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百家经典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关键词:论语,颜渊第十二

  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合乎于礼的规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这还是司马牛,他非常的忧虑,你看孔子教他不忧不惧,他还是不能够释怀,心里还是有忧。所以,『忧曰』,他对子夏讲,他忧虑说,『人皆有兄弟,我独亡』,这个「亡」就是没有,不是读王,是读无,就是别人都有兄弟,我没有,他感叹。《雪公讲要》里面他说,「据郑康成注,牛兄桓魋行恶,死亡无日,所以说独无兄弟」。这个引用郑康成的批注,说司马牛他的兄长司马桓魋作恶、叛乱,想要弒君篡位,所以死亡无日,很快就要面临死亡,这种人,人、神都不容的。所以说我独无兄弟,这是他的感叹。

  这个话,有的先儒讲是在司马桓魋已经犯事,就是已经做出谋反的事情来以后,结果这个事情失败了,司马桓魋就逃到了卫国,后来又逃到了齐国。司马牛虽然没有参与谋反,但是那都属于犯了诛连的罪。所以他也不得不逃亡,他根据记载,也逃到齐国,后来逃到吴国,后来死在鲁国。这个话,有的先儒是说犯事以后,有的先儒讲这是在司马桓魋作乱之前说的话。《雪公讲要》里面讲,根据他跟子夏的对话,以及子夏劝解他的语气来分析,应该是在事变之前,还没有造反之前。

  司马牛他向子夏倾诉,子夏就安慰他。子夏是孔门弟子里头文学非常好,《论语》很多是他写的。他听到司马牛忧虑,所以就引用一段哲言跟他开解,『子夏曰:商闻之矣』,「商」是子夏的名,就是他自称,说我听过这样的一段哲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段话意思就是提醒他,不要忧愁,因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这是人都有一个命运在,该是怎么样就怎么样,你忧虑也没用。你什么时候寿命到了,阎王来请你了,你能躲得过吗?所以不用忧虑,要豁达一点,乐观一点。这富贵在天,人有没有富贵,司马牛他曾经是富贵,他的兄长是宋国的大夫,最有名望的大夫,他当然也沾光,家里很富贵。但是一造反,那马上就会自己变成逃亡者,也就没富贵。所以富贵在天就是讲人的命运、人的福报,都非我们自己能够控制得了,所以我们要泰然处之。但是君子的存心自己可以把握,「君子敬而无失」,心存敬慎而没有过失,跟人家相处恭敬而又有礼,这样哪怕我们命运不好,这样也能够得以转变。这有点改造命运的味道,怎么改?从你自己改,培养自己的诚敬心,对人的恭敬,从这改。这样,即使你的兄长被杀了,那你四海之内到处都有像亲兄弟一样的人。这是告诉他君子不用忧虑自己没有兄弟,所以子夏是帮他排忧解虑。

  我们来看蕅益大师《批注》当中说,「卓吾云:牛多言而躁,兄又凶顽不道,料必不相容者,故忧其将害己也」。这李卓吾先生说,司马牛这个人多言而躁,他喜欢说话又比较浮躁。那么他的兄长凶顽不道,凶是凶恶,顽是顽固,不道是大逆不道,居然图谋不轨。当然司马牛肯定是尽量的劝谏,但是司马牛没那个能耐,讲话很浮躁,这就会必不相容。料是预料,预料到司马牛跟他的兄长肯定不能相容。那他兄长既然能够想出要弒君篡位,对他的弟弟那可能也会想着下毒手。因为这个弟弟要是喜欢说话,泄漏了风声,那就不行了。所以他兄长可能会想到要害他,那司马牛当然也可能会想到,所以他会忧。忧什么?忧其害己也,就怕他哥哥会谋害自己。所以这个忧是多方的,又忧国、又忧兄,也忧自己。

  「子夏以死生有命慰之,又教以处之之法,谓只待以恭敬。疏者可亲,况亲者乃反疏乎?盖劝其兄弟和睦也」。子夏在这里劝导他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是安慰他。这是排解他的忧惧,同时又教以处之之法,处之,就是跟他兄弟相处的这个方法。怎么相处?「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这是相处的方法。对他的兄长还是要恭敬,而且一定要谨慎,不可以有闪失,一下子说错话、做错事了,那可能你真的招来杀身之祸,也未可知。所以谓只待以恭敬,你就好好恭敬兄长,恭敬一切事,不要做错。这样疏者可亲,即使是你跟他本来很疏远了,都能够变得亲近。这里讲的,「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的人、天下人,那是疏,疏远人,都能够成为自己的兄弟,这可亲,那更何况亲者反疏乎?原来是兄弟,这是亲,那怎么还会反而变得疏远?不会。这是劝他兄弟要和睦。当然和睦的目的,是为了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兄长。

  所以子夏所提出来的方法是用感化,用自己「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的态度,用道德、仁义来感化自己的兄长,这个方法是化怨为亲、化敌为友之道。能不能感化?当然自然有天命,所以前面讲的死生有命,这个我们尽心尽力去做。尽到心了,成与不成那是自有因果。我们已经尽力了,问心无愧了就可以。但是如果不去尽心尽力去做,只在那忧、在那惧,这就不对了。所以子夏在这里开导他,与他的兄长如何相处,蕅益大师给我们点出来。这种说法也很有道理,这里隐含着我们如何来化解危机,如何存心,如何来把这个怨怼转化过来。让他断恶修善,只有什么?用自己诚敬之心,这才能感化,没有诚敬的心,那是很难的。用其它的方法,都不可能成功。

  【评析】

  如上章所说,司马牛宣布他不承认桓魋是他的哥哥,这与儒家一贯倡导的“悌”的观念是相违背的。但由于他的哥哥“犯上作乱”,因而孔子没有责备他,反而劝他不要忧愁,不要恐惧,只要内心无愧就是做到了“仁”。这一章,子夏同样劝慰司马牛,说只要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那就会赢得天下人的称赞,就不必发愁自己没有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