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适合学生的自残方法 【花季少女自残为哪般

案例呈现
第一二次自残:上自习课,来访正低头捡掉在地上的笔,她后面左侧隔了一个过道的某男生吐口水到她的头发上引发矛盾。
当时来访认为对方没有立马向她道歉,虽然拿了卫生纸给她,并且亲自帮她擦拭干净,仍然

案例呈现

第一二次自残:上自习课,来访正低头捡掉在地上的笔,她后面左侧隔了一个过道的某男生吐口水到她的头发上引发矛盾。

当时来访认为对方没有立马向她道歉,虽然拿了卫生纸给她,并且亲自帮她擦拭干净,仍然很恼火,情绪激动,用笔尖划伤手腕。旁边的同学包括那个男生都劝慰说只是一件小事,让她不要放在心上。她觉得自己的感受被大家忽视,心里更加不爽;甚至还有同学幸灾乐祸,说你怎么不用刀呢?她就更加生气。

在用力划伤自己的时候,她说当时感觉很舒服,心里就不那么难受了。咨询时她自己觉得现在这件事过去了,说后来那个男生告诉她自己不是故意的,并向她道了歉,她就原谅对方了。所以自己觉得没有什么事了。咨询师查看她的伤情,发现她以前用小刀划伤过同样前臂部位,刀伤旧痕和笔尖新痕错杂。自述这是第二次这样自残。上次是纪律委员冤枉她上课讲话,所以用小刀划伤的。

第三次自残:上午课间操跑操时鞋子脱落离队,全班跑了一圈来访才跟上队伍。好友觉得不该离队,要在队伍里把鞋穿好;课间跳绳时因为没吃早餐没力气,鞋子太松老掉所以跳得很慢。好友要她下次不要穿那双容易掉的鞋子来,说她跳绳很难看。她就和好友争吵了起来,认为好友不该这样说她。上第三节自习课被纪律委员批评趴在座位上,好友就故意说她一节课都在睡觉,她感觉被冤枉,非常生气,就又用削笔刀弄伤了自己的前臂皮肤。

原因分析

1、 从英国心理专家鲍尔比的依恋理论角度分析:来访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属于非安全型依恋关系。

亲子之间属于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孩子相信自己是被爱的,是有能力的,对世界充满好奇,愿意去探索世界,会主动地与他人交往建立友谊以及寻求帮助。即使遇到了挫折、困难也会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的办法。

而非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孩子则恰恰相反。

本案例来访生下来就寄养在邻居家,平时很难看到父母。即使长大后,父母也是各忙各的,很难及时关注到她的需要。她长期不吃早餐、晚餐,甚至多次发生自残事件,父母竟然没关注到。即使关注到,也没放在心上。孩子的谎言可以轻易地哄骗过去。

在家庭里,哥哥更受重视。自然会忽视女孩的感受。一个家庭里面,女孩连属于自己的房间都没有。哥哥即使不在家,那间房还是留给他的。哥哥回来了,妹妹就得打地铺,却不是哥哥打地铺。甚至连宠物狗的待遇都比她好。女儿在家里如果要有存在感,就要通过做家务来获得父母的奖励和肯定。

手臂受伤,面对母亲的询问,安全型依恋的孩子,很自然地愿意从母亲那里寻求支持和帮助。而来访却选择撒谎来隐瞒事实。这些信息,让我们感受到这个来访,在她的世界里,自己是不被爱的,是无能力的,我不重要,我不受尊重,我也是不被支持的。我的意愿,想要有独立的空间,妈妈说不行,这个意愿就无法实现;是我的东西,母亲说要就得给她,即使是一间卧室。这样的孩子,当她在人际中遇到了困难,她不是积极寻求帮助和解决问题,而是无所适从。她有对他人的愤怒,可是不能对别人发,只能对自己发。这种状况,让她再次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无能力,她的自残既是对他人的愤怒,也是对自己的无能力的攻击 。

2、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的情绪ABC理论认为:诱发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诱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即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设想与实施

1、设想:针对来访的情况,我设想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和系统式家庭疗法的技术来帮助她。

认知行为治疗由A.T.Beck在60年代发展出的一种有结构、短程、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针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和不合理认知导致的心理问题。它的主要着眼点,放在患者不合理的认知问题上,通过改变患者对已,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心理问题。

系统式家庭疗法是一种家庭心理治疗方法。系统论是其中重要的指导思想。家庭疗法把家庭这一基本而普遍的人际系统视为治疗单位。家庭并非由个体简单迭加而成,个体间及个体与环境间通过基本的信息反馈机制相联结;关系网络及家庭外的更大系统制约家庭中个人的心理、行为。

2、实施:五次咨询具体实施的情况

第一次咨询、第二次咨询针对来访具体遇到的事件,运用认知疗法改变来访的不合理信念进行心理辅导,属于评估和治疗阶段。第三至五次做心境检查、观察情绪状态、发现来访自身资源,通过家庭治疗中的系统观和找资源的技术帮助来访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属于巩固和结束阶段。

在给学生做个体咨询的时候,一是高度重视家长和班主任对个体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在咨询时,邀请家长、老师共同参与进来,随时关注并在咨询前及时反馈孩子的相关信息。二是尽力帮助孩子建立属于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让家长、老师、孩子、同学等个体资源形成一个良好的家校系统,一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努力!

总结和反思

一、

1、 学生和家长反馈:咨询结束时,让来访用1-10分给自己咨询前后的状态打分,她给自己咨询前打3分,咨询后打9分;家长反馈了孩子在家的情绪状态、生活状态比以前好很多。

2、 咨询师 这个案例,来访的基本情况搜集比较全,原因分析基本准确,运用的咨询疗法有效果,所以五次咨询就能基本解决学生面临的心理困境。当然五次咨询难以一次性根除来访的非理性信念。毕竟这些认知是来访成长了十多年形成下来的,完全改变不合理的认知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使未来出现反复也属于正常。

二、反思:

自残行为是指不以死亡为目的,故意伤害自身身体组织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割伤、撞伤、鞭打、病态拔头发和咬指甲等。这种负面行为极具传染性,宜高度重视,以防发生残障、死亡等更严重的悲剧。

有的严重自残的孩子背后往往还有更复杂的原因,比如孩子早年经历有创伤如父母离异、遭遇暴力行为、校园霸凌等;又如有抑郁症、躁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心理障碍;还有父母等重要他人长期的忽视或精神虐待等。这些症状严重的学生,需要长期的心理咨询;涉及心理障碍的情况,学校心理老师无法处理的话,最好建议家长带孩子找三甲医院的心理医生治疗。

对于一般性的自残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进行支持性会谈。咨询师关注来访学生经历的心理痛苦,让他感受到被理解和关爱,建立彼此信任的咨访关系。

2、运用认知行为疗法,调整来访学生不合理的信念。帮助来访学生正确理解和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3、进行人际关系和情绪管理辅导。很多学生产生自残行为,是源自人际关系上遇到的的挫败或者没有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平时可以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团体辅导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悦纳自己,掌握一些人际关系技巧,学会人际交往,建立学生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情绪,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提升抗压能力。

4、引入家庭治疗,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学生的自残行为往往与家庭的不良因素有关。改善家庭不良的互动模式,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对孩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适合学生的自残方法 【花季少女自残为哪般

适合学生的自残方法 【花季少女自残为哪般

适合学生的自残方法 【花季少女自残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