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蓬莱神仙故事

百谷之神——后稷

中国传说中的的五谷之神,周族始祖后稷生平简介

后(帝王)稷(谷物),姬姓,名弃,天帝之子,据山海经记载实为帝俊之子,按照诗经记载实为天帝之子。母姜嫄,尧舜时期掌管农业之官,周朝始祖。后稷出生于稷山(今山西省稷山县),被称为稷王(也做稷神或者农神)。

后稷为童时,好种麻﹑菽。成人后,有相地之宜,善种谷物稼穑。后稷被尧封地古邰城(今陕西武功县),其死后葬西南黑水之间,都广之野。后稷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

  人物生平

后稷,姬姓,名弃,是黄帝的玄孙,帝喾嫡长子。后稷的母亲名叫姜嫄,有邰氏之女,是帝喾的元妃。

传说有一日,姜嫄趋郊信步而游,碰见一个巨人足印,其大小远胜常人,正惊疑问,顿觉一股暖流在气海泉涌,冲击遍身穴位,竟有说不出的畅快和舒坦,并莫名地产生一种踩踏这个大足迹的强烈欲望。她将她的脚套在巨人足印的大拇指上,俄顷,就感到腹中微动,好似胎儿动作一般。她又惊又怕,却毫无办法,十月后产下一子,姜原以为儿子是妖,就把他抛入隘巷;可一连串奇怪的现象发生。起先是隘巷中过往牛马都自觉避开,绝不踩到婴儿身上。后来姜原派人把他丢到山林中去,可正巧碰上山中人多没丢成。最后将婴儿抛到河冰上,又忽然飞来一只大鸟,用自己丰满的羽翼把婴儿盖住,以防婴儿冻僵。姜原得知后,以为这是神的指示,便将婴儿抱回精心抚养。因最初本是要抛弃他;所以给他起名叫“弃”。

主要成就

诗经·大雅·生民》又说弃为儿童时,好种树麻﹑菽。成人后,有相地之宜,善种谷物稼穑,教民耕种。尧听说,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

《诗经·大雅·生民》接着叙说怎样收获、脱粒、加工成熟食品,把它们放在祭祀用的豆器里,尊祖配天,香喷喷的熟食,很快连上帝也高兴享受。这段话的内容反映尧舜时的农作物结构,从种到收的技术,直到祭祀祖先上帝为止。联系上面从后稷的母亲生下后稷开始,这一章完整地把周族的农业起源、农业结构和操作技术内容,以歌颂的诗句,非常简洁而又生动地描述出来。是一份极其可贵的农业史文献。

人物考证

被弃

关于后稷被其母姜嫄抛弃的原因,学术界有以下几种说法:

无父被弃说

《史记·三代世表》引褚先生之语:“后稷母为姜嫄,出见大人迹而履践之,知于身,则生后稷。姜嫄以为无父,贱而弃之道中,牛羊避不践也。”
褚先生认为,后稷之所以被抛弃,是因为他无父,其母姜嫄“贱而弃之”。

清人方玉润说:“唯邓潜谷与季明德两家以为姜嫄未嫁而生子者得之。盖‘以弗’云者,以其弗嫁,未字于人也。‘无子者’,以其未字于人,故尚无子也。”又说:“是知后稷之生,必因无名而见弃。若从帝郊禖而娠,岂尚无名乎哉?……又况诗中溯源,但题其母,不及其父,则是无父而生也明矣。姜嫄为高辛氏世妃,或曰元妃,都无定解,然皆后日事。若此时,则尚未有夫也,故足怪。”赵国华先生也说:“稷之遭弃,是缘于母亲姜嫄无夫而生子。”

图腾考验说

学者朱存明说:后稷出生后被三次抛弃,这是带有图腾考验仪式的内涵。

  形体异常说

对于《生民》中“诞弥厥月,先生如达”,清人马瑞辰引陶元淳的解释说:“凡婴儿在母腹中,皆有皮以裹之,俗所谓胞衣也。生时其衣先破,儿体手足少舒,故生之难。惟羊子之生,胞乃完具,堕地之后,母为破之,故其易生。后稷生时,盖藏于胞中,形体未露,有如羊子之生者,故言如达。”清人魏源说:“胞无坼副之形,儿无灾苦之啼。古人未知后世剪胞之法,故见其浑沌包裹,形如卵然,则以为小产未成形而弃之。……居然,惊遽词。惊其胎生如卵,是以先弃诸隘巷,再弃诸平林,皆不知其中有婴儿也。迨伐林之人,弃诸寒冰,乃有大鸟翼覆移时,如伏卵然。稷得鸟伏气,乃破胞而出,如鸟出鷇,呱呱喤喤,其家始闻而收之。故至是始言实覃实訏,厥声载路,以明前此未尝啼也。”]魏源说后稷生时“浑沌包裹,形如卵然”,其母姜嫄误认为“小产未成形”而弃之,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诗经》和《史记》明明说“诞弥厥月”、“居期而生子”),倒是姜嫄“惊其胎生如卵”才是后稷被抛弃的主要原因,因为这种现象非常罕见。

故里

后稷出生于稷山(今山西省稷山县),封地古邰城(今陕西武功县)。

史书记载

《山海经·大荒西经》载“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

《国语·鲁语上》载“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

《国语·鲁语上》的记载,“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韦昭注言,“柱为后稷,自夏以上祀之”。《礼记·祭法》则载“夏之衰也”。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周弃亦为稷,

《史记·周本纪》: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自商以来祀之。”《史记·殷本纪》引《尚书·汤诰》篇统称大禹、皋陶、后稷为“三公”,评价他们“久劳于外,其有功于民,民乃有安。”

《尚书·吕刑》并列伯夷、大禹、后稷为“三后”,评价“三后成功,惟殷于民”。

后世纪念

教稼台:关中四大名台之首,位于陕西武功古城东门外漆水之滨,是全国仅有的一处古农业名胜古迹,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农业发祥圣地。教稼台为覆斗形,古朴典雅,别具一格,辟四门洞。相传这里是农业始祖后稷教民稼穑的地方,后人为纪念他的功绩而建立此台。

武功镇河滩会:即今武功县武功镇东河滩物资交流会,是人们为纪念后稷教民稼穑而举行的古会,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七至十七日在教稼台前漆水河滩上举行。河滩会是中国农业始祖后稷——开发的仅有的古代农业示范基地,也是迄今最大的的纪念后稷农业物资盛会。

后稷教稼园:教稼园以农耕始祖——后稷设计为主线,以农耕文化为背景营建的具有现代休闲性的观光公园。设计上追求简捷明快,悠久朴实的视觉效果;在设计风格上追求古朴,自然的格调;同时园内还增加参与性项目,以增强公园的趣味性、娱乐性。

后稷祠:位于武功境内西北稷山之巅上阁寺,后稷祠是专门供奉后稷的祭殿。此处三面环山,登临远眺,武功旧城九街十八巷布局分明,人流如蚁,所有建筑嵯峨有致、各具特色。环视远处,山川河谷,八方道路,田野林荫一览无余。

后稷奖:是农高会设立的重要奖项,为缅怀后稷重视农业之遗风和为中华农业文明作出的开创性努力,推动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故此农高会的这一奖项取名为后稷奖。设立后稷奖的目的,旨在通过国内相关专家对申报项目的评审,客观公正地遴选出一批农业高新技术的优秀新成果、新产品,予以颁发后稷奖和后稷特别奖,为其进一步占领国内外市场,加速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服务。后稷奖的评审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涉农产品迅速占领国内外市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农高会的奖项在前八届称为后稷金像奖,从第九届开始,更名为后稷奖,分为后稷奖和后稷特别奖。

百谷之神——后稷

百谷之神——后稷

后稷是上古时期的农业创始人,名为“弃”,是黄帝曾孙帝喾之妃姜嫄所生。帝尧举为农师,封于有邰(故址在今咸阳市武功县境内),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其功勋与帝王相当。他善于种植多种粮食作物,被尊为“百谷之神”。后稷儿时就有巨人之志,好种树、麻、菽、麦,成人后遂好耕作,教民稼穑。

弃之来由,相传在有邰有个美丽聪明的女孩子叫姜嫄,她在家排行最小,父母都比较宠爱她。姜嫄从小活泼好动,喜欢到野外玩耍。

一天,她和伙伴们到离家很远的森林里去采蘑菇,一路上大家都非常高兴。她们边采边走,不一会儿,伙伴们的小篮子都快装满了,可唯独姜嫄的篮子里除了一些好看的花外就什么也没有了。她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忙着捉蝴蝶玩。这时她惊奇地发现就在自己面前,有一串很大很大的脚印。

“谁的脚会有这么大呀?”姜嫄心中惊叫了一声,同时把自己的脚也踩了进去。她好奇地想比试比试,看看这脚印到底有多大。这一踩之下,姜嫄突然感到一阵燥热,只觉得身上有一种异样的感觉,肚子里似乎有东西在蠕动。

就在这时,那只花蝴蝶又出现在姜嫄眼前,她来不及想心事,便又去追赶蝴蝶玩了。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终于让姜嫄捉住了蝴蝶。

这时碰巧伙伴们这时也沿路寻找姜嫄来了。姜嫄接过伙伴手中的篮子,才发现这篮子里除了自己原来摘的漂亮的花外,还多了许多伙伴们帮着采的蘑菇。这下姜嫄有些不好意思了,急忙谢过了大伙儿。

姜嫄回到家后,一直觉得身子不大对劲,肚子也渐渐地大了起来。一年后,姜嫄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她认为这孩子肯定不吉利,于是便让人把他扔到一个很窄的小巷里。但是每当牛马路过小巷时,都会绕过这个孩子,不会去践踏他。

姜嫄更是觉得不能留下这孩子。这次她想把孩子抛弃到很远的森林里,可是那里到处都有伐木的人。姜嫄只好再把他丢到水渠里,正值严冬腊月,水渠上结了厚厚的冰。

当姜嫄把孩子放下,刚要转身走时,突然飞来一只浑身长着金黄色羽毛、身体无比硕大的鸟。鸟停在孩子身旁,用一只翅膀托起孩子,另一只翅膀轻轻地盖在孩子身上。姜嫄看到这一切,真是无法想象。她觉得这孩子不是一般的人,想必是天神下凡吧。也许这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

于是,姜嫄抱回了这个孩子,并把他抚养成人。因为当初一直想抛弃这个孩子,所以姜嫄管他叫“弃”。

百谷之神——后稷

弃自小就聪明过人,而且肯动脑筋,是个颇有志气的孩子,从小就喜欢农艺。他看着大人们每天紧靠打些野兽或是采摘些野菜、野果来充饥,食物非常单调,常常吃了上顿便没有了下蹲。而且每当一个地方的野食吃完后就要迁移到另一个地方,弃心里很不是滋味。弃从小就跟随妈妈东奔西跑,追寻食物而居,又是为了果腹,很多的人都付出了生命,得到的食物都不够人们食用。弃心中很是难过,就决定想个办法来保证人们生存下去。

弃走上了山坡,看到了满山遍野的花草树木,灵机一动:如果能让摘完的果子、野菜再长出来,就可以不用东奔西跑去寻找野草野果来食用。

弃也决定去尝试那些植物可以食用,那些不可以食用,那些好吃那些不好吃?弃尝遍百草,经历了很多磨难,为人们找出了许多的食物,后被尊称为“农业师祖后稷”民间流传歌谣:神农后稷尝百草,不怕蛇狼来挡道,死而复生不动摇,只为人们能吃饱…………

后稷发现一些掉到地上的果子,不久就会发出小小的嫩芽。慢慢地,弃发现在松软的土里长出来的苗壮实些,于是他用木棍绑上岩石片、牛骨之类的比较较坚硬的东西,把一片片生硬的土壤翻松,再挑出一些颗粒比较大和比较饱满的种子撒在地里,接着从附近的小河里运来水,浇灌在这些种子上。平时经常给它们松土、浇灌和除草。不久,一片绿油油的新苗长出来了。后稷很是高兴,他每天都要给它们浇水、修枝,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从不间断。到了秋天,在开垦的这片土地上迎来了丰厚的收获!

除此之外,他还仔细地观察土质,慢慢地悟出了哪些土适合种什么,哪些土不适合种什么。后来后稷发现植物生长与气候、土壤有很大关系,便决定利用天气的变化和不同的土地种植,指导人们选育良种,合理的种植农耕。相传弃的精神感动了天上的天帝,天帝排出神仙下凡送给了弃百谷的种子,让他为民造福,人类结束了茹毛饮血的生活。

“后稷讲学了,教咱种庄稼了”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人们争先恐后地跑来向后稷请教。后稷听说大家要来向他学习,高兴极了。他很耐心地告诉这些人怎样选种、怎样耕地、怎样除草、什么时候下种、什么时候收割等等,人们都照着他说的方法去做,果然很成功。

从此大伙儿都学着种起庄稼来了,再也不用没日没夜地到深山野地里去追逐野兽,再也不用吃那些苦涩的野果和干瘪的野菜了。更重要的是免去了经常搬家的麻烦,人们可以搭建一些坚固的住屋了。

后稷教民农耕,是远古时期的一位农艺大师,舜帝为了表彰他的功劳,将广阔的有邰赐予作为封地。后来,人们出于敬仰和爱戴,便尊称弃为“稷王”。后稷不仅使五谷获取了丰收,而且懂得了粮食的春播、夏管、秋收、冬藏,赢得了一套圆满的农事活动经验,他开创了万古不朽的农耕伟业。后来周族奉他为始祖,并认为他是最早种稷和麦的人。民以食为天,后稷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帝业的根主,因此产生了“江山社稷”这一说法。

百谷之神——后稷