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正确理解修身,走出观念的误区,建立正知正见

初信道者如何正知正见的信仰道教

1、要谈的是初信道者如何摆好头脑中对道教的认知。

初入道者都易犯这个毛病,就是把信道的内容建立在神异、神通以及神仙世界光怪陆离的追求上。这些初入道时对修行的幼稚认识是不适合现代社会的修道者。因为古今是不同的,气场变了,地气变了,人心也变了,道教祖师大德们修行的极端行为是不适合现代人模仿的。

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天道演化,人的纯朴渐失,机心却越来越重,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更是什么都变了,想修行的我们是不能跟以往的那些道教祖师相比拟了。现在这个时代,“全人道”比“全仙道”还要重要,“全仙道”是建立“全人道”基础之上的,没有“全人道”作为修行的基础,一切都将是空中楼阁。

所以,对道教信仰的初发心,应该是建立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之上的,然后在这种人生观之上过一种道化人生,在生活中体现道家的行世方式,积累自己的福德和慧德,然后以待后缘,即使今世道果无成,来世也不至于堕落,这才是适合现代人的信仰方式。

大家要知道,修行不是一生两生的事情,我们在无量无边生以来积累的业障不是靠某种极端的短期的行为就能突破的,尤其是出生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都是业障深重的,大家要对此有个清醒的认识。

正确理解修身,走出观念的误区,建立正知正见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性,含有天命的特点。

道,含有率性的特点。

道,性之显,即性、道是一体两面,或一阴一阳。

所以,道把教与性连接起来,修道是为了找回本性。

那么,本性自天命,与天相同了。

天的特点是什么?光明、纯净、无私、本源等等,但我们要了解,我们所能描述的都不是天,只能无限接近。

因此,修道是为了见到人的本性之光明、纯净的一面,即性之德,呼应《中庸》后面"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

下面详细阐述一下《中庸》第一段话的涵义。

正确理解修身,走出观念的误区,建立正知正见

人性的来源

  • 自然的禀赋,这个叫"性",自然的一种力量赋予的。这个"性"只有"天"的属性或特点。
  • "天命",抽象的,我们说它上帝之命也好,神命也好,业力也好,怎么理解都没关系,它就是生命赋予的能量。这个"天",如果做对比了解的话,它跟道家的"道法自然"这个"自然",佛家唯识所说的"心"是可以类比的。

道的涵义

  • "率性之谓道",很多人都蒙圈儿了。把"率性"称作"道",是表达"道"中体现"率性"的特点,这里"率性",由天命的"性"转化到人的一面——人性。这个时候还没有人性善、恶之辩,孔子讲的是性相近、习相远,性善论是后来孟子提出来的,所以这里的人性是没有善恶属性的。
  • "率性"这个词,只可意会了,难以言表,不必深究它,我们深究,最后很难理解。好比,孔子说"其斯以为舜乎",你说舜是圣人也好,佛也好,都不能表达舜,舜就是舜,说他像谁都不是他,这是孔子对舜最高的赞叹。勉强理解"率性",那么"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的状态,就这个意思,无须去解释它。朱子说"性,即理也。率,循也。"很遗憾,这是玩儿文字游戏,一定义,带偏了,失去本义。
  • 这里的"道"即人的"道","性"之显。也就是说,"性"、"道"对人来说,是一体两面,一隐一显,或说一阴一阳。我们普通说的行什么道,就可以看出这人什么本性,就这个意思。注意,这个"道"跟道家那个"道"又不同了。

正确理解修身,走出观念的误区,建立正知正见

人道的目的

  • 前面定义了"道",它的概念、涵义就是唯一的。"道"既然显"性",天命的,为什么子思又说修道?前面的意思,"道"是每个人都有的,修什么?
  • 事实上,人出生以后,当头顶那个"囟门"闭合了以后,人的第六意识一生成,跟天地"连接"的那根天线就断了。也就是说,天命之谓性——人原本就是天人合一的,后来断了连接。人,加上后天的情、识、观念的染污,心思就歪了,本性被覆盖住了,"道"被遮住了,就像一面镜子,一层一层地沾上了灰尘,当然照不出本来面目了。我们一般人不能彻底明了这一点,那个镜子多少还能凑合用,说不定还很好用,现代人都乐此不疲的,所以也不会去搞修道这一套。
  • 子思不同,他要求我们把这面镜子擦干净,就是要修正过来那个起心动念、行为啊等等向善的一面走,这个过程就是修道。修道显出天命那个"性",才是人的正道,其他都是非道。为什么又说善呢?善是符合仁的方向的,仁道是孔子思想的中心,仁接近天命那个本性。
  • 修道,是人的道,就是修身了,修身以道,因为心是身的主体,所以修身包括身、心两方面了。《中庸》原文后面也提到"修身以道,修道以仁。"见道、修道、施以广大,这就是人道的目的。
  • 由上,《中庸》就是孔子"仁道"思想在修养方面的概括,孔子讲"仁者人也",就是提出我们要力行"仁"。

性,天之命;天,我们怎么理解都没关系,"性"含"天"之德。原文后面提到圣人之德——配天,为什么说"配天"?就是修道回到天命的"性"的状态,即天人合一。那么,圣人这个境界高吗?高,也不高。不高,是说它平凡。譬如,如果我们把"天"当作头顶的天,天的特点是纯净,云雨都能遮住它,但它不说话,因为云雨不会永远遮住它,天最终的归宿就是纯净,这是天的本性。好比我们人类,回归到本性,首先就是保持天的纯净本性——即生态环境的平衡,这就是人道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