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道德经》妙解:道德经中的养生,修炼智慧!<90>

文章目录:

A、丹道修炼:丹道修炼过程中五个重要点,丹道有成之关键

↑↑

在丹功修炼中,用的是先天精气神,乃无形无象之物;后天有形有象之交感精、呼吸气、思虑神,均弃置不用。所谓“用之不可见,见之不可用”,也就是这个意思。

这是丹功修炼的重点,也是难点、关键。因为丹道修炼之精气神均不是看得见、摸得着、抓得住的,而是聚则成形、散则成气的。在修炼中要掌握积精累气之法,就必须有“捉雾拿云”的手段,“于恍惚中求,杳冥内寻,庶几近焉”。

此乃丹道有成之关键,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从细微之处入手,日积月累,自然增长。

古今凡修炼有成之人,均不是天生的,而是由少到多,从微至著,日积月累而成。

有人对于微阳初动,漠不关心,认为无足轻重,任其丧失。而不知“一星之火,可以焚山,一涓之水,可以成渠”。所以总要人看穿此道,处处提防、在在保护,日积月累,长久坚持,自可由量到质而生变化矣。

道德经》在论述难易、大小时讲:“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黄元吉注释云:“夫易为难之基,故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细为大之本,故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况道为万事万物之根,可不由易而难、自细而大乎?不然进之锐者,退之必速矣。又安望几于神化之域哉?”“是以古之圣人,知道有由阶,学有由进,不思远大之图,惟期切近之旨,淘汰渣滓,涵养本源。

如水之浸灌草木,自然日变月化,不见其长而日长,所以自微之著,由粗之精,从有为有事中,而至无为无事”。故“圣人终不为大,而能成其大矣”。不为大而能成其大,皆由于从细小之事入手,循序渐进,日积月累,自然变化矣。所以结论就是“惟有坚固耐烦,矢以恒久不息之心,庶几易者易而难者亦易,细者细而大者亦细耳”。

道德经》在六十四章中又进一步阐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均是讲的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这个原理运用于丹功修炼,就是当一阳初动之时,其机甚微,不宜采取,及至二阳、三阳“神凝气聚,真精自动,浩浩如潮生,溶溶似冰泮。要堵自微而著,由小到大,自近及远,以至进火退符,河车搬运,阳铅再生,阴汞交合,时烹时炼,渐结渐凝,神圆气壮,药熟丹圆,皆自玄关一动始也”。所以炼丹就其始基言之,实由一汞一铅,点滴积累而成。在修炼中忽视细小精气的积累,则圆明之金丹就无法炼成了。

二、筑基阶段的精气积累。

筑基一词是丹经的比喻,如修房造屋,必先筑基,使基础稳固、结构坚实,然后才能竖柱安梁,砌砖盖瓦。炼内丹也是同样的道理。丹法以身为基,在内丹入手修炼中,必须将此身体条件补足,符合初步的练功要求,然后才能进入正式的练功阶段。

这里讲的身体条件,主要是指人身的精、气、神三大生命要素而言,丹经称为三宝。丹道功夫中所称的炼丹,实质就是炼此三宝。翁象川注《悟真篇》云:“精能生气,气能生神,荣卫一身,莫大于此。养生之士,先宝其精,精满则气壮,气壮则神旺,神旺则身健,身健则少病。内则五脏敷华,外则肌肤润泽,容颜光彩,耳目聪明”。

实际上,筑基阶段的任务,就这么三个:一是保精气神三宝圆满无亏;二是补三宝充盈旺盛;三是炼三宝凝化成重返青春的源泉——内丹。所以说内炼的基础,就是炼精气神的凝化。炼丹所用的精气神三宝本系一个整体,三者不能截然分开。但筑基阶段为修补功夫,精为丹基,神为主宰;气为动力。而此段需要补足的常常是元精,所以保精、补精、调精都是为了打好基础。然后精气补足、互相调和、转化合凝,达到精满、气足、神旺,即开始炼精化炁的功夫了。

在筑基阶段,怎样进行精气积累呢?

1、凝神返照、微阳勤生。柳华阳在《金仙证论》中讲到药产之效验时说:“效验非暂时可得,至真之道,在乎逐日凝神返照之工纯熟而后有来之机缄。夫或一月元关显露或数月丹田无音,迟早各殊。而贵乎微阳勤生,不失调药之功夫,则药产自有验矣”。这里的关键是逐日凝神返照之工不辍,微阳积累,长期坚持,则药产自有验矣。

2、心静气动,积累精气。柳华阳在总说中讲到调药时,就说过:“性能虚静,尘念不生,则真机自动。动者,非心动,是 之动也。气机既然发动,则当静以应之。一动一静,不失机缄,是谓调药,是谓交合。行乎造化,性命双修,是谓真旨妙用矣。”

《道乡集》也讲:“静至于极,自有动机。此机车动,我仍主静。我主于静,彼必愈动,彼愈动而我愈静。此即初步工夫积累动 之要诀”。

气动与心静,是互相联系的。气之所以动,就是从心之虚静中转化而来的。故心愈静而气愈动。在行功中采取气愈动而心愈静之调法,则可以静促动,动以还静,动静互化,相辅相成。故此法为积累动气之要诀。

3、勒关招摄,返调积累。气动之久,愈益旺盛,后则转化为元精。元精生时,有真气流向生殖器,产生欲举之感。此时就得用招摄之法返调之。行功中要以正念为主,神以宰之,使精不下流。然后再起呼吸之气以收摄元精回气穴。这就叫“勒阳关、调外药”之法。

在运用中要注意:先以神宰其气,然后再以神驭气以招摄归炉。这就要在阳气初生之时,用真意从阴中跷迎元精归炉。一般吸七、八次阳物即倒,多则十几次,甚至二、三十次,但必须以外肾倒下为止。黄元吉讲:“务要外阳外囊收缩尽净,庶可以生真气焉。”

4、混合交媾,产生真种。平时元气潜藏气穴,修持中静定之久,产生气动之机,元气动而为元精,外肾欲“举”,故曰“情”。此时应“将我静中之真意凝入于命宫,时来时凝,久则天机发动,不觉命宫产出真精”,故曰:“下种”。

此种是下在先天气动之时,使神气交合,以后才有药产之机。柳华阳讲:“真种因神气而生,神气若不交,安得有真种乎?”所以“真种”是神气交媾的产物,但产生过程中,须从混沌立基。朱元育讲“要觅先天真种子,须从混沌立根基。”

混沌是神入气中、交媾混合之意。由于两不相离,互相依恋,纽结不散,故神在气中,气包神外,神气同炉而炼,神火化精还 。因元精不能自熔,必用元神熔之。神溶则气化,此气就是先天气,是神气交媾中产出的真种,也就是“小药”。如此“一粒复一粒,从微而至著”。久则由小药积累而成大药了。

三、阳气自动与周天运炼。

伍冲虚在讲到阳气自动与周天运炼时讲:“运此周天,积累动气,以完先天纯阳真 。故凡一动则一炼而周。使机之动而复动者,则炼而复炼,周而复周。积之不过百日则精不漏而返气矣。”

古人云:百日筑基,是指此炼精化 之大概而言,而且那是对一日内十二时均处于练功状态来讲的。若平常人,练功时间不多,则非百日或者一年可以完成的。有的甚至三年、五年也不一定能完成基成不漏的任务。不过只要你坚持修炼总会有进步的。所以一次气动,运一次周天之数。已完足一周则真精、真 归复于命根而愈旺其生长发动之机。不过这个增补积累均是在气穴之内进行的,而不显露于外。

所以凡遇有真气自动之时,就要炼之以完一周天。若一天不炼则真气就不会长旺,甚至会萎缩退化。总之要遇阳气自生之时“取回以补阳 ,令满足耳”。因此,当气动之时要用招摄返调之法,用后天呼吸将阳收回“归于气根,以薰蒸补助。若无呼吸,不能调和。若无薰蒸,不能补助。及至呼吸薰蒸,周天一周,则阳气得补复纯静矣。”然后俟其静而自动,又得阳 发动之机,则又可补助也。总是要补,但必求其再生之时而得再补之机。若无气动之机,是不能增补的。

四、丹田为储存精气之处所。

丹田是结丹之田,它的位置在脐与肾之间即冲脉与带脉交叉处形成十字,加上外廓,酷似田字,故称丹田。它的实际位置,就在腰部正中。丹经所谓:“前对脐轮后对肾,中间有个真金 鼎”,即此是也。

它的作用:在筑基时,为守中之处,利于入静、得气。炼精化气时,则为大鼎炉之炉,是藏药之处,修持者将采取的外药积蓄于丹田之中,所以它是聚神合气、储存神气之所。外药入炉后与元神会合凝结,进行反复烹炼,也就是“产真种”的过程,真种产生后,神凝气合,归于下炉,结而为丹。伍冲虚讲:“阳精盛满,是长生之本根。由其归于丹田而后可得满。

满而守于此中,则不亏而得长生。暂守暂得,久守久得。”因“阳精凝聚又结丹者,谓之不死之基。守在丹田,即可不死。”《心印经》云:“存其神而守其 ,又象伏龟,故名神龟。龟含水中,有气曰神 。人之根蒂俱在此处。”神守其 “不复泄漏,则真 常住。所以不死。有真 足,则无可死之理。”天皇真人云:“气不散则命不亡,命不亡则形不灭也。”

外药有三百六十次周天,也就需要三百六十次储存,而丹田即为储存、凝聚之处。外药是丹母的原料,必须积累已足并与元神会合、凝结,经反复烹炼之后,内药才开始自生。内药生,外药即转化为真 ,在丹田以旧 迎新 ,互相结合,通过烹炼,开始成形,无质生质,久则成大药也。

大药即阳精化气之金丹。它是从哪里来的呢?实际上也是从丹田气穴中产生的。开始因无形之气微,故附外形而为用。即阳 冲动阳关而有阳举之象。此气微弱,故称小药。及至以后积精累气多而满足之时,化气而成金丹,则曰大药。实只是有形之真 如火珠,是从无人有之物。黄帝曰赤水玄珠,又曰真一之水、黄芽、真铅,皆是指丹田中所生之真气,因积累多而成自有之形。所以不附外形而唯生于内。即只有“我神觉之,可知可见者。”内动、内运、内知、内见之内丹即此也。

阳盛而内可见形。然气何以有形?此非形质也。乃有“似火热之形”也。古云:丹田火热、两肾汤煎,不过形容丹田之火珠也。有此形才能出神而变化有形,为身外之身。此即无中生有、采之而后生之大药也。大药存于丹田,必用七日之采工而后得。此时就会见:丹田火炽、两肾汤煎、耳后风生、脑后鹫鸣、眼吐金光,身涌鼻搐之景。此得大药之兆,六根震动之象也。

五、精气神满足之主要标志。

在炼精阶段,精之所以能满者,则是由于补助也。伍冲虚讲:“补精时,必遇精生于先天之真时。即用火以薰蒸,薰蒸即补也。补到化气,无精可生,便知实满。”此为日内之事也。“精自满,窍自闭,大药一到,淫根自缩,同于童子。从欲不可得,何用思欲?世所称返老还童者是也。”其特点即阴缩如蚂蝗。若精窍不自闭,淫根不缩如童子,不出现马阴藏相,则不得谓之精满。达到了这一步工夫,精满不思欲,即得长生之小果。

其次,在先补精之时,有神与之配合,因已补得神气俱旺。及所化之真 归于元海则坎实也。渐以坎实点离虚,虚得实而皆实,实则不饥,何用思食?十月胎圆中,皆不食。一月减食,三月辟谷,四月后绝火食,不吃人间烟火,故曰气满不思食。如气满犹食,则是定力不够,不得谓之气满。

再次所谓神满,即纯阳无阴之谓。古仙谓分阴未尽则不仙。如有一分阴在,即有一分昏沉睡魔。十二时中,灵光不自觉照,神如何得满?故不可谓之神满。伍冲虚讲:“必使神住定, 亦随之而住定,神 俱定。”从入定之日起“即能不睡,昼夜常觉,惺惺不昧。十二时中,无一时不入定,亦无一时不在定。如是,十月之间,方得神满不睡。既无睡,又何思?到此心无生灭,息无出入,已成阳神。”出阳神即出色界,到无色界矣。不存知见,而全归于无为。

心灵松绑了,就是最大的不亏待自己;心灵松绑了,才有可能克服负面的情绪,面对逆境逆流而上。

B、《道德经》妙解:道德经中的养生,修炼智慧!<90>

↑↑

第三十章

[原文]: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①。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②。善有果③而已,不敢④以取强⑤。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⑥则老,是谓不道⑦,不道早已⑧。

第三十章妙解<一>

~~本章妙意:

<1>.本章妙意简述:

道祖圣意:懂得以"合道"之方式辅佐身心修行的修行者,都知道,不能以生硬强暴的方式去道化身心.倘若如此行事,必定后患无穷.

强暴之力,之意念所到之处,如同飓风狂飙,虽可摧枯拉朽,扫荡群阴.然而,与此同时,也会使得身心遍地狼籍,荆棘丛生.也要知道,这种强力过后,必会为"身心"遗留下更多的后患.从而,又形成另一种灾难.修者们更要时刻清楚:自己到底想得到什么样的"道果".什么样的境界最合道.切不可以主观意志,强力夺取.修者当忌:"不要过分地保守,从而固步自封,俗根难除,可以得到道果;不要杀伐太甚,暴力急躁,这样自可久久为功,得到道果;不要过于骄傲盲目,妄自尊大,这样可以得到道果;".

同时,也要知道,道果不可得时切忌怨天尤人.得到道果之后,更不可随意显摆与炫耀.满招损,谦受益,乃天之道也.自满则会"向下",走向衰落,甚至是衰亡.这就是不能合道而为的后果,不可不慎也.

~~不"合道"者,不可长久也.甚至会有夭亡之灾.

<2>.本章妙意详述:

~~"金丹大道"玄机:真我显现,依仗道气。有为之术,不道早已。

真正懂得招摄道气佐助"真我"的修行者,不会以过重的后天意识去强行指挥和调动身心能量和运动.因为这种不合道的行为一定会遭到惩罚.

而且,这种太过不为的后天意识,对于身心以及道气的招摄具有极大的伤害性.所到之处,可以使身心的这些地方伤痕累累,荆棘丛生.这些极具破坏性的力量,如同狂风暴雨一般,会给人们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凶险.真正善于捕捉和使用能量的人,只求收到效果,达到目的就行了.而不会使用暴力强取豪夺.同时,收到效果以后不会有意故作矜持,也不会有意地炫耀骄傲居高临下,惟我独尊.达到目的以后,依然很谦虚,只是看作天恩浩荡,自己仿佛受以有愧似的.无论何种物事,太过强盛之后,就会开始衰落.这是天地万物的规律.过于强盛,或者是过于疯狂地自认为很强盛.从而目空一切.是不合道的.也要知道,不合道的物事,有遭受夭折,不能尽享天年的危险.~~上帝让谁灭亡,首先让他疯狂.即指此类.

本章内容与下一章是一脉相承之关系。非常紧密。修行者应该关注到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也能使自己修炼的阶段有序进行.

其实,修道有成的修行者都知道,能够以氤氲柔和的道炁滋养元神,使之达到目的.决不能为了求快,求速而代之以以残暴,刚猛.因为,这些冒险急进的策略和手段,很快就会遭到报应.也就是说,后患无穷.那些总想着毕其功于一役,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的疑难问题的想法,是不切实行的.修行者长年累月积留于身心之中的毒垢之物,如果便用过于极端的方式处理,同时,也会造成身心的巨大创伤.如同宛疮之时,稍有不慎也能割肉一般.而且还会发生,"肉"割掉了,"疮"却依然留在原处的现象.而且,如果使用这种不合道的方式,即便是除掉了多年的隐患固疾,却又留下了巨大的伤疤.遗憾余恨无尽,也是得不偿失之举.

因此,一个真正的修行者,他们只以收到最佳效果为目的,而不敢逞强好胜.其实,作为炼者,只以消除身心之中的凡俗之尘,凡俗之阴为目的,以求身心的净化.因而,他们更应该依道而行.倘若不合道,不仅有违于他们的初衷,而且还会使事情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