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一半君子,一半小人,圆滑有道,玩转人生

如何做人一阴一阳之道:一半君子一半小人!

“一阴一阳之谓道”,世间万事万物都存在着正反两个面,达到了某种对立统一平衡,便衍生出了道。

老子有言:“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这是在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做人要刚柔并济,达到矛盾统一的局面,“雌雄同体”才是最佳。

《周易·泰卦》彖传讲:“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君子是阳的一面,小人是阴的一面。真正强大的人,往往也是一半君子一半小人,同时具备君子和小人这两张面孔。

外小人内君子,才能战胜小人,当乃真君子。

一、外圆内方

中国历来就讲求方圆之道,不管是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还是铜钱外圆内方的独特外形,方与圆虽看似普通的两种构图形状,但其中却蕴含着最中国的待人处事智慧。

圆,光滑润泽,包容宽和。方,明辨是非,内心方正。方是为人之道,圆为处事之本,外圆内方是中国传统的处世哲学。

《菜根谭》云:“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愤世失机者,必执拗之人。”

但凡能建大功立大业的人,都是谦虚圆滑灵活应变之人;凡是惹是生非,遇事坐失良机的人,必然是那些性格执拗,以硬碰硬之人。

《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魏文侯攻陷了一座城池,大宴群臣。酒过三巡,魏王问百官:“你们说我是明君呢,还是昏君呢?”

在座的官员纷纷大拍马屁,尽说的是赞扬之语。然而在座有一位叫任座的大臣却说:“您是一位不贤明的君主。攻取了中山国不封给弟,却封给儿子,以此知道你不贤明。”

魏文侯大怒,马上下令将任座赶出屋内,听候发落。接下来轮到翟璜发言,翟璜说:“您是贤明的君主。我听说过,只有明君才会吸引直臣。刚才任座的话很直率,因此可知您很贤明。”魏文侯听了很高兴,急忙将任座从门口请过来,拜为上卿。

人如果八面玲珑,圆滑透顶,就如同群臣一般“只圆不方”,没有原则,缺少操守;如果过于刚正,不分场合,处处让人下不来台,就如任座一般“只方不圆”,不仅难以令人接受,甚至容易生祸端。

人生的巧妙,正在于翟璜那样,将“内方”与“外圆”合而为一,既坚持正确的原则,没有抵触对方,有张有弛、掌握分寸,既化解了矛盾,又给了对方台阶下。

真正强大的人,巧藏“方”、外露“圆”。

二、外柔内刚

陈希夷的名作《心相篇》有言:“过刚者图谋易就,灾伤岂保全元;太柔者作事难成,平福亦能安受。”

过于刚强的人,做事虽有成功,但容易伤人伤己,很难长寿;过于柔弱的人,做事不容易成功,福报平平但能安享。

处事太过刚强的人,有时虽然能做成事,可是很容易碰得头破血流。太软弱的人办事很难成功,不过也能一生平安。

成大事的人,要学会中道,刚柔相济,外柔内刚。

秦二世元年,冒顿当了匈奴单于,东胡王乘其立足不稳,遣使索要单于千里马。冒顿问群臣,群臣都说:“千里马是匈奴的宝马,不要给。”

冒顿说:“怎可为邻国去吝惜一匹马呢?”于是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就把千里马给了东胡。

东胡王得寸进尺,又提出索要单于阏氏,冒顿左右皆非常忿怒,请求出兵攻东胡,但冒顿仍满足了东胡王的要求。

东胡王认为冒顿软弱可欺,不再将其放在眼里。而冒顿则乘机稳固统治,扩充军备。

不久之后,东胡看中了与匈奴交界处的一片茫茫荒原,这荒原属于匈奴的领土。东胡派使臣去匈奴,要匈奴以此地相赠。谁知冒顿此次不仅严词拒绝,而且下令集合部队,发兵突袭东胡。

匈奴将士受够了东胡的气,人人奋勇争先,锐不可当。东胡方面则猝不及防,最终东胡王被杀,其民众及畜产尽为匈奴所得,东胡遂灭。

网上有段经典总结:“外柔内柔,人辱之;外刚内刚,人毁之;外刚内柔,人轻之;唯有外柔内刚,方成大器。”

强大的人,以柔示人是顺随人情,是一种缓和的手段,也是为自己铺路,但内心却是刚强无比的。但等到时机来到之时,他们会以雷霆万钧之势,干净利落地解决问题。

如张居正在《驭人经》中所说,“以利使奸。以智防奸。以忍容奸。以力除奸。”

强者终将显示他的强大。

三、外浊内清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固然是一种做人境界,但在现实生活中,藏巧于拙,寓清于浊,有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资源,而成就一番事业。

鲁迅先生讲:“北人南相,南人北相者贵。我看这并不是妄语。北人南相者,是厚重而又机灵,南人北相者,不消说是机灵而又能厚重”,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曾国藩有一句话,“尤不愿得清官之名”,就是说他不想让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清官。

曾国藩有很多浊的方面:他大吃大喝。同治十年,曾国藩到苏州检查工作,每天大部分的日程是请客吃饭,这种做派和晚清的任何一个官员都一样。

他遵循潜规则。同治七年,年他从两江总督调任到直隶总督,到北京去陛见慈禧太后和皇帝,出京时,花了1万4千两白银给在京官员送笔别敬。

他同样遵循明规则。太平天国战争军费报销时,卓越功勋,同治帝特批军费不经过户部,可以直接报销。虽然可以省下这笔费用,但曾国藩还是向户部缴纳了八万两“部费”。

但曾国藩同样有很多清的方面:调任直隶总督后,曾国藩再三峻拒慈禧的亲妹夫醇亲王的结好,为“避内外交通之嫌”。

曾国藩生活节俭,要求自己的女眷自力更生,自己动手做家务活。自己则衣服陈旧、打皱,还有斑斑的油渍。

曾国藩死后5年,因家人病重看病花不起钱,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实在没有办法,就向左宗棠开口借钱,左宗棠知道这个事后非常感动,送给曾纪泽300两白银,还在家书里面说,“以中兴元老之子,而不免饥困,可以见文正之清节足为后世法矣”。

表面上看,曾国藩和晚清其他官员没有什么两样,但实际上他内心的操守非常坚定。

之所以要外浊,是因为他要在官场上做事,就不能与大环境处处格格不入,特立独行,否则就会遭受排挤。

但外浊不影响内心的清明,达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是强者高级的策略,也是为人处世最高级的方式方法。

一半君子,一半小人,圆滑有道,玩转人生

《周易·泰卦》里说:“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人是一个矛盾体,也是一个多面体。

而做人的最高境界,莫过于一半君子一半小人。

无独有偶,《荣枯鉴》也提到,外君子而内小人者,真小人也;

外小人而内君子者,真君子也。

曾国藩,从一介草根翻身至一代名臣,离不开此道。

一半君子,一半小人,圆滑有道,玩转人生

一半君子,一半小人

经学家邵懿辰与曾国藩有着不一般的“道义之交”。

但是这位好朋友曾忍不住吐槽曾国藩虚伪,称其“对人能作几副面孔”。

左宗棠更是直接用一“伪”字当做曾国藩的标签,逢人就毫不客气地说“曾国藩一切都是虚伪的”。

打脸的是,曾国藩病故后,左宗棠挽联上书:

“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欺无负平生。”

惺惺相惜之情,自愧不如之意,溢于言表。

曾国藩曾说“天下无一成不变之君子,无一成不变之小人。”

君子与小人不是永久不变,圆滑与老实也不是对立面,真正的高手,会熟练地融合二者。

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自己问心无愧,让别人自相矛盾。

《厚黑学全集》里强调:

人要想成大事,首先要学会厚黑,而厚黑的精髓就是做人要学会一半君子一半小人,既不刻板也不失德。

强者终将显示他的强大。

一半君子,一半小人,圆滑有道,玩转人生

一半柔软,一半刚毅

祖父从小教导曾国藩“懦弱无耻”,于是“倔强”二字在曾国藩身上活了半辈子。

早年,他不畏强权、刚正不阿、直来直去,今天得罪这个明天惹了那个,常常成为舆论的中心。

无论官场还是交际圈,“祸头子”曾国藩都受尽了排挤。

在40岁那年,他终于被皇帝卸下兵权,封杀了一年,他也自省了一年。

数年后,他终于完成了一次人生的蜕变——放得下身段,说得了软话。

给各地巡抚写信时,字里行间满是谦卑:

“请诸位多行方便给国藩,请做国藩的指南针,感激涕零。”

寥寥数字,写的人轻松,看的人开心,事半功倍,合作愉快。

以柔示人是一种生存智慧,也是一种雷霆手段。

曾国藩也用毕生所获告诫弟弟:

“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刚非暴虐之谓也,强矫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

话软着说,事硬着做,刚柔兼顾,最是正好。

一半君子,一半小人,圆滑有道,玩转人生

一半聪明,一半糊涂

曾国藩说过:“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

一个人最难得的不是世事皆明,而是清醒的时候。

知道何时应该揣着明白装糊涂,该糊涂的时候,不去真计较。

有一次,曾国藩的幕僚李眉生看见一位老儒写的《不动心说》,自吹自擂品行高尚。

李眉生觉得这人假正经,提笔对其冷嘲热讽。

曾国藩知道后,语重心长地告诫李眉生:

“我也知道此人言行不一,可是你这样公然揭穿,只会得罪人,给自己埋下祸端啊。”

《列子》有言:“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

很多时候,看破不说破是大智慧。

一半君子,一半小人,圆滑有道,玩转人生。

一半柔软,一半刚毅,刚柔并济,独木成林。

一半清醒,一半糊涂,智愚参半,豁达通透。

“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阳之道,就是处世之道,阴阳平衡,方能太平一生。#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