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百家经典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席不正,不坐。

关键词:论语,乡党第十

  孔子参加国君祭祀典礼时分到的肉,不能留到第二天。祭祀用过的肉不超过三天。超过三天,就不吃了。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粮食陈旧和变味了,鱼和肉腐烂了,都不吃。食物的颜色变了,不吃。气味变了,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时新的东西,不吃。肉切得不方正,不吃。佐料放得不适当,不吃。席上的肉虽多,但吃的量不超过米面的量。只有酒没有限制,但不喝醉。从市上买来的肉干和酒,不吃。每餐必须有姜,但也不多吃。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也不说话。即使是粗米饭蔬菜汤,吃饭前也要把它们取出一些来祭祖,而且表情要像斋戒时那样严肃恭敬。席子放得不端正,不坐。

  这一大段主要是给我们说明孔子吃东西的这些威仪。先看第一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个意思讲吃饭,脍是讲切得很细的肉,也包括鱼肉。「食不厌精」的厌,根据《雪公讲要》的意思,是饱的意思,吃得很饱,不厌意思是说不要吃得过饱。不仅不吃过饱,而且还要不求其精细。这个意思是说圣人吃东西,无论是精细,还是粗糙,都是可以填饱肚子的。

  根据蕅益大师的批注,这里讲「但云不厌耳,非刻意求精细也」。过去我读到《论语》这一节,我就产生一个误会,认为孔子非常讲究吃。你看吃,「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吃得是愈精细愈好。这个正好是相反,是讲不要刻意去求精细,吃蔬食菜羹都可以饱肚子。如果是刻意求精细,这就是贪吃了,这是欲望。圣人告诉我们,欲不可长,欲应该断。这里只是说不厌,这个不厌就是不要多吃。

  根据江谦补注上面的意思,「厌,足也,与餍同」。这就说得更明白了,这个厌是跟古字的餍食那个餍,厌底下有个食字,繁体字有个食字底的,这个字是相通的,通假字,这个字意思就是吃饱。所以「不厌谓不多食」,这是讲得很清楚了,我们不要吃得过饱。吃饭,确确实实吃个七、八分饱就很好,吃得过饱反而伤肠胃,我们讲伤了胃气。因为食品到了我们的肠胃里,我们需要消化吸收,中医上讲这是个气化的过程。如果我们吃得很多,即使是很有营养,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够气化,我们也不能够吸收这些营养,还是变成粪便排出去了,那就是既浪费了食物,又损伤了身体。所以吃七、八分饱,那是可以完全气化吸收,那个效率比较高,又不伤身体,所以这个是古人提倡的饮食的健康,非常重要。

  实在讲,饮食不用特别讲求什么精细,营养方面其实蔬菜、水果都很有营养,只要你能够气化、能够吸收,那也是非常好的,有足够的养分,不需要再额外补充什么营养。有很多人吃营养药品,什么维他命,各种各样的维他命、钙片、蛋白质等等,额外补充。但是,如果身体要是不能气化,这些营养吃进去还是被排出来,没有效率。怎么样才能够真正增加我们消化吸收的能力?少量的营养进到我们体内,能够充分的吸收,这个我们要讲求,如何做到?最关键是你要有清净心,你的心清净,身体的各器官的机能是处在最佳状态,是最佳状态也就是最自然的状态,你不用吃很多,很少量的饮食足够你的营养。

  过去李炳南老先生,他一天只吃一顿饭,而且吃的每一顿量比常人还要少,但是他的工作量非常大。他的工作量,据我们恩师讲,差不多是五个人的工作量,非常忙。你想要跟他约见,至少要提早一个礼拜才能跟他相见,跟他约得上,真叫日理万机。这么繁重的工作量,但是吃得这么少,你看他老人家还是很精神,活到了九十五岁,都不需要人家照顾。他的秘诀在于心清净。所以我们恩师讲,人消耗能量最多的就是妄想,百分之九十五的这些营养、能量,都浪费在妄想的消耗上。如果人没有什么妄想,他吃得不用那么多,能量就足够了。就好像开车,车有省油的车,有费油的车,如果是费油的车,要补充很多,跑同样的路程,它用的油多。我们要做那个省油的车,省油的车没别的,就是你身心清净,你消化吸收的效率就提高了。所以,我们要从减少浪费这方面去用功,而不是想着怎么补充,愈想怎么补充,你就愈增加妄想,所补充的都消耗在你的妄想上。但是话又说回来,减少食量也不能硬来,要自然而然。如果我们都是个费油的车,偏偏不给它油,最后就跑不动。营养一定得补充,但是我们的方向是朝着减少妄想,让心愈来愈清净这个方向努力,自然食量就减少。

  下面说,「可知疏食菜羹,是孔子平日家风」。疏食就是蔬菜,吃的是蔬菜,当然疏食也包括、泛指的就是粗食,粗茶淡饭,羹就是汤,吃青菜、菜汤这些非常清淡的,孔子的营养也就够了。吃得简单,生活也就不复杂,做饭也是挺累人的。如果为了吃三餐,你要吃得好、吃得细,你恐怕得忙一天。早上起来开始备菜,做两个小时的饭菜,半个小时就吃完了,然后还得要半个小时洗碗。洗完碗,歇一会,又得准备下一餐,这人真的叫做「为五斗米折腰」,为三餐饭都累趴下了。

  所以你看,佛陀当年一日就一食,日中一食,而且他是去托钵的,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讨饭,讨什么就吃什么,人家给什么都欢喜接受,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即使是非常难吃的东西,到他嘴里面都成了美味佳肴。为什么?人家心清净,境由心转,他的心美、心净,那个食品也就变成美食、变成净食了。所以,孔子当年也是如此。修行人重要的是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乡党第十」这一篇,都是讲孔子日常的行谊,我们就看出来他也是以戒为师、以苦为师。戒,在儒家讲是礼,你看夫子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符合礼的,真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他完全做到。这里讲到的疏食菜羹是他平日的家风,以苦为师。佛门出家人,按照《沙弥律仪》上讲是过中不食,午后就不再进饮食了,只能喝水。当然体弱多病者可以开缘,但是总是要食量尽量的减少。佛门里有一句话讲,「比丘常带三分病」,这三分病是什么意思?不是说他真正身体有病,而是什么?看起来有点病,为什么?因为吃不饱,很瘦,看起来有点瘦弱,脸上有点菜色,这叫三分病,其实他身体没病,很健康,他身心清净。

  现在我们知道全球都是灾难很多,由于气候变暖、反常,粮食年年在减产,现在进入粮食危机。根据世界银行前两年的一个统计,全球现在有十亿人口是长期处于饥饿的状态,有十亿饥民。我们现在能吃得饱、穿得暖,很享福了。所以吃的东西不可以浪费,尽量的减少一点。你要想到,我减少一点,浪费少一点,这地球上就多一点的资源,这些资源可以跟那些需要的人分享。在现在这样一个粮食危机的情形下,如果浪费粮食,那造孽就更加重了。人保不住一生都无灾无难,这很难说,人都有可能会有饥饿的时候,有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像孔老夫子当年都尚且遇到陈蔡绝粮,绝粮七天;释迦牟尼佛跟他的弟子们,当年也遇过三个月吃马麦之报。连这些圣人给我们示现的都会遇到困难时期,我们这些凡夫有多大的福德?谁敢说自己将来不会遇到灾难?所以要居安思危。即使现在有饱暖的日子,要想到将来万一有饥馑的时候,怎么办?现在少享一点福,留作日后再享,这是聪明人。自己福报省出一点,给一切众生分享,这是你的慈悲。慈悲的人,那个福才会长久。如果是为富而不仁者,多遭奇祸。

  下面江谦先生又说,「乡党所载食肉诸文,或是君赐,或是享礼,或朋友之馈祭肉」。「乡党」这一篇文章,这些经文里面有讲到食肉的经文,夫子没有明文规定戒肉,不像释迦牟尼佛,佛门是明文规定要素食。夫子善巧方便、开缘,也是为了接引众生,开这个缘,准许你吃肉,但是却有很多规定。你看所记载食肉的这些文字里面,这些肉是什么?或是君赐,国君赏赐给你的,孔子曾经接受过国君的赏赐;或是享礼,享礼是献礼,是别人给他的献礼;或朋友之馈,馈赠,一般馈赠的是祭肉,就是祭祀完祖先的,我们再把这肉食拿来自己食用,或者是馈赠亲朋好友。这个时候才准许开缘吃,也不能多食,不能够求美味。你看,脍不厌细,肉食不可以求精细、美味。

  底下又给我们规定了很多不能吃的情况,这是本章里面后面讲到的,「然且色恶不食,臭恶不食」,这个后面我们会讲到,色恶就是那个肉的颜色变了,很恶劣的,不吃。臭就是那个味道已经腐臭了。过去没有冰箱,肉只能够是在常温下摆放,过二、三天就不能再吃了。「失饪不食」,烹调的时候,烹煮得不妥当,都不能够吃。「不时不食」,就是不是吃肉的时候,不能吃。这里就有规定,什么时候才可以吃肉,譬如说在祭祀完了之后,我们才能够吃肉。另外吃什么肉,还要讲究时节,春夏秋冬,有些肉热性的,是热性的话,这种肉如果是天气很热、夏天吃,容易上火;冬天吃呢,冬天外面冷,身体里头又热,你一吃它也容易上火,所以这个都要讲究时节因缘,这是要跟中医联系在一起了。还有「割不正不食」,就是宰割的时候不妥当,也不可以吃。「沽酒市脯不食」,这是在市面上买回来的酒肉,可能是在外面做的这些酒食怕不干净也不吃,买回来的都不吃。你看看,这些都是给我们规定不能吃的条件,真正守礼,那得严格遵守。

  像我们现在是素食主义者,这些礼自然就守得住,因为根本就不吃,所以这条就很容易做到。你要吃,那你必须要守这些礼,不能够违反。这一些都是什么?孔子不得已,因为众生有吃肉的习气,不得已而开缘,但是开缘还要附加很多的条件。可见得孔子他的用心,实际上还是希望我们不要吃,最好是能不吃,不吃不是很容易守住了吗?要知道,肉食是杀生而来,杀生害命,有伤慈悲。所以君子所谓远庖厨也,庖厨就是厨房,宰杀生命的地方,君子不忍心到那个地方看到杀害众生的场面。为什么?为了保全自己一片仁慈心、一片恻隐之心,这是我们的天性。常常杀生的人,常常吃肉的人,这种天性会慢慢就殒灭了,这就不自爱、不自重了。

  所以底下说,「则孔子固以疏食饮水为乐者也」。孔老夫子,你看,《论语》中他自己说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疏食是粗茶淡饭,喝的水,茶都没有,就是喝水,很清淡的生活,他自得其乐,乐在其中,可见得夫子也是以苦为师。苦,他自己不觉得,是我们外人看到他好像挺苦的,生活这么清淡,这怎么能够享受?根本不懂享受生活。是我们看到他的那个样子,我们误以为他苦,其实他自己很乐,乐在其中。证明他的这个乐,不是以饮食为乐,饮食是外在的,他这个乐是内在的。心在道上,天天行道、悟道、证道,法喜充满,所以乐此不疲,欲罢不能。

  我相信,真正在认真修行的同学们,你们自己会有这样的体会,你能够认同真正修行最乐,学圣学贤最乐。我们恩师讲的,「学佛是人生最高享受」,我们恩师得到了,我们不少的人也大概至少得到一些了,都能够赞同夫子他所说的不是假的。没入进去之前,你要苦一段,为什么?那是断烦恼习气的过程,因为你还没有习惯这种修道人的生活,这种清净的生活。你要习惯了,你会觉得乐在其中,你不愿意再改变。再让你去还俗,回到俗世中来,你不愿意了。想再回去的人,因为他没有品尝到乐,还没有入门,他很容易就退转。

  底下江谦先生又说,「杀生食肉,违佛禁戒,亦未得为孔子徒也」。所以世出世间的圣人,都是讲究以仁爱慈悲为怀。众生不管是人还是动物,跟我们都是没有太大区别的,所不同的只是形体不同,其它都一样。牠也是有血有肉,我们也是有血有肉;牠也是有苦乐的感受,跟我们人一样;牠也是有灵魂;牠也有父母、有亲人;牠也是贪生怕死,爱护自己的生命,这些都跟人一样。所以我们跟牠同为天地所生的万物之一,那怎么能够有权力为了自己好吃、尝尝美味而去杀害另一类生命?讲不通,没有这个道理。有的人说天生万物,这些就是让我们吃的,这根本没有道理。那既然如此,你说人就该吃那些鸡、鸭,那老虎还吃人,是不是人生出来也就应该让老虎吃?既然你不愿意被老虎吃,那夫子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愿意被人吃,你最好也不要吃别人。蔬菜、谷物都可以充饥,都能吃得饱,也能吃得好。你要想做好一点,用点心,你也能够做得不错。蔬菜里面也有很多美味,何必要杀别的生命,饱自己的口欲,损自己的福报?这是愚痴人干的事情,要懂得佛门讲的没错,我们这一生吃牠半斤,来世也还牠八两,半斤八两,对等,跑不掉。

  《楞严经》上讲的,「人死为羊,羊死为人」,一切众生在六道轮回里面轮转不休。《楞严经》告诉我们两个原因,一个是你有爱欲,爱欲不能断;第二个,你的命债太多了,「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所以轮回的根本是什么?是人有爱欲,「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这是根本,主因,那个缘是什么?缘就是互相酬偿业债。你今天吃了这个众生,要了牠的命,欠了命债,来世得还。今生我们欠了人家的钱,那个人即使死了,来生你们又碰到一起来,你还得还他,就是这样的,人生酬业而来。所以,想到未来果报之可怕,现在就应该断绝恶业。因此佛禁戒里面,第一就是戒杀,你看五戒,这是对居士要求的,在家学佛者,五戒第一是不杀生。对出家沙弥,十戒第一戒也是不杀生,这是大戒!不杀生、不吃肉、不跟一切众生结恶缘。

  素食不仅可以饱腹,其实素食最健康。现在这些医学已经证明了,素食对人体确确实实有好处,肉食没有好处。你说肉食有什么蛋白质,这是营养,素食里一样有。你看像黄豆的蛋白质,它里面含的氨基酸的种类,比肉食都要多,不会缺乏营养。而且植物素食里面,不会含有那些脂肪性的物质,胆固醇类的,这对你的心脑血管有好处。现在你看这心脑血管病非常普遍,比我们上两代人增加了多少倍!以前很少听说什么脑血栓、三高,这些名词我们小的时候都没怎么听过,长大了,这些名词就出现了。你问问我们爷爷奶奶那辈,他们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以前很少听说这些病,现在特别多,为什么?肉食增多了。过去的人,你看我们的祖辈吃肉,那真是一年都吃不上几顿肉,过年过节才杀一只鸡,这用来过年用的,先祭祀再过年。所以吃肉很少,身体就健康,没什么病。现在天天像过年一样,大鱼大肉,所以病就特别多,病从口入,你吃出来的。果然你能够断肉,很多病自然你就消除。

  像胡小林老师给我们讲的报告,他跟我们分享,没学习传统文化之前,他是做生意的,天天招待客人,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吃出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还有各种病症。结果学了传统文化,肉食断了,招待客人也用素食,也不喝酒了,身体就好转了,三高全部都没有了。可见得你要治病,得治那个根,根就是你病从口入。你看我母亲,吃素吃了十六年,今年六十五岁,身体很健康。她有时候回到自己原单位,见原来的单位领导、员工,大家都看到,妳怎么这么年轻?有什么秘诀?给我们讲讲养生秘诀。没别的,就是素食。领导也很赞叹她,妳看,妳退休了十多年,就妳从来没有花过单位一分钱的医疗补助。确实我妈妈很少上医院,很少病。我自己也是跟我母亲吃素吃了十六年,也是很少病,从来不上医院。现在一天吃两顿饭,营养足够。所以我们要懂得要领,你就知道不是所谓盲目的去追求营养,真正的营养是清净心,而且不跟众生结恶缘,你这个心就比较安定。如果老是杀生吃肉,肚子就像一个停尸场,怨鬼聚集的地方。你杀了人,牠有灵魂,牠能放过你吗?一天到晚就追着你,所以你心能安吗?睡也睡不好,吃再多的营养都得不偿失。所以你把这个帐算过来之后,你懂得真的要吃素,粗食淡饭其实更养人、更健康。

  下面经文上讲到,『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食饐而餲」,这个食是作名词讲,它是指食物,特别是谷类的食物。这个饐,饐是那个气变了,餲是味变了。一切的食物都有气、有味,中医比较讲究这个。气变了、味变了,那都不新鲜了,就不能吃了。「鱼馁而肉败」,就是鱼和肉,馁、败就是腐坏,已经腐败了,这些食物当然也不能吃,吃了腐败的肉就会中毒。这是讲究食品的卫生。

  下面讲,『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这个「色恶」就是颜色恶劣,一看不正常,就不要吃。「臭恶」就是味道已经是非常恶劣了。这个臭是指在烹调的时候,煮出来的那个气味不好闻,你闻到之后你知道这个食品也是有问题。刚才讲到的「食饐而餲」,那个餲就是没有烹饪的时候,味道不好不要吃。现在这个「臭恶」,是指在烹饪的时候。可能你没有烹饪,你闻不出来,一烹饪,它这味道就出来了,也不好闻,很恶劣的,就不要吃。这些多半是肉食比较常见,素食比较少。底下讲到「失饪不食」,饪是烹饪,如果食品煮得不熟,这就是失饪;如果食品过熟了,也属于失饪。譬如说你煮饭,饭煮出来不太熟,生米,那就不吃;或者是煮得过熟,煮焦了,也不吃。蔬菜、肉类,都是需要这样,煮要恰到好处,这样营养保全得比较好,容易吸收,不伤身体。

  下面是「不时不食」,这个不时,有不同的讲法。第一个是讲烹饪的那个时候,不到火候,就是你煮得不到时候,那个时候就不要吃。要火候到了,恰到好处,这个时候吃。第二种讲法,就是不合时节,春夏秋冬该吃什么都有个讲究的,如果是违反了四时所宜,这样吃就会有害于健康。在《周礼》里面,《礼记》也有,就有讲到一年四季该吃什么。像《礼记·月令》这一篇就讲到,一年春夏秋冬每个季节应该吃什么蔬菜、吃什么食物,都有个讲究。人生于天地间需要顺应天地自然的规律,你这才健康,你才能够吸纳天地的养分,不能够逆着天地而行,这个必须要学习。有一个最简单的原则,就是我们吃当令的蔬菜瓜果。因为天地所生的这些植物,都是顺应自然的,我们吃当令的水果、当令的蔬菜,过了季节的就没那么好了。蔬菜水果,我们吃新鲜的。

  「不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讲一日三餐,讲这一日当中按时吃饭。佛门就很讲究这个,你看过中不食,过了中午不吃东西,中午以后就叫非时,所以说非时不食,不是吃饭的时候,不是吃东西的时候,就不吃。佛门里讲非时不食,还有一个讲究,就是因为什么?过了午后,往往是饿鬼道的众生他们开始出没。人跟鬼刚好阴阳倒置,我们的白天是他们的晚上,我们的晚上是他们的白天,所以我们晚上一般不要出来逛,为什么?那时候鬼也出来逛,碰上了,那就不好了。要什么?顺天而行,天休息了,我们也休息,别跟那个鬼玩到一块去了。到午后,特别是愈晚,鬼出没的愈多,饿鬼他们很饥饿,他是因为业力的缘故,所以吃不下东西。我们看到《佛说盂兰盆经》里面讲,目犍连的母亲堕到饿鬼道,目犍连给她供养一钵饭,她放到嘴边,饭已经烧成火炭了,永远吃不到东西,非常饥饿,很苦。所以,当他看到人享受美食的时候,心生嫉妒,人之常情。佛门以慈悲为怀,所以出家人过了中午,不忍心再吃了,怜悯饿鬼的苦难。就是你吃不下饭,我陪着你也不吃,这样的存心很仁厚。所以,所有的戒律都是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止恶行慈,这是所谓「沙弥」的含义。这是佛门讲非时不食,就是白天天亮了以后,早上才能够吃饭,叫明手相之后。你出到外面,你伸出手看看你这个手相,手上的指纹都能看得清楚了,这个时候可以吃东西了,叫明手相。不是说在屋里开着灯的时候,那就不算,是在外面,室外。天亮以后开始吃东西,一直到中午,日头过了中点、中线,一般讲是中午十二点,那就不吃东西,这是《沙弥律仪》里面要求的。在家人如果修八关斋戒也是这样。

  儒家没有这样的讲究,但是它也讲到吃饭要按时,生活要规律,这样你的身体才健康。如果吃饭不按时,就容易伤肠胃。我们有的年轻人,可能很好学,工作也非常的勤奋,往往是所谓废寝忘餐。他的废寝是什么?可能是早上两点钟才睡觉,一直睡到十一点钟才起来,这叫早睡早起。完了之后,起来也不吃早餐,就吃午餐了,狠狠吃一顿,一直到晚上,到八、九点才吃晚餐。这样不按时按量吃饭,就很容易伤身体,孔子是不会这么做的。所以儒家,你看它非常讲究那种规律的生活,一切都有规矩,不能乱,乱了就不能长久。

  人他一天就好像有四季一样,春夏秋冬,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他就按照那个时间点来作息最好。春天,早上三点钟到九点钟这属于春天,所以三点钟也就可以起床了。你要四点钟、五点钟起来,也可以,不要超过六点。六点属于仲春,春的中点了,春分,你那时候就必须得起床,再不起床,过了之后,往往你身上的阳气就提升不起来。所以晚起的人,往往一天会没什么精神。早睡早起,这个人精神很足,为什么?早上一起来,春生的时候,阳气上升,你把自己身体的阳气就调起来了。到晚上九点钟以后,就可以睡眠了。晚上九点到凌晨三点,这六个小时是属于冬天,冬眠。你要是说十点钟睡,最晚十一点钟睡,不能超过十一点。十一点以后是子时,子时还不睡觉,很伤身体。即使是你第二天睡得再多,都补不回来,为什么?阳气耗损了。这是讲睡眠。吃饭也是,吃饭,早上七点到九点,这是辰时,辰时肠胃胃经开,这时候吃饭是最好的。人体五脏六腑按中医上讲,各有经脉,那个经有开的时候,譬如说胃经开,这时候进食就是补胃气,养胃经。所以应该学一点这种常识,这是养生之道。

  下面又讲到「割不正不食」,这个割就是宰割,就是杀害这些众生的时候,杀鸡、解牛,这个割不是指切肉的那个意思。原来我们也以为,肉要切得正正方方的才吃,不是这个意思。它割不正是什么?用不正当的手段宰割,就是用残忍的方法来宰杀生灵。雪公这里引用了《皇疏》,皇侃《论语义疏》,《皇疏》里面又引江熙的话来讲,「杀不以道,为不正也」,道就是正当的方法,如果宰杀生灵是惨无人道,君子是不忍心吃,所以不吃。现在的宰杀,可以说基本上都是惨无人道。你要是去那个鸡场、宰牛场、杀猪场,你去看看,你晚上都会做恶梦。我们看到那种报导,新闻的那种镜头,宰鸡怎么宰?这个鸡活生生的就被扔到了一个,先扔到了转盘里面,那个转盘有点像洗衣机把衣服的水抽干那样的,转得很快的,这鸡一扔进去就是脱毛,活生生的鸡脱毛,然后出来已经是光鸡了。然后就进入一些宰杀的程序,断头、断翅膀、断腿、剖腹这样的,很快这些五脏六腑、翅膀、头、腿,都各分开了,各有各去处。那个牛宰杀,我们看到美国宰牛的镜头也是这样,一头牛也是活生生的,就被机器送进去,大机器生产,宰牛也是大机器生产,不一会出来的时候,那个牛腿上的肉、身上的肉,都已经各是各的分开了,然后拿出去卖。

  我们就想到,这种情形真是太可怕了,那不简直就是地狱!你看看江逸子老师画的「地狱变相图」,那些恶鬼、罗剎,把犯罪的人扔到转盘里面把他搅,然后出来都是血浆,都是一样的。我们现在用这种手段对待这些生命,将来我们也会到地狱里面受同样的刑罚,这一切法由心想生,你心里面有这个业,自然将来就会有这个果。所以,君子不忍心吃这种惨无人道而杀害众生的肉。现在更有甚者,为了快速生产,都用化学药品进行催生。这鸡刚生下来,就拼命打激素、荷尔蒙,让牠不断的发育,就像吹气球一样吹大了,然后拿去卖,为了得到这个利益。这种肉里头含着多少的化学毒素,所以你看看很多现在的小孩,比较喜欢吃烤鸡的,麦当劳、肯德基都卖这些烤鸡,他们吃得身体都是虚胖,另外早熟,非常不正常的发育。这都是什么?吃肉把那个激素也吃到体内,那真叫饮苦食毒。所以,看到这个「割不正不食」,最好什么肉都别吃,什么肉现在可以讲都是割不正。

  底下又说,『不得其酱不食』,这个酱就是调料品,油盐酱醋这些调料。肉食也是要有调料,而且有些调料还能够起到解毒的作用。因为我们知道肉食里头都带有毒素,特别是现在宰杀的方式,是惨不忍睹,这些众生心里那种愤恨,远远超过过去的那些众生,所以身上当然就带有毒素。斯坦福大学有一位教授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用小白鼠做实验,让那些发脾气的人对着试管的水里吹气,这个气就是怨气、怒气,吹到水里头,过不久这些水就会呈淡紫色。然后,就给小白鼠注入到体内,不多一会,小白鼠就死了。所以人的怨气、怒气可以杀人。一个人发脾气发得很厉害的时候,你看不多久他可能会得肿瘤,可能会得癌症,可能一病不起,甚至还有气死的。《三国演义》里讲的气死周瑜,周瑜就是给气死的,真的会这样。

  人生气的时候,特别是盛怒的时候,身上产生毒素,你看,很容易就把小白鼠毒死了。要是毒素再多一点,自己也毒死了。所以那些刚刚生产之后,母亲给婴儿哺乳的时候,如果生了气就给孩子哺乳,孩子喝了母亲的奶也会毒死,已经有这种先例。人如此,动物也如此,你看动物牠死的时候,那种怒气、那种怨气真叫不共戴天,所以肉里面真的是剧毒,你吃多了能没病吗?所以孔子那时候他也知道,需要用一点东西进行解毒。当时的肉比现在要好多了,尚需要这样解毒,往往很多那些带有中药性质的调料可以帮助解毒,「增其美而去其害」,所以君子非常重视调料。所谓药食同源,食品就是药。懂医的人,他懂中医的人,他自然就懂得怎么调味、怎么吃法。

  我们来看蕅益大师对这一小节有一个批注,他说到,「色恶,即今所谓落色,如黑鱼犬虌之类。臭恶,即葱韭蒜等。割不正,谓不当杀而杀,或非分,或非时也。不得其酱,恐致伤人,故皆不食」。这里给我们再次的把这个意思说明白了。色恶不食,蕅益大师提的意思跟先儒不一样,他补充得非常好。《雪公讲要》里面讲,色恶就是那个食品颜色不对,就不能吃,怕它坏。这里讲到这个色恶是专门指肉,这些动物牠们的颜色不好,所谓的落色,这个落色就是指下面讲到的黑的,黑鱼,像乌鱼这种,都属于黑鱼。有些鱼是白的,那个鱼就比较好一点,黑色就不能吃,这是属于色恶。还有犬、狗不能吃。虌,这种虌是指菜类的,它有个草字头,这个菜现在我们讲的蕨菜这类的。这种菜为什么不能吃?我自己还没有考究,但是我们掌握个原则,凡是那个颜色,天生的颜色就不对的,这些东西我们最好不吃。还有很奇异的,像很多现在的人吃的东西那是奇离古怪,我听说广东人什么都敢吃,上海人什么都敢穿,北京人什么都敢说。广东人他吃什么?什么都吃,蟑螂、蚂蚁、老鼠、蛇,凡是能动的,无不吃,这些真是要大戒。所以你看看,之前有好几次瘟疫,最早的非典,后来的禽流感,都是从广东发起来的,这并不是偶然。

  下面说臭恶,就是说味道,天生的味道就不好的,这里讲的葱、韭、蒜,这是属于五荤类的,它本身就带着不好的味道,很呛鼻子的。韭菜、蒜,这些味道不好,就属于臭恶的食品。五荤还包括洋葱,还有小蒜,现在我们讲的荞头那类的,这种味道吃进去以后,口里讲话的时候,喷出的味道都不好闻。佛门里面讲,这些五荤食品,五荤是专指植物,不是指动物。你看荤字是草字头,它是指植物类的,就是这五种味道不好的植物。吃了以后,唇吻带着味道,往往饿鬼比较喜欢舔,到我们晚上睡觉的时候,他就来舔我们的唇吻了,这可不好,所以要远离。

  下面,「割不正,谓不当杀而杀」,这是不应该杀的,譬如说耕牛,《文昌帝君阴骘文》里面特别讲到不宰耕牛,为什么?耕牛对我们有恩德,牠给我们辛辛苦苦一辈子耕种,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怎么能够宰杀牠?只能让牠自然老死,就像人一样对待。所以宰牛的时候,你看看,屠夫拿着刀过去的时候,牛都会流眼泪,牠通人性,牠不愿意死。所以像我奶奶她就跟我讲,她一生没有吃过牛肉,不吃牛肉,为什么?她是农民,农民不吃牛肉,吃牛肉是太伤厚道了。还有自己家养的不吃,不能杀。自己家养的狗、养的鸡,这些都是有缘的,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到了你家来,肯定跟你有缘,都是过去生中父母、兄弟、朋友、妻儿,宰杀牠们,可能就是宰了自己的父母,都未得而知。这种情形不少见,在自古以来的记载很多,所以自己家养不吃、不杀,这是属于不当杀。另外还有一些,这是珍奇异类的,像龟、鳖、蛇,这些都不能杀,《太上感应篇》里面禁止杀龟打蛇,这些都是特别有灵性的动物,蛇报复心特别强。还有一些珍奇动物,濒临灭绝的动物,这都不能够宰杀。

  「或非分,或非时」,非分就是你不应当,不是你应该做的这些事情,你不该杀牠。非时,就是不是杀的时候。譬如说春天去打猎,这就是非时,这儒家都禁止,佛家更禁止了,道家也是。《太上感应篇》说,禁止春月燎猎。为什么?春天万物都在生育,你去狩猎的时候,你打的不是一只生命。你譬如说打了一只羊,那羊可能是一只母羊,牠怀有小羊。万物都有这种情感,都珍爱自己的儿女,怎么可以忍心去杀害牠们母子?像那种鳝鱼,这里蕅益大师讲的黑鱼,就有这样的记载,有人把鳝鱼放到热水里面煮,结果后来煮了一段时间之后,打开盖一看,看见这个鳝鱼做一个杂技的动作,牠的头和牠的尾部都在那个锅里头,水里头,把牠的肚子这里挺上来,挺出那个开水水面。那个人就很奇怪,把这鳝鱼的胸膛破开一看,原来里头很多鳝鱼子,这是个怀孕了的鳝鱼。你看,这个鳝鱼做为母亲,都为了保护自己腹中的儿女,在受这种烹煮的时候,还念念不忘保护自己的儿女,把肚子挺到水面上来。所以万物都有灵,跟人的情感真的没有两样,甚至有时人都未必做得出来。所以这些我们要懂得,这都不当杀。

  底下讲,「不得其酱」,这是调味,中和肉里面的那些毒素。特别是现代,现代的这个毒素,肉里面特别多,一方面是人为打进去的化学药品,另外一方面,宰杀的残忍使到这些动物的怨气特别多,如果没有真正好的解毒药品,那就会伤人,所以都不吃这种。

  下面我们再看经文,『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雪公讲要》里面引刘宝楠《正义》,《论语正义》当中说,「气犹性也,周官医疡,以五气养之。五气即五谷之气。人食肉多,则食气为肉所胜,而或以伤人。」所以说,「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就是你吃肉,你不能断肉,要吃肉,你要注意,你吃得多,但是你要有个限度,就是不能够胜过食气。这个气就是刘宝楠这里讲到的,气就是性。凡是食物它都有一个性质,譬如说阴阳,这是性。周官,周官也是《周礼》,《周礼》里面讲究,《周礼》有一篇叫「医师」,它讲医疡,这个疡我们讲溃疡,一般都是指身体的受伤部位,皮肤溃烂,这属于疡。按《周礼》里面讲究的,医疗疡的这种病,是要以五气养之,五气就是五谷之气。所以,吃食物不能离开五谷杂粮。这五谷杂粮很重要,它养我们的气。

  西医它不太重视气,它只重视里头的成分、营养,这里含的钾有多少,氨基酸有多少,糖分有多少,他就是分析这些成分,当然这个也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个气。气你检测不出来,但是人确实有感受。底下说,人食肉多的时候,吃肉吃得多,食气就是我们从五谷杂粮那里所吸纳的气,就被肉所胜了。往往五榖的气就像那种阳气一样,肉的那个气是阴的,阴就会把阳给中和了。如果是肉的那种气太多,就胜过了五谷杂粮之气,这就伤人了,往往就伤肠胃。所以特别中国人很讲究这个,每天必须吃饭,现在更讲究的人,还得吃糙米,糙米那个气就更强了。愈是粗粮,其实食气就愈好、愈丰富。你看,地里面埋的那些土豆、番薯,我们说地瓜,还有玉米,这些的食气都很好的,吃了真养人。吃肉多,就把这食气给胜过了,那就伤人了。所以中医就很讲究,什么食物,不管动植物,都有所谓的性、气、味、色这种类别,以性为主,也要讲求气、味、色,每天都要吃点五谷杂粮。

  下面说,『惟酒无量,不及乱』。这是喝酒,儒家也没有明文禁酒,当然对小孩得禁酒。《弟子规》上讲的「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少年人不能够饮酒。年纪大了,有自制的能力,身体也发育完全了,成熟了,你饮酒不至于伤害身体过度,那准许开缘。但是,这是也不能够喝醉。所以「惟酒无量」,无量就是没有定量,你或多或少,你看着自己,有的人酒量多一些,你多喝一点。要以什么为准?「不及乱」,就是你不能醉,醉了就乱性,喝酒之后胡言乱语,吐得一地都是,最为丑,最伤威仪。

  像郑康成,我们看到他的批注有很多,郑康成酒量就很大,在记载中说,他是喝三百杯下去,连一点小小的礼节都不缺。过去李炳南老先生说,个个都像郑康成那样的酒量,恐怕佛家也不必禁酒了,酒没有伤害了。但是没有他那个酒量,你喝这么多,那就醉了,醉了很容易就做出违礼犯戒之事。所以佛家五戒里头,酒是最后一条,叫遮戒,前面四条,杀盗淫妄这四条叫性戒。性戒是根本大戒,所谓性戒,就是直接违逆本性的,不管你有没有受戒,你犯这四条都是属于有罪,造罪业,所以叫性戒。酒是属于遮戒,遮是什么?防止你违反性戒的,它是一个辅助的方法,也是重要的辅助方法。如果你喝酒绝对不会醉的,你绝对不会饮酒作乱、犯出性戒的,那么这酒戒,佛也不会制定了。所以酒本身没有罪,喝了酒乱性就会犯罪。

  蕅益大师批注说到,「生得如此好酒量,尚以不为酒困为愧。可见禹恶旨酒,佛门戒酒,方是正理。济颠,林酒仙之属,一时权变,不可为典要也」。蕅益大师讲,蕅益大师是对戒律非常有研究,律学大师。他说「生得如此好酒量」,就像郑康成那样,李白「将进酒」这一诗就讲了,「会须一饮三百杯」,讲的就是郑康成这个典故,这么好的酒量,「尚以不为酒困为愧」,尚且都要注意减少,不要被酒所困。如果是为酒所困,这是很令人愧疚,这是个让人惭愧的事情。这是什么?即使好酒量,也要防患于未然。

  底下就举出一个例子,「禹恶旨酒」,大禹就是尧舜禹这个禹,他是非常贤明的国君。夷狄,这是少数民族,有一次为他进酒,进贡一坛好酒,结果禹品尝了之后,当然觉得这个味道非常的美,但是他马上提起正念,他说这一种酒很容易令人陶醉于其中,说后世必会以酒而失国的。当然我们看历史上,确确实实很多嗜酒的皇帝,因而失国的,国家动乱了,自己的国家被推翻了,很多。夏朝的末代皇帝桀,商朝末代纣,周朝西周末代幽王,都是困于酒而亡朝。所以禹下令戒酒。佛门也戒酒,那就戒得更严格了,一滴都不准沾唇的,这是酒戒。只有什么时候开缘?七十岁以上,身体虚弱,为了抵御寒冷,为了让血气流通,准许你做为药用,否则是绝对禁止,这是正理。

  济颠、林酒仙这两位佛门的高僧,这两位是非常不寻常的。济颠就是济公,他是宋朝时代的人,在杭州灵隐寺出家的。我们不少人看过「济公」的电视连续剧,游本昌主演的,演得特别好,活灵活现,把济公那种看似颠狂,实际上他是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种风范演出来。济公那是装疯卖傻,其实他一点不傻,他是大菩萨再来,示现这样一个不寻常的模样来度化世间人,总是让人能够断恶修善、破迷开悟。

  林酒仙也是跟济公同一类的人,也是位出家人,名气没有济公那么大,但是他的神迹可以说跟济公差不多,跟济公也是同时代的人,宋朝,比济公还早一百多年。济公在杭州,林酒仙是在苏州,因为他俗姓林,他出家以后,人家还是叫他林酒仙。他这个人也是爱喝酒,跟济公也一样,都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记载里面就讲,林酒仙他有神通,他喜欢养白鸽,养白鸽是什么?配酒来吃的,吃白鸽。别人看他这种行为,出家人怎么还饮酒吃肉?说话的人可能他也贪吃,看见碟子上那个白鸽,拔了个翅膀就偷偷吃掉,林酒仙看在眼里,然后他就把整个剩下的那鸽子吃掉。吃掉之后,一张嘴,嘴里吐出一只鸽子,是一只翅膀的,就飞走了。那个人就看得傻眼了,这是真正神迹,你偷吃一只翅膀,飞出来了只有一只翅膀的鸽子。所以像这种人,那都是大权示现,不是普通人,不是凡夫,他是用这种非常的手段,来教化世人。

  所以这是「一时权变」,我们不可以去效法,不可以学习。像这种,他们都能喝酒吃肉,我们也喝酒吃肉,他喝酒吃肉是度众生的,你喝酒吃肉是造罪业。你什么时候能喝酒吃肉?你要像他那样吃进去一只鸽子,你还吐出来一只活鸽子,这个时候你可以饮酒吃肉。没有这个本事,你就不可以,那你背这个因果不得了!人家吃了那个,不仅度了外面的人,连那个鸽子都度了。我们这是自己造罪业,将来得偿命。所以「不可为典要」,就是不能够做为我们的典范,不能够效法他们,我们要老老实实持戒、守礼。

  下面经文上讲,『沽酒市脯不食』,沽就是买,市也是买,到市场上买回来的酒和肉,往往是不干净,因为那个肉不知道它是怎么个宰割的,这里讲的「割不正不食」、「不时不食」,还有「失饪不食」,你肉煮的时候会不会有问题?特别像现在很多的这些饭店的老板比较缺乏良心,那些肉都本来就不好了,放到地沟油里面去炸,炸得香喷喷的,拿出来你也不知道,那个肉已经是不好了,蒙骗顾客。那个油用的是地沟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什么叫地沟油?饭店用剩的油倒到地沟里头了,有些人就把它收集起来,过滤一下,还继续卖,地沟油,这便宜。现在人真的是见利忘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毒奶粉这都是,打了激素的肉,这些都是属于很不道德的。这些买回来的肉都不吃。你这一看说,这样真的没啥好吃的了?这么多的条件都要满足,那真的没得吃了。对,所以孔子真正的意思你得明白,就让你不要吃,你实在要吃,给你一个条件、一个条件加上去,你要觉得繁琐,那最简单的就不要吃肉就行了,这是真正孔子的意思。你要是不吃肉,那孔子是拍手称快:对了,你总算开悟了!

  蕅益大师解释说到,「只是不坐在酒店饭店中饮食耳。难道他人请孔子,定要自做酒、自杀牲」。蕅益大师这里还解释说,不坐在酒店饭店中饮食,这还加一条条件,「沽酒市脯」,脯是肉,就是讲你不坐在酒肆当中,就是不在外面饭店吃饭。为什么?那饭店,特别是现在,千万、尽量不要在外面吃,确实非常不卫生,最好是自己做。过去李炳南老先生也多次提醒自己的学生,外面饭店的食品不能吃,吃了那真正是可能不仅闹肚子,说不定会中毒。底下讲,「难道他人请孔子,定要自做酒、自杀牲」,难道,就是否定,不在外面饭店吃,那孔子被人家请客,请到别人家里吃,能不能吃?也不能够,为什么?儒家也讲究吃三净肉,就是我自己养的,自杀者不食,它讲「四」,四不食,自养者不食,见杀、闻声都不吃,还有专为我杀也不吃。孔子到别人家作客,别人为他亲自杀,孔子也不吃;亲自给他做了酒,也不喝。那就是什么?真正把酒和肉都戒了。孔老夫子他虽然没有明文戒酒戒肉,但是用这种种的礼仪来规范,是让众生尽量的少造杀业,这都是权巧方便。

  底下又讲,『不撤姜食,不多食』。「姜」,它的功用很大,做饭、炒菜都要用姜,它能够去邪味,能够养正气,把食物中正气发出来,所以做一切菜,最好都放姜,炒菜放姜,肉食也不例外,姜也能够解毒,所以叫「不撤姜」,就是不把姜撤掉。「不多食」有两种讲法,一个是不多吃姜,因为姜的性比较热,吃多了会上火。另外一个就是《朱子集注》里面讲的,就讲得广泛一些,就是「适可而止,无贪心也」。我们吃饭不要吃得太多,适可而止,刚才讲的,七、八分饱就好了。特别是晚餐,佛门是出家人不吃晚餐,有道理。为什么?晚餐吃得多,往往不容易消化,因为晚上活动量减少,整个身体已经慢慢趋于休息、休眠状态,我们要吃得多,肠胃还要很多的工作量,晚上得不到休息,这就会伤肠胃,而且晚上睡眠也不好。你想想肠胃在紧张工作,你们其它的器官都休息,就我工作,它也不服气,也不能让你好睡。所以晚上吃得多,也睡不好,吃得少,最好不吃。我晚上睡眠就特别好,为什么?我晚上不吃,一到该休息,全身心都进入休眠状态,睡眠效率高,不用睡很多,精神就能恢复得很好,真的晚上睡五、六个小时足够了。

  下面讲,『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我们一句句看,「祭于公」就是陪国君来祭祀,就是为公家来祭祀。祭祀完了,国君往往会赏赐祭肉,这种祭肉,「不宿肉」,就是不把肉留过夜,就要马上分享掉。一来是表法,就是我们不敢擅自将神明,所祭的神明他们的恩惠自己自留过夜。另外,这也是为卫生起见,肉过夜了,就不那么卫生了,特别没有冰箱。「祭肉不出三日」,自己家里面如果祭祀的话,这个祭肉不能超过三天。所以,君主赏赐的祭肉不能留过夜,自己家的祭肉不能够超过三天,这是规定。超过三天了,这也是对鬼神不敬,应该把这些神明的肉,这是恩惠赶紧享用。「出三日,不食之矣」,如果是超过三天的肉就腐坏了,当然就不能吃了。这种肉只好恭恭敬敬的把它埋在地里,当作肥料。

  『食不语,寝不言』,吃饭的时候都不讲话,这是卫生。因为吃饭的时候,一讲话,可能就梗住了,甚至会出现危险,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吃饭要默默的,不要讲话。而且吃着嘴里这些饭食,一边嚼着,一边说话,也很不威仪,很难看。这个「寝」就是睡眠的时候,睡眠要安静的休息,不宜讲话。特别是晚上,如果在一起休息的人聊天聊得很晚,愈聊愈兴奋,晚上就睡不着,一直到天亮都眼睁睁的,得不到充分休息,第二天就没精神。所以不讲话,养自己的神,养自己的气。特别是睡的时候,身体卧倒,讲话很伤气。要讲话就坐起来,站着讲、坐着讲,躺着讲就会伤气。

  『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席不正,不坐』。瓜有两种说法,一种就是瓜果那个瓜,一种讲法当必字讲,必须那个意思。「虽疏食菜羹」,这是讲到古代有饭前祭祀的礼仪,就跟我们学佛的人在饭前有个祷告,将饭食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此食遍十方,一切鬼神共」,都会念这种祈祷。儒家也不例外,这道理都是一样的。在饮食之前,往往按古礼,把每一种食物取出少许,放在食器之间,这是做为祭祀用的。这种祭祀主要是祭祀古代发明用火来煮食的人,这是不忘本。当然,这食品是要好的食品、干净的食品才做祭祀。如果是剩的、不好的食品,我们就不做祭祀了。这里讲的疏食菜羹,这是孔子日常所吃的都是疏食菜羹,疏食是粗疏的食品,粗茶淡饭,像菜、瓜果之类的,都要祭祀。瓜,如果是做为瓜果,就当作食品来讲;如果当必字,就是必祭,就是必须要祭祀,「必齐如也」,这么连着读下来。就是祭祀的时候,「必齐如也」,虽然是粗疏的食物,也不敢废礼,祭祀的时候必然是肃敬,像持斋一样。根据《朱子集注》,这个齐是严敬貌,庄严而恭敬的样子,就像一个人在受持斋戒一样。你看,吃顿饭的时候,都要这样的恭恭敬敬,可见得真的是毋不敬。

  江谦先生有个补注说到,「言虽疏食菜羹瓜果之类,必先祭而后食」。这里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先要祭祷神明,然后自己才享用。「祭必斋如也。所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这是不忘本。祭祀,它这里的一个主要的意思就是不忘本。

  【评析】

  以上4章里,记述了孔子的衣着和饮食习惯。孔子对“礼”的遵循,不仅表现在与国君和大夫们见面时的言谈举止和仪式,而且表现在衣着方面。他对祭祀时、服丧时和平时所穿的衣服都有不同的要求,如单衣、罩衣、麻衣、皮袍、睡衣、浴衣、礼服、便服等,都有不同的规定。在吃的方面,“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而且对于食物,有八种他不吃。吃了,就有害于健康。

  脍:音kuài,切细的鱼、肉。

  饐:音yì,陈旧。食物放置时间长了。

  餲:音ài,变味了。

  馁:音něi,鱼腐烂,这里指鱼不新鲜。

  败:肉腐烂,这里指肉不新鲜。

  饪:烹调制作饭菜。

  不时:应时,时鲜。

  割不正:肉切得不方正。

  气:同“饩”,音xì,即粮食。

  不及乱:乱,指酒醉。不到酒醉时。

  脯:音fǔ,熟肉干。

  不宿肉:不使肉过夜。古代大夫参加国君祭祀以后,可以得到国君赐的祭肉。但祭祀活动一般要持续二三天,所以这些肉就已经不新鲜,不能再过夜了。超过三天,就不能再过夜了。

  祭肉:这是祭祀用的肉。

  菜羹:用菜做成的汤。

  瓜祭:古人在吃饭前,把席上各种食品分出少许,放在食具之间祭祖。

  齐:同斋。

  席:古代没有椅子和桌子,都坐在铺于地面的席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