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男子上学堂,见教书先生白天教书

男子上学堂,见教书先生白天教书

明朝年间,长沙府善化县有个瓦窑坡,瓦窑坡的村民世世代代以务农为生,这里民生淳朴,村民们在自家地里种完田之后,看看隔壁的田还没有种完,都会帮忙搭把手,因为这么大的太阳,大家都不容易,大家都知道抱团取暖的重要性。

在瓦窑坡有一户人家姓周,早年间家里的男主人已经去世了,听说是在进京赶考时,坐在考场上考试的时候被毒蛇咬死的。

他的妻子孙氏顿时没了主意,本以为自家相公苦读多年可以金榜题名,却遭遇了如此变故,还好当时已经怀胎八个月了,总算为周家留下了一点血脉,两个月之后生下了一个男婴,取名周文才。

转眼间,周文才已经八岁了,孙氏靠着给大户人家做下人,又总是接些别人不愿意的活儿,才支撑到了今天。

儿子也算懂事,母亲不在的日子里,就帮着隔壁的叔叔伯伯一起插秧,干农活,那些叔叔伯伯见小家伙如此懂事,都会留他吃饭,就这样,一天的伙食就解决了。

虽然周文才天天去别人家蹭饭,但是别人并不讨厌他,因为大家都知道娘俩不容易,能帮一点是一点,不就是多个人多双筷子吗?能有什么损失,因此周文才就是吃村里的百家饭长大的。

这一天,隔壁王伯伯摔伤了脚,周文才又主动帮他去地里干活,回来的时候还摘了很多猪笼草拿到他家的猪圈给猪吃。

王伯伯看见周文才干活利索的样子,叫他坐下休息一会儿,说道:“孩子,你怎么就这么懂事呢?你爹在天之灵肯定很欣慰。”

周文才顿了一下,他停下干活儿的手,坐下来,问道:“王伯伯,你能告诉我,我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吗?我每次问起我爹,我娘都很伤心,还没说几句就哭了,我都不敢问,怕她伤心。”

王伯伯清了一下嗓子,很恭敬地说道:“你爹当年可是我们村为数不多的读书人,他刻苦努力,非常好学,但是却没有因此而看不起我们这些乡亲父老,我们有什么不懂的都去问他,他懂得可比我们多,你娘和他的感情很好,我们都说这对是我们村的鸳鸯,没成想你爹进京赶考的时候,他们就变成了苦命鸳鸯,幸好当时怀了你,你娘心中有寄托,不然怕是早就跟着你爹去了。”

周文才听见“读书”两个字,他的整个眼神都亮了,用好奇的目光看着王伯伯问道:“王伯伯,几岁可以读书呀?我爹是个读书人的话,那我也能读书吗?”

王伯伯摸了摸周文才的头,说道:“要是你读书的话,应该会是个好苗子吧,可惜啊,读书是要花很多银子的,你家现在的情况,你娘会同意吗?”

这一番话把周文才美好的期望又打回了现实,他低着头,再也不问了。

周文才回到家,心里好一阵难过,他从一个旧箱子里拿出好几本书,在那里翻了起来,虽然他完全看不懂书里写的是什么,因为他没有上过学,根本不识字,但是他觉得这是爹爹留下来的,这书上有爹的痕迹。

孙氏忽然推门进来,说了一句:“吃饭了。”吓得周文才掉落了手上的书。

孙氏见儿子一副慌张的样子,走近了看他在干什么,原来是拿着相公生前的书在看,平时孙氏绝口不提自己的丈夫,也不让孩子碰丈夫生前的遗物,怕触景生情,今天看着儿子拿起书,却没有生气,反而问道:“你是想读书吗?”

周文才低下了头,默认了,但是他很快又抬起头,对母亲说道:“娘,我就看看爹生前的遗物,我们家现在的情况读不起书,你已经很辛苦了,我以后去学一门手艺,养活你,读书根本吃不上饭,我懂。”

这一说,把孙氏说哭了,孙氏红着眼睛说道:“娘有你这么懂事的儿子,很骄傲。”

自从这次之后,周文才也不想着读书了,他尝试着提高自己的各种技能,比如帮邻居种地、除草如何快一点,看着木匠在干活儿他在旁边仔细地揣摩,回家又拿着木头练习,从没有求助过他人。

在尝试了各种技能之后,他又想着能不能上山打猎,以后当个猎人也行,就带着自己做的一把弓箭去了后山。

到了半山腰,周文才听到草堆里有一丝响动,就埋伏在草丛中间,果然有一只兔子出来觅食,他悄悄地靠近了,可是他对自己的射箭技术不是很有信心,就拿出了平时玩的弹弓,在四周找了一块很大的石头,瞄准目标,“嗖”地一声,那只在吃草的兔子就被打中了,根本来不及逃。

周文才赶紧跑过去,抓起兔子的两只耳朵,得意洋洋地说道:“哪里逃,乖乖到我的怀里来吧!”

他看着兔子呆头呆脑的样子才发现,不是兔子来不及逃,而是这只兔子的腿在之前就受了伤,流了很多血,这才让他有了可乘之机。

看着受伤的兔子,周文才的心软了下来,想拿出手上的布帮兔子包扎一下,却听见一阵求救的声音,于是他抱着受伤的兔子,寻声找去,发现一个文质彬彬的中年大叔被一个夹子夹住了。

他叫这位大叔先别担心,让大叔帮忙把手上的兔子接了过去,自己蹲下来,研究起这个夹子,嘴上嘀咕道:“原来还可以打造这种夹子这样打猎,我又学到了,可是这样放在这里挺危险的,连人的脚都会不小心踩进去,何况是小动物。”

那大叔见这个小孩子站在前面研究,也没有帮他把夹子去掉的意思,就问道:“孩子,我都疼死了,你能不能解开这个夹子,不能的话可以帮忙找一下这附近有什么大人吗?我还赶着去前面的村子有事情呢!”

周文才这才回过神来,说道:“大叔,我试试,能解开就不用叫别人来帮忙了。”

周文才说着就找来两块石头,还有一些木棍,把夹子从边缘的缝隙撑开,第一次失败了,他又找来了更大的石头,这次他把自己的弓折断,用那块大石头不断地摩擦自己的弓,重新做了一条更长的木头,就这样很好地撑开了那个夹子,那个大叔的脚也被放出来了,可是被夹了有点久,脚上面流了血。

周文才见状一把撕下自己的衣服,从后面背着的竹篓里拿出了一些在上山的过程中摘的止血药,用衣服合着止血药把大叔的脚包扎好。

之后又拿出了剩下的一些药,继续捣碎了,接过大叔手上抱着的兔子,把兔子受伤的腿包扎好。

大叔见了,露出欣慰的笑容,问道:“小孩,你几岁,叫什么名字?”

“我叫周文才,今年八岁了,大叔你要去哪里,现在还能走吗?要不要我扶你?”周文才回答道。

这位大叔听了这个名字好像很开心的样子,不断地点头,开心地说道:“原来你就是周文才,孺子可教也。”

“大叔你认识我吗?”周文才不解地问道。

“不不不,不认识,我要去瓦窑坡见一个老朋友,你知道怎么走吗?”大叔问道。

周文才听了,骄傲地抬起头,说道:“原来大叔是要去瓦窑坡呀,我就是瓦窑坡的村民,那我扶着你一起走吧!”

周文才放了怀中的兔子,让它自己跑向深山密林里了,接着就扶着大叔边走边歇,到了傍晚时间才到达瓦窑坡。

周文才到了家门口,看见娘亲今天没有去做工,而是在门口等他了,便介绍说:“娘,这位大叔是我在上山打猎的时候认识的,他说要来瓦窑村找老朋友我就带他来了,你今天没有出去吗?”

孙氏“噗嗤”一笑,对着儿子说:“什么大叔,还不快来给郭先生行个大礼,是我让他来的,他要找的朋友就是我。”

周文才还没有反应过来,孙氏就恭敬地对着郭先生说道:“先生快里面请吧,我做好了饭菜。”

他们坐下来吃饭的时候,孙氏告诉周文才,郭先生是他父亲的好友,当年他们一起考科举,父亲半路遇险,郭先生考中秀才之后就没有再考了,后来无心为官,干脆开了学堂,这次就是想请郭先生来看看周文才这个学生到底合不合格,郭先生收不收。

郭先生吃完饭,满意地说道:“为官者,要有怜悯之心,才能替百姓谋福,今天我看见他在山上打了兔子还帮它包扎并且放归山林,就知道这孩子将来必成大器。”

周文才听了,不解地问道:“先生的意思是可以收我做学生吗?”

郭先生不语,静静地坐在那里微笑,聪明的孙氏赶紧对儿子说道:“别问了,还不快下跪磕头,你有老师了,可以上学堂了。”

周文才听了马上跪了下来,磕了三个响头,在他磕完头的时候,转身问孙氏:“娘,我们家不是没有钱吗?我拜了师也没有用啊!”

这时隔壁的王伯伯手上拿着个包裹走进来了,他看见周文才跪在地上,又看见家里多了个人,猜到这应该是镇上开学堂的老师了。

王伯伯当着他们三个人的面,把手上的包裹递给孙氏说道:“孩子娘,这是我们村的村民集体凑的,我们知道孩子想上学,但是你们娘俩这几年不容易,哪有钱,家家户户都凑了点,就当这几年这娃帮我们干活儿的工钱吧,快收下。”

郭先生见此情景,感动地说道:“都说瓦窑坡是个好地方,以前从来没有来过,今天淳朴的民风算是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互帮互助。”

第二天一大早,周文才就跟着郭先生去镇上了,从此周文才只能过年的时候回来,其他时间都要在郭先生的学堂度过。

周文才来到学堂,才知道自己不是最小的学生,有些家里比较富裕的学生,早几年就开始上学了,自己和别人比,已经落下了好多。

可是周文才的父亲也是个读书人,他读书是有点天赋在身上的,加上周文才自身也是个很努力的人,他不甘落后于人。

白天,郭先生在课堂上带着他一起学习,晚上同窗好友们都睡了,他就一个人点着香油灯,去屋子的外面找一个地方挑灯夜读。

这一晃又过了八年,如今周文才已经是个十六岁的少年,在他的努力下,他的学问已经甩别人好几条街了,成了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郭先生也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

这一日放假,其他学生离家近都已经回去了,而周文才的家要翻过一座山头才能到达,因此他每年过年的时候才回村子,空荡荡的学堂只有他一个人在抬着头学习,这时门口来了一个尼姑,像是在找人,又像是要化缘。

周文才见了,双手作揖道:“这位师太,我们这里是学堂,您有什么事情吗?”

那尼姑见学堂里只有他一个人,便说道:“贫尼一路化缘过来,小施主能否行个方便。”说着就拿出了自己化缘的时候用的碗。

周文才是个读书人,见到出家之人自然是出手相助,可那师太收到一碗饭之后问道:“小施主,能让我在学堂休息两晚吗?贫尼这几天一直赶路,有点累,想找个落脚的地方。”

周文才犯了难,这可是学堂又不是他家,他做不了主,于是就去请示郭先生,郭先生听了之后从房间里出来,见到那位师太,好像有点震惊,但他还是答应让那个尼姑进来休息了,可是只能让她睡柴房,因为学堂里都是男孩,虽然这几天放假了,可那些男孩的物品都在,不好让一个女流之辈住着。

师太见有地方可以让她歇歇脚,高兴地说:“阿弥陀佛,只要有地方落脚就可以了,柴房也可以,施主无需担忧,贫尼法号静安,感谢施主。”

接下来周文才就带着静安师太去柴房了,他回到学堂,郭先生也在,但是好像魂不守舍的样子,便问:“先生,您认识静安师太吗?”

郭先生摇摇头说:“不认识不认识,怎么可能认识,对了,他们都放假了,你还那么认真,我都来了,那你有什么不懂的可以请教我。”

于是周文才就和郭先生一起在学堂讨论了很多学习上的问题,一直到傍晚才结束。

到了晚上,本来周文才是要去柴房点香油灯学习的,因为最近天气有点冷,但是今天柴房有人,他就只好在离柴房不远处的院子里点了香油灯开始温习今天早上郭先生和他讲的一些知识了。

过了一会儿,他看见香油灯的不远处有一个影子在晃动,他抬头一看,没有人,就接着继续看书,看了一会儿有点累了,就伸了个懒腰,这时他不仅觉得有个影子在不远处晃动,还发出了“哒哒哒”的声音。

周文才这次一定要弄个明白,就把手上的书先放在台阶上,端起香油灯向着发出声音的地方走去。

走了一会儿,他发现发出声音的地方离柴房很近,这柴房早上的时候不是借宿给静安师太了吗?难道静安师太大晚上的还在外面溜达?周文才的心里越来越疑惑。

此时,那个“哒哒哒”的声音又再次响了起来,周文才又抬头四处寻找,他发现不远处,静安师太正拖着一个东西在往柴房走来,他怕静安师太发现,就赶紧吹灭了香油灯,悄悄地躲在墙背后。

等静安师太走近了,周文才通过师太手上拿着的火折子,清清楚楚地看到了静安师太另外一只手拖着的不是什么东西,而是郭先生,此时的郭先生没有一点反应,像是被打晕了。

周文才冲出去,可是他想,静安师太竟然可以徒手就把郭先生打晕拖到柴房,那自己肯定不是他的对手,冲出去也没有用。

周文才在思考的时候,静安师太早就把郭先生拖入了柴房,还把门关上了,这样一来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周文才虽然是个小伙子,可对于静安师太的举动,还是有点吓坏了,呆呆地站在原地,他又想到静安师太不会是个假的尼姑吧?他以前听说过喝酒吃肉娶媳妇的假和尚,难道这静安师太是个假尼姑?他想和郭先生行男女之事?想到这,周文才的脸就像吃了辣椒一样红了,幸好是在黑暗中,不然恐让人见了笑话。

周文才想到郭先生一直单身,也没有妻室,万一他和这个静安师太成了的话,自己现在冲进去不是坏人家好事吗?于是周文才决定先走了,有什么事明天再说。

第二天还是放假,周文才又独自一人来到学堂学习,可是昨天晚上发生的事情让他根本无法静下心来学习,正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郭先生拿着一本书进来了,而且神清气爽。

周文才看着郭先生神采奕奕的样子,还好自己昨天没有莽撞,不然今天就尴尬了,看来就是不能多管闲事,大人的事情和他无关,只管读好自己的书就好。

“想什么呢?昨天给你的功课都做了吗?”郭先生看见周文才愣在那里出神,用手中的扇子重重地敲打了一下周文才的头问道。

“先生,我…我…我有些不是很明白。”周文才昨天晚上光顾着看热闹了,先生昨天给他的功课在纸上全是空白,没有写一个字,他惭愧地低下了头。

周文才本以为郭先生会将他一顿责罚,因为郭先生对他的期望很高,自然要求也比别人严格,而且平时的周文才是不会忘记做功课的,他都已经准备好接受责罚了,哪知郭先生一反常态,不仅开心地笑了,宽容地说道:“没事,反正现在放假,以后可不能这么马虎了,眼底尽是疼惜的眼神。”

周文才见状,瞪大了眼睛,点了点头,可他的脑海中仍然对昨天晚上的事情挥之不去。

夜里,周文才又一个人坐在离柴房的不远处,点了香油灯,这次他要抛开一切杂念,先完成先生给布置的任务,他告诉自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周文才刚刚看了不到两页的书,旁边又发出了“哒哒哒”的声音,周文才已经是个十六岁血气方刚的少年,一想到那静安师太拖着郭先生进了柴房,脑子里不断地出来坏念头,一直扰乱着他读书的思绪,这下看来又没法在屋外做功课了。

周文才只好拿着香油灯想另外找个地方学习,可当他走的时候,抬头一看,柴房里透出了静安师太和郭先生两个人的影子,周文才被这影子吸引住了,想走也走不了,他干脆自己去柴房看看,到底他们是不是在做正经事。

他轻手轻脚地走着,趴在了窗户上,想开个缝隙偷偷地观察,却突然听见郭先生的一声惨叫,周文才顾不得许多,连忙踹开柴房的门,大声喊道:“你在干什么?郭先生,你怎么样了?”

可眼前的情景却让他受到了惊吓,静安师太并没有和郭先生在做周文才想象之事,只是静安师太用一只手的手掌捂住郭先生的头,不断地吸取郭先生体内的精气,郭先生应该是受不了了,所以才发出了惨叫。

“静安师太,你是出家之人,想草菅人命吗?你到底是谁?为什么要害我的老师。”见到此情此景的周文才毫无畏惧地说道。

“你这小娃娃懂什么?我在救他,看来今天我要先对付你。”说罢停住了手上的动作,郭先生晕了过去。

接着静安师太手上又使出了法力,四周的东西突然摇摇欲坠,周文才想这下自己要死了,不应该那么冲动冲出来,连郭先生都在他手里,他有什么能耐,可是他是个读书人,恩师有难,他不应该退缩。

“你想怎么样?杀了我吗?我才不怕,放了郭先生。”周文才喊道。

静安师太的手快要触到周文才的时候,周文才主动抱住了静安师太的手臂,一口咬了过去,静安师太因此后退一步,她把袖子撩起来一看,竟然有个牙印,还出血了,便说道:“想不到我修行几十年,竟然被你这个小娃娃咬了,你这个不知好歹的娃娃。”说着便飞到周文才的面前要收拾他。

周文才如果贪生怕死就逃走了,此时的他一心要救自己的恩师,根本没在怕的,做出了一副视死如归的表情。

就在静安师太的手要触到周文才的时候,又推门进来一个人,跪在静安师太的面前,说道:“你放过他吧,他是我们学堂的好苗子,将来能造福百姓,你要渡的是我,别伤害我的学生。”

周文才转头一看,怎么又一个郭先生,可明明那个晕倒的也是郭先生,难道是双胞胎吗?他非常疑惑。

静安师太也停下了手,并且对着郭先生和周文才说道:“这小子知道了我们的秘密,不除了他你我都有大的麻烦。”

“如果你要杀他,你就先杀我,不然别伤害我的学生。”郭先生走到周文才的前面,护住他说道。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此时的周文才是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郭先生从小到大,都是自己村子里的神童,十二岁的时候便中了秀才,按照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没过几年他便可以到京城考状元了。

可是在他去考举人的路上,突然被天上的一阵雷劈到了,却没有死,整个人和没事人一样,大家都说他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可自从被雷劈到后,他虽然没有死,却事事倒霉,连举人都没有考上,郭先生一直以为是自己的原因,直到遇见了静安师太。

静安师太其实根本不是一个尼姑,她是民间的除魔人,大家都叫她除魔娘娘,她所到的地方所有小鬼统统绕道,十里之内的妖怪都不敢横行。

静安师太和郭先生说,之前天雷劈下来的时候之所以没有死,是因为郭先生是文曲星下凡,来民间渡劫,渡劫完成之后,肉体归尘,灵魂会回到天庭,文曲星的元神保护了他,所以他才免于一死。

可是那个天雷却把文曲星在民间的凡胎给劈散开了,周围的小鬼都闻到了文曲星身上的味道,纷纷围绕在他的身边,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有这些小鬼出来阻止,运气自然就差了。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有些小鬼已经侵入到了郭先生的肉体凡胎,静安师太为了不让郭先生暴露,将他的身体分为善恶两部分,善的那副躯体让他白天到处行走和平时一样,被小鬼侵蚀的这副恶的躯体则被静安师太拖入了柴房进行驱鬼。

昨天晚上周文才看见静安师太拖着郭先生的身体,并非周文才想象的那样,而是静安师太要对这副躯体进行净化,而刚刚之所以郭先生的那副躯体发出惨叫声,是因为一个执念很深的魑魅附在上面,不愿意离开,静安师太下手有点重,郭先生的躯体一时无法承受,就发出了惨叫。

郭先生知道自己是文曲星下凡的体质之后,也就无心去考科举了,反正百年之后都要去天庭报到,最重要的是他若是去考科举,身边有小鬼跟着,害了别的书生就不好了,做人还是要善良,不能因为一己之私耽误别人。

而静安师太每过几年就会来为郭先生净化灵魂,因为这也是除魔人的责任。

可除魔娘娘有时候会扮成老妇人接近,有时候会扮成尼姑,有时候又是以别的身份,所以昨天郭先生见到静安师太的时候,才会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因为他不确定是不是除魔娘娘又来帮他了。

听了郭先生的解释,周文才知道是自己误会了静安师太,便跪了下来,抱歉地说道:“师太对不起,都是我误会了,您是个好人,千万要帮帮郭先生,他是我的恩师。”

“我刚刚还要杀你,你不怕吗?现在却为别人求情?”静安师太拿下自己的帽子,头发散了下来,是一个貌美的女子,周文才看呆了。

他顿了好久才反应过来,说道:“静安师太人美心善,一定可以帮先生的。”

静安师太被逗笑了,她双手施法,把晕倒的那个躯壳移到了身边的郭先生体内,两个人合二为一,周文才发现郭先生的脸上一下子就红润了很多。

周文才见状赶忙叩谢,除魔娘娘没事也先行离开了,她还要赶往下一个地方继续降妖除魔。

周文才之后将这个秘密死死地烂在了肚子里,谁也没有说,郭先生为了表示感谢,身为文曲星转世的他,将毕生所学都教给了周文才,周文才不负所望,一路披荆斩棘,考上了状元。

就在皇帝要留他在朝廷做大官的时候,周文才却拒绝了,他说道:“我是从小地方出来的,当年读书的银子是乡亲们一家一户给我凑的,如果我留在朝廷的确可以得到提拔,但是我想回去建设我的家乡,为家乡的百姓谋福,让当初帮助我的乡亲们富起来。”

皇帝被他报效家乡的决心深深地感动了,也不再勉强挽留,周文才回到善化县,当了善化县的县令,虽然每天面对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可是因为断案公正,乡亲们的事情他每一件都放在心上,受到了地方百姓的爱戴。

【凡凡故事馆】

“取之于民,用之于明。”是说从百姓身上取得的利益,要时时放在心上,到自己有能力的时候,要记得感恩,把当初百姓给自己的利益重新放回到百姓身上,这样才能形成民爱官,官爱民的良好风气。

文中周文才在自己落魄的时候,是乡亲们凑钱让他去上的学堂,这是他从百姓身上得到的利益,当他中了状元之后,没有贪图荣华富贵,而是想到回馈给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乡亲,下到基层为民当官,这才是一个读书人的气节。

除此之外,他为了报答郭先生的恩情,在自己都有生命危险的时刻却还能为自己的老师着想,这份胸襟和格局也没有几个人可以比得上。

因为他的善良,让文曲星转世的郭先生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这是对善良的人最好的回馈!

你我皆凡人,可能没有那么远大的胸怀,也没有那么大的格局,但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选择做一个善良的人,为自己谋福,为身边的人谋福,为我们的下一代谋福,这也是一种善良!

你觉得呢?

声明:本故事旨在传承民间艺术,劝人从善,弘扬传统美德,与封建迷信无关,谢谢!

关注我@凡凡故事馆,听我讲讲写满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