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蓬莱神仙故事

过去建房和婚姻,一些似乎匪夷所思的迷信仪式,其实是很有意义的

-quot;太岁-quot;所指何人?为啥在他-quot;头上动土-quot;就是造次

中国民间有“六十星宿”信仰,“六十星宿”缘起于中国传统的纪年方式——干支纪年法。此法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按照顺序组合起来纪年,如甲子、乙丑等,共得到60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如此周而复始,无穷无尽。中国的道家提出“本命”的说法,将出生年的六十甲子干支之年,称为“本命元辰”,即本命年。如某人出生于甲子年,那么甲子即是其“本命元辰”,甲子年即是其本命年。道家还认为六十甲子即六十星宿,代表了六十尊元辰星宿神。

“本命元辰”是中国古人提出的独具智慧的概念,而说道“本命元辰”又不得不说起太岁。太岁(又称太阴、岁阴)是中国古代天文和占星术中虚拟的一颗与岁星(木星)相对并相反运行的星,随着岁月的流逝,后被演化成一种神祇信仰。民间所言的太岁亦称岁神,又名岁星、顺星。六十甲子的每年都对应一个太岁,如逢甲子年,甲子即是太岁,逢乙丑年,乙丑即是太岁。《月令广义·岁令二》云:“太岁者,主宰一岁之尊神。凡吉事勿冲之,凶事勿犯之,凡修造方向等事尤宜慎避。又如生产,最引自太岁方坐,又忌于太岁方倾秽水及埋衣胞之类。”《协纪辨方书》卷三引《神枢经》云:“太岁,人君之象,率领诸神,统正方位,斡运时序,总岁成功……若国家巡狩省方,出师略地,营造宫阙,开拓封疆,不可向之。黎庶修造宅舍、筑垒墙垣,并须目避。”

太岁,最早出现在《荀子·儒效》篇中,而避太岁的信仰则是从避岁星的占星术中分化出来的,两种信仰在战国时代常常混淆,一直要到汉代以后才逐渐厘清。据唐代杜佑《通典》记载,北魏道武帝时,已立“神岁十二”(即十二个太岁神)专祀。《春明梦余录》载:“明洪武七年(1374)甲寅,令仲春秋上旬择日祭太岁。”太岁神因时而化,原本是凶神,后逐渐成为民间守护神。据《夷坚志》载,宋时常州东岳庙后所供太岁,已俨然冠冕,具有人格特征。自元明以后,最高统治者设专坛祭祀太岁神,并常与月将日值之神并祭。因岁神为值年之神,掌人间一年祸福,又称“值年太岁”,俗称“岁君”。后来道家又把太岁称为大将军。《神枢经》云:“大将军者,岁之大将军也。”《正统道藏》中称六十年太岁神均有真名实姓,且皆有神历。

那么,这些太岁神是一些什么人呢?如“丙子神仙郭嘉大将军”,郭嘉为人慷慨,生有大志。从国子生升登为进士,被授林州判官的官职,后任翰林编修、监察御使。在任广宁路总管时,辽东地区盗贼猖獗,社会动荡不安。郭嘉在外无援兵的孤城中与盗贼抗争。盗贼胁迫官府弃城投降,郭嘉亲临督战,最后阵亡,明朝廷封赐郭嘉为“忠烈”。再如“丁卯神仙沈兴大将军”,明时沈兴降生在建宁(今福建省建宁县),身材不高,但是强壮精悍,眼睛炯炯有神。沈兴做事足智多谋,光明磊落。洪武年间,任建宁右卫指挥使司的后所百户。他建造城墙,固守防护。对外挡住了盗贼的侵犯,对内保障了百姓的治安,使建宁的百姓都能安居乐业。沈兴仙逝后,他的儿子沈亮、沈镛、沈泽和沈重等都继承了他的事业。再比如“庚午神仙王济大将军”,宋时王济降生于深州饶阳(今河北省饶阳市),大中祥符三年(1010),他升任为洪州知府,兼江南路安抚使。当时发生干旱,民众饥荒。王济亲自监督官吏煮粥赈灾,收录灾民为洪州兵士,使许多人得以活命。王济临终时,还进言宋真宗,提出吸收贤良、远离谀臣、停止一切非急需的土木工程等建议。

六十位太岁神都是古代社会感天动地的道德忠良的化身,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一种伦理道德是积极进步还是消极落后,其标准是看其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历史发展。明清统治者册封的太岁神,在世界观体系中属于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但如果我们撩开神灵信仰的神圣面纱,敢于摒弃一切左的、狭隘的思想观念,认真审视就会发现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关于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因素,比如太岁神中强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偷盗”“不与俗争”“父慈子孝”“乐人之吉、恤人之苦、周人之急、救人之穷、慈心于物”等,这些就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不得口是心非”“不得绮言狂语”“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这些就有利于反对弄虚作假,杜绝丑恶现象,弘扬社会正气;“诚信不诈”“不淫不盗”“慈俭素朴”,这些就有利于提倡诚实守信、诚实劳动的社会风气。这些因素,在调节社会关系、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释放着正能量,也正是这些积极因素,成为太岁神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因。

过去建房和婚姻,一些似乎匪夷所思的迷信仪式,其实是很有意义的

近一百多年来,我们很多的传统习惯仪式,很多人觉得匪夷所思,无法理解,所以认为是迷信,弃之若敝履。其实很多习惯仪式,一直在给社会提供正能量,只是你不了解,不理解而已,现代人遗忘甚至主动丢弃了它们,后果其实还是蛮严重的。

这样的事非常多。这里只谈谈平民百姓建房子和结婚成家的习惯和仪式的意义,看看是怎样向社会提供正能量的。

在传统社会中,对平民百姓来说,建造房子可是非常非常大的事,人生一辈子,如果能够盖得起一次房子,不一定要很高大堂皇,一栋很普通的住宅就够了,就算是很成功了。一栋房子可能要传几代人,以后几代人都有可能要住在那栋房子里。那是真正的百年大计,安全与质量毫无疑问是至关重要的。于是有了一大套严格的规矩和习惯仪式。从动土,制砖,制瓦,到上梁,封顶都有一套严格的规矩仪式,这些规矩仪式说到底就是用来保证房子质量和安全的。

姑且说几个关键的环节。一是打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在动土建基脚之前,必须举行仪式,祷告天地,祈祷各方神祇保佑,然后挖多深多宽,都有一套规矩,皇天后土作证,不可造次,不可偷工减料。

然后是制砖和烧砖。砖可是建造房子的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材料。制砖师傅对砖的质量必须永远负责。制砖师傅必须在每一块砖上按上自己的手印。大家不妨仔细观察一下,以前老砖的角上都有一个凹进去的小洞,其实就是制砖师傅的手印(供官府的用砖,必须在砖上打上字号,民间用手印就够了)。制砖师傅当然未必有能力永远负责,打上手印字号,且永久存留本身就意味着他必须也必然对砖的质量有敬畏之心,决不敢造次。

再次是上梁。有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房梁对房子的安全和质量重要,一般都要举行隆重(当然也可以是简朴但不失隆重)的仪式,敲锣、打鼓、放爆竹,祷告天地,祈祷各方神祇保佑。有了这番仪式,一方面是上梁过程慎之又慎,同时警示后人,任何情况下不得破坏房梁,这不仅仅是威胁到房子本身的安全,也是对各方神灵的冒犯。这就保证了房子结构的安全与质量。

接着就是封顶盖瓦。房子一旦封顶盖瓦,即意味着从此矗立在天地之间,顶天立地,经受大自然风风雨雨的考验。一旦漏风漏雨,后果不堪设想。同样会举行祷告仪式,同样要敲锣、打鼓、放爆竹,然后谨小慎微地封顶盖瓦。房子宣告落成。

房子落成之后,通常还会宴请宾朋和邻居,其实也是告知宾朋和邻居:我家的房子在这里,以后还请各位担待,有什么事,大家必须守望相助。

看出来了吧?各种看似匪夷所思的仪式,其实都是为了保证房子的质量。现在房子的建筑质量和安全为什么老出问题?说到底就是没有了神圣性和敬畏感,没有了百年大计的观念,开发商和建筑工人只管赚钱,建造者或购买者也只是为了一时的方便实用。在没有了神圣性和敬畏感之后,房子的质量与安全就只能依赖于外部,尤其是政府的监管了,可政府管得过来么?

说完建房,再说说婚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结婚历来被视为人生大事,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更是两个家族的事,所以必须慎之又慎,看起来有一个很繁琐的礼仪过程,通常就是所谓的“六礼”。由于有所谓“一家养女百家”之说,礼仪过程也包括各种讨价还价。最重要的自然是出嫁迎娶的过程和仪式。

女人出嫁到达男方家里后,在主婚人的主持下,在证婚人,来宾和亲朋好友的见证下,新郎新娘拜天地,拜祖宗,拜父母,由此成为了家族的成员,结婚典礼结束,结婚喜宴开始,一派喜气洋洋。

所有这些规矩仪式,看似有点荒唐繁琐,其实都是为了保证婚姻家庭的稳定性,拜了天地,祖宗和各方神祇,赋予了婚姻的神圣性,也意味着夫妇必须对他们负责,不可造次,决不可随便离异。

当然,夫妻和家庭内部难免会出现各种矛盾。这个时候,见证婚礼的证婚人,来宾和亲朋好友就有责任和义务参与调解调和了。因为他们见证了神圣的婚礼,所以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一旦发生婚姻危机,三姑六舅,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会纷纷出面调解。有了这么多人干预,极大地增加了离婚难度,往往是忍一忍就过去了。

这种情况好不好,对不对,我不好评价,但确实在相当程度上维护了婚姻家庭的稳定性。

如今家庭不稳定,离婚率高企,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消除了婚姻的神圣性,使得婚姻有时如儿戏一般。说是爱情是婚姻的基础,但爱情说到底是一种情绪和感觉,日长月久,面对各种繁杂琐碎的事务,难免被外部因素干扰和破坏,极少数人能够卿卿我我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