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兵家的主要思想观点(兵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由于兵家思想形成于国家与国家的斗争之中,因此提倡以国家为最高的利益,把人看作是利益驱动之人。
兵家其人性论中是矛盾的,有恶有善,善恶混杂。一、本质论先秦时期的兵法著作中,所谓“兵家之道”有很多含义,其

由于兵家思想形成于国家与国家的斗争之中,因此提倡以国家为最高的利益,把人看作是利益驱动之人。

兵家其人性论中是矛盾的,有恶有善,善恶混杂。

兵家的主要思想观点(兵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本质论

先秦时期的兵法著作中,所谓“兵家之道”有很多含义,其中包括战争的正义性、战

争的规律、战役的法则、战术的技巧等内容。

从道德哲学的角度理解“兵家之道”,主要是战争的正义性或道义性问题。

孙武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而检验战争正义与否的关键在于,它是否代表绝大多数民众的意愿和根本利益。

  • 兵家所提倡的“道胜”追求的民众与统治者意义的一致的管理境界

在这种情况在,民众在发生战争的情况下就会为自己的国君不怕危险的奋起反抗。

《孙子·谋攻篇》中所论述的“上下同欲者胜”。

指的就是这类观点,意思是只有官兵同心,才能够做到齐心协力,最后便会赢得战争的胜利。

  • 民心向背对战争的胜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哪怕是再强大的军队,在战争中也需要得到民众的支持,而战争的最终目的也正是为了保国安民,正好比是鱼和水的关系,相互依托,相互需要。

兵家的观点是只有懂得如何用兵作战的统帅,才能是民众生死方面的掌握者,同时更是国家安危方面的主宰。

即:“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

兵家的主要思想观点(兵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认知论。

先秦兵家注重整体、长于综合、追求统一的特点在兵家谋略中具体化为对“势”的关注和阐发从把握胜负因素动态平衡的角度理解,先秦兵家体现了古典军事辩证法中“因机而立胜”思维原则。

从道德哲学的角度审视“兵家之道”,则主要是对战争的正义性或道义性问题的反思。

  • 兵家通常情况下是从大战略的层面考虑问题,论兵但并不囿于兵

在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中,兵家将政治是否清明、民心是否向背和战争能够取得胜负进行了紧密的结合。

“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敛富如取己物”。

通过对民众和士兵的爱护来调动他们的热情,达到“上下同欲”的目的。

  • 战争是否取得了胜利,不在于在战争中杀伤了地方多少人员,或者攻破了地方多少城池,而是在于应怎样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先秦兵家从战前应作充分准备,到在战争中要进行认真的谋划以及积极的求胜,再到战争结束后的修功都非常重要。

兵家的主要思想观点(兵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举个例子:十二纪横行亚欧大陆的蒙古军队,虽然征服了几乎所有的周边国家但是从元代身后来看,蒙古帝国并没有取得真正的胜利,蒙古兵凶残好杀,建国后把人强分四等,并没有用战争平复社会矛盾,反倒是加剧了社会矛盾的上升。

如做不到修明政治、恢复经济与抚民众,那么就是对生命与物资的浪费,也不能说取得了真正的胜利。

  • 在战争前做必要的分析论证

《孙子兵法》:“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兵家不但从道、天及地的外部环境,而且从将与法的内部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不但从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所具有的相互决定作用来确定对外来趋势所进行的把握,同时兵家的观点是应系统计算认识自身的实力,也就是“数生称”。

兵家的观点中还强调了环境预测所具有的重要性,“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

这便是兵家“知己知彼”,而为“千里会战”做好充足的准备。

  • 在认识上应摆脱传统框架所具有的束缚,应灵活地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

战略决策在做出时不可能是关注到所有应考虑的问题,应以战略目标能否实现作为一定的标准来确定其具体的取舍,应舍弃一些对全局胜负来说没有什么实际影响的局部利益。

  • 用审慎理性的理念来关注战争

墨子救宋以及烛之武退秦师等等,都说明了我国的传统具有和平主义取向的特点,而平津战役于万国军主动放弃防御向解放军投降,避免了京津地区一场重大血战的爆发,保护了无数的财产,文物和数十万人的生命也许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最好的注解吧。

要想达到某一目的,可以有很多种方法最聪明的就是不费一兵一卒,从而取得胜利。

所谓生意人都在梦想的无本经营,虽然听起来似乎不合乎逻辑,但是当利润大到可以不计成本的损耗时,无形中也就到了无本的境地。

三、决策论。

先秦兵家管理思想强调管理者的五德,智、信、仁、勇、严。

重历史、重人事、重经验的实用理性,是古代兵家心目中最平实的致胜法则。

  • 搜集情报信息是战争中能够克敌致胜的重要前提与基础

《孙子·行军》在其记载中通过对三十余种不同的客观现象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出敌军的行动意图与行动方向。

比较,指的是对敌我双方所具有的优劣长短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能够做到以己之长来克敌之短。

在我国的古代战争经过信息分析与信息处理而得出谋略的经典案例很多,举例来说孙腆的“围魏救赵”之计,还有诸葛亮的“隆中对”等等,都是由于信息的分析而得到的成果。

  • 只有在必须获得某种利益的肯定的情况下,才应制定与实施行动计划

“利”在《孙子兵法》中出现过多次,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指国家的政治利益。

如孙子所说,战争长期拖延而有利于国家者,是从来没有过的。

长期用兵作战,不仅要耗费大量财力,而且也会影响国家的政治稳定,因此孙子一向主张要速战速决。

其二,指经济利益。

孙子主张夺取敌方的粮食、资财,要分兵数路,开拓疆土,要分守要地,权衡形势,相机而动。

这就是指夺取敌方的土地、人口和财富等经济利益。

其三,指军事上的有利地形。

如孙子所说,凡是驻军,总是喜好高处而厌恶低洼的地方,要求向阳,回避阴湿……这些对军队有利的好处,是得自地形所具有的辅助作用。

四、境界轮。

先秦兵家在人际关系调节、和谐方面的优长,在军事谋略中凝结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著名命题。

兵家还具有鲜明的人文精神特征,主要表现在强调天地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表现出浓厚的生态文化观念主张不战而胜、兵不血刃而天下亲,表现出追求和平与尊重生命的人文情怀倡导诡诈与仁义辩证统一,对敌人用诡诈,对士卒与百姓施仁义,体现其惩恶扬善,去邪扶正的道德追求。

  • 儒家提倡仁道,这也是兵家追求的根本

汉武帝将儒家学派思想作为治国安邦的依据,导致了兵家思想的儒家倾向。

这就意味着国内先秦兵家管理的方式是以儒统兵的定论模式。

汉代所强调的是儒统兵,而先秦时代的兵家是通过以兵摄儒的方式。

两者的共同点是兵和儒两者一直是交相融汇合为一体的。

因而,内儒外兵和兵儒合一是作为兵家和合思想的基本形态存在的。

  • 兵家达致和谐目标,常常取次德、谋、交、威、兵并用的途径

兵家在在治国的战略上方面,强调的是内修文德同时还应外治武备在治军的策略上,主张的是视兵如子且将士平等,更加关注人文关怀兵家在对待友邻上,强调的是应讲信修睦在将领的修养上,兵家强调的是应智信仁勇严。

  • 兵家和合管理思想中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

兵家的观点是军事行动应循天、则地、和人,三者之间是一体的,缺一不可的。

《孙子兵法》中的观点是强调“道、天、地、将、法”之间所具有的谐协作用。

所谓“道”指的是上下一心的政道与治道,关注的人心齐整“天”,指的是天时“地”指的是地利“将”指的是人的因素“法”指的是各类制度与法规。

以上这五点实际上指的就是天、地、人三者。

从管理的角度解读兵家,学习先秦兵家思想中蕴含的管理哲学,无疑是国内传统管理哲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兵家的主要思想观点(兵家思想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