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静下心来,安心静坐!

文章目录:

A、性功和命功是不可分割,真打坐和假打坐各不相同!

↑↑

凡打坐者,非言形体端然、瞑目合眼,此是假打坐也。——《重阳立教十五论》

性功和命功是不可分割的

《清静经》是性功也是命功,性命不离的,也不可分割的。只是在给众生一个方便的路的时候,我们为了方便做了一个区分,做了一个引导。就好像走一个万里长路,路途坎坷,好,给中间设一些驿站,先给一个假的东西来引导,然后你往这儿走。走到那儿之后,再告诉你,前面还有一个地方,你再往那儿走。

或者像妈妈哄孩子一样,到了没有?马上就到了,再走一点点就到了,前面就是,就是前面。走到前面还是前面。我们之所以在打坐中出现偏差比较多,也是重阳祖师在《立教十五论》专门强调打坐,而且区分了“假打坐”和“真打坐”的原因就在这里。是因为走这条路的原因走偏的,走错的,太多了。

切记不要在形式中下手

我们如何找到那个灵光一点,如何找到那个万物不离的道性。切记不要在形式中去下手。包括上一周有人在结尾的时候提问是不是修道一定要吃素。或者是一定要怎么怎么样。

强调过这一点,一切当你执着于一个东西的时候,那个东西是一个引导,你必须冷静的知道,真主人是谁,有了真主人之后,我们再利用这个方便。而不是说真主人浑浑沌沌的,或者不知道真主人是谁,也不认识真主人,只在形式上下工夫,在名词上纠缠,在方法上争论。

搞得好一点不退不进,那还算是命大的,慧根好的,聪明的,功德、善行培养得差不多的,稍微根基不足的,德性不够的,就被这个东西搞坏了。而这个搞坏了之后,跟别人去贪一个名,贪一个利,舍死往生的朝着一个物质的方向去走有什么差别,甚至搞不好起了魔心,还不如不修行,还不如不打坐。

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祖师说,什么是“假打坐”,“形体端然,暝目合眼”——大家要理解的就是说,不代表说是我们不行体端然,不明目合眼,只是告诉你,不要执着于这样一个外在的形象。如果说你觉得这样子舒服,这样子得法,这样子合适,那好,这就是你的路。

对你而言,对一个人而言,他这样子年纪大了,骨头硬了,他强行去掰掰不上去了,他安然就行,舒服就行。二六时钟不离就行,他能不离就是“真打坐”。“真打坐”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祖师所说的要“把断四门,眼耳口鼻”,这是否是打坐的一个门槛。在没有跨这个门槛之前,我们扯不上“打坐”两个字。

进入打坐的门槛

眼之所见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基本信息,我们每天都被这样的知识,被这样的东西充塞着。可是物质所能看到的,我们眼睛所能觉察的都是无常的东西,缘生缘灭。就像水面浮油一般或者像水面的光波一般,看似是真真切切,其实是摸不到的,也不能停留的。是一个幻相,耳朵所能听的一样,声波,什么是声波,到底什么是声音。

有人说之所以听到声音,之所以森林有声音,是因为被我们听到了,因为它本身只是一个振动。有声音源,有介质,同时还要被我们听到。当森林中一个生命都没有的时候,一个大树的倒下只是宇宙中的一个波而已。所以如此去看还是一个幻。

我们口要去尝,鼻子要去嗅,味道到底是真是假,人在一个充满花香的地方,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久而久之也觉不出香。人在一个污秽的地方,久而久之也不觉得污秽。它其实只是一个闻出来的是差异。

到一个地方我们刚进去的时候,对于空气捕捉到一些颗粒,我们有一个判断,五分钟之后,甚至一分钟之后,就闻不出什么了。过于刺鼻的才会停留一段时间,因为它不断的在刺激,都是假的。是假的,它就在夺我们的元神。如果说是打仗的话,这就是我们的敌人,但是跟敌人我们要搞好关系,搞好关系,不代表我们要讨好他,而是我们要以柔克刚,不损害自己。

那对于打坐,是不离我们人体的,战场就在我们体内,所以火候就很重要,急不得,也躁不得。火力太猛就烧焦了。

火力太弱,这个饭又煮不熟。一个会打坐的人,他对于怎么给人治病开药,怎么去做饭,怎么治理国家,一定都是很精通的。把厨子做好了,打坐的功夫慢慢的也就能入得进去。一个把医术学好的人能够调理人体五脏的人,治理一个国家,也是顺顺当当的。

有温有燥,就好像熬粥一样,火太热就要溢的,火不热它又不能熟,就凉了。言语难以传递。只能是手把手的去教,而且每一个人的性格不一样。先天根基不一样,领悟力不一样。微妙之处只能像以前的私塾一样,先生领着,孩子模仿着。以身教为主,以不言之教为主,而不是去谈论,讲道理。

祖师说,真打坐是需要“十二时辰,住行坐卧,一切动静中间,心如泰山”,有动,有静。可以走,可以坐,可以躺。还可以坐着,还可以盘着腿。元神是不离开我们的,道性是不离开我们的,先天一点是不离开我们的。找到了之后,像擒贼擒王一样,万般兵马眼花心乱,左窜右窜不理会,来了我挡一下,但是我不跟你较真,也不浪费时间,我就找那个最厉害的,我就找那个领军的核心人物。小李广花容一箭就过去把领将给射了,宋江就不用打仗了,对方马上就溃败了,投降了。

打坐也是一样,万万千千,找找自己的毛病,无穷无尽,没关系。静下心来,跟自己对话,屏除杂念,让水逐渐的澄清下来,找先天的灵光一点,找这个真主人。找到了之后,死死抓住。就像抱着神仙腿一样,我就认准了你,我就不离开你。稍微有点离开,被外境打扰,跟人说话,要走路要应付事情,我就把心收回来,不能离得太远,但是也不能执着。一执着就死了,就好像手中的一个小鸟,松了手它就飞,攥得太紧又把它捏死了,保持一个范围。

或者是像一个栓马的树桩一样,有一个绳子给它系着,马还在走,给它走的余地,给它自由活动的余地。因为我们在人世之中我们还在活人。就算在深山之中,他身形没有脱离,还要跟万物打交道。允许这样的一个范围。但是永远记得有一根绳子,这个绳子得有一个马桩。我们得找到这个马桩。

B、静下心来,安心静坐!

↑↑

所以真正学静坐,是学“静”,而不是学“坐”,一些神神叨叨的人认为打坐一定要面壁而坐、一定要坐南朝北、把被背对着外面,等等……,这些都是误解,执著的观念,虽然都各有理由,但是都不圆满、不究竟。(当然,一些基础的坐姿与前期辅助入静的方法还是因人而需要的。)所以,到处都可以静坐,无往而不静,无处而不静,如果被空间、方位限制,而不能静,坐得再好也没有用,因为坐的目的是“静”,静到最后得“定”。

那么静为什么重要呢?当年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广成子告黄帝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行将至正。必静必清,无劳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由此正式拉开了道教修炼的大门。

老子说过:“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这是天地间不易的原理,宇宙万物,不管哪种生物形态,它的生、发、茂、盛,都要归元到本身根本的蕴藏,恢复自己本有的静态生命,明察了自己的本心叫做“静”,“静”叫做回复到自身的本来,天然的本性;保持纯真自然的本性、清静无为的本心,这才是长久的生存之道,也是我们学静坐是学“静”,而不是学“坐”的根本。

静坐是最基本的修行养生法

静坐可以增进健康,澄清思虑,是修养身心的一种重要方法,所以越来越多的智者会选择以静坐的方法做为自己修身养性之法。

人居三界内,命在五行中。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免不了有种种疾病,一切疾病又可分为身和心两方面,除身上所发生的疾病以外,凡一切贪欲、愤怒、忧怖、骄慢等七情六欲这些不正常的思想现象,都叫作心病。

我们人体的构造,是非常复杂精妙的,它能够成为一个完整的个体,主要是依靠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的作用。我们平时往往只注意身病,对于心病,一般都不予重视。实际上,身病的发生,大部分是由于心虚气弱;而心虚气弱,主要是由于喜、怒、忧、思、悲、恐、惊,心神恼乱所造成。

所以我们要求身体的健康,自应去除疾病,要除病就须先补气,要补气就须先养性,要养性就须先调伏烦恼妄心,使心不动摇,自然精气内充,抵抗力强,疾病便无从发生了。

我们中医有句话,说“三分药,七分心。”以贫道静坐的实践,静坐可以使我们散乱的心念,逐步归于凝定,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不但可以却病强身,而且可以去除主观的迷妄,获得究竟的安乐,所以静坐的确是最基本的修养法。

从性命双修来了解静坐

《玄肤论》云:“性则神也,命则精与气也。何谓性?儒家所谓的性主要是指人的道德心性;道教所谓的性则倾向于指人的一般心性,也就是整个人的精神意识,即神。而何谓命?按现在意义来理解,命,就是生命。

人身有生理的、心理的两方面,静坐,固然对身心两方面都不可偏废,综上所述,所以静坐不但在生理方面可以使血液运行优良,在心理方面更能使全身精神归于统一集中,更能影响生理,从而促使心理现象的健康发展。同时心理安宁而正常,思想也清明而愉快,自然又能促使体气和平,却病延年,这便是我们道教所提倡的“性命双修”。

正确的静坐应该如何着手?

按理来说静坐不难,网上各类教程应有尽有,无外乎双膝或散盘、或单盘、或双盘往哪一坐,手上掐个决就可以了。但贫道自入道以来,跟随师父身边多年,常有来向家师求教者,且不计其数,家师要么避而不答,要么均先正视听,而再讲原理。并非家师保守,而是心随境转,境逐心生,心若不正,其法必偏,不可轻而视之。

总而言,贫道认为静坐方法并不难,而难的是如何先正其心。道教思想追求自然,而如今人们所行之事却违背自然,急功近利,从根本上心境未得正确,即使金丹之法放与面前又有何用?静坐在于人心,而非方法也。

本章不写具体静坐方法,怕引人误练,但有已经在练习静坐或者将要学习静坐的善信,贫道建议体弱多病者若要学习静坐,可先从命功入手,通过规律起居习惯、合理饮食运动、习练太极拳等方法,达到炼精化气,去病健身,然后心神安定,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提高精神境界。心理脆弱或行为不良者,则先从性功入手,欲修大道者,先正其心。通过自我反省、阅书开智、明心见性、炼己筑基,排除私心杂念,调整平衡,提高追求层次,开拓心胸情怀,然后配合服气行功,心性定能得到良好的效验。

性功与命功可以在不同时候有不同侧重,但要互相带动,共同长进。祖师爷在几千年前就已经给我们说得明明白白,但皆因今人急功近利,贪生迷念,所以修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牛角。

如未遇明师不急于坐而练功者,推荐一部经,《清静经》(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字数不多,但概括面很广,既讲天地宇宙演化及形成,也讲修行人悟道参玄的一些法门与途径。无论对静坐修炼,还是日常修行,无论对教门中人,还是对芸芸众生、善男信女,都有着启发和度化的作用。

静下心来,安心静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