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蓬莱神仙故事

张果老成仙

有长生不老之术的张果老究竟活了多少岁?

张果老究竟活了多少岁? 张果作为“八仙”中年龄最长者,由此得名张果老。根据传说,他的年龄几百岁、甚至上千岁,以至达到扑朔迷离的程度。

作为八仙之一,张果老的传说在全国到处都在传扬,说到其年龄时,多是吹嘘到了与天同寿的地步了,那么作为历史上确有其人的八仙人物中仅有的两位之一的张果老(另一位是吕洞宾)到底活了多少岁呢?通过史料分析,当在140岁左右(不低于130岁),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张果老之所以能“入选”八仙,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在于其“老”,其实张果老本名张果,“老”乃后人对他的尊称,通过一个“老”字,我们可以看出张果老岁数之大,以至于后人传言其三千余岁,或曰与天同寿,这毕竟只是传说,如果从现有的资料来分析,张果的“老”其实是可以推算出一个比较可靠的区间的。

张果老在开元年间去世当是没有争论的事实(当然也有少数传说其是出生在开元年间,但这种说法与史书记载有明显的出入,故不谈),史书和传说都说明张果老主要活动在武则天和开元年间,也有部分传说称其在贞观年间和唐高宗时期就曾被皇帝召见过,只是避而不见。从传说中分析,唐玄宗最后一次见到张果老是在一次狩猎时,张果老劝阻玄宗不要杀了刚捕获的鹿,称其是当年汉武帝捕获后释放的鹿,距今已有852年。从那回山后不久张果老即仙逝,那么这一年当是哪一年呢?很遗憾,我们发现,汉武帝在位年间为公元前141年到公元前87前,加上852年正好囊括了唐玄宗整个在位时期,通过这则传说可以看出其有一定的可靠性,但我们却无法从中得知张果老的仙逝年限。

昔日张果老修行之山被玄宗赐为仙翁山,即今天河北邢台的张果老山,该山留有开元二十三年石碑(也有人认为是后人重造石碑,原石碑已遭毁坏),该石碑碑文被后人称为《唐玄宗敕封仙人张果记》,碑文有“开元二十三年......玄宗......遣通士舍人裴晤驰馹迎之,肩舆入宫,果试仙术”的记载(该记载在《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中也都有记载),可见开元二十三年张果老还在世,但细读该碑文会发现:该碑文是开元二十三年篆刻的,而记载之事也发生在开元二十三年,难道张果老还在世就已经被石碑列文记载了?由此推断,张果老仙逝之时间当在玄宗“遣通士舍人裴晤驰馹迎之”之后碑文记载之前,即当年就仙逝,时间是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既然张果老是在开元二十三年仙逝,那么要知道他活了多少岁我们就要知道其出生时间,那么出生时间到底为何时呢?

关于张果老的出生时间没有明确记载,如果硬要说有记载,也都是些传说,明显不可信,但张果老作为历史上确实存在的人物不可能活到数百上千岁,更不可能与天同寿,那么张果老到底出生在什么时间呢?

《唐玄宗敕封仙人张果记》记载:仙翁张姓果名,邢州广宗人也。而开元年间广宗早就改名为宗城了,为什么该碑文还记载用“广宗”一词呢?据了解,关于张果老的籍贯主要有四种说法:其一,就是该碑文记载的邢州广宗人,即今天河北省广宗县张固寨村人;其二,河东晋阳人,即今天的山西交城人,其依据是当地的地方志;其三,甘肃两当人,依据是《全唐诗》中的个人小传;其四,甘肃正宁人,根据的也是当地的地方志。

然而这些地方志都是明朝甚至年代更晚的资料,真正唐开元年间(即张果老同时期)记载张果老籍贯的只有邢州广宗人说,并且当时也并无争议,可以说此说当无疑,但这就有个极大的疑问,当时已无邢州广宗地,该碑文如何记载张果老为邢州广宗人呢?邢州广宗,在今天的河北广宗、威县一带,《史记》记载其为沙丘地,西汉后期建广宗国始用广宗之名,后历经广宗国、广宗郡、广宗县,到601年为避隋太子杨广之“广”字之讳,乃更名为宗城县,如此看来,张果老当在隋炀帝杨广正式被立为太子之前出生才会在自己仙逝后自己的弟子或是其他守观之人用自己出生时的故乡之名来记载仙人,所以张果老当在杨广被立为太子之前(广宗更名为宗城之前)出生,即最迟在公元601年出生,而其能明确记着自己是邢州广宗人并且对广宗有着深厚的感情(通过其去世后碑文记载用出生时的故乡之名来记载可以看出),当为广宗更名时已经五六岁或是更大,如此推断张果老当在公元六世纪末出生,而邢州之名是在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由襄国郡改名邢州的,在公元607年又复改襄国郡,由此得知,张果老出生年限当在公元596年至公元601年之间。

寻找到了张果老的出生和仙逝年限,那么推断张果老到底活了多少岁也就不难,从公元596年至公元601年之间到公元735年张果老大概活了135岁到140岁(虚岁)之间,很巧,《顺德府志》记载的张果老为140岁左右,只有这条比较接近。在唐朝那个年代,能活到这个岁数的人实属罕见,甚至不可再见,所以张果也就被人尊称为“老”,又经口口相传,最终被列为八仙之一,而在八仙之中也就被习惯了带上个“老”字才有了张果老的名字。

张果老简介

张果老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八仙之中年龄最大的一位神仙,在汉族民间有广泛影响,他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

据记载,张果老是唐朝(618-907年)人,本名张果,由于他年纪很大,所以人们在他的名字上加一个\"老\"字,表示对他的尊敬。相传他久隐山西中条山。往来晋汾间。唐武则天时已数百岁。则天曾遗使,欲召见之,即佯死。后人复见其居恒州山中。他常倒骑白驴,日行数万里。休息时即将驴折叠,藏于巾箱。曾被唐玄宗召至京师,演出种种法术,授以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以后他以“年老多病”为由,又回到中条山去。因为他经常手中拿着竹子做的一种说唱用具,所以后世人们就把他看作是\"道情\"(中国的一种汉族说唱艺术)的祖师,相传于北宋时期聚仙会时应铁拐李之邀在石笋山列入八仙。

张果老成仙

张果老成仙

张果老成仙

邢台市西北三十五里的景刘庄,村西有座山峰,古称地精山,因出过“地精”①而得名。现在叫仙翁山,又名张果老山。相传这儿就是上八仙之一张果老成仙的地方。你知道张果老是怎样“羽化成仙”的吗?说来怪有趣的。

张果老原名叫张果,出身是个穷赶脚的,一年四季赶着小毛驴替人家驮物送货,挣点钱糊口度日,生活过得很艰难。有一年秋天,他一大早上路,中午赶到地精山下的一座小庙前歇晌打尖,刚拿起干粮啃了一口,就闻到一股香味从庙门里飘来。张果老早就听说这庙里的老和尚吃肉、喝酒、偷女人,是个花和尚。心说:这可好啊,今天他吃肉叫我逮着了!便把小毛驴拴好,推开虚掩着的庙门,就走了进去。

张果老穿过前殿,来到后殿。只见殿里支着一口铁锅,锅下干柴烈火,烧得正旺,锅上热气腾腾,浓香四溢。“锅里煮的是什么,这么香?”张果老一面自言自语地说,一面走上前去,掀开锅盖一看,嗬!果然煮着一锅白肉。他东张张,西望望,四下无人,又连喊几声,也没人答应。这时,张果老的肚子饿得咕咕直响,馋得他口水直流。“哼,这老和尚八成是见了生人,躲起来了。正好我先尝尝再说!”他用柳枝从锅里夹出一块肉来,也没看清是什么肉,就狠狠咬了一大口,品品滋味,又鲜又香,满嘴流油。接着又捞出一块吃了。他越吃越香,越香越馋,不到一袋烟的工夫,就把一锅肉吃了个精光。其实,这肉是天上难找、地下难寻的“地精娃娃肉”。

这地精娃娃肉是从哪儿来的呢?

张果老成仙

这要从庙里的老和尚说起。这个老和尚一心想成仙成佛。他白天寻仙草,夜晚炼仙丹,嚼过不少根根叶叶,吞过不少丹散膏丸,可是因为他经常偷女人,不但没有成仙,反倒弄得骨瘦如柴。老和尚有个徒弟,才十岁,是个孤儿,每天上山打柴,柴砍少了还要挨老和尚的打骂。小和尚上山打柴,老和尚上山采药,虽然说不是走的一条路,去的却是一个方向。有一天老和尚一边走一边低头寻仙草,耳边忽然听见一阵阵清脆的笑声。他抬头一看,原来是小和尚和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在嬉笑玩耍。老和尚心想:“好个懒东西,等天黑回庙打柴少了,我才揍你哩!”可还不到天黑,小和尚就回到庙里,这天打的柴,不但不少,比往常还多。老和尚问小和尚偷了谁家的柴,小和尚不承认是偷的。老和尚说:“我看你玩了一天,不是偷,柴从哪来的?不说实话就打死你!”小和尚早已尝够了禅杖的苦头,只好说是一个名叫“夜合娃”的孩子帮他打的。老和尚一听“夜合娃”,便把眼珠子一转假惺惺地笑着说:“那好啊,明天你让他帮你打多些,我和你一块儿去背柴。”小和尚急忙摇头说:“不行!他不见生人。”老和尚又转了转眼珠,把小和尚打发走了。

第二天,老和尚起了个大早,他见小和尚上山了,便暗暗地跟在后面。只见小和尚到了昨天玩耍的地方,吹一声口哨,喊一声:“夜合娃”。一个小男孩便从崖下钻了出来,他俩又在崖前草地上追逐嬉戏起来。轻风吹过,那孩子身上散出阵阵奇香。老和尚闻了这香气,立刻明白这娃娃就是一千年开花、三千年结果的地精仙草。他听说,人若吃了地精娃娃肉,就会长生不老,能成仙。他老早就梦想得到这宝贝,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说时迟,那时快,老和尚跳出来,扑上去,把早已准备好的银针红线,插在娃娃头顶的小辫上。地精一见生人,也顾不得头上的针线,急忙跑回崖下躲藏起来。老和尚拿出腰间采药的小镐,沿着红线,很快就找到了他藏身的地方,便用镐挖,挖下三尺多深,终于挖到了一个长得和那娃娃一样的地精。小和尚一看大吃一惊,这不是天天和自己玩耍的夜合娃吗?他急忙跪倒在地,说:“师父,你行行好,放了他吧!”老和尚把眼一瞪,喝道:“赶快滚开!”转身就要下山。小和尚爬起来,猛扑过去,一把抓住师父的袍角,苦苦哀求。老和尚回头狠狠一镐,把小和尚打倒在地。可怜的小和尚只“哼”了一声就气绝身亡了。老和尚又飞起一脚,把尸体踢进地精坑里,用土埋上,便慌慌张张地揣着宝贝下山去。

老和尚回到后殿,把地精洗干净。便架上干柴煮了起来。

张果老成仙

没想到,地精快要煮熟的时候,突然庙外有人高声喊道:“老和尚,不好了,李寡妇家失火了!”李寡妇不是别人,正是老和尚的姘头。他一听喊叫,吓了一跳,一时也忘了成仙成佛,拔腿就往三里外的李寡妇家跑去。

他前脚出庙,张果老后脚就来了。

这时候,张果老正吃得浑身冒汗,吃饱了肚子,锅里还剩下一些汤。忽然听到庙外的毛驴“嗷嗷”乱叫,这才想起小驴也饿了,便连锅带汤都端了出来,拌上点草料,让毛驴也开开荤,吃个痛快。

张果老和小毛驴都吃饱喝足了,正想把锅送回庙里上路,忽见老和尚满头大汗地朝这里跑来。张果老一瞧,心想:“糟了,抓贼的来了。这可咋办?得,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他慌忙解开驴缰绳,两眼盯着老和尚,一屁股倒骑在驴背上。小毛驴也通人性,用不着吆喝,就四蹄生烟,飞跑起来。老和尚近前一看,锅里的仙宝连渣都没了,又气又恨,赶紧来追张果老。一个前边跑,一个后面追,追着追着,老和尚追上了,一把抓住驴尾巴。就在这时,毛驴突然四蹄离地,腾云驾雾地飞了起来。张果老和小毛驴都“羽化成仙”了。老和尚却从空中掉了下来,摔成了肉酱。

张果老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