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儒家思想认为艺术之道是什么(何为艺术儒家)

一个人的品德如果修炼得好,就一定会有好报。如果暂时还没有好报,那只能说明你还不够好, 要反求诸己,然后不断地精进。
「曾仕强每日箴言」
|全文共3000字,深度阅读需9分钟,受益终生|先秦·庄周《庄子

一个人的品德如果修炼得好,就一定会有好报。如果暂时还没有好报,那只能说明你还不够好, 要反求诸己,然后不断地精进。

曾仕强每日箴言」

|全文共3000字,深度阅读需9分钟,受益终生|

儒家思想认为艺术之道是什么(何为艺术儒家)

先秦·庄周《庄子·天下》说:“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内圣外王”一词虽然首见于《庄子·天下篇》,但已成为儒家哲学之特点的代名词。

所以,我们一般称儒家思想实际上即“内圣外王”之道,这也是国内哲学的核心所在。

然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内圣外王”的概念比较震撼,又好似难以达成。

但孔子告诉我们:“我欲仁,斯仁至矣。”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我们结合“千古完人”曾国藩相关论述,来一探“内圣外王”的精髓,反观自己,以求提升我们自身的修养。

内圣 :做最好的自己

内圣就是把自己修炼好,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品德。

曾国藩一生中非常重要的觉悟,就是“功名由天定,修德在自己”。

我们所能做的事情很有限,求功名不一定能得到,想做什么并不一定就能做到。

如果想要修己,想要使自己品德高尚,那我们马上就可以做到。

人生只有这件事情是我们可以全面掌握的,其他的都不可能。

一个人要做到内圣,曾国藩提出以下四点:

1

慎独则心泰

“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间须臾,内省不疚,故心泰。”

什么叫“慎独”?我们一般把“慎独”理解为单独一个人的时候要小心,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其实不是这个意思。

“慎独”就是好好做自己,走自己的路,不要非要求自己和别人一样。

这个“独”是你特有的、独特的,是你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也是你这辈子最需要发挥的部分。

我们这辈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要做跟别人不一样的人,所以用不着害怕。

如果你的特色能做到让大家普遍欢迎,那就表示你是成功的。

相反,如果你的特色总是和大家格格不入,那你自己就要好好去调整。

#pgc-card .pgc-card-href { text-decoration: none; outline: none; display: block; width: 100%; height: 100%; } #pgc-card .pgc-card-href:hover { text-decoration: none; } /*pc 样式*/ .pgc-card { box-sizing: border-box; height: 164px; border: 1px solid #e8e8e8;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 20px 94px 12px 180px; overflow: hidden; } .pgc-card::after { content: \" \"; display: block; border-left: 1px solid #e8e8e8; height: 120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76px; top: 20px; } .pgc-cover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162px; height: 162px; top: 0; left: 0; background-size: cover; } .pgc-content { overflow: hidden; position: relative; top: 50%;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Y(-50%); transform: translateY(-50%); } .pgc-content-title { font-size: 18px; color: #222; line-height: 1; font-weight: bold;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white-space: nowrap; } .pgc-content-desc { font-size: 14px; color: #444;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padding-top: 9px; overflow: hidden; line-height: 1.2em; display: -webkit-inline-box; -webkit-line-clamp: 2; -webkit-box-orient: vertical; } .pgc-content-price { font-size: 22px; color: #f85959; padding-top: 18px; line-height: 1em; } .pgc-card-buy { width: 75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0; top: 50px; color: #406599; font-size: 14px; text-align: center; } .pgc-buy-text { padding-top: 10px; } .pgc-icon-buy { height: 23px; width: 20px; display: inline-block; background: url(https://lf6-cdn-tos.bytescm /obj/cdn-static-resource/pgc/v2/pgc_tpl/static/image/commodity_buy_f2b4d1a.png); } 儒释道篇之道德经套装 道德经的奥秘+道德经的玄妙+详解道德经 ¥166.8 购买

2

主敬则身强

“主敬者,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纯一,斋庄不懈,故身强。”

“敬”就是看重、看得起。

时常问问自己,我对任何事情到底有没有用心。

时刻告诉自己,眼前这个人是最重要的,手上这件事情是最重要的,现在要说的话是最要紧的。

不要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那就表示你不经心,不经心就是不看重,不看重就是看不起别人。

其实你看不起别人也就是看不起自己。“敬人者,人恒敬之”,你看得起别人,别人才会看得起你。

用闽南话来讲,就叫“你看我普普,我看你雾雾”,国内人就是这种个性,“你看不起我,我干吗要看得起你?你对我不好,我为什么要对你好?”

所以,别人看不起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你让他感觉到你看不起他。

因此不要片面地去要求别人,或者抱怨别人没对你怎么样,你想要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要怎么对待别人。

3

求仁则人悦

“求仁者,体则存心养性,用则民胞物与,大公无我,故人悦。”

仁者不但自己注重修养心性、品德,对他人也心怀仁德与关爱,对人对事大公无私,所以自然受人喜爱。

国内人主要讲仁,不太讲爱,同样,国内人讲情,也不太讲爱,西方人则爱讲得比较多。

爱是很肤浅的,情则是很内敛的。

到底是情比较长久,还是爱比较长久?

爱往往一刹那就没有了,因为爱就像火花一样,往往“啪”的一下就没有了。

情才会长久,情就是关心别人、看得起别人,并且对对方有期待。

爱则更多的是从自我出发,“我感觉很好”,而不管对方感觉好还是不好,高兴还是不高兴。

4

思诚则神钦

“思诚者,心则忠贞不贰,言则笃实不欺,至诚相感,故神钦。”

你的心思想法很忠实诚恳,言语也实在可信,那么连神明都会觉得你这个人很可敬。

老实说,人是离不开神明的,我讲的神明跟一般人所理解的不太一样。

你如果自己看到或感觉到神明,心中忍不住惊叹“啊,神明”,神明就来了。

真正的神明是你看它很神奇,它看你却很明白。

我们看天,会觉得它很奇怪,因为它总是变来变去,而且往往只是一瞬间的工夫,变幻莫测。

我们看不懂也看不明白,但是老天看我们却是清清楚楚的,我们无论做什么都骗不过老天。

“四者之功夫果至,则四者之效验自臻。”

一个人的品德如果修炼得好,就一定会有好报。

如果暂时还没有好报,那只能说明你还不够好, 要反求诸己,然后不断地精进。

其实所有宗教归根结底都是在强调一句话:“我们是可以超脱的。”因为原本事实就是如此。

人首先要不断超越自己,然后才可能最终得以超脱。

外王 :自立自强令人敬畏

“外王”的意思是你只修自己是没有用的,独善其身有什么用?

一定要让跟你在一起的人都能感觉到,他跟你在一起能受益,对他有好处,他很欢迎你,这才叫“外王”。

“令人敬畏,全在自立自强,不在装模作样。”

“敬畏”不是恐惧害怕,而是尊敬。千万不要装模作样,因为没必要,也没有用,一定要让别人发自内心地敬重你。

“临难有不屈挠之节,临财有不沾染之廉,此威信也。”

曾国藩谈的都是一些最根本的问题。如果看到财就心动,那就很危险。

其实我年轻的时候也是毛毛躁躁的,脾气很坏,修养很差。

我不敢说姓曾的大概都是这样,但是我所知道的姓曾的脾气都不太好,这倒是真的。

可是我们有个长处,就是会不断地反省自己,因为曾子给我们的教导就是“吾日三省吾身”。

我们时常会想“我怎么会弄成现在这样,我要怎么去改善”,这倒是会让我们感到比较安慰的地方。

我不断改、不断改,最后改到很多老同学再看到我之后都觉得很奇怪 :“你怎么会变成这样?”

所以还是那句话,一个人最要紧的就是要花时间用心来改变自己。这才是你一生要做的不间断的功课。

我们要尽量多给他人参考,但是不能强制别人。

现在很多人动不动就谈说服力,我是一点都不赞成的。你干吗要去说服别人?你凭什么去说服别人?又有谁愿意被你说服?

“说服”这两个字要从我们的脑海里彻底清除掉,我们没有资格去说服任何人,也很少有人真正愿意接受我们的说服,因为说服里面包含有强制性的东西,那它就一定是会反弹的。

所以我不用“说服力”,也不主张用“影响力”,我喜欢用“参考力”。

我做了,你可以参考一下,你觉得好,那是你的事,你觉得不好,也是你的事,都跟我无关。

人不要去改变别人,那太霸道了,也不要强力去主张什么,你也没有那个资格。

你该做的,你做了,别人有眼睛,他自己会看。

他如果觉得“啊,这不错”,他再当作参考,然后做出他自己的一套,这样就够了。

这才叫教化,就是教到对方都没有感觉到你在教他,你影响了他。

反之,他成了你的跟班,那反倒不好。

所以当有人说“多谢你教我”,你一定要说 :“哪里,是你自己悟到的,你不要把功劳加在我身上。”

那他就会很轻松,也会更加感激你、尊敬你。

如果你马上说 :“对啊,假如当时没有我告诉你,你能有今天吗?”那算什么?

不要求功劳,不要求回报,只做好你应该做的事,这是最重要的。

内圣和外王是相互统一的,内圣是基础,外王是目的。

只有不断提升修养,才能成为“仁人”“君子”,才能达到内圣。也只有在内圣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实施王道,安邦治国,达到外王的目的。

同样,内圣只有达到外王的目的才有意义,外王实现了,内圣才最终完成。

作为普通人,命运使然,我们也许只不过是红尘中一个平凡的匆匆过客,但心境的广阔,已经给了我们生命的意义,增添了厚度和长度。

所以,倘若以“内圣外王”的境界时刻鞭策自己,一定会成就一个真实靠谱的自己。

也或许能够在某一天将会突破“宿命”的障碍,获得命运的青睐。

儒家思想认为艺术之道是什么(何为艺术儒家)

本文策划:贾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