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曹操为何坚决要斩了华佗

在过去,虽然我国的中医学十分发达,但出名的中医十分少。因为一个合格的医家之人需要有仁爱之心,还要足够聪明动医理。因为治病救人是一项难度非常大的工作,很多时候不具备足够的仁爱之心与丰厚的医理知识,可能救不好人。
按理说,医者还需要有急切的治病救人之心,毕竟对于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
然而,在古代历史上就曾发生过一件事,著名的医家之人华佗被曹操坚决斩杀,很多人都以为是曹操不信他的开颅手术而杀他。
实际上,历史上的华佗之死跟开颅手术的关系不大,而是治病救人之心的问题,《后汉书》就记录了真相,并且表明曹操的做法是正确的。
01神医华佗跟基本的文学文化一样,我国的中医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也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如今我们听到的一些如“杏林”“岐黄术”等之类的词汇,描绘的都是中医学。
而中医学理论如此发达,因此诞生的名医自然也就多了,比如扁鹊、张仲景、华佗、李时珍等。
这些名人之中,华佗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
众所周知,中医从来都是主打内科治疗的,医治方法都讲究的是吃中草药调理,而华佗却一反常路,走了外科的路子。
当然,这也不是说华佗只走的中医外科,实际上,他内外兼修。
比如,在中医内科方面,他发明了五禽戏,让人们学习这个锻炼身体。
在外科方面,他被称为“鼻祖”,他开启了手术模式,甚至为了手术方便,还发明了麻沸散。
因为他与众不同的医治方法,以及扎实的理论基础,所以华佗在东汉时期,医术远近闻名。
而当时的一个著名人物就找上了他,这个人就是魏国的实际掌权者曹操。
曹操因为晚年斩杀了关羽之后,总是会梦到他,为此十分头疼。
而后又因为听信身边之人的建议,建造了建始殿,在建造的过程中因为砍了梨树,惹恼了梨树之神,所以患上了头疾。
头疾时常发生,而且十分难受,感觉头疼欲裂。
02斩杀真相曹操虽然不是魏国的皇帝,但却是实际的掌权者,他患头疾,自然有很多左右的人十分担心,给他各种建议。
几番建议之后,就找到了当时的外科圣手华佗。
华佗当时受曹操的征召,前去为他诊治。
华佗一番切脉问诊之后,说曹操的病不是普通的汤药能够医治的,需要进行开颅手术。
曹操一听有些惊呆了,主要是他闻所未闻这样的医治技术,再者在我们今天看来,医学已经高度发展,但是对我们而言,开颅手术依旧是一项非常高难度的手术。
那个时代的华佗说直接开颅,还没有高科技医疗设备,曹操惊讶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且,曹操是一个疑心病很重的人,面对开颅这样的手术,在他看来就是杀人开瓢。
于是曹操也这么问了,问华佗是不是想趁此机会杀了自己。
华佗再三表示不是,但是曹操怎么会听,于是将其杀了。
相信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结局。
但是在《后汉书》里面却不是这么记载的。
书中说,曹操患有头疾,请来华佗医治,他也没有说需要进行开颅手术这样惊悚的医治方法,而是就用传统的中医内科方法医治。
但是这种保守治疗的方法,根本就不能根治好曹操的头疾,而曹操是一个政务繁忙的人,需要他的地方很多,所以头疾病能不犯就最好不犯。
但问题是,这种情况说不清,所以为了减少自己的痛苦,曹操直接让华佗住在丞相府中。
从这时起,华佗就成了曹操的私人医生,经常没事就给曹操诊治,曹操在华佗住府的日子里,头疾的确是好了很多,但华佗却郁闷非常。
因为他天天被关在丞相府,不得自由,不能行走江湖,所以当家里突然来了一封信时,华佗高兴极了,极力说自己现在要回去看母亲。
曹操作为丞相,自然也深受孝道文化影响,这种事情不好阻止华佗,于是就让他回家去了。
但是回家看了母亲之后的华佗却迟迟不归丞相府。
后来,曹操等不住了,专门派人去请。
然而,派去的人去了一圈,后面自己回来了,并没有带回华佗,而原因是华佗表示自己的妻子生病了。
妻子生病,作为丈夫侍疾,曹操自然也不能说什么,于是这事儿暂时放下。
但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华佗还是没有回来。
于是曹操又再次派人去请,因为自己的头疾又犯了,但是华佗还是没有回来,并一再说自己的妻子病得很重。
后来,曹操再次派人去看的时候,发现华佗的妻子根本就没病,只是华佗自己不愿意回到曹操的身边。
那么华佗为何不回呢?因为华佗一开始行医并不是他自己喜欢的选择,他一开始最中意的是从仕。
奈何时局不与他,他做不了,才无奈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