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道家养生气功(道家养生气功十三式)

道家养生气功

道家气功养生

气功给以人一种神秘的色彩,其实现代的气功主要是养生健体的作用,特别是道家气功,更是广为流传与众多中老年人中。道家气功养生带你领略精气神,下面就来见识下什么是道家气功。

现代“气功”一词包括了古代的“吐纳”、“导引”、“存神”、“静功”、“动功”、“内功”、“外功”、“修练”、“打坐”、“入定”、“坐禅”、“静坐养生”、“修身养性”、“呼吸养生”等等,甚至太极拳等某些武术,只要以内功为基础,都属气功的范围。

气功又分动功与静功两大类,前者也叫外功,后者也叫内功。外功以内功为基础,静极才能生动,所谓“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精气神充足了,筋骨才能强壮。静功并非静止,而是“外静内动”,是机体的特殊运动状态。正如王船山所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以养神,以吐纳呼吸为主要练功方法;动以练形,以运动肢体为主要练功方法。无论静功还是动功,都离不开调心、调息、调身这三项练功的基本手段,也就是意守、呼吸、姿势三个环节。静则生阴、动则生阳,动静兼练,“三调”结合,于是阴阳调和,祛病延年。正如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里所说:“能动能静,所以长生”。

道家气功两大代表人物

道家养生功,是老子创始的,传承至今己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至元代丘处机祖师创立道教龙门派,经十二代传到牛金宝。道家养生功以收心求静为基础,这叫做修性;以养精固本为归宿,这叫做养命。修性必须落实到养命之上,故此功称为性命双修养生功。这是本功区别于其他气功的根本之点,也是它有特殊养生功效的原因所在。所以道家养生功既能使人转弱为强,且能返老为少;不但可驱除疾病,恢复健康,而且能补脑养神,增长智慧。

老子

道家尊老子为始祖。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名老聃,楚国苦县人,是夏秋时代大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一书。《道德经》成为道家著书立说的理论根据。相传老子传道于金母,金母传于白云,白云传于王玄甫。另一说:老子传于王玄甫。

王重阳

金代道士,全真派创立者。原名中孚,字允卿,后应武举,改名得威,字世雄,入道后改名喆,字知明,号重阳子。威阳人。出身豪门,应武举,中甲科。遇仙人吕洞宾,传以修炼秘诀,遂通仙术。于是弃妻离子,云游终南山一带。金世宗大定元年,在南时村穴居,名其穴为“活死人墓”。后往山东昆嵛山(在今山东牟平东南)。马钰、孙不二夫妇筑庵师事之,题其庵名曰“全真”,凡从其学者都是全真道士。继在文登、宁海、莱州诸地传道。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提倡全神炼炁、出家修真、不炼外丹,并制定道士出家的制度。著有《重阳全真集》、《重阳教化集》、《立教十五论》等书传于世。其弟子马钰即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女),后世称为北七真,又各立门派。

理论依据:养生功的理论基础可归结为一个“道”字。道是什么呢?老子《道德经》云:“吾不知其名,强名之曰‘道’。”又云:“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其大无所不包,其细无所不入,生天育地,至高至大。道生一,即无极;一生二,即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分四象,四象分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尽性命之理,寓养生。

那么道家的功法是怎样使人返老还童呢?它是以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阴阳消长的道理来进行论证的。当人在母腹中十月胎圆、瓜熟蒂落,降生后体软如绵,其象属坤。脐带一剪,先天炁断,后天气由口鼻而入;两眼分开,舌亦不接任督;性带气上移于心,命带气下人于肾,性命相距八寸四分(传统说法);元神失位,识神掌权;自少而壮,壮而老,老而病,病而死,性命始终不能如一。

道家气功养生的作用

1、补脑养神。静养功的入静,首先受益的是大脑中枢神经。

2、固精养炁。养生不固精,结果一场空。

3、调息理炁,扩大肺活量。

4、调节五脏。

5、清神明日。

6、舒盘活血,通盘活络。

7、久炼养生功,对于神经衰弱、长夜失眠、梦遗滑精、阳瘘肾虚、身体虚弱等症有独特的疗效。

道家养生气功六字诀

六字养生法起源于我国古代道家,历史来自久远,流传广泛,是一种将呼吸吐纳结合起来的养生方法。通过呼吸导引能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充分诱发和调动人体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历代文献对道家的六字养生法有不少的论述。例如,庄子《刻意》篇中说:“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南北朝梁代陶弘景是当时著名的道家修炼人士,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学家。他在《轴指养性延命录》一书中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行胡易歌施适对先散之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皆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嘻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书中还指出:“心脏病度亲官尽假逐封台举简者,体有冷热,吹呼二气出之;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气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痛闷,唏气出之;肝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传至唐代名医孙思邈,按五行相生顺序,配合四时季节,编写了卫生歌,奠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歌云:
春嘘明目显金略免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发宜常梳气宜敛,卤宜数叩津宜乱劳费优庆全凯请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
自唐代以后,在六字的发音及与脏腑的配合上,也有不少发展变化。宋代邹朴庵的论述最为详细,他不但对呼吸和发音方法提出具体要求:“念时耳不得闻声”,“念闭低头闭口,以鼻徐徐吸天地之清气”,“吸时耳亦不得闻声”,还加了叩齿、搅海、咽津等预备功。自明代以后,六字养生法开始有了肢体动作,将吐纳与导引结合起来。从六字养生法练功的特点看,它是以调息为主的气功功法。气功是调身、调息、调心合为—体的身心报油这搞善山锻炼技能。从医家的角度看,六字养生法的功理与中医理论和实践结合密切,六个字的发音直接针对脏腑,也与四季保健相关,治病养生的医学色彩浓厚,非常实用。欢迎探讨顺祝健康。

道家养生气功十三式

建议去看《修真九要》
这不是养生那么简单。这是内丹术的范畴,必须出家修行。为长生久视成仙之法路。必须有真师度化入道,明师教导。需性命双修,静字为要。坐忘调息,不动一念。十二时辰不起一邪念,做得无漏。若无明师指导自己轻举妄动,一不小心必然走火入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