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作揖礼成为新风尚,见面防控礼仪,道家弟子有这招...

道教“拱手礼”的来源以及文化意义

进入道观叩拜神像,或是与道长打招呼时,手上行的什么礼?双手合十?或者是武侠式抱拳?

在道观中应该行“拱手礼”,这一礼节既具有鲜明的道教含义,又在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底蕴。

1.“拱手礼”的悠久历史

作为中华文明史中一个关键而又富有内涵的礼仪手势,拱手礼在这块土地上流传数千年,也常被泛指为作揖或抱拳礼,是在西方握手礼进入我国前,在相见离别或表达感谢时国人最常用的一种礼节。
行礼时,双手互握合于胸前,一般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作揖时行拱手礼并躬身致意。
拱手礼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自西周初年周公开创的“ 周礼”。周代礼乐文化的主要内容都保存在《周礼》、《仪礼》和《礼记》这三部经典中, 即通常所说的“ 三礼“ 。其中《仪礼》一书对当时人所要遵守的日常礼仪细则记载的十分详细,其中规定士与士之间的交际礼仪的这一部分叫做相见礼,而拱手作揖礼就是相见礼之一。

2.“拱手礼”的道教寓意

拱手礼的手势都有着中华传统文化背景,例如左手抱右手,就是取义古代以左为尊的传统习惯,如太上道祖在《道德真经》三十一章所述“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道教赋予拱手礼新的内涵,称为掐“子午诀”。道教子午诀手势取义左为阳生气也,右为阴杀机也,以阳抱阴,以生制杀。具体做法为:以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内,掐右手子纹(即无名指根部);右手大拇指屈于左手大拇指下,掐住午纹(即中指上纹),外呈“太极图”形,内掐“子午诀”。这种抱拳方式寓意为“抱元守一”,可用于日常行礼,也可以用于修习静功打坐时。

3.“拱手礼”传承文化意义

深入认识和了解道教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感知华夏历史传承的深厚底蕴,“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正是道教与中华文明深度融合的真实写照。走进道教,学习礼仪,就可以探寻到几千年中华文明的痕迹。我们作为“龙的传人”,何乐而不为呢?

作揖礼成为新风尚,见面防控礼仪,道家弟子有这招...

中国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文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浙江衢州学生行作揖礼火遍中国。在疫情防控时期召开的浙江衢州各县(市、区)两会中,与会人员见面不握手,改行作揖礼,这成为今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见面不握手,改行作揖礼,既保证了礼节上的需要,又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

拱手礼又称为作揖、抱拳礼,已经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中国的礼仪大多数都源自于西周初年周公开创的“周礼”。周代礼乐文化在《周礼》、《仪礼》和《礼记》中都有记载。在《仪礼》中,规定士与士之间的交际礼仪的这一部分叫做相见礼,而揖礼就是相见礼之一。

作揖礼成为新风尚,见面防控礼仪,道家弟子有这招...

道家文化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我们为大家展示道家弟子常用的打招呼方式——拱手礼。

行礼方法:

打招呼的双方身体保持三尺距离,先将左手的拇指放在右手无名指根部,右手拇指绕过左手拇指与右手中指相掐,然后双手相抱,形成阴阳太极图形。行礼的时候,双手一抬。

作揖礼成为新风尚,见面防控礼仪,道家弟子有这招...

行礼时,根据对方的年龄和其在自己心中的地位,鞠躬程度可作调整,双手抬到胸前,如果对尊长行礼,双手要抬到双眉之间。双方可根据不同的情境说着“福寿康宁、新年快乐、健康成长、你好、再见”等问候语。

道家入教弟子行礼时手势很有讲究,即“男左女右”,男子左手在上、女子右手在上。

具体含义:

按道家的说法,阴阳五行在手指上各有自己的位置。我们的手指除拇指外,其他四指指节都是三节,上有十二宫的分布。无名指根部是十二宫的“子”部,中指的指尖是十二宫的“午”部。

作揖礼成为新风尚,见面防控礼仪,道家弟子有这招...

行礼时,左、右两手的拇指分别搭在左右两手的“子”、“午”部位,故而为“子午诀”。“子午”在道家观念中是阴阳的象征,子午相交表示阴阳二气交流,也代表着太极中的平衡。

另外,两手拇指在虎口形成“太极图”形状(大指相互在另手的手心,就是太极图的两个眼睛,用来接通自身阴阳二气),其余四指代表“八卦”,两手一阴一阳,暗含《道德经》中“负阴抱阳”之义。

作揖礼成为新风尚,见面防控礼仪,道家弟子有这招...

行拱手礼时双手抱于胸前,对着膻中穴处,膻中穴为心包经上的大穴,具有收心的作用;而两手阴阳相抱,具有宁神养心的作用。

古人谓:未曾学艺也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在武学文化中,也有一种代表相见时的传统礼仪是抱拳礼。下期,我们将解读抱拳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