的不表态非常重要,他不反对,即表明他默许了这场行动,陈玄礼心领神会,遂即带兵杀向了杨国忠。

也是巧了,就在陈玄礼找到杨国忠时,杨国忠当时正在会见吐蕃使节,陈玄礼见状,顿时灵机一动,朝着士兵大喊:?杨国忠勾结胡虏谋反啦,大家杀了他!?

士兵们早就等的不耐烦,陈玄礼这一声命令下达后,众人随即一拥而上,将杨国忠乱刀砍死,并把他的头颅割下,挂在了马嵬驿驿站的大门上。

杨国忠被杀后,局势失控,对于哗变的士兵们而言,杀一个人是杀,杀一群也是杀,他们不在乎再多背几条罪名,于是乱兵们紧接着又杀了杨国忠的儿子,户部侍郎杨暄,以及韩国夫人,秦国夫人。御史大夫崔方见士兵们杀戮不止,高声呵斥,结果也被杀掉。

当时唐玄宗就在马嵬驿,驿站外边的大肆屠杀他就算没看到,也听到声音了,于是他让高力士出去问士兵们到底想干什么?

高力士出去片刻后,回来禀报说士兵们杀了杨国忠一家,现在还想杀杨贵妃,士兵们的理由是?杨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

唐玄宗当时想保杨贵妃,就说贵妃平时都住在宫内,杨国忠谋反跟她有何关系?(?贵妃常居深宫内,安知国忠反谋??)

高力士见唐玄宗不表态,就走到玄宗而对旁边小声说道:贵妃是无罪,但士兵们已经杀了杨国忠,现在不杀贵妃,士兵们担心贵妃会给您吹耳边风,事后清算他们。(?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

唐玄宗觉得高力士言之有理,便忍痛下旨赐死了杨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