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什么是“丹道”

文章目录:

A、张三丰祖师的丹道思想:“炼己”和“性命双修!

↑↑

张三丰是丹道的集大成者,后世丹道类书籍都绕不开张三丰丹法。张三丰丹法中囊括清静丹法、同类阴阳丹法、龙虎丹法,堪称丹道大全。张三丰注重依靠丹道修炼求得长生。

《大道论》:“或者谓人之生死,皆有数定,岂有违天数而逃死者?独不思福自我求,命自我造,阴骘可以延年。”这是告诉世人可以依靠修炼盗夺天机,延年益寿,逃出生死定数,福自我求,命自我造。

张三丰丹道修炼的内容丰富多端,我们抽索其核心与关键来论述。《玄机直讲炼丹火候说二篇登天指迷说》:“除此玉液金液、性命双修、清静自然之道,余皆旁门小法。”无论是玉液,还是金液,都离不开纯熟的炼己;玉液和金液,本身又是性命双修,所以,本文将从“炼己”和“性命双修”这两方面来谈谈张三丰的丹道思想。

一、炼己

炼己是丹道修炼的重要步骤。“己”是十大天干中的戊己,戊己在五行中属土,在内丹学中,五行之土又分“戊土”和“己土”,“戊土”称外药,是阴里真阳,其性主动;“己土”又称内药,是阳里真阴,其性主静,两土相合就是离坎,象征元神元气。所以炼己就是炼元神、元气,如张三丰所说“炼己只是养元神”。“元”具有先天的意思,炼己就是通过修心、养性、炼神,重新打造新的生命系统,返还先天,以避免人从母胎中降生后生命能量逐渐被剥蚀殆尽,将那个被后天染着剥蚀的自己炼出来。

首先,炼己贯穿在丹道修炼的全部过程,非常重要。张三丰极其重视炼己之功。炼己重在心地,是性功修炼的起步功夫。《玄机直讲。返还证验说》:“修炼玉液还丹,即筑基炼己,积内法财,终日逍遥,昼夜常明,乃长生久视之初阶也。”筑基炼己的玉液还丹功夫是达到长生久视的初级阶段。张三丰在《玄要篇。道情歌》中说:“未炼还丹先炼性,未修大药且修心。心修自然丹信至,性清自然药材生。”他认为在正式入手修炼丹道之前,必须修心炼性,具有夯实的炼己功夫是修炼内丹的必要准备和前提条件。如果没有炼己的准备功夫,盲修瞎炼,只注重形式上操作技巧,囿于修炼小术,终是无法进入内丹堂奥。

《金丹节要.炼己筑基》:“不先筑基炼己,岂可入室收得药之效哉?要从性宗参入,始得真如,采药如反掌耳。”筑基炼精气,炼己修心性,从性宗入手,证得真如本性,自然而然就会步入采药环节,如果没有筑基炼己之功做铺垫,那么入室采药只是奢谈。炼己贯穿修炼程序的始终,甚至在阴尽阳纯,炼出纯阳之体证得金丹的时刻,炼己之功仍相伴左右,不能离弃。正如刘一明所说:“夫炼己之功,为丹道始终之要着,直至阴尽阳纯之后,炼己之功方毕。”可见,炼己在丹道修炼中一以贯之,难怪张三丰如此重视炼己之功。炼己是炼内药。

《大道论》:“内药者,在自己身中而产”“内药是精,外药是炁,内药养性,外药立命,性命双修,方合神仙之道”。可见内药是性,产自己身,炼己就是炼内药,是修炼神仙之道必不可少的。欲求先天外药,需要通过炼己修得内药,修出真如本性,等待阳生之时,以内药接迎外药,神炁相合,炼成大丹。如《大道论》所说:“大修行人欲求先天外药,必炼己以待阳生,用神炁炼成慧剑,采金水匀配柔刚。”张三丰劝人下手速修大道,在尘俗中炼己,以待后续修炼之用。《玄机直讲。返还证验说》:“奉劝学人,参访宗师,若求至人,抉破一身内外,天机明白,下手速修,炼己待时,侯一阳至”“今人果得明师指示,先炼己于尘俗,积铅于廛市”,于和光同尘之中炼性,在尘俗中持空炼神、守虚炼性。

如《上天梯》所说:“炼己忘世情”,于世间炼己,于实有中求得虚空的超脱。炼己修性可以减少心能量的损耗,増强真我的能量,利于实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这样的高超境界。如《大道论》:“有为者,非采战提吸之术,九一动摇之法,乃安静虚无之道,守雌不雄,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此即未得丹之前,炼己筑基之事也。”

其次,炼己非常之难。《大道论》:“还丹容易,炼己最难。”“只要苦行忍辱,身心不动,己之性若往,彼之气自回。”炼己不到位,会导致群魔为害,心神不宁,欲念杂起,逐境漂流,汞火飞扬,圣胎不结。若要实现炼己,必须苦行忍辱,身心不为外物所动,否则心含杂念欲望,大丹难以修成。炼己是修炼之人不断的锤炼心性的过程,其间伴随着智慧及道德的反思和完善,通过炼己在心性上无限的接近大道,返还先天。

通过炼己把人作为人在世俗人间的惯常行为、欲望、思维消磨掉,还原成先天明朗清静的本原性体,把这种人作为人的本能消磨擒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如果具有长生久视、修得大丹的强烈愿望,炼己即使与人之本能相对抗、难于上青天,修道之人也愿意并能够凭借超拔意志和坚初毅力去挑战!炼己之功要求排除杂念。人在俗世间,为物所累,为物所役。正如《庄子。齐物论》所言“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构,日以心斗”。与物相接、与人相交,心中杂念丛生,炼己的功夫就是要人放下俗世执着,摒弃杂念,还心一片清明空灵。

《玄机直讲.炼丹火候说一篇》“初功在寂寞情缘,扫除杂念,扫除杂念是第一着筑基炼己之功也。人心既除,则天心来复;人欲既净,则天理常存。”扫除心室中的俗世欲望和杂念,自然有天理天心来居住。《玄机直讲。炼丹火候说二篇》:“杂念少者得丹早,杂念多者得丹迟。”杂念多者蒙蔽了心性,得丹之路自然坎坷且漫长,杂念少者乃上根之器,心性净明,易知炼己之关穷,距离结丹不远矣。炼己之功要万虑俱忘,了无挂碍。

《玄机直讲.返还证验说》:“炼己于尘俗,养气于山休是入室兴功下手之时也。要超凡入胜,岂是小可的事?必须要一尘不染,万虑俱忘,丝毫无挂,一刀两断,永作他乡之客终无退悔之心。”这段话说明“炼己”要果断决绝,若想成就炼己之功,虽然人在尘世,心性上却要与尘世一刀两断,毫无牵挂。《金丹诗三十六首。后天炼己》:“炼己功夫谁得知,精灵常与我相随。一尘不染心俱静,万虑皆忘性若痴。”《金丹诗三十六首。炼己得药》“炼己功夫继筑基,心头万虑己忘之。”

可见万虑俱忘是炼己的必然要求,而又必须做到真正在心性上的“出世”才能达到炼己的标准,为下一步修炼做好准备。炼己要求禁绝欲望;禁欲在佛教中常有耳闻。实际上,佛教为教团制定戒律之首因即起源于男女之欲。男女之欲牵动全部根尘,人和一切物理世界的众生,这个生命反复轮回的最大根源就是情和欲。换言之,众生所最突出的行为除了饮食之外,就是淫欲。

这是生命平常的作用,也是最难升华的境地。对于借彼家为鼎男女双修的同类阴阳丹法,炼己尤为重要,因为如果炼己不纯,将很难做到“火里栽莲”、“针尖上翻跟头”,很难做到逆而成丹。如《大道论》所说:“是知道欲求还丹,必先绝欲。”总之,炼己非常之难,修炼多年方可得“随心所欲不逾矩”之炼己功夫。如《金丹诗三十六首。面壁九年》所说:“九年面壁养神体默默昏昏如炼己。无束无拘得自由,随缘随分能知止。”最后,炼己纯熟的境界即明心见性。

《一贯天机直讲》:“炼己纯熟者,必有孔颜之乐。”炼己纯熟时的光景是喜乐的。孔颜乐处,是学“圣人之道”达到高超境界时的精神状态。明朝的一个道学家王艮所作的《乐学歌》说:“人心本自乐,自为私欲缚。私欲净尽时,人心还自乐。”炼己纯熟,私欲净尽,还人心本乐。《大道论》:“假如炼己纯熟,则心无杂念,体若太虚,一尘不染,万虑皆空,心死则神活,体虚则气运。”

《修真全指》云:“夫炼己之法,即关照本心,而心不为识神之所劳,而身不为物欲之所牵,万缘不挂,一尘不染。常教朗月耀明,每向定中慧照。”炼己纯熟,心无一物,达到“吾丧我”的状态,心如死灰,形如槁木神气却在身中默运,跃跃欲试,欲通大道。《玄机直讲。一粒黍米说》“炼己持心,明理见性之时,横簇发火,不出半刻时辰,立得黍米玄珠,现于曲江之上。”炼己纯熟之时即明心见性之刻,距离得丹为时不远矣。《玄机直讲。登天指迷说》:“假使有缘之士,得遇真师,先行玉液还丹,炼己和光,操持涵养,回光返照,此即见性明心之事也。

“明心见性”是佛教禅宗用语,“孔颜乐处”是儒家的经典追求,把这两者与内丹“炼己纯熟”的境界同日而语,三家相见,殊途同归,都达到心性修炼的巅峰境界。炼己纯熟之境界就是吕祖《百字铭》“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张三丰注曰:“此道乃真常之道,以应事易于昏迷,故接物不可迷于尘事。若不应接,则空寂虚无。须要来则应之,事去不留。光明正大,乃是不迷。真性清静,元神凝结。”

B、什么是“丹道”

↑↑

什么是“丹道”

丹道,是中华道家的核心机密,是以人体自身的“精、气、神”为药物,以意念为“火”,用“火”锻炼“精、气、神”的一整套自我修炼体系。

其功法理论是“顺则生人,逆则成丹”,“一阴一阳谓之道”。其修炼步骤是“炼己筑基、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

丹道的理论基础


丹道的理论基础是《周易》、《道德经》,这两部经典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


相传自中华道家宗祖轩辕黄帝求道于广成子开始,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历程。可见,黄帝之前,先民们就已经开始修炼金丹大道了。"河图"、"洛书"正是这一时期光彩照人的金丹大道起源的历史记录。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易"告诉人们: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但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易"的原理就是一阴一阳的变化,它是宇宙中对立弦一规律的精辟描述。

易理是金丹大道的理论基础。掌握阴阳规律,掌握宇宙旋律,掌握人体的规律,是修炼金丹大道的诀窍。


中华道家的鼻祖老子和庄子,都精于修养之道。
司马迁《史记》载:“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说明老子很长寿。


庄子在其著作之中 ,己述有坐忘、心斋、导引、吐纳、缘督、踵息等修养方法。


从中华道家到道教,虽在形式上增添了宗教仪式等内容,然其修炼主旨却始终贯穿,成为中华道家的优良传统。历代中华道家人士皆以自己的身心作为试验,进行人体生命的可贵探索,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道家修炼学,形成了完整的丹道理法体系。


老子的《道德经》把金丹大道的理论推向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他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为自化,清静自正","无为而无不为"是他道德观的根本,又是古典丹道理论的高度概括。尤其是他的"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得其一,万事毕。""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等精辟的论述,为修炼金丹大道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丰富的经验。

早期丹家


东汉时为道教内丹学奠基的著作,当推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此书被后世尊为"万古丹经王",开创出"丹道"修炼的完善体系,是我国第一部金丹大道理论专著。此书把人体当作炉鼎,以体内精、气为药物,运用神去烹炼,使精、气、神凝聚互结,产生真种,结成金丹。
《参同契》用《易经》的卦爻来描绘人体真炁周天运行的规律,并提纲挈领地讲述了炁功功法的要领。


《参同契》的出世标志著内丹学的形成。


魏伯阳将人体真炁运行的规律同天地间日月运行、阴阳消长的规律统一起来,又首次把金丹术和炁功纳入一个理论框架之中,这实际上为炁功比附金丹术(外丹)而称为内丹开了先河。《参同契》的内丹系性命双修而较重性功,为内丹学奠定了一整套理论框架和名词术语,被后世内丹家尊为“万古丹经王”。


魏晋时期成书的《黄庭经》,是道教上清派的早期经典。


上清派擅长于存思气功,借存想身神(发神、脑神、眼神、心神、肝神等)调动人体器官的功能,通过咽津固精、积精累气进行气功修炼。


《黄庭经》中指明了三丹田的部位,论述了它们在真炁运行中的作用,并将元炁称为“玄丹”,说明经中包含了早期的内丹功法。《黄庭经》是继《参同契》之后又一部为内丹学奠基的经典著作,这部书至今仍是内丹家必须诵习的丹经。


早期的内丹功法,在葛洪的《抱朴子内篇》中也有记载。


这种丹功都是由存思、行气和咽津相结合,以意引元炁在三丹田之间运行。

葛洪称它为“真人守身炼形之术”,其功法是:“夫始青之下月与日,两半同升合成一。出彼玉池入金室,大如弹丸黄如橘,中有嘉味甘如蜜,子能得之谨勿失。既往不追身将灭,纯白之气至微密,升于幽关三曲折,中丹煌煌独无匹,立之命门形不卒,渊乎妙矣难致诘!”值得注意的是,葛洪《内篇》中已详言三丹田的位置,在这段口诀中又有“中丹”之称(“中丹煌煌独无匹”),再加上《黄庭经》中“玄丹”、“子丹”(“子丹进馔肴正黄”)的提法,说明在晋代道教中已将炁功看作炼丹了。至南朝时,僧人慧思引道入佛“为护法故求长寿命”,称“借外丹力修内丹,欲安众生先自安”(《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大正藏》卷四六),内丹、外丹之名遂见于史籍。

什么是“丹道”

丹道的继承与发展


自南北朝至隋唐,道教中各类功法并出,五花八门,其中以上清派的存思、守一气功最著。陶弘景编著的《真诰》、《登真隐诀》、《养性延命录》中就有服气、内视、导引等多种内炼功法。隋唐时各家气法交相争辉,且有不少内丹学著作出世。


隋代道士苏元朗将《龙虎经》、《参同契》、《金碧潜通诀》纂为《龙虎通玄要诀》,以人身为鼎炉,精、气、神为药物,模拟金丹术的炼制过程,套用外丹术语,归神丹于心炼。


唐代高道司马承祯著《服气精义论》以及《天隐子》、《坐忘论》等,主张“收心”、“守静”,将佛教的止观、禅定说融汇入道教气功中来。司马承祯将儒、释的炼养理论融入道教炁功,在内丹学发展史上有著重要意义。


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摄养枕中方》等书,讲行气、仙药、金丹、养性、房中、炼养诸术,极为丰博,代表著我国唐代道教修炼方术的空前繁荣。


道教中出现了一批内丹家,如刘知古、吴筠、罗公远、叶法善、张果、陶植、羊参微等。
内丹著作亦大量出世,如《日月玄枢篇》、《通幽诀》、《上洞心经丹诀》、《大还丹金虎白龙论》、羊参微《元阳子金液集》、《还丹金液歌》、林太古《龙虎还丹诀颂》、张果《大还丹契秘图》(《云笈七签》卷72还收有草衣洞真子《真元妙道修丹历验抄》)、吴筠《南统大君内丹九章经》、陶植《还金述》和罗公远、叶法善注的《真龙虎九仙经》等,可知内丹学在唐代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

什么是“丹道”


唐末五代,是内丹学渐步完善成熟的时期。


迨至金宋,内丹学逐渐排斥外丹在道教修炼方术中占据统治地位,使道教修持方术脱离开葛洪《抱朴子内篇》的框架,为之一变。因而方维甸《校刊抱朴子内篇序》云:“迨及宋元,乃缘《参同》炉火而言内丹,炼养阴阳,混合元气,斥服食胎息为小道,金石符咒为旁门,黄白玄素为邪术,惟以性命双修,为谷神不死,羽化登真之诀”。自此以后,内丹学不断汲取儒、释、道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发展中又分宗分派,相互促进,经过一千多年逐步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相传唐末五代时,钟离权、吕洞宾、刘玄英以内丹度人,奉《周易参同契》为丹经之祖,为道教南北之金丹派开宗立基。施肩吾撰《钟吕传道集》阐发他们的内丹学说。陈朴著《陈先生内丹诀》,将钟吕丹法在自己的修炼实践中重新去体验、创造。另有道教学者崔希范,著有《入药镜》,为内丹史上颇有影响的著作,相传吕洞宾有“因看崔公《入药镜》,令人心地转分明。


内丹史上的关键人物,是五代末宋初著名道教学者陈抟。


相传陈抟得钟离权、吕洞宾丹法,和谭峭相师友,“自号扶摇子,著《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导养及还丹之事”(《宋史*陈抟传》)。他还刻《无极图》于华山石壁,著有《三峰寓言》、《高阳集》、《钩潭集》等。


著名丹经《无极图》奠定了“顺则生人,逆则成丹”的原理和“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的基本步骤,成了内丹学的骨架。中国道教内丹学“数千年间,有(魏)伯阳以导其流,有钟、吕以扬其波。”至陈抟而后,被张无梦、陈景元、刘玄英(又名刘操,号海蟾子)所继承,将内丹学发展到高峰,分化出一些各具特色的门派。

丹道各派要旨简述


道家修真之法,总不外三元丹法,即天元、地元、人元是也。丹经中以修清静者为天元丹法,修服食者为地元丹法,修阴阳者为人元丹法。


丹道渊源于黄帝,而集大成于老子。


一传尹文始,即关尹子。尹传麻衣(即李名和),李传陈希夷,陈传火龙真人,是为文始一派。


一传王少阳,开全真教一派。王少阳传钟离权,钟离权传吕纯阳。


吕祖首传王重阳,重阳传邱长春,开北宗,又称龙门派。


吕洞宾又传刘海蟾,海蟾传张紫阳,开南宗,是为紫阳一派。(按海蟾亦曾以丹法传陈希夷,递传至张三丰,开一新脉。)至若晋之抱朴子葛洪,梁之陶隐居宏景,均抱高世之学,怀王佐之才,对于丹道学术,多所述著,传世不绝,惟非此脉脉相传承内者也。


人元内丹,以文始派最高,以少阳派最大。


文始派直修虚无大道,以无为法而兼学有为法,顿超直入,了性而自了命者也。少阳派则以阴阳大道为本修,自有为法而上修无为法,积功渐晋,了命而性亦因得了也。


文始派曲高和寡,修者日希。少阳派则平易近人,尽人可修,尽人可证,故得大行于世。其最著者为南北两派,其后又有东派、西派、中派、青城派、崆峒派、三丰派、伍柳派,要皆可以南北两宗范畴之。余则不足道矣,且亦皆可并入两宗之内也。

什么是“丹道”


北宗始祖,则均尊称重阳真人王喆。世常称北七真者,即邱长春处机,刘长生处传,谭长真处端,马丹阳处钰,郝广宁太古,王玉阳处一,孙清静不二(马丹阳之妻)。七真又称七祖,皆重阳弟子。七祖中广开法派,奠定北宗之基者为长春真人。此派上采易理,旁涉禅宗,而一归之于道。微妙玄通,广大悉备。要在以清静单修为主旨。此派经典之最著者,除七真之著述语录外,即为金盖山(闵小艮真人)刊行之《古书隐楼藏书》。


世常称南五祖者,系由张紫阳开其法派,张传石杏林,石传薛道光,薛传陈泥丸,陈传白玉蟾。总是南方人,是称南五祖。张祖又传刘永年,玉蟾又传彭鹤林,均为不世之杰出人物,故又合为南七真。此派修为,以阴阳双修为主,故其丹法重在命功,回阳换骨,采铅接命,太乙归真,片晌工夫可成。中老年人破体之身,修此较宜。


又北七真中,马真究为阴阳所成,故另开一支,马传宋德芳,宋传李双玉,李传张紫阳,张传赵友钦(缘督子),赵传陈观吾(上阳子)。至南宗始祖,则均尊海蟾真人刘操。大张法门则始于紫阳真人。此派以张紫阳之《悟真篇》为圣经。而《白玉蟾全集》,亦名重道林。白著全近禅理,尤切清修,为世所尊。(按陈撄宁曾言:“白玉蟾则自幼出家,终身云水,未闻如道光禅师之还俗也。”认为白系清修证果。)


东派则为陆潜虚所创始,亦称为吕祖亲传。著有《方壶外史》丛编,传其法乳。嗣后傅金铨又大张门庭,并编著有《证道秘书十七种》广行于世。纯主阴阳双修丹法,要可属于南宗。潜虚翁之最高最秘诀要,在清修百曰后,用鼎一次即成。综考东派道脉与双修诀法,深有过于密宗无上瑜伽双身修法之欲乐大定,实为上乘大法。惟后世借附其说,下者流于房术采战,亦殊深可惜也。


西派则为李涵虚所开,亦称为吕祖亲传。曾有《道窍谈》、《三车秘旨》、《太上十三经注释》等行于世。虽亦为阴阳二品大丹,然较之东派,则又略有逊焉,以其丹法较为严繁也。惟仍可统属于南宗,其所分全在用鼎成丹之工程法,及其接命之术,略有异耳。


其次,世又有三丰派丹法,为张三丰所开。盛行于世,此又称丹家之新派,以其介于文始与少阳之间也。由其《玄谭全集》与《大道指要》等可见其要旨,系主清静阴阳双修者。坊间流行之《张三丰全集》,复渗杂另一张三峰之房中法入之,致失其本来面目,惟明眼人,则一见可别真伪。


至若世称中派者,则为尹真人师弟一派,有《性命圭旨》一书为其修持准绳,主三教合参。次如李道纯、黄元吉,亦为此派翘楚,此二巨匠,类多以儒说道,(着毅一子之杨毅廷亦然)彻入精微,而不落窠臼也。惟究其实际,亦可归入北派之清静丹法。崆峒派丹法亦如之。 复有伍柳派,系明万历时伍冲虚柳华阳师弟所创。理论以道佛为基,方法以修气修脉,锻炼精神为主。浅近而指明白,故世之奉修者极众。伍之《天仙正理》与《仙佛合宗》,柳之《金仙证论》与《慧命经》等书,几与北派经典,同等畅行。二人均系由禅转道者,实则二门均未得究竟。(按柳祖固以禅师而修丹法,伍祖则自幼好道,以禅作印证者。文中称二人于禅道二门均未得究竟,实非允论。


盖伍柳二真,于禅虽未可说超佛胜祖,于道则功参化育,极证无上果位。二真之功德智慧,不容妄议。)其法且极繁琐,防走丹一事,上夹下塞,尤为奇谈。(按伍柳一脉丹法,纯以自力修行,实修实证,而即身成就,其法至简至易,至圣至神。“繁琐”二字,论之不允。至若防走丹一事,上夹下塞,实为法诀之善巧方便,亦即伍柳派实修实证之殊胜。)惟以其纯主清静修为,故尚不失正途,其丹法则可列入北派之范畴。(按此段文字评论伍柳法脉,有失偏颇。)


次如青城派,则系以南北双修为主,与三丰派近似,惟更有文始派之精髓。创始者为青城丈人,继起者为李八百等,丹法系先北修以奠其基,而后再南参以宏其功,双证以张其用。旨奥而诀幽,法简而功速,正如东派陆祖之法,有一鼎一次即成,可保无穷逸乐之功。惟门法最严,向不轻传。方内散人之江西派,衡岳真人之湖湘派可入之。青城派有《青城秘录》、《大道玄指》等秘笈,江西派有道书四种,湖湘派有《崆峒微传》、《文始秘要》等经籍,均系以南北两宗双修同运为主者。


至若三峰派,乃朴阳子张三丰所创,属东派旁枝,世人常将其与张三丰混淆,实则非一人。其丹法则纯以泥水丹法为主,事阴阳采战,即世所谓左道旁门是也。惟“正人行邪道,邪道亦归正;邪人行正道,正道亦归邪。”故余常谓:左道,道也;旁门,门也。只要能心正意诚,并不止于入门,而复能升堂入室,则又未始不可一述以存之也。

什么是“丹道”


迄乎清代,道学鼎盛。如刘悟元、朱云阳,出入佛老,栖心禅寂。尽群经微旨,拨迷归宗;彻诸家指要,循流达渠,故又均能以学术鸣于世。朱之《参同契阐幽》与〈悟真篇阐幽〉两著,会心别出直彻真源。刘之《道书十二种》,显露玄微,博大精深;其《修真辨难参证》一书,尤可视为丹道指南。二真享誉极盛,历久不衰。迨黄元可出,则又综罗儒道,会归一致;独标正鹄,体用不遗,有如揭灯去暗,拨云见曰者。其《乐育堂语录》,与老子《道德经精义》二书,说理谈经,无不彻达上乘,极高明而达中庸,极博大而尽精微,实当之无愧。惟以其修炼授受,概主清静,故亦可列入北宗中也。近世四川尚有刘门,为刘止唐所创,又有罗门,为罗春浦所传,均为盛极一时者。


丹道中千百门派,诀法实难尽述,口诀亦不易得全。

故曰:“丹经万卷,重在心传;天机口诀,须有师授。”至此煞住,以上各门派之修炼要者,容后再为简述之。

什么是“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