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当代著名道士朱诚德的修道经历和绝世武功 作者:杨立刚

文章目录:

A、修道修行的道士会跟什么样的人做朋友?

↑↑

白玉蟾祖师有一首《道情》,其中有一句话为“不染人间桃李花”,这是对道人修行状态的最好表述。在大众眼中,道人们的形象总是与衣袂飘飘的仙家风骨相联系。红尘中的喜怒哀乐,从来不会扰乱他们这颗修真的心。那孑然一身的洒脱,仿佛都是天仙下界,既令人心生向往,却又暗暗觉得“高攀不起”。

难道,修道人真的是高冷到没有朋友的一种存在吗?

重阳真人在《立教十五论》中提到,修道人应该有志同道合的道伴,“本欲疾病相扶,你死我埋,我死你埋”,道人的朋友是可以托付性命的。

道教修行中,提倡要与人为伍,这是由道教修真的特殊条件决定的。修道之人大多不慕荣华,只歆羡山野之中的逍遥自在。

古时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发达,一人在深山中修道,难免会遇到一些难事,甚至还会有身家性命的危险。合道伴,第一重意义即在于彼此之间可以相互辅佐,是为对方的守护之人。

尤其是在炼神出窍的阶段,一名合格的道伴,其既要防止对方被外界干扰,又要守好其肉胎以备神还。此时若稍有差池,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结果。

八仙传记中,铁拐李真人正是因为所托非人,神游之后却被徒儿烧掉了肉体,无奈之下才寄身到瘸腿乞丐的身体中。真人是神人,此等经历不过是一场磨难,若类似事情发生在普通炼养者身上,恐怕一定会有性命之忧。

所以,道人之友,是超越了泛泛之交的朋友概念的,而是达到超越生死的信赖。

再退一步讲,并不是所有的修道者都要作性命上面的功夫,尽管只是参玄问道,也同样对道伴有一番要求。

道人修行,以清静为本真,以自然为根基,一心只恋世外白云,却无意于人间烟火。所以与修行人在一起参玄问道,谈论的多是出离世间的逍遥志向,而非红尘俗世的家长里短。这也并不等于说道人不关心世间冷暖,而是在他们看来,世间一切皆有承负,我们既然做了某事,就要有勇气去承担相应的后果。

这是人间定理,也是人间之道。修道,便要炼出一双通明的眼睛看世事,避免被自身的欲望蒙蔽。心中无甚牵挂,四时之中自然无忧。唯有心地如此明澈之人,才可称得上是修道人的道伴。正如陶弘景祖师曾言,道人心只映山中白云。能懂得这份清绝背后的真味,便也是修真得道人了。

以上二者,皆是重阳真人所谓“合道伴”的对象,其中还提到,要“先择人,而后合伴。不可先合伴,而后择人。”

道人之修行是一生要尽的事业,所以最忌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果不能与道伴相合为一,且中途又要换个二三人,只会使清静心性被凡俗琐事扰乱,对修行并没有什么好处。与此同时,真人又告诫后人,即便是遇到了情投意合的道伴,也不可产生恋与不恋的心思。诚然,此处所指之“恋”,并非是男女情事,而是说明不要把个人身心全部依恋于对方。若恋,则会心有所系;若不恋,则会情意相离。系心,就无法达到清静无念;意离,又会生出许多间隙,何谈同修之理呢?在恋与不恋之间作取舍,也正是道人炼养心地的过程。“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真正的道伴,其实是道人自身的映照。如何选择道伴,其实是如何去审度自己。以什么样的标准要求合道之人,便先要以相应的标准先来苛求自我言行。

唯当能助人,方是能助己。以上所言,皆是在修真意义上而言的道伴。

修行之事,不仅仅属于道人,普罗大众若能有向道之心,亦可称为修行人。但因为每个人参悟到的玄机不同,所以修证出的道果也必然会有高低差别。

重阳真人又害怕后学弟子只执着于合道伴,却忽略了修道的本真,所以着重强调择道伴的三大法则:不可顺人情,不可取相貌,唯择高明者,不上法也。

世间人都是在用双眼看世界,所以向来注重外在;修行人是在用心观世界,要看到表象背后的实质。唯有不受五色所染,才能站在至道的高度淡看繁华烟云。所谓“高明”者,强调要有超越人间视角的高度,更要在明达世间因缘后依旧心念慈悲。道人虽然出离了世间,但并不会因此而厌弃凡尘,而是把悟道的根基回归到一切人与事,从万物之中得悟万法,从人间真常中参证本然道性。

看人间,更是为了明自己。所以,对于真得道者而言,真心可交的道伴并不一定具体指某一个人,而是芸芸众生都可以成为他映照自我的对象。

若以慈爱之心去度众生,世人也必定会报以护持之心。真“高明”,非是要比拼谁人修真炼性的功夫更上一层,而是不论是在面对修真还是凡俗时,都可以保持内心中的纯和。

心中无分别,方不受万千情丝的牵扰,以天下为至友、作四海之遨游。

苏子曾曰“侣鱼虾而友麋鹿”,万物一体,道性相同,如此之士,堪称真逍遥也!

B、当代著名道士朱诚德的修道经历和绝世武功 作者:杨立刚

↑↑

1900年农历九月十八日,朱诚德出生在河南省南阳府城外一个贫穷的佃户家里。出生仅四个月,他的父亲便离开了人世。一岁时,他的母亲也因病去世。年迈的外婆抱着襁褓中的朱诚德四处流浪,以乞讨为生。

16岁那年,在新乡街头乞讨的朱诚德遇到了武当山云游道士金宇成,两人一见如故,结为师徒。金宇成根据朱诚德的身体情况,教授他张三丰太极拳。金道长以中国传统的道家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结合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中医经络和导引吐纳之术,系统地对朱诚德进行了指导和训练。在高人的教导下,朱诚德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潜心琢磨体会,刻苦学习锻炼。几年之后,他习得了刚柔并济,外缓内强的武当道家功夫。

1932年,朱诚德被国民党军抓壮丁,开始了他的行武经历。他随部队先后在河南、河北、湖北等地驻防,参加了国共内战和抗日战争。1939年初,他因病重要求离队回乡。当官的见他年已四十,病体缠身,如同累赘,便让他离开了部队。回到家乡的朱诚德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饥寒交迫的元宵节之夜,他投奔南阳玄妙观,好心的道长收留他当了道士。

1950年正月十九日,朱诚德一路化缘乞讨来到武当山寻找师傅金宇成。可惜地是,金宇成道长已于两年前羽化,朱诚德闻讯伤心欲绝,哭倒在地。

当时,全国解放不久,土地改革运动声势浩大,广大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按当地人均水平都分到了土地和生产资料。许多道士在家乡分得了田地,离开武当道观还俗务农去了。留在道观里的道士也参加集体生产,做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朱诚德在多数道友离开的情况下,逆势而行,强烈要求在紫霄宫修道。颇显“另类”的朱诚德,得到了博大厚重的武当道教的接纳,也得到了地方人民政府和群众也认可。朱诚德和其他道士一样居住在紫霄宫里,修真悟道,照看香火。与其他农民一样平均分得了土地。互助组、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以后,朱诚德作为一个集体的成员,享受着其他社员一样的待遇,也需要和其他社员一样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

朱诚德是1948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极少数进入武当山虔心修道,并被道友和社会认可的道士。是那些年间,武当道教新增加的极个别道士之一。

朱诚德当时所在的集体是:湖北省均县草店人民公社老君堂管理区紫霄宫生产大队。在生产队里,朱诚德和社员(有些社员也是道士)一起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砍柴烧炭,积肥挑粪,驱赶野猪,看护庄稼。在生产劳动之余,朱诚德依旧潜心修道,时常习练武当内家功夫。1963年,朱诚德不慎被耕牛撞倒,跌下数米高的山坡,致使肋骨骨折。他在道观中坚持用内功调理,辅以中草药外敷内服,三个多月后竟治愈了跌伤。

从朱诚德的修道经历可以看出:1、1950年他来到武当山,成为在庙道士,说明新中国是保护信教自由的;武当道教以博大的胸怀,是接纳真正的教徒的;2、在许多原来的道士因个人原因或社会变革而回家过世俗生活时,朱诚德等虔诚的教徒坚持信仰,后来成为信教群众心中的高道大德;3、武当地方政府和群众对朱诚德等道士给予了平等的待遇,有能力的道士在生产队当队长、会计和保管,年老体弱的道士受到了“五保”;4、有个别人说朱诚德在解放后被“劳动改造”,这是不尊重历史事实的,是对武当山干部和群众的污蔑,是对朱诚德的不尊重。如果说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生产,鼓励各界人民热爱劳动、热爱集体,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是“劳动改造”的话。那么,受到这种“劳动改造”的主力军,则是党员干部、青年学生、知识分子。民主人士、教徒和信教群众等,相对来说是受到了照顾的。

1982年,朱诚德和道友们一起告别了农业生产,恢复了道教法事活动,并迎来了紫霄宫对外开放。武当山道教协会成立后,朱诚德等老道长得到了极大地尊敬,他们的看家本领、独门绝技得到了抢救性的挖掘整理。1984年,在武当山紫霄宫举行的武术、气功表演大会上,朱诚德在众目睽睽之下用三个指头把身体支撑悬空起来,做出各种高难动作,让人叹为观止。第二年,在湖北省武术会议上,朱诚德展示了三丰太极拳和武当悟性功,引起了轰动。他的功法与万籁平的武当太极功、杨梅君的大雁功,被武术界称为“三雄鼎足”,轰动一时。

1986年和1988年,朱诚德先后二次应邀到古都西安,在西安人民大厦表演和传授武当三天门悟性功,受到了气功界专家的高度评价和重视。朱诚德善悟好学,他不但内功精湛,而且长于医道药功。几年间,他到过北京、陕西、河南等多个省、市,为群众教授武术、诊疗疾病。1989年秋,他应邀到中国人民大学进行医疗咨询达十几天,并与科学家钱学森等人见了面。朱诚德诊治疾病的疗效神奇,坊间曾有过许多不实的传闻。朱诚德教功治病从不收取任何人的钱财,他说:“出家人以积德行善为本,金钱名利全是虚空。常言道:财是勾命小鬼,色是刮骨钢刀,酒是穿肠毒药。修道之人,除餐饭果腹,有何企求?”

1980年代,朱诚德道长以“二指倒竖神功”与佛教海灯法师的“二指禅”,并称为武术界的两朵奇葩。朱诚德对辟谷情有独钟,他辟谷以半月为一个周期,期间每两日食少许稀粥。他常年盘坐,从不卧床,有时服用自制的药丸。朱诚德生活简朴,不修边幅。他一直住在武当山紫霄宫东宫一间普通的厢房里,简陋的斗室除了一张铺着薄褥垫的木板床、一只条凳外别无他物。他身材矮小,机灵干练,一双眼睛深邃而明亮,削瘦的下颏上长着几根稀疏的黄胡须,稀疏的发髻和一身补丁的百衲衣,显示出他的道教徒身份。

1990年,朱诚德在武当山紫霄宫无疾而终,享年90岁。

当代著名道士朱诚德的修道经历和绝世武功    作者:杨立刚

朱诚德练功照片1

当代著名道士朱诚德的修道经历和绝世武功    作者:杨立刚

朱诚德练功照片2

当代著名道士朱诚德的修道经历和绝世武功    作者:杨立刚

朱诚德练功照片3

当代著名道士朱诚德的修道经历和绝世武功    作者:杨立刚

朱诚德的墓碑

当代著名道士朱诚德的修道经历和绝世武功    作者:杨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